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饮茶
【广东华图】
关注数: 115
粉丝数: 557
发帖数: 19,139
关注贴吧数: 47
自制紧压茶收集了一些碎渣渣,泡开来才发现基本是牙尖尖,好喝
散茶自己压圆柱 天气干燥,拿了一斤多便宜散茶试试自己压紧,以前看过人家用啤酒罐、薯片罐,我用的这个工具更方便点,只是每个柱子克重比较小,110克左右。 过程忘记拍了,最终结果还可以,压紧后隔三四分钟压出来也不会散,等棉纸到了再包起来
试试前几年着迷的甲沱如今还对不对口 七天假期刚好赶上一年当中最干燥的几天,翻了一下茶叶,应该是闷坏了一些,所以这次晾完后改变以往完全密封袋的存储方式,并做了一些智能化处理。 先说说甲沱,用隔水蒸方法拆了三个,分别是18大益甲,14下关甲,18下关甲,干茶闻着差不多,茶汤喝着下关甲烟味大一些,粗一些,喜欢得那种花蜜香味道没出来,可能得闷泡。结论是符合预期。 其次说说是密封保存,发现这玩意环境温度高了套几层密封袋都不能密封,茶饼重量会增加,闷在里面会“出汗”发霉!因为上一次密封前大部分茶饼都做了重量记录,现在有好几饼每饼比密封前增加了2至5克!有些直接闷坏了不能喝。当然也有可能是密封前晾得不够干。 所以现在不密封,直接放纸箱,纸箱封口,然后用智能设备自动控温控湿。 用的米家方案,通过app设定,用到一个蓝牙音箱,若干温湿度计,抽湿机,空调伴侣(智能插座),都需要支持米家app的,可以根据提前设定的温度、湿度,自动开关抽湿机、空调,抽湿机需要接管子排水,不然经常会水满。
第一次隔水蒸拆茶 也不知道哪年的,开出一个小木炭 可能压得太紧了,或者第一次没经验,完全不能拆成一根一根得
第一反应是好东西 别人给的两个,看着高大上,18年、古树、荒野秘境,包装也方便漂亮一颗一泡,结果个毛线,第一二泡还没冲开,喝着只是有点粗糙,第三四泡入口直接倒了,没法喝。
夜黑风高,适合拆茶 熟茶喝得少,但不能没有! 前面仅开的一饼不是发霉坏了吗,找出来一个五六年前买的砖头,喝得太慢只翘了一小罐,剩下的继续密封。自己一直密封加干燥剂保存,期间仅翻过一次透气,打开之前我其实没把握的,很怕发霉,打开后很漂亮,有种油油的感觉,说明方法对了在哪里都能保存好。 翘茶过程中发现砖中间有两根茶叶上面有几个黄点(熟茶常见,反正我常见),放大来看在图三图四,手机拍不清,肉眼有的看着像黄冰糖晶体,有的看着像给按压紧了的雪花晶体,我觉得没问题。
大清早就有惊喜 牛皮密封袋装着,没放干燥剂,一个夏天没打开就这样了。 家里还有一小罐撬散了装密封罐里,但打开过几次取茶,得回去看看咋样
2021年普吧《庖丁解普》活动茶品—无量山秋茶 周末用20铝合金型材做了个移动简易茶台,顺便翻了几饼茶放办公室喝,其中就有这饼活动得来的无量山秋茶。 茶饼生产日期是2019年10月,21年至今一直密封加干燥剂存放,当时喝了一饼,记得没啥感觉,这次再喝有些惊喜,连着喝了两泡。
大杯闷省事儿 三种碎渣渣茶,一锅烩,放温来喝很舒服。
银币烧水泡茶 最开始想入银烧水壶或者泡茶壶的,后面有些担心纯度或者不好的杂质没成,后面想定制一个小银元宝放烧水壶也一直没行动,突然有一日收拾书柜发现有国家发行的银币,纯度三个九,这不纯度的问题解决了吗,立马网购了个便宜年份的扔烧水壶里。 其实加没加这个币的凉白开,我是喝不出任何区别,但查资料基本都说银器能释放一定银离子,有些许益处,就一直这么用吧
密封情况下茶叶老是发霉?是含水量太高了 含水量一高,在密封高温状态下,茶叶会“出汗”发霉。 几个月前从夕夕买了一瓶熟普,也没打算喝,就想着干燥一下密封,从袋子里拿出来是370.3克,在公司办公室空调情况下,放机箱的小柜子里,8个小时轻了3克一天,变成367.3克,放多几天去估计有个小十克的差距。1克能换算成大约20滴水珠干燥的方法有很多,以前我都是用烤箱低温(40°以下)处理或者干燥天气下在房间空调抽湿处理,反正就是让茶叶含水量少一点再密封。但是个人建议,能保证不坏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别密封了,除非你是喜欢新茶不喜欢转化后的年份茶。 另外提醒大家,熟茶相对来讲比生茶容易发霉。#发霉##霉变##变质#
win10用街机模拟器特别卡顿 例如合金弹头啥的,动作特别慢,声音也不正常,是设置问题吗,有没有知道的,感谢了。 能正常运行,就是画面和慢动作一样。
现在喝茶基本都是手掰,称也吃灰咯。 2022年茶饼,豆香,微苦,喝着还不错。 帐号问题更新了个贴吧版本,广告不是一般的多哇
早起看日出,美人鱼取景地 原来很容易就能让盖子悬空挂起来
时间充裕,喝透一泡茶很过瘾 一个人一泡茶,昨晚九点喝到十一点半,普洱茶生茶、熟茶,我是越喝越糊涂,对存储转化理解,这几年也一直在变,糊里糊涂
连续三天喝这个今年邦崴新茶,香,鲜爽,有点喝绿茶的意思,刚做好的晒青毛茶也可以理解为绿茶没毛病吧
17个年头的熟茶 06年0562,好像没喝过这么长年份的熟茶
半年了,第一次开来尝尝鲜,皮薄茶紧,这还是挑了个最小的,大的估计有60+克。 做的时候天气不好,现在打开来里面没闷坏我就放心了
21年自己做的,试试有变化没 第一次尝试,填茶太晚了,整得和小青柑填茶量差不多,挑了个小的开整
密封状态下茶叶增重 北方转南方,密封前200.9克,今儿拆一坨增重了1.5克,一直密封保存。 两层密封袋,干燥剂,纸箱保存
办公室串门搜刮来一小盒金丝沱 11年的茶,已经翘散几个月了,还剩三泡左右。 盒子里外都干净无异常,干茶显标准的陈茶味,茶香正常。 茶汤味道很干净,转化很到位,nice
乘着难得的空闲日子做做手工 家里5个阳了4,好像都是广州株,没有连续高烧和刀片喉咙,我这第二天就能瞎折腾了
忙碌的一天,自制柑普 洗净,晾干,开孔,挖肉,冲洗再晾干,填茶,缝合。老腰快废了
不喜欢写写写,入普喝普5年有感 为啥成了小吧? 正值普吧大乱时期,表现出了正义的一面,吧务经过经过短暂的观察,认为可以胜任,特定放宽条件招纳吧务,刚好沉迷普洱,遂报名,刚好又入围。 喜欢喝什么茶? 生普,下关生普,烟味重的生普。 什么带我入坑? 一泡下关甲,想起了儿时偷喝老豆大杯闷泡茶的味道。 现在最喜喝什么? 多条件制约,有时间给我专一喝茶很难得,不能奢求太多,有啥喝啥。一定要说?留点时间给我喝粮食精华吧。 靠喝茶减肥? 别想了,最重要管住嘴,迈出腿? 熟茶不伤胃? 本人现在的认知,是茶都伤胃,时间段不同,伤害大小不同,空腹最伤。 推荐新手入门普洱? 一坨甲沱?盖碗不行就闷泡试试,再不行降低温度再喝喝。 名山古树? 看口味、口味来咯,有些人就爱烟味。 越陈越香? 不完全赞同,自己存的茶感情多少会深点,一点喝着比买的好?不见得。但是我还是推荐自己存。 忠告? 少买吧,保存真的是门技术活。
河蚬,斑马鱼,荷叶,浮萍 好些年的周转箱再运行,表面都发白有些掉粉。 河蚬刚买回来,7块一斤,挑了20只放水里看能不能养活
许久没用过茶台,润润 茶饼开了有一年半左右,一直干燥剂加食品袋再套密封袋保存,每次取茶才有机会透气,这样子的茶好像比没开过一直密封的要保存得好一些。
新手出来炒粉了 小红轮,1.8之字狗,三无ul竿,野岛1.2主线,4.0子线
八个月左右
翻泡06年的茶 有那么几块茶一直舍不得喝完,久不久翻出来掰一泡。 16年了,非密封存放。 估摸着自己密封存放的,不管多少年也出不了这个味。
除夕,快乐搬砖 小姨子参加工作寄来一堆零食,其中有一块1公斤砖头。这玩意马家还搜不到,附带走同款茶样,带来办公室试试。 看日期是21年1月的,投茶10克,干茶香,茶毫多能闻到一丝苦苦的新茶香。
商量着把茶台讨回来了 不知道能好几天。 这些小茶器,偶尔用用还是很衬手,巴适
大概4个月吧,不明原因牺牲一条,繁殖鱼苗一堆
年底忙咯,再坚持两周差不多咯。近期连续煮皮喝熟喝茶 年底忙咯,再坚持两周差不多咯。 近期连续煮皮喝熟 喝茶
广东自然仓试du 全拆了透透气,不看好。 保存条件:13—18礼盒广东自然存放,19年后密封袋加干燥剂。 干茶外观:条索轻微显黑,有点转化过急的意思,气味还算正常,淡淡的茶香还在。
试茶,看坏了没 前些天清理茶叶,称干燥天透气,原本以为40左右湿度够低了,花了大量时间处理,期间还因为湿度太高而开了空调除湿,结果这几天降20至30湿度,白瞎了这好天气,还是经验不足哈。 当时挑了一饼包装最差的茶叶没装袋继续封存,满是油印,心里打鼓,今儿开了它试试。 茶叶一直干燥剂加密封袋保存,密封之前外观是没问题的。 干茶不见香味,饼面正常无异,取茶8克,盖碗泡茶。 茶汤色正常,茶汤无新茶的香味,味道也正常,叶底外观气味正常。 茶汤无不适感,无仓味,还出乎意料的觉得不错。 总之,没坏,放心了。
前面喝过几饼,喝起来没有这次舒服。 拆了后拆开放了两三周,香,真香。
自己做的,试试看 填茶失败,填晚了,导致茶叶不够还不紧实。 刚好一周看看啥味,很担心几个月过后美军一锅端,自己却来不及尝一个
18年入手的当年茶,最近捣腾发现对比下关的沱茶,干茶几乎没有香味,拆一坨晾一天,泡来试试坏了没。 18年也喝了一坨,记忆中淡,苦涩,如今对比少了些青涩味,多了丢丢年份味道。 没坏就行了
二十天之前做的,填生茶 本以为会坏,没想到还能接受,随意投茶,没下橘子皮,茶汤有清凉、甘苦感,经过生茶,茶叶重新有了青感,明儿下点橘子皮再试试 还剩一个留着以后开吧,期待
以为没多少,还是拿壶吧。 洗茶一道,第一,二泡都喝不来,一种转化着急的味道,估计是没存放好,朋友喝对它评价还挺高,好像挺多人喜欢这种转化捉急后的味道。
说说自己在广东密封存茶 手上发布大部分密封起来的茶是2,3年秋季前入手,去年打干燥季节开袋子换过气(一两分钟),每个密封袋至少20克矿物干燥剂一包。 去年烤箱将熟茶全部低温烘过一遍(35℃至40℃),并记录了一部分茶饼的重量,换干燥剂重新密封。 当前干燥剂情况: 一半左右干燥剂增加3至5克,凭借多年的手感断定干燥剂并未失效。 少量干燥剂增加1至2克,完美。 很少量干燥剂增加7至8克,是装生茶的,可能入袋之前不够干或者不够密封,闻干茶感觉没问题。 去年记录重量的熟茶情况: 当时只记录了一些玲珑腕357克熟茶饼,到今年每个茶饼基本增加了10克左右,但是干燥剂只增加1至3克,理论上完美,搞不明白饼子干嘛就多了10克。 我的建议: ★想要密封袋存茶,最好能使用两个密封袋,一个通明薄的自封袋,外面再套一个其他密封袋,最好再装纸箱里面。 如果是刚开始存,有时间有闲情,建议记录一下茶饼和干燥剂的重量,为日后积赞经验。 ★买茶尽量挑在干燥季节,最好挑新出的,留意下天气湿度。 怎么放怎么存没有绝对,不要太纠结,上面只是一些数据,怎么存还得看自己。
晾干透气还是有必要 看图说话,云南发来的熟茶,第一个是拆箱重量,第二个是透气24小时重量(18℃,湿度40左右),十个357克共减少了24.3克,4包小干燥剂共减少0.2克。 好像也说明不了什么
稀里糊涂入的黑茶,正源58 前几个月一朋友让我找性价比高的黑茶,帮他挑了一款买了2个,然后自己掉坑里了,入了几个不同的砖,今儿开第一砖试试。
恩,花香、果香都有了 第一次加桂花,别有一番滋味。 早~
本来只是想试试过程难不难 普通橘子,原本只想试试果肉好不好掏 唉,晒晒看吧,试试几天能干 找不到熟普,填生普
翻个红柑茶 应该是六年咯
给鱼苗换大房子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换了白沙,拍拍鱼
换了白沙,拍拍鱼
找来一泡完全密封生普 应该有四五年了,应该是当年茶。 开袋茶香还在,干茶状态正常。 完全密封状态下,喝着没有感觉所谓的“闷坏了”,也没有其它什么不好的感觉,只是觉得这茶原本底子就不好,喝完等于没喝。
好茶靠蹭,自己真舍不得买。 他也是蹭来的,他技术好,蹭的单位是饼。
鱼缸内改背景 原鱼缸为白背景,1.5米,靠墙,满水下1吨多,无法移动,近期改养三湖,就动手改了黑背景,黑背景能显得鱼更艳一些。 原材料,亚克力板一张,去当地教材市场,一般都有,我用的1mm的(50左右1张),能够弯曲(鱼缸有拉筋,必须卷起来塞进去)。 水管和内外接(用来撑住板材,长度可调)。 气管(用来引水流至板材后面,避免死水区)。 图3看得到,边上完全贴合的,鱼缸中间有1厘米左右空隙。 图4为支撑杆,长度可调。 图5为原先文氏管孔,现在用来引小水流。
没得球打,回家喝茶 早起出门白跑一趟,球场因故停开,回家拆饼喝茶。 昨儿又想买茶,翻翻库存,果断没了念头,这货买回来茶样都没喝过。
学习拍照
记录新开三湖缸,今天下鱼第一天,
同事拿来个饼子 刚打开袋子还是蛮期待的,香气扑鼻。 洗一道,一水就涩,轻微苦底,滋味寡淡,新茶的青香,不入汤。 不宜细品
十点半,开茶 有点晚了,不打机喝茶吧。 15年的,一直想找个好机会开它,一直没等到,硬来吧,开整。 出汤三次了,第一次按照正常手法,喝起来有点淡,二三次稍微多几秒出汤,三次的口感没太大区别。 茶汤干净通透,滋味纯净应是单一原料非拼配,入口微苦不涩,化得慢,滋味留存度不错,香入汤沉稳不扬。 喝着不错
庖丁解普活动茶品开汤 茶品来源:拉祜公主 茶品信息:2019年自家无量山秋茶,357g/饼 当时安排茶叶的时候特意挑选的它,因为它写明了是秋茶。 收到茶有几天了,记得当时打开快递箱一种很熟悉很香的味道,为啥说熟悉,因为很多次收到云南寄来的茶叶箱子都有比较浓的这种香味,自己保存的茶开箱很少有这种味道。但打开茶饼密封袋时,这香味好像又不见了。 随箱而来的还有三泡试饮装,应该比这个饼好很多,不过没打开,过段时间再喝吧。 干茶饼如下图,茶饼香味淡不明显,有些条索较长,符合秋茶。
普身蝴蝶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