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无符号 户无符号
关注数: 0 粉丝数: 474 发帖数: 3,445 关注贴吧数: 8
关于庆阳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衰败问题” 提到庆阳总有键盘侠立刻说玉门的今天就是庆阳的明天,资源型城市没前途等等言论。关于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衰败问题”,需要分情况看待。其实一提到资源型城市很多人便有个错误认识,总觉得其它资源型城市都会和玉门一样资源枯竭后衰败。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口油井,开发早,名气大,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石油勘探领域人才和创新了很多油气开采技术,但玉门油田储量并不大,属于中小型油田。跟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陕北油田等超大型油田没法比。 整个玉门油田探明地质油气储量1.93亿吨,从开采至2019年共生产原油3826.5万吨、历史最高年生产原油140万吨。2017年至今玉门油田维持40万吨左右的产量。玉门市衰退是因为本身油气资源储量少,而且错过了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对比一下庆阳,庆阳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庆阳地区目前已探明的油气总储量有40亿吨,2019年又在庆城区块发现了10亿吨大油田,2019年庆阳地区境内生产原油820万吨,目标是2021年庆阳地区生产原油达到1000万吨。按每年生产原油1000万吨计算,庆阳50亿吨储藏量,就算开采一半扔掉一半,还需要250年才能开采完。 另外,庆阳煤炭资源储量高达2360亿吨,占甘肃全省储量的94%,可以开发786年。目前煤炭资源开发力度不大,主要原因是缺水,但随着白龙江引水工程的实施,缺水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不断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庆阳市也在积极向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煤炭电力的下游产业延伸,实现早转型,早日形成石油煤炭上下游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酸庆阳资源枯竭的人可以休矣,明天和地球爆炸不知道那个先来,200多年后的事情谁又说的准,希望甘肃各市发展越来越好。
“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哪个好? 吧里“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这个话题一直很热,尤其很多县想改县级市,但真正了解“撤县改市”与“撤县改区”哪个好的人却很少。 1,撤县设市,就是将原来的行政单位由“县”改为“市”,县和县级市,级别没有变,但是县归地级市直管,而县级市则由省政府直管,地级市政府只是代管。撤县设市,县和县级市,级别没有变。但是县的工作重心是三农工作,而市的主要功能是发展工业、城市建设、关注职工生活等。县的用地指标限制得非常死,所有东西都是按人口,比如道路、教育用地、公共设施等等,规划得非常死,不能有突破。撤县建市后,其行政权力有所加强,特别是城市建设的自主权空间比较大,还可征收更多的城市建设费。 2,撤县设区一般是指市级行政单位将其下属的“县”改设为“区”。实质上,撤县设区是市(直辖市、地级市)通过行政手段将其所辖的县(县级市)调整为该市辖区(也就是市区)。撤县改区”即是撤销县的行政编制将其纳入地级市的辖区直接管理。撤县设区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心城市、大城市。这与我国对大城市有强烈的偏好有关,也与大城市在政治上的强势地位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县改区后,该区的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也将纳入整个城市进行通盘考虑,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将从过去县级水平提高到地级市级水平。福利待遇水平也会参照地级市的标准。 3,考虑到行政级别,级别是,县<县级市<市辖区,地级市的区本来就是虚级的,由地级市直接管理,地级市的区就是地级市的所在地,有优先发展权,所以说撤县划市是升半级,撤县划区是升一级。设区可以利用地级市名头,有利于招商和人才引进,一些县级市建市比较早,但一直没有多大的发展。 4,从大城市争相设区看,设区更有利于当地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包括省内的兰州都是优先考虑撤县设区。
榆林和庆阳被列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节约用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突出特色的原则,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形态,培育中小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规范新城新区发展,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向园区集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中心城市建成区要加快建设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支持给排水、集中供气、热电联产建设,加大管网改造力度。加强污水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市政公共设施基本配套。科学实施城市绿化。 榆林。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生态示范城市,主要发展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 延安。加强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主要发展石油、煤炭、化工、机械、红色文化与黄土风情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铜川。建设区域建材中心、交通枢纽和果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主要发展煤炭、建材、有色金属、新材料、旅游等产业。 庆阳。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人文魅力城市、生态示范城市,建设西部油气城,重点发展煤电、化工、商贸、特色农产品加工、文化等产业。 平凉。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生态文化名城,主要发展煤电、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旅游等产业。 吴忠。打造宁东能源基地,建设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等产业。 固原。建设宁南生态城市,重点发展盐化工、建材、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中药材、红色旅游等产业。 中卫。建设新能源基地、生态旅游城市和交通枢纽,主要发展光伏发电、风电、建筑陶瓷、铝镁合金、纸制品加工、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黄河风情和治沙工程旅游等产业。 积极培育小城市,县级城市要重点实施城市给排水、污水、垃圾收运与处理、燃气、集中供热、公厕改造、城区绿地等建设项目,吸引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加强城镇防灾减灾、预警应急处理系统建设,形成各具特色、功能配套的一批中小城市,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重点建制镇发展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加强给排水、道路、集贸市场、公厕、路灯等市政公共设施和垃圾及医疗**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人居环境。支持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度假、民俗风情、商贸流通、特色手工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城镇。
庆阳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快看看有你家没! 全市5条河流14个断面中,水质为优的3个(为巴家咀水库、下郑村、林镇断面);水质为良好的3个(为新堡大桥、马头坡、罗川断面);水质为轻度污染的6个(为店子坪、铁李川、宁县桥头、米家川、姚新庄、彭阳村断面);水质为中度污染的1个(为曲子大桥断面);水质为重度污染的1个(为柴家台断面);按功能类别评价达标断面9个,水质达标率为64.3%,与上年相比,姚新庄、罗川、曲子大桥、监测断面水质有所变差。彭阳村、新堡大桥、宁县桥头 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其他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纳入监测的庆阳市9处在用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西峰区巴家咀水库、正宁县庵里水库、合水县新村水库、香水水库、徐阳沟、庆城县马岭东沟和纸坊沟、华池县柔远东沟和鸭儿洼),水质达标率为77.8%;3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中环县庙儿沟、镇原县尤家坪水质达标率为0%,宁县供水站1#、2#、3#井因水源地取水层位为白垩系承压水,本底中总硬度、硫酸盐和氯化物浓度较高而超标,但经净化处理后的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市区声环境质量除I类、Ⅳ类功能区夜间小时等效声级有超标外,其余Ⅱ类、Ⅲ类功能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和I类、Ⅳ类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均达标。
甘肃一季度GDP为1908.3亿元,同比下降3.4% 一季度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3.4%。 根据甘肃省统计局4月22日公布的数据,一季度,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1908.3亿元,同比下降3.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87.7亿元,下降7.1%;第三产业增加值1177.7亿元,下降1.7%。 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3.8亿元,同比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77.8万亩,同比增长1.0%;蔬菜产量107.5万吨,增长6.3%。猪牛羊禽肉产量29.6万吨,同比下降4.8%;禽蛋产量7.8万吨,增长15.2%。牛存栏同比增长1.7%,出栏下降3.6%;羊存栏增长7.2%,出栏增长1.6%;猪存栏增长11.3%,出栏下降7.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增长11.6%;家禽存栏增长15.2%,出栏下降2.4%。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4%,降幅比1—2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从支柱行业看,电子、电力、有色、医药行业保持增长;电子、机械、煤炭、建材、有色、纺织等行业增速较1—2月加快或降幅收窄。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5%,制造业下降1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9%,医药制造业增长2.9%。 3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7%,38个大类行业中,1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25个行业较1—2月份生产加快或降幅收窄。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一产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1%,降幅比1—2月收窄2.4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下降11.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0.8%,降幅分别收窄0.9和7.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9.6%,降幅收窄24.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0%,其中畜牧业投资增长1.7倍;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0.3%,民间投资下降6.2%,降幅分别比1—2月收窄1.2和0.9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8.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3倍,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3.3%,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59.3%。 市场销售回升,进出口降幅减缓。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0亿元,同比下降13.0%,降幅比1—2月收窄2.8个百分点。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3.2%和12.2%。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分别下降11.3%和26.3%。 线上销售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9.9%,增速比1—2月提高6.3个百分点。 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24.9%和3.7%;出行类商品降幅明显收窄,汽车类、石油类分别下降20.2%和13.3%,降幅比1—2月分别收窄10.2和8.8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86.2亿元,同比下降2.6%,降幅比1—2月收窄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4亿元,下降41.3%,降幅收窄5.5个百分点;进口65.8亿元,增长22.5%,增速提高7.8个百分点。3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下降32.3%,进口增长42.3%。 财政收入减少,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5亿元,同比下降16.0%,降幅比1—2月扩大11.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15.6%,降幅扩大11.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下降17.0%,降幅扩大10.9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4.6亿元,下降7.3%,降幅比1—2月收窄1.7个百分点。11类民生支出817.3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7%。其中,公共卫生、医疗救助、自然生态保护、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和扶贫等支出分别增长72.2%、205.6%、244.6%、56.3%和22.3%。 城乡居民收入小幅增长,收入比值有所缩小。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6元,同比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元,增长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14,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庆阳市镇原县1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3月10日,镇原县1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贠建民在主会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包东红,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党组书记、特派员马晓方,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小亨,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魏胜文等出席。今年镇原县计划实施项目279个,总投资378亿元,当年投资95亿元,目前已开工68个,完成投资3.6亿元。当天集中开工的福建圣农1.2亿羽肉鸡全产业链饲料厂、屠宰场、种鸡场、污水处理厂和甘肃金星啤酒厂新厂区建设项目、镇原县城关镇莲池小学建设项目、镇原县金龙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镇原县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镇原县平泉镇2万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城区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庆阳正欣元15万只生猪养殖项目、镇原县滨河北路高庄-祁川段道路工程、镇原县苹果产业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5.3亿元,涵盖了产业开发、生态环保、工业经济、城乡建设和民生事业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投资额度大,带动效应强,对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加开工仪式后,贠建民一行还查看了镇原县茹河河道氧化塘湿地应急项目、工业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等项目建设情况。
2019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2月24日 一、运行特 2019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2月24日 一、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平稳回升,二产拉动作用显著 201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42.94亿元,同比增长5.3%,总量比上年同期扩大41.53亿元,增速比三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2.5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85.18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5%、73.77%和15.38%,拉动经济增长0.57、3.91和0.82个百分点,二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2019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86.86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明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粮食总产单产双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0.01万亩,下降2.5%,粮食总产量145.44万吨,增产3.83万吨,增长2.7%;平均亩产255.1公斤,亩增12.9公斤,增长5.3%,单产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效益提升。一是水果呈恢复性生产。2019年全市气候温和多雨,光照充足,苹果呈恢复性生产。果园面积83.18万亩,增长2.7%,水果产量47.65万吨,增长38.6%;二是蔬菜瓜果生产动能提升。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2.23万亩,增长19.5%,蔬菜产量46.4万吨,增长11.9%;瓜类面积15.78万亩,增长27.9%,瓜类产量52.83万吨,增长34.6%。三是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全市中药材面积12.89万亩,增长1.7倍,产量5.3万吨,增长1.3倍。畜牧产业总体稳定,全市大牲畜存栏35.51万头,增长0.3%。其中,牛存栏增长1.5%;羊存栏增长3.3%;猪存栏下降7.1%;牛出栏增长1.0%;羊出栏增长5.1%;猪出栏下降6.3%。家禽存栏401.98万只,增长1.3%。 (三)央企地方同步发力,工业生产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以长庆油田、庆阳石化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生产进度稳定、支撑有力,地方工业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在中央和地方企业的同步支撑下,全市工业生产态势良好、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扭转了上年的下降趋势,从2月的增长6.3%提升至12月增长8.2%,比上年同期高10.4个百分点。分属地看,中央企业增长7.6%,地方工业增长19.2%。分类型看,轻工业增长41.3%,重工业增长8.5%。分行业看,采矿业增长5.3%;制造业增长1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从产量看,原油产量855.53万吨,增长4.8%,其中长庆油田845.44万吨,增长4.6%;镇原区块10.09万吨,增长23.7%。原油加工量360.01万吨,增长15.4%。从用电看,工业用电量25.75亿度,增长11.4%,比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从能耗看,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7.06万吨标煤,增长3.6%。从重点能耗行业看,石油加工业增长1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2%。 (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投资总额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以甜永高速、海绵城市、打庆高速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核桃峪煤矿、新庄煤矿为代表的工业投资项目体量大,工程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度高,支撑力强,同时进入三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逐步提升。全市投资总额扭转了前两年的下降趋势,全年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从项目投资看,至12月底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05个,同比减少10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减少13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7.5%;5000万元以下项目380个,减少92个,完成投资额下降5.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5.0%;第二产业增长18.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2%,工业投资增势强劲,成为拉动投资总额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长15.5%。从到位资金看, 5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8.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6%,国内贷款增长22.1%,自筹资金增长40.3%,其他资金下降74.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8%,比上年同期提高24.9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出口创汇降幅收窄 2019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91亿元,增长7.6%,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97亿元,增长2.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3.12亿元,增长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9.79亿元,增长7.5%。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56.73亿元,增长7.3%;零售业181.14亿元,增长7.6%;住宿业2.12亿元,增长7.0%;餐饮业32.92亿元,增长8.3%。大宗商品销售有增有降,粮油食品类增长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9%,化妆品类下降1.5%、日用品类下降2.5%,家用电器类下降36.8%,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5.4%、汽车类增长4.3%。 今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市进出口总额处于下降趋势,进入四季度降幅逐步收窄,至12月底由负转正,完成1.72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创汇完成1.58亿元,下降3.4%,降幅比三季度收窄38.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长54.8%。 (六)财政收入提速增长,存贷规模持续扩大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4亿元,同比增长10.5%,比1月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9.75亿元,增长1.9%,非税收入完成18.89亿元,增长3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2.87亿元,增长13.1%,其中八项支出完成179.62亿元,增长9.4%,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2.1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2.32亿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714.92亿元,增长4.1%。其中住户消费贷款116.68亿元,增长20.7%。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存款6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62,增量存贷比为1:0.23。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7元,同比增加2461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同比增加824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3个和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31,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领涨。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1%,食品烟酒类上涨4.7%,居住上涨2.9%,衣着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下降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4%,鲜菜价格上涨6.3%,畜肉价格上涨22.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3%,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4.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93.9%。 (九)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能源产业支撑强劲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发展的金钥匙的战略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全市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187.04亿元,同比增长26.5%,占GDP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12.75个百分点,增速和占比分别高于全省18.7和1.5个百分点。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1%。在该产业的强力支撑下,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生产产业占GDP比重均达到10%以上,远远高于其它产业,成为十大生态产业的中流砥柱。
2019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2月24日 一、运行特 2019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2月24日 一、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平稳回升,二产拉动作用显著 201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42.94亿元,同比增长5.3%,总量比上年同期扩大41.53亿元,增速比三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2.5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85.18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5%、73.77%和15.38%,拉动经济增长0.57、3.91和0.82个百分点,二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2019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86.86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明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粮食总产单产双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0.01万亩,下降2.5%,粮食总产量145.44万吨,增产3.83万吨,增长2.7%;平均亩产255.1公斤,亩增12.9公斤,增长5.3%,单产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效益提升。一是水果呈恢复性生产。2019年全市气候温和多雨,光照充足,苹果呈恢复性生产。果园面积83.18万亩,增长2.7%,水果产量47.65万吨,增长38.6%;二是蔬菜瓜果生产动能提升。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2.23万亩,增长19.5%,蔬菜产量46.4万吨,增长11.9%;瓜类面积15.78万亩,增长27.9%,瓜类产量52.83万吨,增长34.6%。三是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全市中药材面积12.89万亩,增长1.7倍,产量5.3万吨,增长1.3倍。畜牧产业总体稳定,全市大牲畜存栏35.51万头,增长0.3%。其中,牛存栏增长1.5%;羊存栏增长3.3%;猪存栏下降7.1%;牛出栏增长1.0%;羊出栏增长5.1%;猪出栏下降6.3%。家禽存栏401.98万只,增长1.3%。 (三)央企地方同步发力,工业生产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以长庆油田、庆阳石化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生产进度稳定、支撑有力,地方工业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在中央和地方企业的同步支撑下,全市工业生产态势良好、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扭转了上年的下降趋势,从2月的增长6.3%提升至12月增长8.2%,比上年同期高10.4个百分点。分属地看,中央企业增长7.6%,地方工业增长19.2%。分类型看,轻工业增长41.3%,重工业增长8.5%。分行业看,采矿业增长5.3%;制造业增长1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从产量看,原油产量855.53万吨,增长4.8%,其中长庆油田845.44万吨,增长4.6%;镇原区块10.09万吨,增长23.7%。原油加工量360.01万吨,增长15.4%。从用电看,工业用电量25.75亿度,增长11.4%,比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从能耗看,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7.06万吨标煤,增长3.6%。从重点能耗行业看,石油加工业增长1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2%。 (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投资总额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以甜永高速、海绵城市、打庆高速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核桃峪煤矿、新庄煤矿为代表的工业投资项目体量大,工程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度高,支撑力强,同时进入三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逐步提升。全市投资总额扭转了前两年的下降趋势,全年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从项目投资看,至12月底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05个,同比减少10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减少13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7.5%;5000万元以下项目380个,减少92个,完成投资额下降5.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5.0%;第二产业增长18.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2%,工业投资增势强劲,成为拉动投资总额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长15.5%。从到位资金看, 5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8.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6%,国内贷款增长22.1%,自筹资金增长40.3%,其他资金下降74.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8%,比上年同期提高24.9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出口创汇降幅收窄 2019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91亿元,增长7.6%,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97亿元,增长2.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3.12亿元,增长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9.79亿元,增长7.5%。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56.73亿元,增长7.3%;零售业181.14亿元,增长7.6%;住宿业2.12亿元,增长7.0%;餐饮业32.92亿元,增长8.3%。大宗商品销售有增有降,粮油食品类增长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9%,化妆品类下降1.5%、日用品类下降2.5%,家用电器类下降36.8%,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5.4%、汽车类增长4.3%。 今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市进出口总额处于下降趋势,进入四季度降幅逐步收窄,至12月底由负转正,完成1.72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创汇完成1.58亿元,下降3.4%,降幅比三季度收窄38.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长54.8%。 (六)财政收入提速增长,存贷规模持续扩大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4亿元,同比增长10.5%,比1月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9.75亿元,增长1.9%,非税收入完成18.89亿元,增长3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2.87亿元,增长13.1%,其中八项支出完成179.62亿元,增长9.4%,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2.1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2.32亿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714.92亿元,增长4.1%。其中住户消费贷款116.68亿元,增长20.7%。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存款6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62,增量存贷比为1:0.23。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7元,同比增加2461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同比增加824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3个和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31,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领涨。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1%,食品烟酒类上涨4.7%,居住上涨2.9%,衣着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下降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4%,鲜菜价格上涨6.3%,畜肉价格上涨22.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3%,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4.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93.9%。 (九)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能源产业支撑强劲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发展的金钥匙的战略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全市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187.04亿元,同比增长26.5%,占GDP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12.75个百分点,增速和占比分别高于全省18.7和1.5个百分点。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1%。在该产业的强力支撑下,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生产产业占GDP比重均达到10%以上,远远高于其它产业,成为十大生态产业的中流砥柱。
2019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2月24日 一、运行特 2019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2月24日 一、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平稳回升,二产拉动作用显著 201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42.94亿元,同比增长5.3%,总量比上年同期扩大41.53亿元,增速比三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2.5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85.18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5%、73.77%和15.38%,拉动经济增长0.57、3.91和0.82个百分点,二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2019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86.86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明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粮食总产单产双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0.01万亩,下降2.5%,粮食总产量145.44万吨,增产3.83万吨,增长2.7%;平均亩产255.1公斤,亩增12.9公斤,增长5.3%,单产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效益提升。一是水果呈恢复性生产。2019年全市气候温和多雨,光照充足,苹果呈恢复性生产。果园面积83.18万亩,增长2.7%,水果产量47.65万吨,增长38.6%;二是蔬菜瓜果生产动能提升。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2.23万亩,增长19.5%,蔬菜产量46.4万吨,增长11.9%;瓜类面积15.78万亩,增长27.9%,瓜类产量52.83万吨,增长34.6%。三是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全市中药材面积12.89万亩,增长1.7倍,产量5.3万吨,增长1.3倍。畜牧产业总体稳定,全市大牲畜存栏35.51万头,增长0.3%。其中,牛存栏增长1.5%;羊存栏增长3.3%;猪存栏下降7.1%;牛出栏增长1.0%;羊出栏增长5.1%;猪出栏下降6.3%。家禽存栏401.98万只,增长1.3%。 (三)央企地方同步发力,工业生产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以长庆油田、庆阳石化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生产进度稳定、支撑有力,地方工业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在中央和地方企业的同步支撑下,全市工业生产态势良好、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扭转了上年的下降趋势,从2月的增长6.3%提升至12月增长8.2%,比上年同期高10.4个百分点。分属地看,中央企业增长7.6%,地方工业增长19.2%。分类型看,轻工业增长41.3%,重工业增长8.5%。分行业看,采矿业增长5.3%;制造业增长1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从产量看,原油产量855.53万吨,增长4.8%,其中长庆油田845.44万吨,增长4.6%;镇原区块10.09万吨,增长23.7%。原油加工量360.01万吨,增长15.4%。从用电看,工业用电量25.75亿度,增长11.4%,比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从能耗看,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7.06万吨标煤,增长3.6%。从重点能耗行业看,石油加工业增长1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2%。 (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投资总额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以甜永高速、海绵城市、打庆高速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核桃峪煤矿、新庄煤矿为代表的工业投资项目体量大,工程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度高,支撑力强,同时进入三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逐步提升。全市投资总额扭转了前两年的下降趋势,全年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从项目投资看,至12月底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05个,同比减少10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减少13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7.5%;5000万元以下项目380个,减少92个,完成投资额下降5.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5.0%;第二产业增长18.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2%,工业投资增势强劲,成为拉动投资总额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长15.5%。从到位资金看, 5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8.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6%,国内贷款增长22.1%,自筹资金增长40.3%,其他资金下降74.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8%,比上年同期提高24.9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出口创汇降幅收窄 2019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91亿元,增长7.6%,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97亿元,增长2.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3.12亿元,增长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9.79亿元,增长7.5%。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56.73亿元,增长7.3%;零售业181.14亿元,增长7.6%;住宿业2.12亿元,增长7.0%;餐饮业32.92亿元,增长8.3%。大宗商品销售有增有降,粮油食品类增长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9%,化妆品类下降1.5%、日用品类下降2.5%,家用电器类下降36.8%,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5.4%、汽车类增长4.3%。 今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市进出口总额处于下降趋势,进入四季度降幅逐步收窄,至12月底由负转正,完成1.72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创汇完成1.58亿元,下降3.4%,降幅比三季度收窄38.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长54.8%。 (六)财政收入提速增长,存贷规模持续扩大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4亿元,同比增长10.5%,比1月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9.75亿元,增长1.9%,非税收入完成18.89亿元,增长3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2.87亿元,增长13.1%,其中八项支出完成179.62亿元,增长9.4%,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2.1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2.32亿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714.92亿元,增长4.1%。其中住户消费贷款116.68亿元,增长20.7%。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存款6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62,增量存贷比为1:0.23。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7元,同比增加2461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同比增加824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3个和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31,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领涨。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1%,食品烟酒类上涨4.7%,居住上涨2.9%,衣着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下降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4%,鲜菜价格上涨6.3%,畜肉价格上涨22.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3%,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4.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93.9%。 (九)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能源产业支撑强劲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发展的金钥匙的战略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全市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187.04亿元,同比增长26.5%,占GDP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12.75个百分点,增速和占比分别高于全省18.7和1.5个百分点。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1%。在该产业的强力支撑下,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生产产业占GDP比重均达到10%以上,远远高于其它产业,成为十大生态产业的中流砥柱。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