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安领 HNLYMDJTX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搞园林的我虽没孔孟之仁智,但有广交志同道合的天下朋友之心。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愿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雍容华贵、福禄吉祥的洛阳牡丹能够开遍您的庭院。
关注数: 2,508 粉丝数: 1,074 发帖数: 10,924 关注贴吧数: 69
盆栽牡丹 真正的盆栽牡丹 ——才是一年四季都能销售的牡丹,才是一年四季都能够脱盆下地种植的牡丹,才是一年四季都能够让新手种植成功的牡丹,才是一年四季都能够种植并可以允许开花的牡丹。 有道‘春栽牡丹花到老不开花’,也就是说春天移植牡丹是很难成活的。所以,才有了牡丹生日是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的说法。因为仲秋气温转凉,牡丹地上部分的叶子慢慢干枯,地温却是最适宜牡丹萌发新根的时期,此时种植牡丹后也利用断根处快速愈合,并萌发大量毛细根,就是有了这些毛细根才能确保牡丹正常的吸收水分和养分,以满足自身蒸腾作用的水分蒸发和开花时养分的消耗,来年才能根繁叶茂、花大色艳。 真正的盆栽牡丹就是在中秋节(国庆节)前后种植的,此时从大田里挑选生长健壮的优质种苗——洛阳多用3-5年生的‘洛阳红’分株苗,起苗后在阴凉处晾晒一二天,然后再上盆,以防止肉质根断裂,用配制专业的培养土(基质配比为草炭土:珍珠岩:园土:牡丹专用菌肥=3:2:2:1),并使用具有侧壁渗水功能盆栽牡丹专用盆——因为作为肉质根的牡丹是怕土壤长时间积水的,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很容易烂根——专业的种苗,专业的基质,专业的花盆,才能培育出来真正的专业的盆养牡丹。按照上述技术种植的盆栽牡丹第二年才能上市销售。 牡丹有‘舍命不舍花的精神(习性)’——也就是说秋季裸根移植的牡丹,虽然会产生一些根系,翌年也会开花,可是开放的花朵和庞大的叶片所造成的水分蒸发,远远超过了新生根系吸收的水分,就能造成牡丹植株脱水,快速退化,甚至死亡。所以,春季临时上盆的牡丹,在没有能够生根的情况下,只能耗掉自身的水分和养分,花后是很难继续种植成活。可是,目前牡丹文化节期间,大量的春季临时上盆的牡丹充斥着公园门口的野摊市场——游客买了根本不能成活,影响牡丹区城市形象。
您怎么想?“关于国花:两花要比一花好”——《中国花卉报》 198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倡议梅花为中国国花;1988年,陈俊愉先生又提出“梅花牡丹双国花”方案。但时至今日,我国国花仍未确认。 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王绣在今年的两会上,第四次提出“把牡丹确定为国花,或尽快组织开展国花评选活动,将评选结果提交全国人大确定后,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的建议,再次引发业界关注。北京市东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理事、《北京梅花》主编许联瑛就是其中之一。  许联瑛一直推崇陈俊愉先生首倡的“梅花牡丹双国花”主张。她认为,牡丹为国花的“一花之说”殊为不妥。 许联瑛说,尽早确定我国国花,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共识。40多年来,在经历社会充分酝酿和广泛讨论后,目前已基本形成“牡丹或梅花一花之说”和“梅花牡丹双国花”这样比较集中的意见,说明民意基础和历史选择已趋于明朗。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通过对这两种意见的对比,于2019年7月20日,专题撰文表达完全赞成陈俊愉先生首倡的“梅花牡丹双国花”方案。   王文采院士在文中提到:三十多年前提出“双国花”主张,即牡丹、梅花并为国花。我赞成这一宽广包容、大公无私的主张。两花都为我国原产,种植历史悠久,形象多有特色,都有被作为国花的历史。牡丹象征物质文明,象征国家富强;梅花象征精神文明,象征民族品格。两花并尊,象征意义就比较全面充分,也会得到更多群众支持。而两花较之一花,也更能反映我国花卉植物资源的丰富多彩。我认为两花并举是最理想的方案,赞成牡丹、梅花并为国花。  我国面临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以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居安思危,永远保持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陈俊愉先生作为“梅花牡丹双国花”的首倡者,提出“牡丹代表物质文明,梅花象征民族精神”以及“用梅花精神重振中华民族道德”的观点,不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  许联瑛 许联瑛强调,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梅花、牡丹作为国家气象和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共同具有完整而不可割裂的文化象征意义,梅花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和气概,牡丹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想实现牡丹一样的繁荣昌盛,永远离不开艰苦奋斗的梅花精神。 在许联瑛看来,不论从我国大国地位和历史担当计;从国家长治久安计;从两岸和平统一计;从民族团结和中华文化的完整性计,结论都足以支持梅花牡丹双国花。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