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642454 351642454
你的心里是什么样儿,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儿。
关注数: 30 粉丝数: 58 发帖数: 5,754 关注贴吧数: 27
【翻译】欧米茄为周冬雨撰写的外网宣传文案 他们的文案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的她代言的所有品牌中最用心的,至少可以说明作者曾非常认真地了解过她的履历,让我想起她在2019年12月被授予第4届澳门国际影展“焦点影人”时主持人总结她代表作的那段双语介绍。简介几乎全是干货,对她的评价也十分精准到位,堪称业界典范,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 字里行间对她真可谓是“花式称赞”,用了很多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来形容她的优秀,我翻译得好累~(凡尔赛)文案本身并不长,但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组织语言,试图表达得更加顺畅,只拣了重点翻译,献丑了请各位见谅,有不妥之处欢迎吧友指正。 - 出于礼貌,先把人家广告里冬雨展示的那款手表的名称给念对了:欧米茄星座系列34毫米至臻天文台小秒针腕表(好家伙这名儿可老长了~) —————————————————————————————— 图四: 赢得众多国内外电影奖项的周冬雨是一位从犯罪惊悚片到浪漫喜剧都能给出令人信服和备受赞誉表现的演技高超的女演员。 - 她所获得的多项荣誉包括2016年凭借在《七月与安生》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拿下的第5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凭借《少年的你》斩获的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以及第33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 因为周冬雨是已经被中国影史上三个最重要的电影荣誉所表彰过的最年轻的女演员,她的选择也正体现了追求永恒的欧米茄始终紧随时尚潮流的步伐。 —————————————————————————————— 图五: 标题:周冬雨,2020年福布斯100位名人榜位列第3,欧米茄新任名人大使 - 周冬雨成为欧米茄新任名人大使,加入到包括妮可·基德曼(美国演员),辛迪·克劳馥(美国演员、名模),玄彬(韩国演员,和汤汤一起出演过《晚秋》哦~)在内的众星云集的阵容。这位29岁的女演员是中国三大主流电影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包括金马奖(《七月与安生》),香港电影金像奖和金鸡奖,后两个是凭借曾提名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少年的你》。 - “非常开心能加入到欧米茄大家庭。”周冬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一直认为创新和精准是欧米茄最看重的,非常激动能够作为品牌大使和欧米茄大家庭在一起追求卓越的路上共同成长。” - 确实,周冬雨是她这一代里最有天赋的女演员,曾凭借她的银幕首秀----张艺谋执导的《山楂树之恋》赢得赞誉。在《少年的你》的一系列评论之中,美国娱乐杂志《视相》形容周冬雨的表演令人振奋。 - 她也是中国最时尚、最有影响力的名人之一,福布斯中国100位名人榜中排名第3便是证明。“这位非凡的天才很好地展现了欧米茄勇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欧米茄总裁兼CEO如是说,“勤奋,谦和,独特,周冬雨展现出了新生代最优秀的品质,我们也很荣幸她能加入到这个大家庭。” —————————————————————————————— 内网发布的文案也很有水平。 欢迎著名演员@周冬雨 加入欧米茄名人大使大家庭。她在中国年轻一代的演员里声名卓著,于时间砺炼中彰显精湛演技。极具创造力与表现力的她,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与欧米茄对创新和精准的隽永追求非常契合。欧米茄期待与周冬雨携手同行,见证更多精彩时刻。 —————————————————————————————— 感谢欧米茄以及其他也选择了冬雨作为形象代言人(大使)的品牌,你们不仅看到了她的实力,更看到了她未来的潜力。她也不只是能为你们带来销量上的增长,更能够为品牌形象注入新鲜的活力,因为她本人即代表着不畏挑战,永远向上。 - 最后我想专门再提一句,其实很多演员在镜头前并不缺乏表现力,但唯独创造力不是人人都有,这就要倚仗演员的天赋。如何在经验与想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如何在保持真实与出人意表之间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周冬雨就在用她的天赋努力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相信有朝一日她会走出一条独属于她自己的表演之路,可能不是很宽,但却足够悠长。
【解析】《平原上的摩西》最新预告片 先啰嗦一句,不管这部电影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你看不看好,它都已经完成了。再就是电影是不可能按照小说拍出来的,小说其实很短,但历史背景敏感,人物关系复杂,而且故事其实不算完整,改变难度很大,作者最后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但电影不行,观众花钱买票走进电影院想看的更多是完整又好看的故事,而不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意境以及欲说还休的情绪,那样比较容易被骂成是“烂片”。 - 改编难度在于既要保留小说精神内核,又要保证视听享受,作者、编剧、监制、导演肯定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与取舍才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使得这部作品最终能够诞生。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都应做好“电影和小说已经完全是两回事”的心理准备,《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可能只保留了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剧情已经进行了大篇幅的整改,所以不要再抱有“电影会忠实于小说”这个幻想,改成什么就看什么。 - 我不知道大家读原著小说都有怎样的收获,就我个人而言,或许是相信和宽容,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即便被命运捉弄到最后不得不认命,也要宽恕自己,宽恕别人。那代表着,我们已经真正长大了。 - 接下来我就与想看这部电影的朋友分享一下我从这支最新预告片里得到的部分信息和一些剧情上的遐想。
【国庆】档期又杀入一主旋律大片《铁道英雄》 #铁道英雄首支预告#《铁道英雄》发布“准备行动”版预告。在敌人的强压之下,由张涵予率领的铁道工人们奋起抵抗,尽管武装力量悬殊,但铁道武装小队从未退缩,“硬菜就得硬着吃”。影片由杨枫执导,张涵予、范伟、魏晨、周也、俞灏明主演,将于国庆档上映。#张涵予高能狠话#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ideo.weibo.com%2Fshow%3Fua%3DMozilla%252F5.0%2B%2528Linux%253B%2BAndroid%2B6.0.1%253B%2BM2%2BE%2BBuild%252FMMB29U%253B%2Bwv%2529%2BAppleWebKit%252F537.36%2B%2528KHTML%252C%2Blike%2BGecko%2529%2BVersion%252F4.0%2BChrome%252F51.0.2704.108%2BMobile%2BSafari%252F537.36M2%2BE_6.0.1_WeiboIntlAndroid_3830%26fid%3D1034%253A4641027055878494&urlrefer=12d7792ae04f86d3e6e19b39fb819bef - 1.据传,因拍摄周期严重超时,长津湖大概率也会改档至国庆。 - 2.从预告片观感来看,和《悬崖之上》的叙事及影像风格有太多相似之处,冰天雪地,枪战,火车,追捕,也是双男主阵容,戏份的话猜测张涵予对标于和伟,范伟对标张译,周也对标刘浩存,魏晨对标朱亚文。但后者有大场面对战,剧情更加紧张刺激,目测会好看。 - 3.看样子华谊兄弟是要像博纳力捧欧豪一样力捧魏晨,目前除了周也还未上映的《我的西南联大》,前三位主演都已有自己的主旋律电影代表作(张《智取威虎山》、范《南京!南京》、魏《八佰》),这次好像是个新导演,看看最终呈现能不能和《悬崖之上》比拼一下。演员表演应该都不用太担心,就看谁更能讲好故事。 - 4.下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可以提前留一个位子了吧。
【献给】最不会“演”戏的演员----周冬雨(下) 很多人在看完《七月与安生》之后都会发出“周冬雨演技怎么突然变好了”的疑问和感叹。我当时也是抱着对这种疑问的疑问去回顾了她往前一两年的电影作品,试图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很快,我就从《心花路放》的周丽娟(配角)、《谎言西西里》的顾小悠(主角)、甚至在只是去客串的《过年好》里的小家雀儿身上找到了答案。 - 她把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几个角色的性格进行了适度重组与整合,和谐地注入到了安生的体内,在人设那么不讨好的先天劣势下也能带领观众进入她的视角去感受她的经历和处境,并且能够生出一丝对角色的理解和同情。所以哪有什么“周冬雨表演突然开窍”这种邪门儿的事情,只不过一直在蛰伏,在等待看起来像是“一飞冲天”的时机。 - 第32届金鸡奖颁发最佳女主角奖时,颁奖嘉宾吴京问张嘉益老师:“您觉得什么样的女演员能够称之为最佳女主角呢?”嘉益老师的回答很有水平:“运气好呗!说的是真话,因为碰上这个好时代,因为碰上一个好剧本儿,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好的摄影师,好的美术师,好的工作人员,好的团队,加上你的才能和全部的努力,你才能站在今天这几部里边的其中一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演员的能力没有以最好的方式被展现,或者干脆被用错了地方,那么为角色投入再饱满的真情也变成是一种浪费,是对演员的一种消耗。 - 她当然能演好安生,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的大起大落就能足以体会安生那十年的孤独与委屈,无论是能力上还是心态上,都已非常成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她运气也确实好,遇到陈可辛、许月珍和曾国祥所带领的幕后团队,在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导演、编剧乃至摄影师都给了她最大程度上的创作自由,最后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最终使“安生”在银幕上大放异彩,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青春题材电影里的、只属于周冬雨的角色。 - 不信你可以去看在此之后至今上映的所有青春题材作品,它们彼此之间可能在故事和角色设定上有雷同,但没有一个比《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更精彩、更有营养、更值得回味,里面有很多台词至今听了仍令人唏嘘,也足够发人深省。也没有一个角色能超越周冬雨演绎的如此独特的安生。一样都是狗血的故事,但是曾国祥和周冬雨为这类题材及角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但遗憾的是,这片新天地已经荒芜了很久,我们的青春片很快又回到了老路上。 - 顺便也纠正一下“周冬雨演戏全靠导演调教”这一明显带有偏见的说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演执导水平再高,演员领会不到,领会到了演不出来,演出来了达不到那个标准,又有什么用?好的演员应该是怎样的?他能想到导演想不到的,做到导演预期之上、甚至意料之外的。台词背得快、记得牢不是最牛的,好的演员也从来不害怕现场改剧本,因为他能做到随机应变,也就是所谓的“真听真看真感受”,根据现场环境给出真实反应,没有太多预先的设计,更注重人物真实的、下意识的情绪反应和状态,而不是一字不差的台词。 - 不同于话剧表演,台词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推动剧情,把不能够通过镜头交代给观众的信息用演员的旁白和台词讲出来,引导观众快速进入并跟上不断变换的时间和情境,电影里的台词更多是为演员塑造人物性格而服务,完成镜头语言无法传达出的剧情内容和角色情感,能用环境和情绪表达出来的就不多哔哔,所以电影里的台词往往简洁凝练,有时观众也要去揣摩其言外之意。这是很多艺术电影的重要特点,也是电影区别于电视剧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 在观影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周冬雨说台词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很多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用一种不故作姿态、不矫揉造作的方式和语气自然而然地讲出那些值得玩味的人生感悟,弱化了台词的生硬感和说教意味,拉近与观众间的距离感。这就体现了我们常说的演员的“天赋”,那是一种先天特有的、拿捏角色分寸感时的敏锐直觉,很玄妙,却真实存在,并产生影响。 - 《七月与安生》之后又有无数声音说她“只能演古灵精怪的角色”。瞧瞧,和2010年《山楂树之恋》刚上映时说她“只能演柔弱文静的角色”的论调多么相似,好像她每次成功塑造了一种性格的角色,他们就急不可耐地要给她订上标签、把她的形象框住,把她的戏路封死。显然她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之后像安生这样个性如此鲜明而独特的角色她再也没有演过,当然也可能是再没机会遇到过。 - 《喜欢你》是在《七安》上映之前拍摄的,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妞电影,更不要拿《后来的我们》里的方小晓做比较,《后我》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商业电影,其故事走向及情节设置有着比较标准的模板,只不过融入了田壮壮老师这条亲情线后就冲淡了一些套路化的熟悉感。小晓这个角色比安生单薄太多,剧本也不够扎实,在电影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上是无法与《七安》相提并论的,但是正如我上一篇帖子提到过的一个现实,金马之后她只是工作变多了,但是好的项目依然很少找到她,《后我》已经是她当时能拿到的质量上还算不错的资源了,毕竟除了刘若英这个新导演,幕后团队大都还比较资深。二番出演,她自己可能并不在意,但这件事反映出的现实是,这个行业似乎对她也不太在意。 - 金马之后也就是2017年,不包括电视剧,主演作品只有一部小妞电影《喜欢你》,《后来的我们》要不是经纪人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闲下去了才接的,怕是2018年连一部主演作品都没有上映。 - 2019年更是年初一部综艺《演员的品格》开的头,另一部综艺《小小的追球》收的尾,两部综艺都蛮有趣也挺有意义的,但没有什么水花,长出了头发之后也只是去恩师张艺谋的电影《坚如磐石》里打了个不大不小的酱油。以为2019年就要这样过去了的时候,压了一整年的《少你的你》才终于在年底上映,同时收获了不少好评。 - 2020年初拍摄的《平原上的摩西》还是2016年《七月与安生》延伸出来的资源,前几年一直在筹备只是去年才开拍,紧接着无缝进组,进的却是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古装仙侠电视剧《千古玦尘》的组,这一拍就是将近5个月。 - 金像、金鸡之后的2021年,还是熟悉的节奏,年初一部二番女主电影《朝云暮雨》目前在拍,同时还要去其他剧组打酱油,下半年计划不明但应该是有所变动,否则是不是还要去演那部传说中不被看好的电视剧《欢乐颂3》呢? - 好多人都觉得她很幸运,这不假,但似乎她的每次幸运都是阴差阳错的不幸带来的。你只看见她站在台上举起奖杯的光鲜时刻,却未必了解她人后受的冷眼、遭的罪。就拿《七月与安生》来说,这部戏开机时间是在15年12月12日,正式杀青时间时16年2月24日,受成本所限,两位主演也都还有其他工作,拍摄进度非常赶,周冬雨的戏份只压缩到一个多月就拍完,她说这戏她是“边玩边拍”的,如果“玩”指的是几乎每天超负荷拍戏,频繁熬大夜、转场时间补觉,没睡熟就被叫醒也要强打起精神,感着冒吸溜着鼻涕、睁着还未消肿的眼睛支楞起那弱不禁风的小身板儿,拿出百分之百的精神投入到角色里,那我觉得这么玩儿可能会玩儿死人。但她却享受其中。如果一个人连痛苦和煎熬都能乐乐呵呵地消受,那她凭什么不幸运呢? - 不愿意重复、不想被定型、宁缺毋滥、要对观众负责......种种为自己设置的障碍令周冬雨的选择面变得狭窄,产出也在逐渐减少,乐观的话未来几年主演作品一年能有一部就已经万幸了。我们需要替她感到担忧吗?如果没有那部《少年的你》,未来的路她又将何去何从?故事又将如何书写? - “我以后会有出息的!”那是安生少不经事、略带天真的倔强,也是冬雨初出茅庐、还未来得及感受这世界的善意就已饱经沧桑后更加抱定的信念。如果后来没有凭借《少你》实现三金满贯,我想她也会继续认认真真演好自己能拿到的每个角色,去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就像她在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上对海清“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我觉得永远要对生活保持好奇心,对我们的事业----电影保持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
【献给】最不会“演”戏的演员----周冬雨(上) 写在前面:近6000字“长篇巨制”,前前后后写了差不多一周,这应该是我进贴吧以来写过的最长的帖子了。刚才试着发了一下,果然因为太长发不出来,只好拆分成上、下两部分,可能会影响阅读体验,还请各位理解。谨以此文献给“任意流”门派掌门人周冬雨和所有影迷。 - 一直都想好好聊聊周冬雨职业生涯里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七月与安生》,这是一部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甚至被误解了的电影,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二刷甚至三刷的电影,每过一段时间看你都会有新的感悟与收获。我特别希望更多人能先从这部电影来认识“周冬雨”这个演员,看了这部之后你再去看她的出道之作《山楂树之恋》以及后期的巅峰之作《少年的你》,定会格外感慨。强烈建议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想去看一看的朋友不要再手机上看,至少也得是平板才能发现很多微小的表情变化和运镜细节。 - 原著小说有多“伤痛文学”,电影剧本就有多接地气,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好的剧本对一部电影来说真的至关重要!很多国产电影质量差其实并不是差在制作上,主要还是差在连最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好。本片的四位女编剧对原作小说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编,巧妙置换掉了原著浅薄又矫情的精神内核,简直可以说,这是一个罕见的披着“两个女孩为了一个男孩争风吃醋”的抓马外衣,实际讲的却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成长故事,直线拔高了立意,极大地提升了电影的格局,令其成为一部气质尤为独特的青春题材电影。这里我节选三段电影里的对白作为例子。 - 场景1:七月家的浴室,两人泡澡前正脱着衣服。 安生:你穿这个了,你发育了? 七月:你怎么跟班上的臭男生一样讨厌。 安生:我来帮你。你的文胸样式好土呀。 七月:我妈给我买的。 安生:勒不勒,难受吗? 七月:有点儿,我妈说习惯就好,女孩子将来要习惯很多不舒服的事。 - “女孩子将来要习惯很多不舒服的事。”电影开篇就直接点出当前社会传统家庭对女孩入世的启蒙教育其实就是适应和顺从,这也为之后七月的反叛埋下了伏笔。 - 场景2:七月家的客厅,安生和七月一家坐在一起吃饭。 七月爸爸:开饭了,大小姑娘们,饭菜齐备,这是你的。 七月妈妈:动筷吧。 七月爸爸:来来来,你慢点。 七月妈妈:安生,你看着啊,开始了。 (此时七月伸手抓起一个肉包子从底部把肉馅抠了出来又把包子皮放回盘子里。) 七月爸爸:七月! 七月妈妈:我们七月就是会照顾人,专门把肉的精华留下了,包子皮也留下了,生怕我们吃不饱。 七月:我吃不了一整个嘛,人吃饭要是能吃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七月妈妈:行啊,只要你不怕别人说你自私就行。 (于是七月十分不乐意地把肉馅又塞了回去,安生见状赶紧拿起包子又把肉馅放回七月的碗里。) 安生: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吃包子馅,因为里边全是油。 七月:安生你以后天天来我家吃饭吧。 - 你看,从她们十三岁起,你就已经能清晰地分辨出七月与安生在性格上的不同:一个是装怂,一个是真怂。也就能够理解她们长大之后所做的不同选择。越是喜欢逞强的人往往越软弱,狠角色通常都是不动声色,突然来那么一下子就能让所有人都招架不住。 - 场景3:两人躺在安生租住的小屋里。 安生:来,躺在我厚实的臂弯里! 七月:躺你干嘛。 安生:有男人让你躺啊?......真有啊? 七月:我觉得他有一点点喜欢我。他长得特别帅,爱听音乐,而且是长跑队的队长。最重要的是,我们俩连着期中、期末、期中三个考试他都比我高一个名次,你不觉得我们很有缘分吗? 安生:你真想谈恋爱啦?不是你跟我说书上都说,除非你特别特别爱这个男人,不然男人是很难忍的。 七月:那也不一定非要非常非常爱一个男人,你要爱你自己。 - 这是两人在十七岁时的对话,讽刺的是,安生把七月的话听进去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她学会了独立,不再依赖男人,重新回到学校进修,后来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并且一直都没有结婚。但七月自己却迷恋上了一个男生,不仅相信缘分,还想象这个男生也喜欢她,甚至主动表白大胆追爱,爱他胜过爱自己,以至于卑微到预感家明想跟她摊牌都要赶紧找理由挂掉电话。 - - 周冬雨在这部影片里简直是换一个造型就换了一张面目,不同的故事节点妆容和神采都不一样,好像分裂成了好几个周冬雨在演不同时期的安生,这也是令我惊叹的地方。比如最开始梳马尾假装不认识七月的时候,烫了小卷还天真烂漫的时候,绑着几个小花辫离开七月四处闯荡的时候,挑染了几缕黄发回来在酒吧与七月对峙的时候,烫成外卷披肩发做了别人小三的时候,自然留长披肩发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并且有了新男友老赵的时候,每张面孔都那么熟悉却又陌生,当然有造型师的功劳,但更要靠演员去把握好人物不同生活状态下的不同心理,把安生由莽撞到小心、到世故、到绝望、再到平和的心态转变过程鲜明而连贯地展现出来。 - 要知道电影很多场戏是跳着拍的,可能连着几天把所有在同一个置景下的戏份都拍掉,那么怎样能让每段素材在后期剪接时不会显得突兀呢,这就需要演员对每场戏的前情了解足够深,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和消化。显然,周冬雨这项功课做得很好。 - 但我却说她是我见过的极少数看起来真的不太会“演”戏的演员,评价她的作品时我也甚少提到她的“演技”如何如何,我甚至怀疑她到底有没有“技”这个东西,因为我实在是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你只会专注于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到某处时也会不由赞叹“好厉害”,但那并不是一种炫技式的厉害,而是她全情投入的真实感所带来的感官冲击。她在表演的时候似乎从不去想那么多,就是用一种即兴的、感性的方式去处理。也许这么演会少了一些形式上的美感,但却具有了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原始生命力。 - 真诚往往胜过技巧。周冬雨在参加影展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青年导演他们有着执着和勇气,还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我特别喜欢。其实有时候技巧大家会觉得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技巧在勇气和信念之后吧。”我想这也是《你好,李焕英》在导演技法上虽存在着诸多问题却仍能感动到万千观众、最终创造票房奇迹的原因吧。不论是做导演,还是做演员,首先一定要真诚。 - 去年在vogue杂志的采访里有这样两段话: - 1.出道十年,她越来越明白“职业”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前两年心里也会分‘重头戏’,但后来你会发现每一场戏都很重要,每一场戏都要连在一起,就像连环套那样。所以每一场戏我都会用非常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只有一场戏突出,整体也会很尴尬。” - 2.陈念这样的和她相去甚远的人物,她需要借助“一座桥”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才能把自己沉淀的想法转化为陈念对生活的理解,“真的用角色的心理去感知”。大部分角色的生活环境都和她本身的世界相去甚远,“但表演的时候我不会去想太多复杂的细节,想太多一定演不好,一定要全神贯注”。 - 这就恰好印证了我在看《七月与安生》时的感受: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为角色设计好“规定动作”,仅仅是用心感知角色心理,心无旁骛地把这种感觉演出来就够了,一点儿也不复杂。但是有些年轻演员就会想很多,为角色做太多不必要的“加法”,绞尽脑汁往角色身上塞一些自以为会很出彩的小心思,其实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都只是画蛇添足的无用功,失掉了表演最本真的意义。 -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建筑领域提出的观点,之后又被引申为人在物品和心灵上的“断舍离”,强调“关注当下的自我”。周冬雨的表演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就像她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我想用一种不太一样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打交道,随性一点,轻松一点,跟着感觉走一点,就像画画的时候,线条的抛起和落下都有它自己的时间和命运,想那么多干嘛?”也正是由于她能在表演时“祛除杂念,化繁为简”,才得以很好地保留情绪的浓度,从而感染到观众。
【献给】最会打酱油的女主角----周冬雨 很久没写关于冬雨的帖子了,因为太久没有见到她的新作品,手又开始痒痒了。今天看到吧里一个盘点三金满贯演员出演主配角提名、获奖数量的帖子,突然又来了灵感,就正好借此机会把之前的那个回复重新扩充成一篇长帖。 - 说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冬雨还没正式出道那会儿,就已经有一部分人不看好她,《山楂树之恋》在内地的上映日期是2010年9月16日,有位豆瓣网友在她的一张发布于2010年9月13日也就是电影上映之前的剧照下曾毫不客气地说:“很朴素,这张脸,走不了其他路线了。”结果冬雨每拿一个重要奖项,就有网友去考古“鞭尸”,是真的好笑又可怜。后来这张剧照成了豆瓣网友的打脸兼打卡圣地。 - 童话通常只是用来丰富儿童想象力的梦幻故事,她却逆风翻盘,真把童话活成了现实,生动演绎了“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真人版。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留余地,尤其是在表达对别人不喜欢或不看好的时候。 - 看到周冬雨在大女主和女配数量这两栏指标这么直观的惨烈对比后,说实话我当时内心还挺受震动的。接不到像样的电影项目时,小周也没闲着,接了很多公益广告、微电影拍摄、综艺录制和动画配音等工作,有酬劳的还是没酬劳的,主动争取的还是被人情拖去的,能接的都应下了。像她这样顶着“谋女郎”光环的女演员还要去质量参差不齐的影视作品里频繁出演配角这件事,性质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已经小有名气的明星去横店当特约了。不过她倒是还蛮乐观的,即便是配角和客串,也都尽心尽力认真去演,把每一次的参与都当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 以前想补个课打开豆瓣看到她作品一栏显示有好几十部我就很诧异,展开一看才恍然大悟。其实小黄鸭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停止过在各种题材类型的影视剧里打酱油,打到自己都快被渍成酱鸭,即便是当年拿了金马也没中断过,只不过以前是散称酱油,现在可能是海天厨邦李锦记了。 - 我之前看过她刚得金马没多久的一个采访,记者好像是问得奖给她带来哪些变化,她坦言:“工作机会是比以前多了一些,其实也没有很多人来找我(拍戏),我真没那么重要。” - 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是她在17年底青年电影论坛上的一席发言:“今年我大半年都没有拍戏,一直都在家休息,因为没有发现好的剧本,也没有发现合适的,我们一直觉得宁缺毋滥,我觉得对剧本、对角色、对观众负责任是作为演员的基本原则。” - 说到她这个“三个负责”的基本原则,一次采访她透露曾有人找她来演古装世纪大美人,她果断婉拒,非常清醒地知道那些角色是不适合自己的,片方再有诚意,制作再精良,觉得不适合的就坚决不接。 - 可能又会有抬杠的说她不是演了《千古玦尘》吗?首先这部剧并不是按照原著去拍的,剧本肯定会有较大改动,况且这部剧的卖点也不是“美女”,而是“仙侠虐恋”,重点在“虐恋”,这是她比较擅长的题材,只不过“仙侠”确实是首次尝试,这次需要穿古装、扮古相,在天上飞来飞去、舞刀弄枪;其次三年之后她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成长,也更有自信驾驭这种古装题材的仙侠剧。当然这部戏极有可能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完成这样的尝试和挑战,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如果演得不尽如人意,也请多理解、多担待吧,至少这也是努力过后的结果,她自己也会根据观众的真实反馈做出相应的判断。 - 如果按原著小说拍,她当年根本就不会被选为《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出演静秋,更不用说后面还能顶着“谋女郎”的名号出道;《七月与安生》当初找到她的时候也是让她演外表和气质更符合小说的七月,若是硬演了七月,怕是就没有那段大学毕业次年就拿金马的精彩履历;《喜欢你》也就不会是现在呈现出来的这版灵动俏皮、娇蛮可爱的顾胜男,从而开创了张艺谋导演口中的“任意流”的表演门派,把她形容为表演世界里的一名“刀客”。可以说,她的作品和角色,连同她本人恰恰就是这样不按照剧本演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所以不管她怎么演,可能都无法让那些看习惯了套路化剧情和角色设定的观众满意,因为她从都不按常理出牌。 - 有太多角色因为她的演绎而变得丰富、变得有趣、变得特别、变得令人惊喜。她不是那种只满足于按部就班地还原小说或剧本里对角色描述的演员,事实上,她的大多数角色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是被她“创造”出来的,正如后来《平原上的摩西》的导演张骥所感叹的那样:“她对人物的理解有时候超出你的想象,我们在剧组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这个角色就是周冬雨,她真的可以把这个东西放到身上,甚至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很微妙地加到里面。” - 如果剧本对角色的描绘只有12色或24色,那么她可以把它丰富成48色甚至96色,而且手法越来越细腻,越来越不着痕迹,你看不出来她在什么地方多描了一笔什么颜色,但是角色会因为这灵光乍现的一笔又增加了那么一点点复杂性和立体感,让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变得更加多义,更有层次,更具观赏性。 - “我能做的是,作为一个演员,认真对待每一个我的角色,努力成为贡献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一个小部分。”这句话是她在那次论坛演讲的结尾,类似的话在之后的上影节开幕式上也再次被提及:“人家采访我或者我能说话的时候,我就说真的特别特别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这么多的空间和这么好的机会,也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喜爱,争取我们能够成为华语电影的新力量、中坚力量。”这不是几句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她是真的一直都在身体力行地去默默践行着她曾经说过的话,从新生力量变成中坚力量,她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并且还没有止步于此,还在不断积蓄能量,不断探索和进取、寻求突破。 - “我觉得我以前所有的经历对我来说都非常的......幸运吧,因为它们都让我成长和更了解这个世界了。”她确实应该感谢自己多年练就的这门打酱油的手艺,为她日后挑战难度更高的角色打下坚实基础。如果说什么颜色是她的人生底色,那我觉得可能就是“浓厚”的酱油色。 - 作为观众,我也要感谢她打得一手好酱油的那些角色,有《缝纫机乐队》里又酷又拽的朋克纹身师彤彤,有《阳台上》里智力残障、命不由己的陆珊珊,还有《动物世界》里善良又痴情的小护士刘青,让我看到了她作为一个演员的可塑性,想象她未来可能会尝试的角色类型。所以打酱油也一定是她未来会继续下去的事业。 - 十一年过去了,一个至今站在台上发言都还是会紧张得声音打颤、讲话磕巴还大喘气的小姑娘只有回到她的表演世界里才能如鱼得水、自由自在,除了当初那个阴差阳错没能实现当舞蹈老师的梦想,大概也就只能去当演员了吧。 #周冬雨#
【祈愿】前程似锦的女孩——文淇选北电 近日,因为文淇中戏成绩被披露,关于中戏和北电之争又不绝于耳。吧里有人说她选中戏挺好。个人认为在影视剧方面的声台形表这些基本功的训练上,两家院校其实都差不多的,如果非要说中戏要求高一点,那也是因为它更偏向于话剧、歌剧、舞剧等舞台剧表演形式的人才培养,这类演员的确需要有扎实的舞台功底,且在选拔初期就被要求有比较优越的外形和声音条件,至于影视剧表演,中戏并没有什么先天优势。 - 而且我越来越能从中戏近几年毕业和在读的青年演员身上看到这种“严谨”的、注重表演理论的典型学院派的教学风格对他们在表演实践上产生的影响,不论是形体还是台词,他们都在潜移默化地被规训为标准化的、程式化的表演,只不过这种影响因人而异,有大有小。 - 在之前还没有进行过任何实操的素人学生来说也许是好的,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念并以此作为实践依据,但对于有些灵气的、已经有过作品的“小戏骨”来说,负面影响一方面就是可能抹杀掉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偶尔迸发出灵感的主观意识,即便有一些好的想法,那大概率也是观众可以预见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小小年纪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三观和一定的阅历积累时,就想当然地去理解和设计角色,其实观众一眼就能识破年轻演员的这些幼稚甚至有点拙劣的花招,此时表演就真的只是“在表面上演”而已。 - 北电表演系教出来的比较有名气的学生至少没看到有什么太大负面影响的例子,倒是有不少原来就是辗转于各个片场的小戏骨,已经形成了一些表演定式和惯性,经过在校学习之后,原来在片场学到的那些方法和技巧不仅继续沿用了,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这类例子你也不能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学院,学校教好一张白纸尚且都难,更不用说还要在一张已经满是涂鸦的纸上再去勾勒出锦上添花的图案来,后来的模样已是这些演员自己的选择。 - 不过话说回来,不论是在哪所学校上学,能决定一个演员走多远的关键因素绝不是学校四年(实际可能还不到四年)的培养,而在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 - 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它还不同于“聪明”,聪明只是一个方面,体现在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力,可以快速领悟并消化导演的指令和要求。当然有些演员也是很“聪明”的,只不过都把这聪明劲儿用于如何在表演上偷懒、走捷径,挥霍了天赋。 - 自身的努力更是少不了。如果说天赋能决定一个演员攀多高,那么努力则可决定一个演员走多远,量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引发一些质变的,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没有日后不断的丰富积累和自我提升,自己仅有的天赋早晚都会用光,演到观众倦了、自己也觉得油了,却也只能继续这么演下去的悲哀境地。 - 巩俐考上了中戏,周冬雨进了北电,她们都有光明的未来。24岁的巩俐演不了安生,26岁的周冬雨也演不了秋菊,我们才得以在银幕上看到如此迥然不同却同样精彩的角色人生。 - “有些人在河边出生长大,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七次,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将,有些人懂得制作纽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亚,有些人是母亲,有些人是舞者。”还有些人,则注定是演员。当我在电影里看到好的演员贡献出好的表演,我的感受从来都不是“演技炸裂”,而是“摄人心魄,余味无穷”。一个只有十几岁、在大多影视作品里只是出演配角的小姑娘就让我有这种强烈的感受,也让业内对她塑造角色的能力和潜力惊叹不已,着实是不可多得的表演天才,甚至都不用谈演技,她天生就拥有一张可以写满任何故事的脸庞和猜不出情绪的深邃双眼。 - 最后祈个愿,愿文淇也报考了北电并且最终能选择北电,不论表演系还是导演系,不仅仅是因为这所学校的教学氛围和人脉资源,还有私心希望她能拿下未来某一年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奖,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学校里的名人塔上,虽然奖项不分性别,评审又都是非常专业且严格的电影界大前辈,但我坚信她能拿到,继周冬雨之后成为属于她所在的时代里的北电之光。 - 当然不论文淇最终选择哪所学校,远了不说,未来十年,只要她还能一直做演员,那中国影坛就一定有她的一席之地,她的名字也必定会写进校史。 - 哦对了,最近还有传闻说周冬雨和文淇可能合作一部电影,临时加塞个愿望:希望这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会开心得做梦都会笑醒。最喜欢看这种棋逢敌手的较量,看看二人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文淇##艺考##北电#
【理讨】大家觉得李现的作品和演技怎么样? 首先声明,此贴无任何恶意,所以拒绝任何形式的曲解。 - 就只是单纯地想了解一下大家对李现作品和演技的看法。讨论这个话题的契机是因为这两天有他正在上映的作品《赤狐书生》,还有他那部已经参加了多个电影节的《恋曲1980》。他的影视作品我看得很少,目前只看过《万箭穿心》,但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上北电经过专业的培训。 - 其实我很早就关注过他,但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他所关注和欣赏的作品。我发现他经常在自己的微博上分享一些质量不错的电影,同时也关注一些欧美电影的影讯,预测奥斯卡也是他的一大乐趣而且结果还都挺准,就觉得他的观影品味还挺好。 - 只可惜机遇不太好,在演员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辗转于各大电视剧的剧组,却一直不温不火。但我还挺佩服他的一点是,即便如此,仍然没有放弃,还在继续努力,觉得这小伙子身上有股韧劲儿,也特别自律,那时候就相信他将来一定会红。 - 我知道的他比较有名的作品是《法医秦明》和《河神》,好像都是网剧。去年凭借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大火,突然被冠以“流量”的标签,让我有点儿懵。 - 那么就想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他的作品和演技怎么样?对他比较熟悉的朋友也可以详细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求解】为何青春疼痛片在内地市场屡试不爽? 观今日票房有感,虽然《赤狐书生》也不怎么样,但是竟然能被《如果声音不记得》这样一部目前豆瓣评分只有4.1的电影以低排片高上座率的姿态打败,我还是有点意外的。 - 我专门去豆瓣搜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导演——落落,最世文化签约作家,和郭敬明渊源颇深,他也是这部电影的制片和编剧,上一部代表作就是捧红任敏的《悲伤逆流成河》,同样郭也是编剧之一,这俩算是“强强联手”么?即便《小时代》过去了,但疼痛文学和电影作品就依旧后继有人。 - 这类电影其实并没有大的宣传和推广,也没有大的制作、大的明星阵容,但不管外界怎么批评,却总是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架势轻松拿下几亿票房,非常想知道这类影片的主要受众究竟是哪一类人群,这么捧最世文化的场? - 我看这还没算完,这位导演在未来两年里还有三部作品《给初恋的你》、《全宇宙至此剧终》、《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待拍或是已经拍摄完成待上映。 - 截止目前,《声音》上映还不到两天票房已接近8000万,而彼时《一秒钟》磨了八天才勉强上亿,不出意外的话,前者应该会在未来的一个月里豪取几个亿的票房,出品方的盈利都不是以倍数计,而是以指数计的。而如此丰厚的市场回报让投资人也很难不选择继续投资这类项目。我相信吧里一定也有不少人爱看这类题材的电影,但我就像弄明白一件事:为什么?
【立贴】喜获金鸡,又创佳绩,再次为陈念留念,为冬雨留念! 颁奖典礼和得奖片段以及相关采访,我翻来覆去看了一宿也没看够,于是决定盘点一些冬雨在此次金鸡奖上比较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信息和图片分享给大家。 - 一、评委会评语:“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以富有层次与张力的精准表演,成功塑造了一个被校园暴力霸凌却依然怀有希望与勇气的敏感少女。周冬雨的表演如静水深流,表现出人物阴郁沉默外表下隐忍、孤独、脆弱、坚毅、善良等多种性格特质,包含着呼之欲出的强大情感力量,特授予最佳女主角奖。” - 二、冬雨的完整获奖感言:“首先感谢组委会所有的评委、中国影协,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再来就是感谢曾国祥导演,还有许月珍女士,还有《少年的你》所有的同事们,对,感谢说完了。 - 我昨天表彰大会的时候我已经非常开心了,然后我为了多开心一会儿,我就在表彰大会上说,我想要跟那个提名儿证书和那个奖杯一起睡。然后现在那个提名证书和奖杯还在床上躺着呢,它们一定不知道还有这两位大哥也要来了! - 因为我真的不敢相信,呃,我一直知道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原来我这小黄鸭也能变成金鸡,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让这个故事可以变得更美好,然后再次谢谢大家,谢谢金鸡奖,感谢!” P.S. 1.虽然沈腾的限时发言提醒有点干扰到冬雨,让本来就容易紧张的她更紧张了,但已经尽可能把想重点感谢的和自己想说的心里话都说了。 - 2.感言里提到导演和监制时,她眼珠泛红,眼眶湿润,声音也明显哽咽了,哽咽到有点说不出话来。这一段落和百花奖是那么的相似。 - 3.冬雨把金鸡奖奖杯和证书比作两位“大哥”,我真心觉得她可能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把电影事业当作自己的“兄弟”或者是“丈夫”。那么谁又是她电影事业上的“爸”和“妈”呢?当然是最最了解和理解她的曾国祥和许月珍了。而恩师张艺谋永远是那个最和蔼可亲、随时都欢迎她回家的“爷爷”!
【过期】大众百花奖宣传片发布了,内容一言难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ibointl.api.weibo.com%2Fshare%2F183911620.html%3Fweibo_id%3D4571245855644230&urlrefer=2b437cddcc4fd92925ea9bb9e6d11ea5 2020星辰大海宣传片2020年电影频道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宣传片《遇见》重磅发布! - 同过去的自己对话,不忘最初的梦想;同未来的自己对话,在更好的明天等你。微小的光也能照亮一整片夜空,一张白纸也能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未来,在你们自己手中! - 电影频道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宣传片《遇见》名单: 曹骏 陈都灵 代文雯 邓恩熙 杜少杰 范丞丞 冯聪 符龙飞 傅菁 关晓彤 郭晓婷 何瑞贤 胡先煦 蒋梦婕 阚清子 孔雪儿 蓝盈莹 李嘉鑫 李一桐 梁洁 刘昊然 孟美岐 欧阳娜娜 屈菁菁 任敏 宋伊人 陶然 王俊凯 王锵 王彦霖 夏梦 杨紫 叶青 易恒 易烊千玺 尤靖茹 张海宇 张天爱 张耀 赵小棠 赵弈钦 周冬雨 周依然 - 看完以后我觉得好坑啊,这哪里是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宣传片,这分明就是郑州旅游宣传广告,看时长有11分钟多,欣喜地还以为是一个微电影式的MV呢,结果就拍了个这?名单里起码有一半以上是会演戏的,一个个桥段编的是啥呀,莫名其妙的,浪费演员的时间啊~金鸡奖就用这个预热?我还能说什么?当然比去年那个抠图效果的MV还是要强点儿肝儿疼!
【金鸡】What the f…what the hell?! 加班儿加点儿补了《烈火英雄》和《空·巢》,至此,每位男女主入围的作品已全部看过。然后又回顾了一下本届金鸡奖所有表演奖的提名名单,我内心的感受就如同这标题,就……感觉……很草率 - 救火题材拍出了灾难片的效果,有些情节太刻意了。黄晓明的戏份真的不算多,感觉侯勇和杜江的戏份都比他要多一点,表演上好像也没有什么惊喜和突破,有题材和角色限制的原因,但我能想象到他拍这部片子过程一定很不容易。欧豪和杨紫的戏份也很少,但是男配提了印小天我还是有点懵。我收回之前的预测,男主这边还是有悬念的,大鹏脸谱式表演浮于表面,吴的表演合格但没有亮点(演渣男的男二刘迅都比他要出彩一些,亮点必须是常远)。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就表演而言,个人觉得肖和易是有机会的。 - 祝希娟老师的表演中规中矩,作品最多是一个微电影的体量,竟然硬生生抻到了一部电影的长度,剧本也是所有入围者作品里最弱的,但题材占优。任和柳的优势都是遇到了非常适合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如,戏份足,而且戏剧冲突多。谭的戏份首先就处于劣势,与陈冲的激烈对峙可能就是她在作品里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了。 - 总之,这次金鸡提名又再次刷新了我的金鸡奖的认识,我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
【安慰】在金吧,认真你就输了 本贴因小吧主墨尔本今日有雨被投诉事件而写,希望大家能理性并且有足够耐性对待吧里的各种言论。可以讲理,但当你发现对方并不打算跟你讲理的时候,就不必再多说了。你自己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就够了。 - 事件的起因是一场关于《风声》和《七月与安生》双女主表现的投票。其他组演员的比较我没细看过,但是这两组我之前就在一个贴子里看过,投票结果意料之中的相同。 - 要我说,这两部根本没有可比性,又或者说各有各的好,无需比较。《风声》其实是一部群戏,李宁玉和顾晓梦最后那场相互试探直至激烈爆发的戏份只是构成整部电影的一部分,片中的其他角色以及角色的扮演者都贡献了非常精彩的演出,比如张涵予、王志文、黄晓明、苏有朋、英达、倪大红等等。平心而论,她们俩那场戏确实很好看,演员的节奏、情绪各方面都极具张力,看得人十分过瘾。可以明显看出,两位女演员在互相带动,互相给劲儿,才使得这出戏如此好看。 - 而《七月与安生》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此。本片是不折不扣的双女主电影,她们俩之间的“爱恨情仇”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二人片中其实有多场明里暗里的较量,看似乖巧懂事的七月其实心机更多、好胜心也强,明知家明更爱安生还非要去争这份命里注定不属于她的感情,搞得大家最后都狼狈收场,没有一个是赢家。 - 而早早入了社会的安生却简单得像个傻子一样,一味退让,表面强势,内心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在安生最消沉的时候还好有家明陪在她身边,但却恰巧被前来“看望”家明的七月撞上,于是一场剑拔弩张的冲突和摊牌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 在浴室里的那场戏,安生像个孩子一样被咄咄逼人的七月训斥、责骂,毫无还手之力。七月则以道德之名逼迫家明在限期之内回去和她结婚,而不明真相的安生终于在陪家明夜跑时鼓起勇气想要留下家明,家明却怀着对七月的愧疚之心选择离开安生,而安生呢,先是愣了一下神儿,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反问,也没有责怪,大概是彻底对家明心灰意冷,于是头也不回地与他擦肩而过,毫无留恋。 - 爱情,该抓住的时候因为友情而拱手相让,等到想抓住的时候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虽然七月最终失去了生命,可安生的结局又何尝不令人唏嘘? -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片子?因为它足够戏剧,又足够现实。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同时也能带给我一些思考,思考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到底该如何平衡和取舍,亲情、爱情、友情该如何排序,而你又如何才能做回你自己,去追逐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 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有必要拿来比较,非要比较的话,结果除了十分短暂地被大众消遣一下,其他的毫无意义,也会很快被遗忘。也许人们的观点和看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那些经典的作品会留下来,永远不会改变。 - 生活已经够苦的了,开心点儿吧伙计们~
【立贴】再再……算了不数第几次了,恭喜冬雨! 恭喜冬雨凭借《少年的你》中陈念一角荣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 - 以下是冬雨的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是周冬雨。非常荣幸能够得到组委会的认可。感谢所有的评委对我的鼓励,感谢监制学着女士和曾国强导演,还有《少年的你》的每一位剧组人员,这份荣誉属于他们。期待将来能在现场与大家欢聚,谢谢大家!” - 她总是把那些有她名字的荣誉与大家一起分享,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和谦卑的态度,只把自己看做是一部作品里那小小的一份子。 - 有朋友看过第17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颁奖典礼吗?她凭借《七月与安生》获得那届的最佳女主角,今天这番感言与那一次何其相似!那次她因工作原因没能到场,由“好兄弟”许宏宇代为领奖,我还清楚地记得她说:“感谢《七月与安生》剧组所有的工作人员共同塑造了这部戏,感谢许宏宇导演帮我领这个奖,他是《七月与安生》的剪辑,他是最厉害的剪辑,这个奖是我们整个剧组的,谢谢大家!”她真的一直都没变,一直都是那个仅仅渴望别人说一句“这个演员还不赖”的周冬雨。 - 这个奖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除了咏梅老师,都是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优秀选手,而且各个来头不小。 - 还是那句话,真金不怕火炼,好的表演就是好的表演,是那种让导演看了都称赞、同行看了也服气的好,并不需要跟谁比才能衬托出她的好,她在《少年的你》中贡献出了一个值得被中国影史记录的经典表演。 - 而她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让我们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属于她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 我注意到冬雨最后说“期待将来能在现场与大家欢聚”,是不是就是说,未来亚洲电影大奖也有可能像香港电影金像奖那样补办实体颁奖典礼?暂且留一个悬念。
【回顾】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这届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有: 宋佳《萧红》 杨子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张静初《我的影子在奔跑》 梁静《星星的孩子》 章子怡《一代宗师》 颜丙燕《万箭穿心》 - 最终由宋佳获得该奖项。 - 我摘取了她的部分获奖感言,看得出来是个豪爽实在之人。 - “我也觉得今天的评委是最好的评委!这么大馅儿饼怎么砸我头上了……接着我想说的是,我要谢谢扔馅儿饼的人,谢谢今天所有的评委,其实我猜评审过程一定特别难,因为在座的每位女演员都非常棒、非常有实力,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我还是觉得你们扔我这儿扔错了,反正我接着了,我就不客气了啊,谢谢评委,谢谢观众,谢谢萧红,谢谢大家,谢谢!” - 这届入围女演员的作品我只看过《致青春》《一代宗师》和《万箭穿心》,吧里有看过其他三部片子的朋友吗? - 大家觉得那届章子怡的《一代宗师》是势在必得的吗?凭借《萧红》获奖的宋佳是实至名归的吗? - 除了章,如果要让你在剩下五位提名者里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你会选谁? - P.S.感叹一下,以前金鸡可真是够开放够包容的,宋佳右肩下方有个辣么大的纹身,主办方竟然没有要求她用粉底啥的遮盖一下,就这么大大方方、敞敞亮亮地走上台领奖,要是搁现在根本不会让这件事发生的呀
【凯歌】为何一直奏不响?聊聊这位浑身都是“戏”的导演 你看陈在讽刺李时一脸以“文化人”自居时才会有的得意和傲慢。有吧友说陈的作品格局大,讲的都是大爱,可从这许许多多个细节都能看出,事实不是这样的。至多是面相有些慈祥,但这种印象也很快就能被他的出言不逊给打破。 - 不要再去扯什么二位过往的成就也好实绩也罢,没有任何意义,观众不是最严苛、最铁面无私了么?我们只摆事实讲道理,我们只看结果。 - 诚如成儒老师所言,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陈在《霸王别姬》之后的作品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形式大于内容。极其私人化的表达和抒怀硬要扩充成一部电影的体量去试图让大众跟着他一起共鸣,往好了说是理想主义,往坏了说就是孤芳自赏。 - 也许陈是有才华的,但这种才华在他身上也只能是刚愎自用。 - 他就好像《无极》里毫无感情的满神一样睥睨着天下众生,借电影之口说着“何不食肉糜”的话,人世间的疾苦他也许无法感知,也并不在意,所以他不能理解观众为什么不认同他之后那一部部“得意之作”,他追求的似乎只是纯粹的“艺术成就”。 - 借《妖猫传》自喻李白怀才不遇但仍可活得潇洒自在,其他的都不屑,只是陶醉于自己的诗意和浪漫里。中国需要这样的导演吗?需要,但有他一个就足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