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养草 hulinhai81
关注数: 56 粉丝数: 162 发帖数: 4,938 关注贴吧数: 6
学小安,悟佛法。《大悲咒》白话解释 南无(皈依) 喝罗怛那 哆罗夜耶(佛法僧三宝) 南无(皈依) 阿唎耶(高尚的,神圣的) 婆卢羯帝(观) 烁钵罗耶(大自在) 菩提萨埵婆耶(向菩萨敬礼) 摩诃萨埵婆耶(向众菩萨敬礼) 摩诃迦卢尼迦耶(向大慈大悲心敬礼) 唵(发音字,同音“啊”无具体意义) 萨婆(一切) 罗罚曳数怛那怛写(挣扎在水深火热般苦难中的人们) 南无(皈依) 悉吉栗埵(于你) 伊蒙(我的) 阿唎耶(高尚的,神圣的) 婆卢羯帝(观) 室佛罗(自在) 愣驮婆(观音菩萨) 南无(皈依) 那罗谨墀(圣观自在慈悲之心)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我今宣说) 萨婆阿他豆输朋(一切希望获得圆满的人) 阿逝孕(虔诚的信徒) 萨婆萨哆(本性菩萨) 那摩婆伽(十方诸佛) 摩罚特豆(天亲世友) 怛侄他(即说咒曰) 唵(发音字,同音“啊”无具体意义) 阿婆卢醯(大光明大智慧者) 卢迦帝(观自在者). 迦罗帝(大悲者). 夷醯唎(莲花心者). 摩诃菩提萨埵(大菩萨). 萨婆萨婆(一切一切). 摩罗摩罗(如意如意), 摩醯摩醯(美妙美妙) 唎驮孕(不可用语言表达). 俱卢俱卢(庄严庄严) 羯蒙(做事). 陀罗陀罗(坚持坚持) 罚闍耶帝(探索“空”的人). 摩诃罚闍耶帝(探索“空”的众人). 陀罗陀罗(坚持坚持) 地唎尼(受持者) 室佛罗耶(得大自在) 遮罗遮罗(行动行动) 摩麼罚摩罗(无垢) 穆帝隶(解脱) 伊醯伊醯(归顺归顺). 室那室那(弘愿弘愿). 阿罗参(转轮圣佛) 佛罗舍利(舍利佛) 罚沙罚参(赞赏赞赏) 佛罗舍耶(阿弥陀佛) 呼嚧呼嚧(作法作法) 摩罗(如意) 呼嚧呼嚧(作法作法) 醯利(无念) 娑罗娑罗(坚固坚固) 悉唎悉唎(吉祥吉祥) 苏嚧苏嚧(甘露甘露) 菩提夜菩提夜(觉心觉心) 菩驮夜菩驮夜(觉悟觉悟) 弥帝唎夜(大慈悲者) 那罗谨墀(贤者) 地利瑟尼那(修持者) 波夜摩那(天下闻名)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悉陀夜(成就)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摩诃悉陀夜(大成就)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悉陀喻艺(万相归空) 室佛罗耶(得大自在)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那罗谨墀(贤爱,慈悲之心)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摩罗那罗(如意尊上)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悉罗僧阿穆佉耶(护佑一切众生,互相和合)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娑婆摩诃(大谦让) 阿悉陀夜(大成就)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者吉罗(英勇无畏) 阿悉陀夜(大成就)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波陀摩(领悟) 羯悉陀夜(无量成就)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那罗谨墀(贤爱,慈悲之心) 皤伽罗耶(普度众生)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摩婆利胜羯罗夜(威严仁慈)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南无(皈依) 喝罗怛那哆罗夜耶(佛法僧三宝) 南无(皈依) 阿唎耶(高尚的,神圣的) 婆卢羯帝(观) 烁钵罗耶(大自在)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唵(发音字,同音“啊”无具体意义) 悉殿都(令我成就) 漫多罗(真言) 跋陀耶(句) 娑婆诃(圆满大成,涅盘之意)
学小安,悟佛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唐三藏法师玄奘为其翻译并整理出的《般若波罗蜜多咒》所作的序言,其大致内容是: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的全称。观音菩萨说:深入修行领悟到“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时候,就能发现世间所有的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空”(遁入空门的“空”)。掌握到“空”这种思想,我们就能度过并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痛苦。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即舍利佛,梵语Shariputra,舍利佛怛罗的音译略称。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其持戒多闻,敏捷智能,善解佛法,被称为“第一智能”。 色,即佛教里常说的五色。 这句话理解为:凭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感知器官所观察到的现象,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并不能真实的反映现象的本质,故我们感知到的东西,并不是“空”, “空”也不是简单的依靠感知所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但我们所以感知到的东西,属于“空”的一部分;作为人类,也只能依靠感知器官去感悟“空”(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类对“空”的认识,会受到思想、行为、知识的影响。所有的现象都具有这样的特性。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 这还是舍利佛说的话,其大意是: “空”这个概念,是从所有规则道理中归纳出来的真理。“空”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它不会因为人的因素而被消灭。 “空”这个思想,既不肮脏,也不高尚。它的内容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增加或减少。 所以,“空”这种思想不受“色”这种外部观察条件的影响,不受我们行为和意识而改变。它不受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的影响,不受颜色、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思维的约束。 不会因为我们感悟到了“空”,“空”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我们感悟不到“空”,“空”就不存在。 “空”不会过时,不会死亡,不会随领悟人的死亡而被一起终结。 不经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些过程,不用心,用智慧去辨证的体察世间的各种现象,是领悟不到“空”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追寻“空”,探求“空”一辈子,却领悟不到“空”的原因。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菩提萨陲,菩萨的全称。菩萨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智慧,透过现象看清了事态本质,剔除了由自身思想行为意识对事态所产生的各种误解,于是心里便没有了任何的牵挂和阻碍。因为没有了牵挂和阻碍,也就不会对世间的纷扰产生任何的恐惧。当远离自己内心那些颠倒梦想后,自己也就脱离了涅盘轮回的痛苦。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应《金刚经》里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去推测,我想这个东西大概是成佛的一种标志或者状态吧。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这段话不解释。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即说咒曰”后面这段梵文咒语,唐僧师傅没翻译,其他人的翻译结果是:渡劫渡劫,超越天劫,超越无限天劫,得无量菩萨果。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