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njoy teanjoy
关注数: 207 粉丝数: 1,097 发帖数: 3,913 关注贴吧数: 19
玩建盏铁律 第一条,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东西有好坏,有量多量少。好贵,少贵! 怕被坑,多了解,少入手。喜欢就好。 低勿喜,高勿愤。天下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量力而为,商家都聪明,越小的商家越会忽悠 大的商家成本就在那里,信用就在那里,船大不好调头,做炮灰也有可能。小商家本分做事也会出头。(以后看盏看视频,别被卖图的逗了)投入产出比,是做生意的基本法则。 还有,既然你只是个看客,为什么还大喊伤害? 第二条,别以为一个盏有多逼格。 一个喝茶的盏而已,拾起是喜欢,放下是坦然。一只一样,一百只一样,八千只一样。 建盏再怎么都比日用白瓷贵。喝茶并不会因为你用建盏,提升你的气质,或者让人高看。只有遇到可以交流的人,才是一段兴事。(货比货,先要了解,盏有几万的,有1.35元的,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你有一千块,500的盏是贵的,你有1000万,500是便宜的。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因为,买东西就是买个舒坦) 第三条,所谓的文化是需要投入和付出的!喜欢是把玩,投入越多是爱好,是要比投入?还是要比付出?文化不是你说出来的故事,不是你吹牛逼出来的。投入付出越多,证明越多,文化可以具象到实物。可以看得到,可以摸得着。(那些靠嘴皮子喊文化的,永远比不上行动派,和务实派) 第四条,喜欢就好,喜欢就好,喜欢就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喜欢决定你的行动。既然喜欢了,又有什么所谓呢?因为决定权在你!
说一些关键点,关于建盏 1,建盏的胎厚,在五代末期,北宋伊始,青瓷转黑瓷的过程中,胎由薄转厚,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烧制显色的需要,龙窑结构的改进是为的升温和气氛的控制,温度越高,胎的承受性变弱,容易变形,胎土材料属性的限制,使得匠人从结构特点上改进。上薄下厚,有一定的结构支撑。还有,所谓的胎厚是相对的,比其他窑口(青,白瓷)的胎厚,更适合斗茶,保温。这是跟北苑贡茶息息相关的。器型抛开其功用性的制造初衷是没意义的。同时,所谓的薄厚,也要看造型的。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建盏的瓷片横断面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所以不是一味地求厚,也不是一味地辩薄。要有造型审美!薄厚相宜,适合功用!试想您的嘴唇碰饼一样厚的口沿,啥感觉?同时要薄?用瓷胎最薄,可谓建盏乎? 2,盏色贵青黑,一句话里有两个重点,贵和青黑。建盏釉的显色,可以是多种的(主流兔毫,油滴。杂色釉次之)为什么?贵青黑,基于两点,一斗茶需要,看汤色。二,少。统治阶级所订制之物,可以量大?装窑十万只取一二给皇帝。都烧得差不多,建盏何贵之有?再从析晶釉(铁钙系结晶釉)烧制上去考虑,黑又有结晶效果的,确实难度,变化大。同时宋徽宗用玉毫,条达,来作为“上”的指标,谁能说玉毫就是现在看到的兔毫(黄兔毫,大面积覆盖黄色)。按窑址出土量,一般兔毫可进皇帝眼,可还可留在窑址?记住一个词“官搭民烧”。宋代建盏可是有监造管理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