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橙 苦橙
关注数: 1 粉丝数: 19 发帖数: 986 关注贴吧数: 9
08高考化学临考指导 仔细审题理清解题思路 纵观历年高考考生在理综化学答卷中暴露出问题,不难发现有许多共同之处,如:1、基础不够扎实;2、实验不够重视;3、审题不够仔细;4、表达不够清楚;5、书写不够规范;6、思维不够灵活;7、时间不够充裕。其中“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时间不够充裕”几个问题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低级”错误,由于这些问题和错误的出现而失分很不值得,其实若加以注意,完全可以避免。  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几种具体的方法:  (1)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  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 “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  ①“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②“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  ③“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④“等体积”“等质量”等;  ⑤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  ⑥“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⑦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1) 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2) 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  (3)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⑧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3)排除干扰,滤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想当然”,而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4)深入分析,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或注解、提示、“已知”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化学情境、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  (5)借助流程图,串联解题信息:流程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实验情境,可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形象具体。  实践证明,画流程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准确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步骤较多的化学问题,只要画出了流程图,解题思路立刻就畅通起来,一些容易疏忽和遗漏的信息也会凸显出来,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
吧主,并不是一种荣耀 最近很多网友跟我说吧里有些乱,让我好好管理一下,我深深自责。新年来临之际,与大家共勉1,吧主,并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坚持、责任、服务。 2,吧主的首要工作并不是删水文,而是引导网友进行讨论。 3,吧主,并不能代表我具有了该版最高的水平;很多高手不想当版主的原因,只是想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而已。其实比我能干的人多的是,他们不过是因为很多原因无法担任斑竹而已。 4,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比起死不认错来,更能突现你的形象。 5,不要以为强制手段可以解决一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6,衡量一个吧的标准是优秀文章的数量和人气的多寡。 7,制定了规则,就应该从自己开始严格遵守,然后公正地执行。 8,从未得罪过人的版主不见得就一定是个好版主,有作为就必须先承受压力。 9,不要参与骂战(切记),金钱、时间、精力都比你丰富的人多得很。 10,多征询网友的意见,但不见得事事都必须征询网友。记住,你是吧主,应该有主见,要懂得运用==集中制。 11,吧主与小吧主一定要沟通好,对一件事出现两个不同的处理结果,除了会引起吧主之间的尴尬外,更严重的是直接打击了吧主的威信。 12,你想改革,很好!但千万别太急进,一定要先令网友充分了解你的意图和想法。 13,请不要计较社区给了你什么权力,请计较下你自己能运用多大的权力来为社区的朋友们更好地服务。 14,请时刻记住——我是斑竹,我就要对版块负责、对社区负责、对所有会员朋友负责!”和吧主小吧主共勉!
能源 环境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3、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4、要求就能源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能源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及材料的收集教学方法:学生课堂自学结合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能源1、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有: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原子能、沼气等。  2、常规能源的储备与利用间的关系:  3、常规能源的利用与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具体有: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污染  4、环境污染的防止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   总课题:能源与环境子课题:1、研究“温室效应”的形成(起因、结果)与防止。   2、简易太阳灶的制作。   3、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4、煤和石油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  三、能源与环境保护教育能源与环境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如果没有能源,人就得吃生米、生菜、生肉,这对原始人来说,可以,对现代人来说,那不可想像。要把饭菜烧熟,就得能源。照明需要能源,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也需要能源,炼钢炼铁、开动机器都得有能源。   人类能源的总来源是太阳。这就是说,不仅风能、水力能、海浪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来自太阳,就是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也来自太阳。以上这些属于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生产的电力属于二次能源。   目前在人类能源当中挑大梁的一次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十分广泛的影响:   矿物燃料的开采要毁掉一些土地,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农田。矿物燃料的运输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海上石油运输,经常发生事故,泄漏的原油污染大片海域;就是不发生事故,压舱水的排放也常常在小范围内使海域受到污染。矿物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其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各种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已经使人们难以忍受,因为矿物燃料的燃烧总是要排放出非常多的二氧化碳,甚至达到改变空气成分的比例的程度,使地球的气温升高,这已经成了全世界格外关注、十分头疼的一个环境问题。   怎样才能减少因能源使用而带来的环境影响呢?   首先,要节约能源。减少全人类的能源消耗,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节约能源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能源本身也存在着危机。据勘察,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石油有816亿吨,天然气495亿吨,煤10万亿吨。现在全世界每年的能源总消耗量大体上是95亿吨标准煤,其中主要的是石油、天然气和煤,分别占45%、19%、25%,此外,还有7%的水电,3%的核能。按照目前的消费状况,石油将在三四十年内采完,煤炭虽多,也只能开采250年左右。以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些矿物能源的储量也可能提高,但是,不管怎么说,地壳运动给我们预备下的矿物燃料总是有数的,我们用一点就少一点,不悠着点儿用,恐怕是要被动的。   其次,要利用高科技,开发新能源。目前原子能发电已进入实用阶段,受控热核聚变的探索也在步步前进,有望加入人类能源的行列。   再次,要积极利用自然能。其中包括,直接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海浪,潮汐发电、水力发电等。这些能源的使用,基本上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被人们称作“清洁能源”。   还有,还必须治理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最后一点必须说明的是,要注意解决广大农村的能源问题。全世界的广大农村,能源相当缺乏。全球大约有15亿农村人口用不上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他们只能砍柴烧,或烧牛羊粪或烧作物秸秆。有的农民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剥树皮、砍灌木、铲草根、拣牛粪。这样做的结果,毁掉了很多树木,破坏了绿色植被,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巨大的破坏。由于全世界每年要烧掉4亿吨以上的牛粪和秸秆,使越来越贫瘠的土壤丧失了很多有机物还田的机会。不解决这些农民的能源问题,他们的生存环境就会更加恶化,他们也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在H2(或I2)分子中,两个成键的H原子(或I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是相等的,整个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这种分子为非极性分子,H-H(或I-I)键为非极性共价键。但HI分子则是极性分子,H-I键是极性共价键。因为I的电负性(2.5)大于H(2.1),所以H-I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I的一端。或者说HI分子中,I端显负性,而H端为正性。凡由电负性不同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它们的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一方,使电负性大的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电 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χ)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大。当0<△χ<1.7时,为极性共价键;当△χ>1.7时,电子对将完全偏于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边,这就和离子键一样了。例如Cl的电负性为3.0,Na为0.9,Mg为1.2,Na和Cl,Mg和Cl之间△χ值都大于1.7,因而都形成离子键。由此可见离子键和共价键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化学键,但它们之间有联系,从离子键到共价键有递变关系。例如BeCl2中的Be(χ=1.5)和Cl之间△χ为1.5,Be和Cl原子形成极性很强的共价键,BeCl2在室温虽是固体,但熔点(405℃)比离子化合物如MgCl2(714℃),CaCl2(782℃)低得多,BeCl2的性质可以说是介于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之间的过渡状态。键的极性是一种“矢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它的方向用从正极到负极的方向表示。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有关,在双原子分子中,键有极性,分子就有极性,如HI,HCl等。但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有极性,还要看分子的空间构型,因为它决定键的方向。若分子结构的对称性使键的极性互相抵消,则分子没有极性。如CO2分中的C=O键是极性键,但由于CO2分子呈直线型对称结构,两个C=O键的极性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整个分子就成了没有极性的非极性分子: 下图列举了CH4,NH3和H2O分子的构型和键角。如CH4分子中,C-H虽是极性键,其中C用4个sp3杂化轨道,以正四面体方向与H成键,所以CH4也是非极性分子。见下图(a)。而H2O则不然,它是极性分子,因为O原子用2个sp3杂化轨道分别和2个H原子形成σ键,另外两个sp3杂化轨道上各有一对未成键的电子,它们的互斥作用使H2O分子中两个H-O键间的夹角为104.5°,使整个H2O分子呈V字型,O为负端,H为正端,见下图(C)。NH3分子的情况和H2O相似,N-H键是极性键,键角为107°,有一对未成键电子,因此NH3分子有极性。N为负端,H为正端,见下图(b)。 汽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辛烷(C8H18),它由于结构的对称而是非极性分子,乙醇(C2H5OH)分子一端是极性很小的烷基(C2H5-),另一端是极性较大的羟基(-OH),它是极性分子。汽油和水不相溶就是因为它们分子极性差别所致,而乙醇和水的互溶性正是因为它们有极性相似的-OH基团。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等共价键概念确实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而获得公认,但也还有不少现象无法解释,因此随后又有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等多种学说的发展和应用,因涉及较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不再介绍。总之,人类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就是这样逐步深入的,永无止境。
有机物完全燃烧耗氧量规律 烃完全燃烧耗氧量规律(1) 1摩尔烃燃烧耗氧量--"等碳,1/4氢" 分析:1mol某烃CxHy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点燃CxHy +(x + y/4)O2 --? xCO2 + y/2H2O 由此可知,每摩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当于每摩烃中碳元素和氢元素分别燃烧时耗氧量之和,(x +y/4)。例题:1.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B )A、甲烷 B、乙烷 C、乙炔 D、乙烯2. 1mol的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8mol的氧气,这种烷烃的分子式是( C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 等质量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质量相同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最多的是含氢量最高的耗氧量最少的是含碳量最高的。例题:1.等质量下列各类烃,分别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1. C6H6 2. C7H8 3. C4H10 4. C3H8A、1234 B、4321 C、2134 D、34122. 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A、C2H6 B、C3H8 C、C4H10 D、C5H12 3.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 A )A、甲烷 B、乙烷 C、乙炔 D、乙烯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1mol某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CxHyOz + (x + y/4 -z/2)O2 --? xCO2 + y/2H2O 即:"等碳,1/4氢,去1/2氧"。例题:1。若1mol有机物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n-1)/2mol,则它的组成通式可能是( A 、C )A、CnH2nO   B、CnH2n+2OC、CnH2n-2   D、CnH2n 总质量一定的混合物,只要各组分的最简式相同,则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为定值而与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无关,恒等于同质量的某单一组分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例题:取W克下列各组混合物,使之充分燃烧时,耗氧量跟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质量比无关的是( A、D )A、HCHO、HCOOCH3    B、CH3CH2OH、CH3COOHC、CH2=CH-CH=CH2 、C2H4 D 、C2H2、C6H6分析:HCHO和HCOOCH3,因为最简式相同,在总质量一定   时,二者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C、H、O元素的   质量为定值,所以耗氧量为定值,故选A。同理可选出D。总物质的量一定的混合物,只要各组分每mol物质的耗O2量相同,则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为定值而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无关。例题: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取Nmol使之   充分燃烧,耗氧量为定值的是(A、C)  A、C2H2、C2H4O B、C2H4、C3H6  C、C2H4、C2H6O D、C6H12O6、C2H4O2 分析:C2H2和C2H4O分别完全燃烧时,其每mol耗O22.5mol,   而C2H4和C2H6O分别完全燃烧时,其每mol耗O23mol,   故选A、C。由此可知:CnH2n和CnH2n+2O、CnH2n-2和CnH2nO两物质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和时,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为定值。
高三化学指导 勤于思考严格训练 高三复习已经开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复习过程就是应对高考策略的实施过程。夯实基础,强化双基,发展能力是近期复习的目的。勤于思考,严格训练,总结提高是近期复习的有效方法。建议尽可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特点,综合其他学科的复习计划,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单位,划分出化学科复习的用时和时间段。如果自己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听从任课老师的复习建议,并根据任课老师的复习进度,定好每周复习的内容,保证达成复习目标。 其次,在复习内容上依靠老师指导,但不依赖老师。立足于教材课本,把近期复习的知识点在课本上梳理一遍,寻找自己在高一、高二期间学习遗漏的知识点。由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属于知识形成性学习,知识点之间难免有联系不畅,孤立零碎的感觉。要通过现阶段的系统复习,让各知识点的联系畅通,网络支干脉络清晰,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 针对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有选择地做一些能纠正概念理解有偏差,促使理解能力能够到位的训练题。在做题时,要求自己审题不仅要读出表面条件,更要领会题面下的潜在条件以及条件表述的常见形式。为树立答题的自信心,必须学会引经据典和依法解题。不能溺于题海。适量的练习,是确保消化吸收课本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发现解题思路和方法,提升解题能力的必要保证。要避免只看书不做作业,或只听、看老师讲例题,自己不去消化例题的现象。要知道,听懂看懂的内容,永远比不上经过独立思考且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内容深刻、理解到位,更不能催生自己的举一反三能力。 重视简答题,实验题。要使自己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步骤中的细节和设计要点,努力弄清每一步实验操作、每一套实验装置的作用。学会用规范的语言简练地表述出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尽量让此类答题内容不丢分。 在整理好自己学习笔记的同时,建立两种习题集。一为“错题集”。把作业、检测中做错的典型题例收集汇编。写出详细的正误概要。在近期的复习中定时回顾,促进自己的反思。其中的某些题,随着复习的深入,确定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时,要及时更换。但不要丢弃,妥善保存至高考前作回顾之用。另一为“好题集”。把作业、检测中别人的精彩思路、设计、方法收集汇编。在欣赏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维,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转向自己的能力。现在高考在知识深度上的考察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知识运用能力上要求更高。把课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工业流程联系起来,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从化学原理上看答题的难度不大,但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信息能力上却需要较高水准的自觉提炼、迁移、感悟。如果自己的阅读能力不佳,理解能力不到位,就会导致看不懂题。因此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也是高三复习中需要踏踏实实完成的项目。 最后,不盲目仿效别人的方法,朝三暮四只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更不能撇开复习计划,随心所欲地另干一套,那样只会更加分散精力,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事倍功半。自己的复习计划,只要有效果,就不能为主观或客观所干扰。学会坚持,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复习的成效就不会使你失望。
高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 一、无机推断题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6. 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总之,解无机推断题的步骤是: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解题突破口。第三,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二、有机推断题有机推断和合成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水平,又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与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要求迁移应用,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推断是一类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其一般形式是推物质,写用语,判性质。当然,有的只要求推出有机物,有的则要求根据分子式推同分异构体,确定物质的结构;有的还要求写出有机化学方程式。由于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有机物的分子式不能表示具体的物质,因此用语中特别强调写出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要求直接推断物质的名称,并写出结构简式;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最后写化学用语。有机推断应以特征点为解题突破口,按照已知条件建立的知识结构,结合信息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推断。一般可采用顺推法、逆推法、多法结合推断,顺藤摸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解题思路为:
氢氧化铝沉淀质量的简便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和氢氧化铝沉淀质量有关的计算题种类繁多,如能抓住反应实质总结运用简便公式求解,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公式推导过程 中学化学教材里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化学反应不少,主要是铝盐与强碱及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应。 1.设向含有nmolAl3+的铝盐溶液里逐滴加入含有nmolOH-的强碱溶液,反应结果如下: ①当n(Al3+)/n(OH-)>1/3时,铝盐过量,可发生下列反应:Al3++3OH-=Al(OH)3↓。 因为:n(Al3+)≥n(Al(OH)3)而:n(Al(OH)3)=(1/3)n(OH-) 故:W(Al(OH)3)=(1/3)n(OH-)×78=26n(OH-)  (a) ②当n(Al3+)/n(OH-)≤1/4时,碱完全过量。先发生下列反应:Al3++3OH-=Al(OH)3↓生成白色沉淀后又发生下列反应:Al(OH)3+OH-=AlO2-+2H2O使沉淀完全溶解。合并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得: Al3++4OH-=AlO2-+2H2O 即:W(Al(OH)3)=0 ③当1/3>n(Al3+)/n(OH-)>1/4时,碱部分过量。先发生下列反应:Al3++3OH-=Al(OH)3↓生成nAl3+molAl(OH)3沉淀,消耗了3n(Al3+)molOH-,还剩余(n(OH-)-3n(Al3+))molOH-。后又发生下列反应: Al(OH)3+OH-=AlO2-+2H2O 溶解了(n(OH-)-3n(Al3+))molAl(OH)3,剩余的n(Al(OH)3)=n(Al3+)-(n(OH-)-3n(Al3+)) =(4n(Al3+)-n(OH-))mol 故:W(Al(OH)3)=78(4n(Al3+)-n(OH-))  (b) 比较公式和及n(Al3+)/n(OH-)的不同取值范围,不难看出4n(Al3+)-n(OH-)之值是确定铝盐溶液与强碱反应能否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并如何计算的判别式。当4n(Al3+)-n(OH-)≤0时,没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当4n(Al3+)-n(OH-)>n(Al3+)时,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且W(Al(OH)3)=26n(OH-);当n(Al3+)≥4n(Al3+)-n(OH-)>0时,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且W(Al(OH)3)=78(4n(Al3-)-n(OH-))。 2.为了得到氢氧化铝沉淀质量的简便计算公式,又设向含n(AlO2-)mol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含有n(H+)mol的强酸溶液,反应结果如下: ①当n(AlO2-)/n(H+)≥1/1时,强酸不足或适量。仅发生下列反应:AlO2-+H++H2O=Al(OH)3。由于n(AlO-)≥n(Al(OH)3)且n(Al(OH)3)=n(H+) 故:W(Al(OH)3)=78n(H+)   (c) ②当n(AlO2-)/n(H+)≤1/4时,强酸完全过量。先发生如下反应:AlO2-+H++H2O=Al(OH)3↓生成白色沉淀,后又发生下列反应:Al(OH)3+3H+=Al3++3H2O使沉淀完全溶解。合并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得: AlO2-+4H+=Al3++2H2O,故W(Al(OH)3)=0 ③当1/1>n(AlO2-)/n(H+)>1/4时,强酸部分过量。先发生下列反应:AlO2-+H++H2O=Al(OH)3↓生成nAlO2-mol氢氧化铝沉淀、消耗了n(AlO2-)molH+,剩余(n(H+)-n(AlO2-))molH+。后又发生下列反应: Al(OH)3+3H+=Al3++3H2O 溶解了(1/3)(n(H+)-n(AlO2-))mol氢氧化铝,剩余:n(Al(OH)3)=n(AlO2-)-(1/3)(n(H+)-n(AlO2-)) =((4/3)n(AlO2-)-(1/3)n(H+))mol W(Al(OH)3)=26(4n(AlO2-)-n(H+))  (d) 比较公式(c),(d)及n(AlO2-)/n(H+)的不同取值范围,亦可发现,4n(AlO2-)-n(H+)之值是确定偏铝酸盐与强酸能否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并如何计算的判别式。当4n(AlO2-)-n(H+)≤0时,没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当4n(AlO2-)-n(H+)>3n(AlO2-)时,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且W(Al(OH)3)=78n(H+);当3n(AlO2-)≥4n(AlO2-)-n(H+)>0时,W(Al(OH)3)=26(4n(AlO2-)-n(H+))。
向左走向右走 They're both convincedthat a sudden passion joined them.Such certainty is beautiful,but uncertainty is more beautiful still. 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以下是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诗词的原文:Love at First Sight by Wislawa SzymborskaThey both thought that a sudden feeling had united themThis certainty is beautiful, even more beautiful than uncertainty. They thought they didn't know each other,nothing had ever happened between them,These streets, these stairs, this corridors,Where they could have met so long ago?I would like to ask them, if they can remember -perhaps in a revolving door face to face one day?A "sorry" in the crowd?"Wrong number" on the 'phone?- but I know the answer.No, they don't remember.How surprised they would beFor such a long time alreadyFate has been playing with them.Not quite yet ready to change into destiny,which brings them nearer and yet further,cutting their pathand stifling a laugh,escaping ever further;There were sings, indications,undecipherable, what does in matter.Three years ago, perhaps or even last Tuesday,this leaf flying from one shoulder to another?Something lost and gathered.Who knows, perhaps a ball alreadyin the bushes, in childhood?There were handles, door bells,where, on the trace of a hand,another hand was placed;suitcases next to one another in the left luggage.And maybe one night the same dream forgotten on walking;But every badging is only a continuation,and the book of fate is always open in the middle.一见锺情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既然从未见过面,所以他们确定彼此并无任何瓜葛。但是听听自街道、楼梯、走廊传出的话语——他俩或许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吧?我想问他们是否记不得了——在旋转门面对面那一刻?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说出的「对不起」?或者在听筒截获的唐突的「打错了」?然而我早知他们的答案。是的,他们记不得了。他们会感到诧异,倘若得知缘分已玩弄他们多年。尚未完全做好成为他们命运的准备,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憋住笑声阻挡他们的去路,然後闪到一边。有一些迹象和信号存在,即使他们尚无法解读。也许在三年前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有某片叶子飘舞於肩与肩之间?有东西掉了又捡了起来?天晓得,也许是那个消失於童年灌木丛中的球?还有事前已被触摸层层覆盖的门把和门铃。检查完毕後并排放置的手提箱。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到了早晨变得模糊。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而充满情节的书本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 http://flash2.t123.cn/swf1/liangyongqi_flash/0365.swf
[讲座]Flash问题20问,想知道的进来! 1.怎么才能让音乐和动画同步  在声音属性里设置音乐成为数据流格式! 在输出的声音选项里选择MP3,比特率为16kbps,品质为快速。       2.尽管设置了影片大小,但播放时只要拖大窗口还是会看到原来不希望看到的部分,怎样只播放设定大小内的部分?  这个问题很简单,在最上边新建一图层,做一个巨大的“回”字形,把影片以外的部分全部盖上。    3.怎么样实现透明背景的flash动画?  在Flash中选择“File→Publish Settings(发布设置)→HTML”,在WMODE设置中选择“Transparent(透明化)”,然后再发布这样就可以使Flash透明了。另外如果在网页中实现Flash透明可以选中插入的Flash,在其属性面板中点击“Parameters(参数设置)”弹出Parameters对话框,在左边Parameters下输入“wmode”,在右边Value下输入“transparent”也可以实现透明的效果。     4.请问用flash可以输出gif动画吗?  首先不能使用MC,选择“文件”------“输出电影”----格式为“Animated GIF”    5.音乐按钮的制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平时在做MC一样的啊,多加个层,需要把音效放在哪个地方就移动到那个地方就可以了啊,道理是一样的.补充:音乐做为事件播放。    6.怎样把做好的Flash动画转换成屏幕保护程序?  使用SWF Browser或者Screensaver,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将SWF转换成屏保,使用SWF Browser你还可以将SWF中的图片、音效等提取出来。    7.如何制作动画开始前的Loading效果?  在影片中的第二个影格中判断“_framesloaded(已载入影格)”是否和“_totalframes(全部影格)”相等,如果不相等转到第一个影格继续循环,如果相等转入第三个影格继续播放。    8.如何实现打开Flash文件时满屏播放?  在动画第一帧中插入“Actionscript:FS Command (“fullscreen“, true)”,如果想不显示右键菜单,则插入:“FS Command (“showmenu“, False)”,关闭动画为“FS Command (“quit“)”。    9.Actionscript专家模式下的汉字如何才能显示?  只要把Windows/Fonts目录中的MODERN.fon文件删除即可。    10.如何利用AS实现打字机的效果?  首先将一个文本框放置在场景中,把它的文本属性设置为“Dynamic(动态文本)”并设置变量名称如“textbox”。然后新建一个图层用来放置Actionscript,在第一个影格中将文本内容存储到一个变量如“text=“您好,欢迎光临。“”并且为变量i设置初始值“i=0”。在第二个影格中使用“mbsubstring”函数将文字逐一赋值给文本变量,如“textbox= mbsubstring(text, 1, i)”然后累加i的值“i=i+1”。然后在第8个影格中判断i的大小是不是等于text的长度,如果相等则停止“Stop ();”如果不相等则转到第二个影格播放“gotoAndPlay (2);”。    11.怎样才能使动画播放更流畅?  (1)减小动画动作的面积  (2)在同一时刻,动画图层不宜太多  (3)尽量简化矢量图片  (4)尽量不要把动画背景设为透明方式  (5)清除不必要的组件。    12.在调节对象位置时很难准确调整,怎么才能非常准确地对齐组件?  按“Ctrl+Alt+I”组合键可以以坐标方式对对象进行调整,或者选中对象后按上下左右键进行调整。    13.我用的SWISH 1.58怎样才能使中文正常横向排列啊?我怎么弄都只能是倒转90度的横排   注意你所选择的字体名称前是否有“@”如带有以上标志选择其它不带“@”的字体    14.如何将动画设定在5分钟之内没有任何鼠标动作,则屏幕将转入一个指定的画面(相当于是一个屏保)。  在场景中放一个空的MC,在上面加Action:  onClipEvent(enterFrame){  total=Math.floor(getTimer()/1000);//获取电影播放以来所经过的时间  if(total>=300){  _root.gotoAndPlay(2);//判断:五分钟后播放第二帧  }  }  主场景中第一帧加上:stop();    15.再用引导线时,是不是一定要把图形群组化  用组件,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组件的中心要对齐到引导线的中心上    16.用遮罩是不是和要遮的东西有建立的先后之别呢?  mask层必须在上层  masked层在mask层之下  mask层:显示的范围(区域)  masked层:显示的内容    17.请问怎样才能在场景时间线中使mc停在任意帧?  _root.mc.gotoAndStop(你想要mc停在的某帧)    18.为什么做mtv的时候,音乐用mp3的格式但是不能导入?  因为很多音乐都不是正规的音乐格式,可能经过一些不专业的软件的处理,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只要把这个音乐先导到SOUNDFORGE里,然后保存一次,经过专业的软件的处理,就成为专业的音乐,就不会出现这种轻快了。如无上面的工具,也可以用超级解霸的第三层重新压缩后就可以用了。    19.如何精确控制变形?  在两个对象间做“Shape”变形时,是不是有时有种怪怪的感觉,觉得在乱变,不是柔和地变化。其实只要小心地处理一下就行了:选取“Shape”变形的第一帧,按“Ctrl+Shift+H”就可加上一个变形关键帧,同时在变形的最后一帧也会同步出现相应的关键帧。适当地选择关键帧的数量,调整关键帧的位置,就可实现精确的变形效果,就像影片《未来战士》中的液态金属人一样酷!     20.如何能确定浏览者有没有安装支持Flash的插件,并提供安装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Dreamweaver来编写HTML,当插入一个Flash文件的时候,会自动在网页中插入一句代码。当用户没安装Flash插件的时候,会自动到Macmmedia的指定位置下载。但该站点服务器常常较忙,你可以使用Behavior中的“Check Plugin”指定任一“URL”下载。
关于酒的故事 1.酒的起源 酒的品种繁多,就生产方法而论,有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类。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青酒等,酿造方法出现较早。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到的高度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这种方法出现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人类酿酒的历史约始于距今4万~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当时人类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从而有条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人类最早的酿酒活动,只是机械地简单重复大自然的自酿过程。 真正称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酿酒生产活动,是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之后开始的。这时,人类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而后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这才使得酿酒生产成为可能。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约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出现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黏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了16种啤酒。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已开始用苦味剂酿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耕作农具,即出现了农业,这为谷物酿酒提供了可能。《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谷物酿酒的“萌芽”期。当时是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出土的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国龙山文化遗址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脚杯、小壶等酒器,反映出酿酒在当时已进入盛行期。中国早期酿造的酒多属于黄酒。 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和酒化两个步骤结合起来,这对造酒技术是一个很大的推进。中国先人从自发地利用微生物到人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条件选优限劣而制造酒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秦汉,制酒曲的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述了12种制酒曲的方法,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酿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红曲,并以此酿成“赤如丹”的红酒。宋代,制酒曲酿酒的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经》中,记载了13种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的方法与《齐民要术》上记述的相比,又有明显的改进。 中国古代制曲酿酒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发明蒸馏器以前,仅有酿造酒,在中国主要是黄酒。只是在出现了蒸馏器之后,才能制造出高度的蒸馏酒。中国传统的白酒(烧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馏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为中国在元代才开始有蒸馏酒。其实,在唐代诗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诗句中,就曾出现过“烧酒”;另对山西汾酒史的考证,认为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纪就已有了蒸馏酒。而相应的简单蒸馏器的创制,则是中国古代对酿酒技术的又一贡献。 2.乙醇的工业制法 乙醇的生产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已将淀粉物质发酵制酒。12世纪在蒸馏葡萄酒时,第一次从酒中分离出酒精。20世纪30年代以前,发酵法是乙醇的惟一工业生产方法。193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建立了第一个用石油热裂化生产的乙烯为原料,经硫酸吸收再水解制乙醇的工业装置(简称乙烯间接水合法)。1947年,美国壳牌化学公司又实现了乙烯直接水合制乙醇的方法。由于该法比间接水合法有显著优点,现已成为生产乙醇的主要方法。
有机化学发展简介 “有机化学”一词于1806年首次由瑞典的贝采里乌斯(J.J.Berzelius,1779—1848)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都相信,由于在生物体内存在着所谓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存在有机物,而有机物是不可能在实验室内用无机物来合成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Whler,1800—1882)用氰经水解制得了草酸;1828年,他在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成了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物。维勒的实验给予“生命力”学说以第一次冲击。在此以后,乙酸等有机物的相继合成,使得“生命力”学说逐渐被化学家们所否定。有机化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萌芽时期,由19世纪初到提出价键概念之前。在这一时期,已经分离出了许多的有机物,也制备出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某些定性的描述。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间的关系,以及建立有机化学的体系。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发现,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的工作为有机物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在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on Liebig,1803—1873)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8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J.B.A.Dumas,1800—1884)建立了氮分析法。这些有机物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使化学家们能够得出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二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由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1829—1896)等提出了碳是四价的概念,并第一次用一条短线“—”表示“键”。凯库勒还提出了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还可以双键或三键结合。此外,凯库勒还提出了苯的结构。早在1848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异构现象。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霍夫(J.H.van't Hoff, 1852—1911)和法国化学家列别尔(J.A.Le Bel,1847—1930)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碳价四面体学说,即碳原子占据四面体的中心,它的4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4个顶点。这一学说揭示了有机物旋光异构现象的原因,也奠定了有机立体化学的基础,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有机物结构的测定,以及在反应和分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价键还只是化学家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种概念,有关价键的本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是现代有机化学时期。1916年路易斯(G.N.Lewis,1875—1946)等人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键的电子理论。他们认为,各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层电子如果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中,则形成离子键;两个原子如共用外层电子,则形成共价键。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原子的外层电子都获得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这样,价键图像中用于表示价键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价键的电子理论的运用,赋予经典的价键图像表示法以明确的物理意义。1927年以后,海特勒(W.H.Heitler,1904—)等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分子结构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后来,米利肯(R.S.Mulliken,1896—1986)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分子结构,其结果与价键的电子理论所得的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由于计算比较简便,解决了许多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要得到波函数的精确解是很困难的,休克尔(E.Hückel,1896—)创立了一种近似解法,为有机化学家们广泛采用。在20世纪60年代,在大量有机合成反应经验的基础上,伍德沃德(R.B.Woodward,1917—1979)和霍夫曼(R.Hoffmann,1937—)认识到化学反应与分子轨道的关系,他们研究了电环化反应、σ键迁移重排和环加成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1918—1998)也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在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还有取代基效应、线性自由能关系、构象分析,等等。
关于草酸 草酸学名乙二酸,化学式HOOC-COOH。当我们从课本上了解了羧酸的化学性质,是不是也能推断出草酸的一般性质了?在我们身边,草酸一般用作除锈剂或者可以除去白衣衫上的墨水污迹,而它其实也是一种可以能致人死命的危险的化学物质。可是大家知道平时爱吃的巧克力中也含有草酸吗?不要慌张,这种危险情况极少出现。我们每天都通过许多不同渠道摄入草酸,草酸在很多食品中都有少量存在,而在少数食品中含量很高。可可就属于含量最高的食品之一,,每100克可可中含有500毫克草酸;绿色蔬菜中的草酸含量一般很高,每100克菠菜含600毫克,大黄含500毫克,甜菜、花生、茶中也有较多的草酸。平均一个人一天大约摄入150毫克草酸,而草酸的致死剂量是1500毫克左右。我们在普通的一天中会摄入这么多草酸吗?那么摄入草酸对我们人体有什么影响?大黄在美国曾被称为“食用大黄”,在过去,人们常把它和糖放在一起炖了吃。大黄最出名的特性是治疗便秘,因为它能刺激肠道排出自然毒素——草酸。一碗炖烂的大黄里含有的草酸已经接近于使人中毒的剂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有人把大黄叶当作蔬菜吃,以至于草酸中毒身亡。而吃巧克力则无须担心,无论你对巧克力多么喜爱,但巧克力中的草酸含量太低,就是你吃的无法下咽的时候,体内的草酸含量达不到让你腹泻的程度。在大黄流行的时候,烹制大黄食品方法层出不穷,曾经使用铝锅来炖大黄,发现意想不到的好处:它能把铝锅“炖”的很干净。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草酸能把铝锅氧化膜和表面金属溶解掉。当然,这种方法还会使食者摄取铝元素造成潜在的危害。草酸这种与金属相互作用的特性还能解释其他一些令人惊奇的反常现象,这也是营养学家总是说大黄不利于健康的原因:草酸与一些人体必需的无机盐发生相互作用,比如铁离子、镁离子,尤其是钙离子。在我们日常的营养食谱中,菠菜是一种富含铁的蔬菜,的确,菠菜里所含有铁元素要高于其他多数蔬菜,100克菠菜含有4毫克的铁!尽管如此,但它所含有的草酸会使95%的铁元素不能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只能吸收其中的5%的铁元素。著名卡通人物“大力水手”把他的神力归功于菠菜,其实这不过是个错误的观念。有科学家认为,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菠菜只能当作一种普通的蔬菜来吃,除了能从中得到适量的植物蛋白和一点VC外,很难得到什么无机盐营养。镁离子是叶绿素的中心金属离子,烹调绿色蔬菜时倘若盖上锅盖,由于草酸和镁离子结合,使炒出来的蔬菜发黄,所以朝绿色蔬菜时打开锅盖,让草酸能及时挥发出去,保持蔬菜的色泽。草酸的致命之处在于它能使人体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降低到临界水平。大家都知道钙对血液保持稳定的酸度和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磷酸盐在体内的运送和凝结也起关键作用。如果草酸中毒了,该如何解毒可能是各位所关心的!从化学平衡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及时补充血液中钙离子,而电视广告中一度成为热点的葡萄糖酸钙恰是对症下药的解毒剂。即使体内的草酸含量还不足以使人有性命之忧,但它对钙离子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因为它能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其晶体会在膀胱、肾脏等器官内长成结石,使人十分痛苦。虽然我们平时可以避免过多食用以上食品,但我们不可能完全把草酸排除在体外,因为人们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例如著名化学家鲍林就曾经提倡服用大量VC来预防感冒,非典时期保健学家也建议用VC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物极必反,对于过剩的VC,我们的体内是无法储存的,而它就可以转化为草酸。所以摄入过量的VC,容易引起腹泻,甚至可能患上肾结石。如果平时我们摄取水的量太少,上述情况就很可能发生。草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是把糖和硝酸放在一起反应,或者把纤维素和氢氧化钠放在一起反应。草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每升水可以溶解150克草酸,能够形成具有腐蚀作用的溶液。
高考化学系统复习方法 同学们要对即将来临的高三复习的艰苦性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无论是化学知识的基本要求,还是化学试卷总分、考试的总时间等,高三与高二时相比差异很大。不少同学进入高三后的一两个月内还不能适应。特别是那些认为化学就是背几个化学式、默写几个方程式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化学一下子变得这么难,即使基础较好的同学,也会感到有机化学掌握不到位。几次摸底考分数可能会惨不忍睹,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因此,同学们在暑期中应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增强自信性,稳定心态。 其次,同学们应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既是专家们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同学们复习应考的依据。因此,同学们应利用暑期这段时间认真阅读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网络相比较,查漏补缺,及时翻读教材,找准找对知识点,构建并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夯实基础。同时,对于知识点及其要求达到的知道、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要逐步做到一目了然。同学们不要在超纲问题上进行纠缠,只要找教材阅读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第三,同学们可做好专题分类,归纳方法的工作。近年来高考上海化学卷从题量、题型及赋分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2005年因有新老两套教材在同时使用,出现了分叉题。因此,同学们可对近年来的上海高考化学试卷进行科学归类,如对实验题、有机题、计算题进行归类分析,为高三复习时寻找、体验各专题的解题规律包括捕获、处理及加工信息的规律做准备。如对于化学实验题,更突出了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的要求,对于计算题要掌握差量法、守恒法、十字交叉法、讨论法等方法。 第四,同学们要关注热点,抓住先机。化学试卷具有时代气息,也体现与时俱进。如以“非典”时的过氧乙酸,“神舟五号”升空后的航天飞行器及2005年“苏丹红”为题材的试题均出现在高考化学卷中。如果同学们经常从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那么在高三复习中包括高考中特别是对于信息给予题将抓住先机,迅速进入最佳应试状态。另一方面的热点是,在体现“二期课改”精神的情境类试题中,图像、图表、框图、装置图、流程图也屡见不鲜,同学们在暑期中也可加以研究,为熟悉高考题型提升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运用等综合能力打基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