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喵 -
天大地大,喵爷最大
关注数: 9 粉丝数: 590 发帖数: 17,373 关注贴吧数: 5
淄博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签约共建淄博校区   4月29日,淄博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举行共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副厅长王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西奎,党委副书记张业赏,副校长张兆明、杨振宁、张伟,纪委书记穆若英;市领导周连华、于海田、丛锡钢、尚龙江、马晓磊、毕荣青、高庆波、刘荣喜、王可杰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西奎,代表淄博市人民政府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庆波主持签约仪式。   周连华在致辞中指出,淄博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签约共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一件大事,也是淄博市的一件喜事。淄博市有决心有信心把这一好事办好,有基础有条件助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发展得更好更快。淄博自古就有爱才聚才用才的深厚人文传统和历史基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组织开展“四大招引”工程,规划建设“两城一谷”,全面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制定出台淄博“人才新政23条”,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惠政策筑巢引凤。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落户我市大学城,将为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我们将以省支持有条件的市加快大学城建设为契机,把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协议内容,高标准、高质量搞好规划建设,全力做好迁校办学保障工作,大力支持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创新发展。   邓云锋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淄博市委、市政府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签订共建协议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大力实施“四大招引”工程,人才高地聚集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到淄博办学,不仅是淄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希望淄博市委、市政府落实好协议内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新校区规划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平台、营造优质环境。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树立“校地一家人、校地一家亲”的思想共识,扎根淄博大地,实现办学水平和学校发展的腾飞跨越。   王西奎在致辞中说,淄博是历史文化名城,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淄博人民张开热情怀抱,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一次破茧成蝶、升级再造的历史性机会。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根据淄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构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淄博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   据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由省政府主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现有28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业工程为特色,以服务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
清华大学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8~2019学年度第16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年限、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基本要求。该文件于1983年成为学校一级制度,此后历经九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2014年。 2014年以来,清华大学先后召开了第24次和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博士生教育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高度的体现。清华大学还先后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推动了一系列涉及博士生培养的改革举措,原《规定》中的部分条款和要求已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2016年7月,学校将《规定》的修订工作列入《制度建设五年任务分解方案(2016-2020年)》,2017年1月正式启动修订。 本次修订历时两年多,恰好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快速发展完善的时期,学校及时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和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并贯彻落实到《规定》修订工作中。学校还开展了广泛的院系调研和师生讨论,组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系师生代表、相关部处负责人等征求意见会10余场。因此,本次修订的《规定》凝聚了学校广大师生的最大共识,集中体现了学校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的通知 一、主要任务   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二、建设原则   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三、建设方式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启动,经高校网上报送、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提交汇总材料、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推荐意见等,确定建设点名单,当年10月公布结果。   2.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按照建设总量不超过本行政区域内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0%,分三年统筹规划,报教育部备案后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同步组织实施。每年9月底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报教育部,当年10月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一并公布。   3.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如同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布。空出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额可延至下一年度使用。   4.根据2019、2020年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情况,2021年将对各专业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进行统筹。 五、报送办法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送。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报教育部,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教育部;地方高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报教育部。各地各高校报送专业点数(比例)分年度下达。 七、关于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报送工作   1.报送数量。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度报送的专业点数不超过本校本科专业布点数25%;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2019年度报送专业点数量不超过本地所属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15%。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moe.gov.cn%2Fs78%2FA13%2FA13_gggs%2Fs8474%2F201901%2Ft20190129_368523.html&urlrefer=d4d3476f7e82e5690edc47832b1ce9e6 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管理办法》,现对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其中,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共3098项通过专家评审;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86项,新疆项目15项,西藏项目6项通过专家评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100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70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11项,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5项,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87项通过专家评审。 附件: 1.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2.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3.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4.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藏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5.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6.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7.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8.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廉政理论研究)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9.2019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淄博产业转型怎么干 2018年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现予公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ov.cn%2Fxinwen%2F2018-12%2F30%2F5353552%2Ffiles%2Fdc258dae5b5747959e5871874966caa3.pdf&urlrefer=9d0b7b42309bb0c6ede6e769b873c797 山东省 一、电子信息 1.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济南市、烟台市) 2. 电力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器件、光电子器件、片式元件、电子电路、 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电子器件及零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济南市、淄博市、潍坊 市) 3. 云操作系统、云中间件、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移动端办公套件等基础 软件产品(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4. 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及解决方案、行业大数据系统安全可靠软件(济 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5. 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平台,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车载终端、 智慧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产品(济南市、枣庄市、淄博市、潍坊市) 6. 高性能计算机、工控计算机及系统、北斗卫星应用产品(济南市、烟台 市、威海市、潍坊市) 7. 信息安全产品(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8. 新一代通信接入、传输、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淄博市、枣庄市、 泰安市) 9. 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相关产品(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 175 10. 数字音乐、手机媒体、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淄博市、烟台市、潍 坊市) 11. 工业互联网系统及应用(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12. 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电子专用材料(济 南市、枣庄市、东营市) 二、轻工 1. 羽毛(绒)加工(临沂市) 2. 中高档皮革制品、制鞋(淄博市、临沂市、威海市、枣庄市) 3. 家具(淄博市、济宁市、莱芜市、临沂市、菏泽市) 4. 木质复合材料(临沂市、菏泽市、济宁市) 5. 雕塑、金属、花画、天然植物纤维编制、抽纱刺绣工艺品及礼仪用品(淄 博市、烟台市) 6. 体育用品及器材(淄博市、烟台市、临沂市、德州市) 7. 玩具、童车及婴童用品(淄博市、烟台市、临沂市、青岛市) 8. 游艺用品、室内游艺器材及其他娱乐用品(淄博市、烟台市) 三、纺织 1. 高品质毛、麻纺纱线及制品(泰安市、淄博市、威海市、德州市、潍坊 市) 2. 高品质纺织面料(淄博市、济宁市、滨州市、潍坊市) 3. 高品质家用纺织品(淄博市、烟台市、威海市、滨州市、潍坊市) 4. 运动服装、休闲服装(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 5. 服饰(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 6. 节能环保智能染纱(泰安市、淄博市、枣庄市、潍坊市、滨州市、聊城 市) 四、医药 1. 化学原料药(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 2. 化学药品制剂(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 3. 中药饮片(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 4. 中成药(济南市、青岛市、菏泽市、潍坊市) 176 5. 生物药品(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济宁市、威海市) 6. 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济南市、烟台市、济宁市、潍坊市) 7.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淄博市、威海市、潍坊市) 五、食品 1. 食用植物油加工(烟台市、滨州市) 2. 屠宰及肉类加工(潍坊市、临沂市、德州市、菏泽市) 3. 水产品加工(烟台市、威海市) 4. 果蔬、食用菌、坚果加工(潍坊市、临沂市、菏泽市) 5. 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济南市、青岛市、临沂市) 6. 肉禽类罐头食品(潍坊市、菏泽市) 7. 保健食品(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 8. 白酒、啤酒、葡萄酒(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潍坊市) 六、有色金属 1. 铜压延加工(东营市、聊城市) 2. 铝压延加工(东营市、烟台市、聊城市、滨州市) 七、化工 1. 油品升级改造、石化深加工(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菏泽市) 2.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泰安市、临沂市、潍坊市) 3. 绿色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济宁市、潍坊市) 4. 绿色涂料(东营市、潍坊市) 5. 环保颜料(东营市、济宁市) 6. 高端专用化学品(东营市、滨州市、济宁市、潍坊市) 八、钢铁 1. 钢材深加工(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潍坊市) 九、建材 1. 玻璃纤维及制品(泰安市) 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济宁市、泰安市) 十、机械 1. 机械式停车设备(济南市) 177 2. 泵及真空设备(淄博市) 3. 制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烟台市、青岛市、德州市) 4. 金属密封件、紧固件、弹簧等机械零部件(青岛市) 5. 深海石油钻采设备、油气集输设备、石化设备(东营市、烟台市) 6. 应急装备(烟台市) 十一、汽车 1. 专用及改装汽车(济宁市、潍坊市) 2. 汽车用发动机(烟台市、潍坊市、日照市) 3. 挂车(济南市、济宁市) 十二、轨道交通 1. 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铁路客车、铁路货车制造修理(青岛市) 2. 城市轨道车辆制造修理(青岛市) 3.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和核心零部件(青岛市) 4. 货运列车及大型工程装备(济南市) 5. 轨道交通整车车体型材(烟台市) 十三、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1. 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关键设备(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 2. 船舶修理与改装(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 十四、航空航天 1. 民用飞机整机(济南市、青岛市、滨州市) 2. 无人机整机及部件(滨州市、潍坊市) 3. 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及综合应用系统(济南市、青岛市) 十五、新材料 1.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济南市、淄博市、东营市、潍坊市) 2. 功能性膜材料(济南市、淄博市、莱芜市) 3. 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淄博市、潍坊市) 4. 增材制造基础材料(青岛市、烟台市、莱芜市) 十六、智能制造装备 1. 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济南市、烟台市、潍坊市) 178 2. 高档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济南市、枣庄市、潍坊市) 3. 智能机器人(济南市、潍坊市) 十七、新能源 1. 核电站技术设备(济南市) 2. 核燃料加工设备(济南市) 3.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济南市) 4. 光伏、光热装备及配套产品(淄博市、德州市) 5. 先进电力电子装置(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德州市) 6. 地源热泵与采暖、空调、热水联供系统(淄博市、潍坊市) 十八、生产性服务业 1. 产业金融(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 2. 工业设计服务(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 3. 现代物流(济南市、潍坊市)
博士在穷乡僻壤到底有无用武之地?这儿让博士寒透了心! 作者:胡志方,贵州师范学院 我自 2012 年为黔省某学院所引进, 至今六年有余, 其中所见所闻怪异之事甚多, 而此间博士之遭遇, 尤怪之甚, 姑记之, 以为世鉴。 黔省某学院乃原黔省教育学院升格而来, 原教职工中, 高学历人员有限, 而博士尤缺。 升本以后, 为应付教育部评估之所需, 学校开始大量引进博士。 自 2012 年之后三年之中, 百余博士应声前来。 文史哲理工, 海内海外, 南北西东, 各种学术背景者, 齐会于此。 然学校原来层次太低, 底子太差, 尤其干部队伍见识浅陋, 心胸鄙狭, 终究不能包容涵化如此盛大的人才群落, 至于近日, 势成水火。 期间怪事, 层出不穷。 当初, 学校令新进博士参与“入职培训”, 而培训授课之人, 多系本校“名师”, 其中不乏坐井观天, 夜郎自大之辈, 自高身份, 贬抑、 呵斥博士。 其中一人, 公然声称:“人才凡优秀者, 首选北上广、 次往中部诸省, 尔等无处可去, 遂至黔省; 既至黔省, 首选黔大、 师大, 黔大师大所不齿者, 方来此地。” 彼贱视博士如此, 众皆不平, 中有激烈者, 挺身与之辩论, 斯人理屈词穷。 又有夸夸其谈, 自我陶醉于讲坛之上者, 见一博士启门欲出如厕, 厉声呵斥, 该博士夹于门缝中, 尴尬至极。 又有自吹自擂者, 公然声称: 我之写作水平和古文功底, 尔等博士之中, 无人能及。 如此等等, 丑态百出, 而其目的, 均为矮化新进博士。 故有人曰: 此乃入门第一顿杀威棒。 既入校, 各部门负责人即恣意使唤博士。 尤其各种艰巨之事, 更以博士为前驱。 博士或拘于所学专业, 或所任非其所长, 或所事期限过于紧迫, 或所得资金人力支持不足, 颇有难胜其任者。 各种针对博士的嘲笑讥讽, 纷至沓来。 其犹甚者, 一部门领导居然于席间笑谈:“这群傻博士! 我听说有博士在一家店铺吃完早餐, 居然问老板: 你的店名为‘遵义虾子羊肉粉’, 为何碗内不见虾子? ——他居然不知道, 虾子是一个地名! 这群傻博士!” 后学校教职工选房, 原教院人多欲将博士置于处级干部之后, 当时的学校党委书记韩卉女士反问: 我们到底是办学校呢, 还是办衙门? 办学校应当以人才为先, 当然博士先选。可惜韩书记一年后调离,黔省某学院也终于办成了“衙门”。 当初引进之时, 学校承诺, 教工家属楼在三年内可以入住, 学校给每位博士提供六百元一月的租房补贴。 可是, 博士们到附近的新添寨租房时发现, 非常普通的两居室, 房租都在千元以上, 略好一点的三居室, 租金达一千八百元。 学校的补贴, 远远不够租房。 三年以后,学校的房子仍然不能入住, 但学校却不再发放租房补贴。 博士每年所付房租在一万二千以上, 相当于两个月以上的工资。 但学校对此漠然视之, 拒不补偿。 2017 年底, 终于等到学校家属房可以交房, 学校却要求博士们签署与实际价格不符的合同, 才准许拿房。 本来购房价为 2000 元一平, 但博士所签合同是 3460 元一平。 撇开后续的不良影响不说, 光是当时所交维修基金和將交的契税, 博士们就要比其他职工多交七八千元。 当时二十多位博士去找李存雄校长、 汪羿副校长理论, 李、 汪二人理屈词穷, 现在博士手中还有当时的会议录音为证。 近两年来, 尤其是最近的干部大调整之后, 由于学校管理不善,博士们的日子日益艰难, 职称评聘更是彻底绝望。 许多人选择离开。 而学校却借此对他们进行大肆掠夺盘剥。 本来就业协议上规定, 服务期每缺一年, 赔付两万, 但学校却借种种理由, 索取十多万至二十万不等的巨额赔偿。 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学校以当时强迫博士们签署的假合同及伙同房开商开具的假收据为依据, 迫使辞职的博士们赔偿所谓的购房款。 这是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 有博士借用《水浒传》 中的桥段, 凄惨地黑色幽默道: 禀告提辖大人: 那郑屠虚钱实契, 要了奴家的身体, 未及三月, 他家大娘子好生厉害, 将奴赶打出来。 着落店主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当初不曾得它一文, 如今那讨钱来还他! 这个郑屠欺压良善的故事, 居然与学校当局欺压博士的情节完全吻合! 当然, 一百多个博士的境况, 难以一笔述尽, 但有几个特例, 却不得不提。 第一, 苟昕, 博士。 2012 年进入地理旅游学院之后, 一直默默的工作, 拼命的教学科研, 直到出事之前, 学校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两个月前, 苟博士因心衰竭住院抢救, 全校教职工为之捐款,但终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39 岁, 家贫, 未婚。 第二, 张兆军, 博士。 2012 年引进。 后任评建办副主任。 学校迎接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他是出力最多的人之一。评估过后, 调入科研处任副处长, 负责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 后遭排挤辞职。 这是典型的卸磨杀驴的做法。 离异、 弃官, 张博士遭遇人生的低谷, 随后突发的脑溢血, 差点让他丧生。 劫后余生, 学院又给他极其苛刻的待遇: 评聘工作量清零, 聘为讲师。 第三, 苗丽, 博士。 2012 年进入黔省某学院工作。 她有一对双胞胎孩子。 但在十余年前, 孩子一岁多时, 她丈夫因病去世, 作为寡母, 苗丽一心想要创造更好的条件抚养孩子。 为此, 她从原检察机关出来考博, 心想将来在高校工作, 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但事与愿违, 进入学校以后, 她先是被委派从事“法人治理”、 制作“绩效方案” 等各种行政工作, 无暇顾及孩子, 遂把孩子托付给她的父母照看。 后进入经政学院, 被领导百般刁难。 她曾找同事哭诉: 早知道如此, 我宁愿去卖蔬菜养孩子, 也比现在要好些, 至少是有尊严的。 一年前她辞职返乡, 学校向她索取赔偿近二十万元。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 孤儿寡母, 人所共悯, 为何学校当局忍心至此! 不仁不义,何以服众, 何以教育学生! 第四, 胡江华, 博士。 作为数量经济学博士后, 本来是经政学院、地旅学院、 数计学院等都急需的师资。 但当时仅因为“第一学历不符合”一个理由, 被分到马列部, 教“黔省省情”课。 这是最典型的“学非所用, 用非所长。” 后经友人呼吁, 引起张承鹄副校长重视, 才转至经政学院, 教授本专业课程。 几年以来, 对学院的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等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为无可非议的带头人。 而此前的荒唐遭遇, 恐为一切高校所罕见。 一百多个博士, 各种离奇遭遇, 不可一一描述。 用同事 QQ 群中一位博士的话, 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总结。 他说:“我只知道, 2012年来的博士, 至今走的走, 死的死, 残的残, 没剩下多少了, 走了的也都是带着恨意走的, 留下的你说心里能安稳吗? ” 欲兴教育, 先兴人才。 欲强学校, 先强师资。 现在学校人心已散,博士想辞职他就的过半。 而学校当局者不知改过, 仍在实行苛政, 对博士极尽排斥打击、 敲诈勒索之能事。 难道我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就选不出几个有德行, 有学识, 有能力, 得民心的好官来治理这个学校吗! 忧心忡忡, 特以此文警示。 希望引起社会重视, 如能有上级领导明察, 彻纠其弊, 则学校幸甚, 万千学子幸甚! 胡志方 2018 年 12 月 20 日
河南省胸科医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建“生物医学研究院” 12月7日上午,我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建“生物医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及座谈会在胸外科大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院长苑星,党委副书记李清华,副院长朱汝军,副院长刘俊刚,美国耶鲁大学余国营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办公室主任杨献光出席会议,我院呼吸内科、结核内科、胸外科等专业相关人员参加。苑星首先对来院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我院呼吸内科、结核内科、胸外科的学术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相关疾病的发展趋势,强调了院校联合,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联合的重要作用。研究院将遵循“共建、共管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充分发挥河师大和河南省胸科医院双方的地域、资源和学科等方面优势,全面开展科学技术集成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合作。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余国营说,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不仅要治好病,还要搞好科研。目前很多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寻求新的突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为我省大学中成立最早,具有丰富的基础与实力,胸科医院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面全省领先,两家合作具有互补性,这样资源共享,强强联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推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向纵深发展和高水平成果创造,以及创建河南省胸科医院一流医学科学研究,提升临床医学水平和和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都极为重要。据了解,河南省生物医学研究院将聚焦肺病(IPF、COPD 、哮喘)和心血管疾病, 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精准医学研究:在组学背景下,以基因芯片、DNA测序、RNA测序、单细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为支撑,研究中国人遗传和表观遗传背景下几种典型肺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分子发病机理以及对不同药物的反应特征。 (2)实验细胞生物学过程与机理研究:探究肺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及修复过程机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分化与再分化过程,以及上述过程与免疫细胞的对话关系。甲状腺素、microRNAs(miR-29、miR-30、let-7等)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7、MMP19)以及AECII细胞线粒体变化在心肺疾病中的作用与机理。 (3)典型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验证。 (4)新药创制及临床应用研究:(A)甲状腺素衍生药,(B)微小RNA(MRG-201),(C)天然产物药。在未来的5年间,将实现4至5个研究领域的科研实质性合作,4至6个功能性实验室的建设,联合招收一定规模的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使研究院的建设与运行初具规模。
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实现省部共建工作纪实 九转功成添飞翼 厚积薄发谱华章——山东师范大学实现省部共建工作纪实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aoban.sdnu.edu.cn%2Finfo%2F1016%2F9340.htm&urlrefer=4ea4658174e31ac060107095558643df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三年来,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聚焦发展,凝心聚力,奋力前行,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集聚了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好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2014年3月25日,学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高校,实现了学校继1981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校、199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学校从提出省部共建申请到最后“尘埃落定”,前后经过了一年时间。一年多的申报工作几经辗转,最终玉汝于成,在学校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申报省部共建的背景 “省部共建”计划是2004年教育部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目的是与省级地方政府共同选取一批“办学实力较强,区域影响突出”的地方大学进行共建,促进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推进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在“省部共建”计划推进过程中,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省部共建”计划内涵发生了变化:从中西部高校支持计划,过渡为按照“一省一校”原则,通过省部协同建设,让共建高校获得更大发展平台和更多发展机遇的地方重点高校提升计划。2012年,学校在申报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与济南市探讨省市共建过程中,了解到个别师范大学争取到了省部共建资格。 获悉这一新情况,校党委书记商志晓、校长赵彦修立即提出,抓紧行动,积极准备,争取跻身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并安排校办着手开展资料收集、信息调研等相关准备工作。 2012年9月,副校长戚万学赴京参加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获得了教育部将启动省部共建少量地方师范大学的重要信息。学校根据这个新情况,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申报准备工作。2013年2月28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同志到我校考察教师教育工作,学校借机了解到教育部将启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一批师范大学工作。学校领导当即向许司长、向教师工作司提出了共建申请。之后不久,学校获悉2013年教育部将继续推进省部共建工作。商志晓书记、赵彦修校长又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工作会议,要求立即正式启动省部共建申报工作,并拿出“时间表”、绘好“路线图”,集中力量予以推进。 申报省部共建的过程 机遇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抓住机遇、推动工作,需要胆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也是一个班子、一个集体、一所高校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回顾学校60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成就卓著,但也曾遗憾地错失过重大发展机遇,令人惋惜。能否抓住时机,实现省部共建,无疑又是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一次难得重大机遇。 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对此始终高度重视。商志晓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全力争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都要坚决克服。赵彦修提出,要进一步吃透政策、深入调研,明确我们申报的优势和建设思路,竭尽全力争取申报成功。 2013年3月2日,学校印发《2013年工作要点》,把省部共建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在3月3日的全校干部大会上正式部署实施。4月2日,学校公布《2013年重点工作项目》,又将省部共建工作作为24个重点工作项目的“一号项目”,由商志晓、赵彦修牵头,由戚万学带领校办负责予以推进。至此,学校省部共建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随即,学校展开了申报工作的第一轮“冲击”:相关部门开足马力,昼夜奋战,几易其稿,一周内完成了关于申报省部共建工作的请示文稿。学校领导亲自上阵,逐字逐句审改文字材料,确保了请示文稿的质量。3月11日,学校正式向省教育厅报送《山东师范大学关于做好省部共建工作的请示》。为了争取省教育厅的重视和支持,尽快推进申报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分别与教育厅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和联系,教育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认为这是有利于山东高教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3月29日,教育厅向省政府报送《关于省部共建山东师范大学的请示》,省政府办公厅按规定程序让我校将协议文本分送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编办、人社厅征询意见、修改完善。各厅局对我校的申报工作,都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在此期间,学校主要领导先后四次到省政府、省教育厅向孙伟常务副省长、左敏厅长汇报、介绍省部共建推进情况,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学校具体负责申报工作的有关同志为加快申报进展,加强联络沟通,积极、主动奔走于各厅局之间,分送材料,了解情况,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帮助,确保了审批工作的顺畅运行。 经过各厅局提出修改意见、汇总修改,再次征求意见、二次修改“两上两下”,历时2个多月,最终确定了报送教育部的意见稿。6月13日,省政府将《关于申请共建山东师范大学的函》报送教育部。 6月14日,常务副省长孙伟同志来校检查高考评卷工作,表达了省政府对学校省部共建工作的支持,让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备受鼓舞。 为了增进教育部对我校的全方位了解,推进申报工作,7月18—19日,学校主要领导专程赶赴教育部,向袁贵仁部长以及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教师工作司领导汇报了学校的办学成就、近年来改革发展情况以及省部共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工作设想,赢得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得到了教育部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8月23日,学校召开年度第14次校长办公会议,重点通报、研究了省部共建工作,决定要继续积极争取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支持,稳步推进省部共建工作,并力争取得突破。 9月9日,郭树清省长来校走访调研,学校专门汇报了省部共建申报工作的进展情况,郭省长表示支持这项工作,这更加坚定了学校对省部共建志在必得的决心。 在这段时间里,省部共建申报工作的推进虽然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但却始终紧锣密鼓地向前向好循序渐进。由于这是一件新生事物,需要征得各方面的同意和支持,所以程序复杂,但是学校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及时解决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申报工作基本上是“一马平川、利好不断”。 进入9月份,教育部开始对共建山东师范大学进行内部工作协调,标志着申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省部共建资格审查,向教育部各司局征询意见,这个过程很重要、很关键、也很严格,大约进行了一个多月。在省政府、教育部领导的共同关心下,加上学校的积极努力,9月下旬,教育部共建我校的内部协调工作顺利完成。 在即将报送教育部领导签批的关键时刻,9月23日,教育部相关部门通知学校,因为工作协调等特殊原因,学校省部共建相关工作暂时终止。 重大机遇往往也是重大挑战。省部共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严格,竞争激烈,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申报工作出现意外,但学校推进申报的决心始终坚定。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工作,尤其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 为了力争取得申报成功,学校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的同志们,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起草了5份2万多字的工作材料,详细梳理学校申报省部共建的过程。为了继续推进申报工作,9月24日至10月19日,商志晓、赵彦修先后多次专程到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部,进一步强调我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成就、办学影响和共建优势,递交学校书面工作报告,说明学校近一年来做的大量申报工作,以及学校广大师生、校友为此倾注的心血,表明学校热切期盼省部共建工作能够获得批准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这些工作,成为助推省部共建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 去年下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期间,学校不懈努力,积极作为,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逐步扭转了势头。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省部共建工作重新被省政府、教育部提上工作日程,相关审批工作得到快速推进。11月中旬,教育部原则同意共建山东师范大学,并向山东省政府正式发回了商调函。11月下旬到12月底,根据省政府和教育部要求,省教育厅再次就相关工作进行了系列协调和调度,学校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新对省部共建申请报告进行了两次修改完善。 2014年2月20日,在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常务副省长孙伟同志在总结2013年度我省教育事业工作成就时,正式宣布山东师范大学实现省部共建,立即在省内引起较大反响。3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山东师范大学的意见》正式成文。4月8日,学校收到了省部共建文件。至此,学校申报省部共建工作完美收官,大功告成。 回顾省部共建申报历程,我们深深感到学校成功升格为省部共建高校确实来之不易。首先是历时较长,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年来,学校领导始终紧盯着这项工作,做到了随时碰头、迅速行动,做到了灵活机动、措施得力。其次是申报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波折。无论顺利时,还是受挫时,学校领导始终意志坚定、奔走疾呼,始终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始终抱定追逐梦想、百折不回的必胜信念。 总结申报过程,可以说,省部共建申报的成功实现,是学校悠久办学历史决定的,是学校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决定的,是学校近年来改革发展成果决定的;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教育部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广大校友倾情支持的结果,是学校抢抓机遇、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学校领导亲力亲为、敢于担当的结果。 实现省部共建的意义 实现省部共建,是学校在借力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执着追求取得的重大成果,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丰富了学校办学资源,打开了一条向着更好更高更强发展的新通道,为学校不断深化各方面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和突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契机。 (一)省部共建的申报成功实现了几代师大人的夙愿。1994年,我校被省委省政府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由于当时不是博士单位,最终与“211”失之交臂。时至今日,仍然令人痛惜。虽然争取省部共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终于跻身“准国家队”行列,实现了几代师大人的渴望和梦想。 (二)省部共建的申报成功印证了学校的办学成就。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走在山东省属高校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全校上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省部共建是对学校为山东省教育事业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三)省部共建的申报成功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平台和机遇。近年来,学校各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获得了一些国家级成果,但总体而言还缺乏推进发展的大平台和大空间。根据共建要求,山东省将学校作为高等教育建设重点,在项目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教育部把我校的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位点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吸收学校参加海外培训和直属高校重要会议,组织有关部属高校对学校进行对口支援等方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教学科研水平和对外交流层次。 (四)省部共建的申报成功将助推学校向国内一流大学迈进。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学校一直以来的追求。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龙头,省部共建大学肩负着承上启下、为地方高校做出表率、引领地方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神圣使命,也承载着主导构建并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职责。省部共建的实现是学校与时俱进的新飞跃,也为学校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省部共建是一个稀缺资源,我校的成功晋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学校发展的更高期待,也赋予了师大建设者们新的使命与责任。为此,赵彦修校长在4月15日召开的省部共建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振奋精神,进一步提升办学视野,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尽快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省部共建实施细则,策划提出一批推进省部共建的项目举措,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协议的落实工作,最大程度发挥省部共建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推动作用。 “省部共建不是荣誉奖励,更不是宣传口号,而是具体的目标、实在的行动、更大的责任,需要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对省部共建重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全面审视省部共建视野下的学校发展,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省部共建为新的起点,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振‘精、气、神’,以改革为推动、以创新为带动,努力将‘省部共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共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新水平。”这是商志晓书记在座谈会上向全校发出的“动员令”。 平台已经铸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相信,在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学校党委一定会带领全校师生,充分发扬果敢刚毅、执着奋进的共建精神,发扬事在人为、时不我待的创业劲头,不断推动学校在向国内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冲锋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2020年可能有更多的省部共建国家一流学科 211工程实施后,从沿海强省至边疆自治区,基本按“一省一校”选出一批省属211,社会认可度基本与部属211等同。后来又出现“省(教育)部共建”高校,先是省属211,后是普通省属。从实施情况看基本是噱头,不过近几年有少数高校的共建协议要求“逐步将生均拨款标准提高至教育部直属同类高校水平”,如《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关于共建兰州理工大学的意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ansu.gov.cn%2Fart%2F2017%2F6%2F28%2Fart_4785_311744.html&urlrefer=52887b5823f2964163d029ef897472a6 若在92时期“重高校身份、轻学科水平”,这显然是亏本买卖,投入得不到社会认可。虽然92工程已结束、文件已失效,但社会对92还有惯性认可,那么甘肃省为什么签这样的协议?最大的可能,“双一流”时期有可为。 近几年,还出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可认为是国家级平台整体规划不能顾及省份具体情况的补充。部委给个等同的国级名份,各省出资,遴选的建设内容根据各省发展需要自定,并不按学科平台水平(有较大遴选范围,如111计划,硕士点学科可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博单位、省重点实验室评级良好,也可以)。 “双一流”名单,有多种入选方式,主要依据第四次学科评估。 1、部属211入围“一流学科”的门槛很高,如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A是自定、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A-没入选,这类情况很多。 2、省属211入围“一流学科”的门槛很低,如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C入选自定,这类情况也很多。 3、省属A+未必入选“一流学科”,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南京医科大学A+未入选、华中科技大学A+入选、北京大学A-入选;中药学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A+未入选、天津中医药大学A-入选、南京中医药大学A-入选、中国药科大学B+入选、北京中医药大学B+入选、成都中医药大学B+入选。 4、河南大学、宁波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而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河南科技学院未入选。 “双一流”名单公布后,人们在问:那些凭借省属211、国奖入选的“一流学科”实力较弱,下次学科评估后动态调整,若它们学科档级不高会落选吗?应该不会,省属“国一流学科”如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本质如上“国家级平台整体规划不能顾及省份具体情况的补充,遴选的建设内容根据各省发展需要自定,并不按学科平台水平”。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年内曾言“力争到2020年5个以上学科达到国家一流学科立项标准”,按部属标准铁定一个也进不了,按省属标准就是名额问题,国家会开口子吗?应该会,为了地区发展需要已出现多类省部共建平台,省部共建国家一流学科也会出现,原省属211此次就是这种形式。山东河南等人口前几、部属高校又少的省份,争取多个省部共建国家一流学科是有可能的,是对211时期“一省一校”一刀切的纠偏,名额依省市财力而定,省厅才有信心这么说。(可能有不公开的内部文件,如没有2020年申博要求公示文件,但2020年申博准备与2017年明显不同) 若有省部共建国家一流学科,入选资格: 1、第五次学科评估有较好成绩,B及以上。 2、入选学科(群)更符合本省社会发展需要。 3、更多的省市财政支持,如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要求“逐步将生均拨款标准提高至教育部直属同类高校水平”,以后能入选省部共建国家一流学科应是敢投入的最大理由。
第四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以机械工程为例 机械工程 一级指标 A“师资队伍与资源” B“人才培养质量” C“科学研究水平” D“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二级指标 A1“师资队伍”包括“师资队伍质量”“专任教师数”两方面,“师资队伍质量”是指参评学科提供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以及规定数量的“代表性骨干教师”与团队情况,由专家进行评价;“专任教师数”是指本学科的专任教师总数(此指标设置“上限”,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A2“支撑平台”指本学科的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等。 B1“培养过程质量”包括“课程教学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生国际交流”三部分。其中“导师指导质量”为主观评价指标,其余两项为客观指标。 B2“在校生质量”包括“学位论文质量”“优秀在校生”“授予学位数”三部分:“学位论文质量”是指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优秀在校生”是通过15名优秀在校生,及其在校期间取得成果的简要介绍来体现;“授予学位数”是指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其中“优秀在校生”为主观评价指标,其余两项为客观(定量)评价指标。 B3“毕业生质量”包括“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两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和近15年的20名优秀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来体现;“用人单位评价”为此次评估的试点指标,通过对毕业生现工作单位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请雇主对毕业生的职业胜任力、职业道德、满意度等进行评价。上述两项指标均为主观评价指标。 C1“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质量”“专著专利情况”“出版优秀教材”三方面,“学术论文质量”通过扩展版ESI论文以及代表性论文来反映,前者是客观指标,后者为主观指标;“专著专利情况”通过已转化或应用专利数量和出版学术专著数量来反映学术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出版优秀教材”包括了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或“马工程”教材。其中“学术论文质量”为主观与客观结合的评价指标,另外两项为客观指标。 C2“科研获奖”包括国家级科研获奖、教育部和其他省部级科研获奖以及重要社会力量设奖等。 C3“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科研项目和规定数量的其他重要的省部级、军队及横向科研项目。 D1“社会服务”是指参评学科提供本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典型案例,由同行专家进行评价。 D2“学科声誉”是由学科同行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参考学校提供的学科定位与目标、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方向设置、国内外影响等,对学术声誉和学术道德等进行评价。其中,对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还委托国际有关教育评价机构聘请全球学者试点开展了国际声誉调查。
建吧100多天的帖子点击量情况 2018年08月08日,喵爷建立省属高校吧。。。不是创立,来时有吧了,但没帖,应该是别人创吧审核后的情况。 现在建吧100多天了,看了一遍个人发帖的点击量,多数是500以下的几百点击量,比预想好很多。下列点击量500以上的帖子,点击量+发帖月日+主帖: 1w+ 0808山东理工大学 动态更新ing 3200 0921一波三折的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850 1005InCites ESI 国内高校引用数排名(9月更新) 2480 1013广东、江苏、浙江三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 1920 0912[转载]河南大学首位长江学者败走开封 1910 0915山东理工大学如何纳入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1630 1119衡阳军民融合产业园距“国家级”又近了一步 1520 1003基础拨款+绩效分配 四川改革27所省属本科高校财政拨款方式 1390 0920山东理工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局与山东省共建高校 1120 1008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8+4是哪些? 1000 0906淄博医学高教事业的过失 900 0929湖南大学的几个梗 730 0908昆明理工大学:教育部、国防科工局等多方共建 620 0921 2018年国防科工局与地方政府共建高校联席会议 610 090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阿里云人工智能学院 590 0908广州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570 0922山东省属高校2017年部门决算公开 540 1025纪念山东理工大学首任校长姚福生院士逝世十周年 530 0921上海大学军事医学院 520 0915江西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3校共建工作对比 510 1117河南科技大学青塔“HDI 高校全景数据平台”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500 1021施一公:我是河南人 500 0914创刊3年影响因子14:一份期刊新星的进阶之路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