越国公主 越国公主
关注数: 0 粉丝数: 13 发帖数: 4,726 关注贴吧数: 12
茅威涛:有关部门应考虑戏曲地域化特征 茅威涛:有关部门应考虑戏曲地域化特征 本报讯 “一刀切推广京剧有失偏颇,浙江完全可以尝试把越剧作为学生的音乐课”,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她已提交《关于进一步完善传统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推广“京剧进课堂”时,应充分考虑戏曲的地域化特征。   茅威涛认为,京剧虽是“国剧”,但仅是200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支,“杭州的公园、社区里,很少有人唱京剧;浙江的民间京剧团数量几乎是零,如果只把京剧送进校园,就会削弱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很难体现‘百花齐放’”。茅威涛说,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自身发展模式,戏曲的发展亦有其区域性文化特色。“文化保护需要本土化、因地制宜,这更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   茅威涛建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方式应多样化,不应仅局限于进课堂一种手段,“比如校园演出、举办讲座、邀请学生进团看戏。剧场所给予的,学生在课堂上是无法获得的。”据其介绍,从1993年起,小百花剧团已开始尝试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兴趣,与学校合作设立“爱越基地”。“效果很不错,比如杭州二中,不少学生都是‘越迷’。”茅威涛说。 ——新京报
茅威涛:把传统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茅威涛代表:把传统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来源3月8日《钱江晚报》 京剧进课堂,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一时外界热评如潮。昨天,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茅威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正准备向全国两会提交“关于进一步完善传统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 “为什么杭州的各大公园里很少寻觅到唱着京腔京韵的人们,但浙江的嵊州却有上百个民营越剧团?”茅威涛说,“显然,在江、浙这片土地上,人们深爱着越剧艺术。前不久,教育部提出在教学中应该引进传统戏曲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但在具体的实施上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茅威涛认为,如果仅仅把京剧送进校园,就会削弱其他地方剧种的影响力和发展,在文艺方针上似乎也很难真正体现“百花齐放”。 茅威涛认为在这些有丰富地方剧种的地区,单单推广京剧未免有失偏颇。“比如在杭州地区,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将越剧等地方戏纳入学生音乐课堂,让更多的孩子领略到我们传统地方戏剧的魅力,更深层次认识和了解本地文化的精髓。” “15个京剧选段中,样板戏就占了9个。这些充满阶级斗争情绪的样板戏在90后中小学生能否引起共鸣?孩子们会不会因此而喜欢京剧,进而喜欢传统文化?”茅威涛对此打上了问号。茅威涛建议,传统艺术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京剧单一地走进课堂的层面上,而应该完整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传统艺术的推广与发展起到更好的保护
越剧尹派传人茅威涛 【转帖】 越剧尹派传人茅威涛享有“越剧第一女小生”的美誉,她塑造的陆游、张珙、唐伯虎等书生形象深入人心。她与当年袁雪芬袁老遥相呼映,致力于越剧改革,而且步子很大。她没有袁老当年那样在业内的和谐处境,太多的人拿淅百“五朵金花”出走来责难、问罪于她。 正如网友所说,茅威涛饱受的争议、口水、侮辱是常人无法承受,可让我们欣喜的是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大风大浪,压力面前茅威涛总是傲然挺立、岿然不动、泰然自若,展示出她独立的人格,坚强的心理。她让恨她的人胆怯,只能苍白无力地骂她是“茅坑里石头,又臭又硬”。 茅威涛迈出的改革步子别人望尘莫及,她力主戏曲进都市、戏曲进校院并身体力行,到高校巡演、到中学授课,一个小女人在舞台与家庭两个角色之外,拾起了一代戏曲人的社会角色,拾起了戏曲人的责任心。敬佩她的坚强与坚守,敬佩她的知忧而忧,敬佩她的率先垂范…… 谈到她在舞台上的建树。放下她存有争议的《孔乙己》《藏书之家》《寒情》《梁祝》暂且不论,她的《西厢记》《陆游与唐婉》《唐伯虎落第》等剧,用越剧特有的婉约将中国古代几位知名才子的儒雅与刚直、气节与风骨刻画的入木三分,前两部入选国家戏剧舞台剧精品工程更是得到了举国戏迷的喜爱和专家的公认,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的高度让众人无法企及。 在青年戏曲名家中,茅威涛是开山授业较早的一位,李霄雯的成熟离不开她亲授与提携。对戏曲的困难处境她是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的。 在戏曲名家中茅威涛是入行较迟、开蒙较晚的一个,她是读完了国民教育小学到高中的课程才报考戏曲院校,这个抉择的本身这是一种坚守,是对忠诚自己爱好的坚守。 相比“娃娃军”入行的名家们,她多喝了好几年墨水,在常人的圈子里多呆了几年,这可能就是她个性与认识与众不同之处的真正所在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