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月明月 暗月明月
关注数: 11 粉丝数: 47 发帖数: 2,090 关注贴吧数: 0
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的时代。 1 “奇幻文学”/“玄幻文学”/“魔幻文学”是最先在网络上流行、后来被纸媒体认可的一种新文学类型。目前它的主要阵地还是网络。不要说几乎所有文学类网站都有“玄幻/奇幻/魔幻文学”专栏,而且专门的玄幻/奇幻文学网站也有不少,至于玄幻/奇幻/魔幻类作品则更是多到无法计数。网络世界成了魔幻世界。 关于“玄幻文学”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人们也不知道“玄幻文学”、“魔幻文学”、“奇幻文学”之间的深层次差异到底在哪里。但尽管难以界定,玄幻文学的基本特点好像还是明确的。“玄幻文学”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玄”和“幻”。“玄”为不可思议、超越常规、匪夷所思;“幻”为虚幻、不真实,突出其和现实世界的差异。人们常常把玄幻文学所建构的世界称之为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架空世界”,在这个世界,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玄幻文学不但不受自然界规律(物理定律)、社会世界理性法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制约,而且恰好是完全颠倒了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规范。 在谈到幻想类作品的流行原因时,人们常常诉诸抽象的人类心理或人性欲望。比如:玄幻文学展示了丰富想像力,满足了人类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玄幻文学的游戏性和人类本性中的反规范、反秩序的冲动是一致的。等等。上述对于玄幻文学文本特征和流行原因的解释可以解释所有时代的玄幻类文学,因而也就是让人觉得没有具体的、针对当下中国现实的阐释力。 那么当下中国玄幻文学的文本特点和流行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不妨以2005年度“新浪网”评选出的“最佳玄幻文学”的前三名《诛仙》、《小兵传奇》、《坏蛋是怎么炼成的》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2013年对《诛仙》的批判 原文标题:文学创作中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的几种关系模式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old.cul-studies.com%2Findex.php%3Fm%3Dcontent%26c%3Dindex%26a%3Dshow%26catid%3D39%26id%3D386&urlrefer=226cbc01f943fa558b52a2126e590fbc 涉及到《诛仙》的段落: 还有一种模式和上述介绍的三种模式都不同,属于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同时缺失。这类作品是新世纪所谓“玄幻文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完全悬置价值评价,既没有历史评价,也没有道德评价。玄幻文学的价值世界是混乱、颠倒的或者是缺位的。无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在《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等神怪小说中,还是在《魔戒》《指环王》等西方魔幻文艺中,虽然免不了妖魔鬼怪出入,但道德天平是稳定的,小说中魔法妖术的使用仍然在传统道德价值的控制之下,作者描写魔法的目的不在于装神弄鬼;而《诛仙》等玄幻文学则完全走向了为装神弄鬼而装神弄鬼,小说人物无论正反无一不热衷魔法妖道。玄幻文学常常是场面宏大,色彩绚烂,气势不凡,但却这个世界仿佛不是人的世界,而是机器的世界,或者说,人在其中仿佛就是游戏机中的机器人。你会觉得这是想像力的极致,但是又会方感到这想像力如同电脑游戏机的想像力,缺血、苍白,只是匪夷所思而已。我说的想像力的畸形发展和严重误导,指的是一种完全魔术化、非道德化、非历史化了的想像世界的方式,它与电子游戏中的魔幻世界极度相似。在各种让青少年若痴若狂的电子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绚烂斑驳的色彩,匪夷所思的魔术,变化多端的机玄,但是唯独看不到心灵和情感,当然也看不到历史。它就是一个高度电子游戏化的技术世界。喜欢玄幻文学的所谓“八零后一代”感受世界的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游戏化。他们是玩网络游戏长大的一代,也是道德价值混乱、政治热情冷漠、公共关怀淡薄、历史意识缺失的一代。这就难怪他们可以把神出鬼没的魔幻世界描写得场面宏大、色彩绚烂,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缺血苍白的、既无历史意识、又无道德关怀的技术世界。不理解电脑游戏在八零后一代的生活中的根本重要性,就不能理解玄幻文学以及其他以八零后为主角的文化和文学类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