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言之🌿 振鸿独言看世界
只要心中有阳光,就不怕下雨天!
关注数: 4 粉丝数: 385 发帖数: 10,552 关注贴吧数: 7
广财40,何以不惑? 广东财经大学40岁了,正式迈向不惑之年。 迈过这个重要节点,广财的校园焕然一新,新建筑、新地标拔地而起,也树起一个全新目标: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当时间走过了40年,对一所大学来说,是厚重历史,更是办学实力。 40年来,广财在市场经济蓬勃起步中应运而生,从三次更名、三易其址,到构建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走过了一条“因改革开放而生,伴广东发展而长”的路子。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到了不惑之年的广财,该怎么提升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找到新增长点? 三更校名,应势而为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广东高等教育生机勃勃,诞生了一批知名高校。初步落址广州白云三元里,后迁至海珠仑头的广东财经学院便是其中之一。 1985年,成立仅两年的广东财经学院就首次更名,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原商业部共建广东商学院,定址赤沙,也就是现今校址。 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广东探索筹建首所财经高等学校,从本科教育办起,短时间内更名易址也不多见。 一所大学的改革发展,总是离不开所处的时代。 彼时,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蓬勃起步,广东作为先行地,商贸更是频繁,急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的财经类人才。广东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自然应运而生,更名易址也是探索阶段的反应。 时代滚滚向前,谁能顺时而动、应势而为,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 前20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改革、市场兴起,到产业结构日渐完善、技术含量升级,广财随之从教学应用型大学转向教学研究型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拓展办学深度; 后20年,广财加速驶入重内涵、强特色的发展快车道,重点培养研究型人才,开展经管法前沿领域科学研究,建成财经特色突出、服务区域发展的高水平大学。 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加快,广财把握机遇,纵深推进改革—— 2013年更名广东财经大学,佛山三水校区、广州校区北区建设水到渠成,入选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至此,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学层次和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跻身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之列。 “学校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休戚与共。”在建校40周年大会上,广财校长于海峰说,学校因改革开放而生,伴广东发展而长,如今为湾区建设而兴,走过了肇基探索、拓展奋进、聚力跃升、争创一流的发展轨迹。 湾区底气,财经底色 建校40周年之际,第二届财经高校党委书记论坛由广财承办,全国财经类高校百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广东,一起探索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兄弟院校一起研讨经验做法,对我们谋划和推进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财党委书记郑贤操说。 论坛内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就是广财要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有何考量?底气何在? 大家熟知的“五财一贸”中,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看历史积淀,上海财经大学办学历史长达上百年,最年轻的南京财经大学也有67年; 各大排行榜中,全国有40余所财经类大学,广财基本稳定在全国15名左右,属于“中等偏上”。 作为广东的财经大学,广财目标明晰——要全面融入国家和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当前,广东正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 在广财看来,有基础有优势:建校至今向社会输送了20余万名人才,95%生源来自广东、98%毕业生留在湾区;加快建设湾区财经课程教研中心,打造“1+1+N”湾区特色课程教材体系,让学生透彻了解大湾区的全方位发展情况。 大学纷纷争一流,怎样才能办出独有优势? “广财的发展定位紧跟国家战略谋划、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而‘财经’是不变的底色。”于海峰说,广财具有特殊地缘优势,要精准对接湾区需求,全方位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面向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广财牵头建设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由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共同参与。 在盘活社会资源方面,广财也动作不断:与省工商联共建粤商学院、与省委网信办共建网络传播学院、与省政数局共建粤政安数产业创新基地、与省财政厅共建数字财政专家工作室、与省人社厅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开发研究院等,打造优势互补的合作新格局。 对竞逐一流的广财来说,湾区是底气,财经是底色。 新的起点,新的增量 有人好奇,如今财经行业不像以往“吃香”,理工科更热门、综合性大学更强势,财经类大学怎么克服自身的学科短板、发展瓶颈? 的确,纵观各大高校排行榜,财经类大学鲜少入列前排。最新的ESI、软科排名中,全国前十基本都是综合性大学。 从“五财一贸”的ESI排名来看,最靠前的西南财经大学仅列于第216位,上海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居于第269—357位。
重新洗牌,是未来一段时间省内高考投档的新状况! 河南、安徽本科一批投档,广财依然受到省外考生欢迎。广外不但在广东省内下滑严重,在安徽也惨遭滑铁卢。广东文科(历史类)最低投档线广外除排在广财之后外,理科(物理类)也仅微高一分,但细看招生人数,广财多招1206人,否则也不相伯仲。随着科技革命,小语种的冬天到来了!现在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外贸受压,考生就业形势严峻,考公考事业编考国企成为大多数考生的追求,小语种优势不再。广财的经管法等优势专业正是考公考编的热门岗位,虽然说省内排位也在连年下降,但今年还是暂时稳住。形势在变,00后的想法更看重专业和学校的地理位置和住宿、校园环境,诸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异军突起就是代表之一。由重学校到重专业,冷门专业自然不待受欢迎,广大的土木建筑类专业组拉低最低投档线也就不意外了。80、90年代广财投档分数线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投档分曾超过中山大学,可见热度不一般(当时工作包分配,广财的专业多数分配到公检法、财税、金融银行证券投资等热门单位,自然报考踊跃),20年代初与深大、广工、广大名列2A四小龙,到现在跌到20名附近,有历史和政策的原因,也有时代发展的影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希望广财借建校四十周年之大庆,内强武功外树形象,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