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生京一 壬生猪猪
关注数: 184 粉丝数: 187 发帖数: 4,501 关注贴吧数: 131
给大家科普一下刀具知识 大家好,给大家科普一下刀具知识. 早年的铣刀和钻头多用白钢制造,也称高速钢,随着钨业高速发展,白钢慢慢淡出大众视野…这里就不谈了.. 现在九成九的刀具都是由钨钢经由磨床或磨加工心制造. 钨钢也称硬质合金,是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天然钻石)的一种金属,硬度基本都是HRC90-93..很多人有个误区,经常问这个刀具多少硬度,有的时候加工软材料都没有好效果,就觉得这个刀硬度太低..其实不是这样的. 钨钢它由钨和钴组成99%,另外1%是其它微金属.就当成钨和钴的合金吧..钴是粘结剂,有4%钴,也有12%钴..这样就造成不同配比的钴的钨钢有不同的性能. 比如4%钴的刀具,是用于加工HRC 55-62的硬料,然而,它却不能加工软料,比如铝或者软铁. 比如12%钴的刀具,是用于加工HRC35-55 的软料或中等料,它不能加工硬料.. 大体上是这样的.因为不同配比的钨钢,磨削的工艺也不一样. 4%钴的刀具,一般前角比较小,甚至是负的,后角也比较小,比较钝的工艺设计,为了更好的抵抗硬料的磨损. 12%钴的刀具,一般前角设计较大,总之比较锋利,这样切削软料时,更好的切削和排屑. 那么拿钝的刀具去加工软料会怎么样呢,就是去挤,软料比较粘韧,挤在排屑槽里,越挤越难受.导致刀具挤坏,断掉.. 那么拿锋利的刀具去加工硬料会怎样呢.锋利的薄刃直接被硬料磨损,可能开始的时候效果还不错,但寿命非常非常低..马上刃就磨损崩掉.. 这些就是比较极端的错误例子,但也经常有人会犯… 那么刀具盒子上的55度,60度,65度通常对应的它能加工的材料的硬度.而不是刀具本身的硬度.这个就很少有人会误解,但也有..新手比较常见 基本上,55度刀比较锋利,钴比较多,提供较好的韧性和切削性,自身硬度在HRC90左右 65度甚至70度的刀,比较钝,钴含量比较少.提供较好的抗冲击和耐磨性.自身硬度在HRC92上下… 全国的刀具基地,最大的在广东,第二大的在江苏常州西夏墅,广东自然不用多说,各方面都走在前沿… 西夏墅早年是制作钨钢刀片的基地..后来慢慢发展成刀具基地.2022年西夏墅刀具总产值高达46.55亿元..简单讲讲西夏墅刀具基地的情况… 小镇有工业区,而工业区由一家家刀具厂构成.刀具厂由磨工中心车间和办公大楼组成. 磨加工中心,一般叫数控磨床,加工中心(和通常的铣加工中心不一样,但叫法一样) 早年由台湾名牌 鼎维 为主…刚开始这机床也要150W左右呢..现在看比较落后.四轴机到后来2000年左右开始慢慢引进德国和澳大利亚机床..比较著名的是德国的瓦尔特(WALTER) ,澳大利亚的昂科(ANCA).这二种是采购量最大的.我都上手操作过.这是瓦尔特的POWER型号这是昂科的FASTGRIND型号 这二种机器的引进,加速了刀具的发展进度和刀具质量...进口五轴机,全能的性能. 四轴机基本只能做做平刀,圆鼻刀和带R的刀都够呛.. 五轴机优异的性能,基本什么刀都能做...ANCA的以8MM以下的小刀为主,瓦尔特的POWER以6MM-20MM的大刀为主...其中POWER以磨削钻头优异的性能更加突出...所以POWER要200W左右,ANCA80W-150W左右... 题外话,ANCA也有高端机型.比如MX5 和MX7 ,价格也高至200W左右..性能也一样优异... 后面又慢慢引进NUM系统的各种高端机型..比如德克S22 S24.萨克....还有在小精刀领域优秀的罗曼帝克...等等.. 这里就不提了... 另外的标配是ZOLLER的对刀仪...ZOLLER的SMILE 400..入门标配..20W-25W之间..测量精度达到0.001MM.... 那么刀具就是由圆棒,上磨加工中心,生产而出...然后经由对刀仪测量,合格之后由涂层厂进行镀层... 再经刀柄激光打标...包装...至成品....镀层的颜色很多种..早年用颜色来区分加工类型,大体上黑色加工软料,古铜色加工硬料... 现在黑色也有加工硬料的... 比较有名的涂层是苏州 巴尔查斯...不同的镀层对应不同的性能... 这里就要讲到重点了...从选棒材,到设计磨削工艺,到不同的磨削机床,不同的镀层... 各个厂都有自己的最优选和配比...就导致西夏墅各个厂的刀具的性能不一.... 有时候A厂的刀,,加工硬料特别好用..有时候B厂的刀加工不锈钢特别好用(我家就属于加工 不锈钢/钛 还不错)复杂的工艺参数.... 当然.层层不同的选材也导致刀具价格的上下起伏..便宜的55度刀..有5块的..也有15块的...65度刀有30块的,也有88块的...便宜的不一定不好用,,贵的也不一定好用.. 举个例子...有一家医辽器械厂,加工钛合金的心脏支架,用了台湾的刀,也用了韩国的JJ,日本的NS..D4 的大概40元至60元左右...刀具寿命是半小时...我给他们家打样的时候,各方面选用了比较好的材料,加工时间也是半小时..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了我家的65度刀..D4的15元,刀具寿命竟然也达到了半小时...当时也是惊奇...我和客户都惊了..一下子省了好多成本.... 所以有时候适合很重要....各位如果有这样的疑问,,可以咨询我的..就当是交个朋友... 作为西夏墅的老土著,从业数十年,专业性还是可以的... 另外说一下非标刀具...先发一些图大家欣赏一下...非标就是非标准刀具..早年听到非标刀具,头都大..没有好的机床来做... 现在的话,非标一有数量..就是标刀....价格也没以前那么离谱... 以前的D4非标可能要上60到100 现在30左右就可以拿下.... 这也是刀具发展的一种必然.... 相比起标刀选上程序就干,,非标刀具要经历,画图,模拟机模拟,选配砂轮,修砂轮,测砂轮,废料调机,调试成功后再生产,然后非标数量一般较少,50只左右就算多了..然后机器就要停掉做别的.... 有时候一天就做50只活...所以非标刀具肯定是要贵的...但也没有那么贵了... 刀具厂多,竞争激烈..就像电脑城...和眼镜城....都是自然发展的一种必然.... 逼大家以质量取胜.... 另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D1以下的称为小径刀,D0.5以下的称为微径刀...我司最小可做到D0.05,球刀可做到R0.05... 多数用于PCB板....和薄钢材走线.... 那么肯定又要提到另外一个领域.........钻头....吧里经常看到修磨钻头的分享... 其实我一直认为这几年应该没有厂家会自行修磨钻头了...因为钻尖的几个切削刃和角度,手工根本修不出来... 五轴修磨出来的,都有人嫌不好....手工修出来的,没有进刀角和横刃...性能差的太多... 如果当初是买的钨钢钻头,可以找卖家修磨,修磨费其实很低....基本上D10的钻头 15元左右就能搞定 性能和新的差别不大...仔细核算成本的话...其实还是返修比较划算的...让员工去修..然后上去打孔...马上又要去修...一天都干不了几个活....而生产厂家修磨的钻头,能打几百个孔... 并非打广告,仅为大家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如大家有疑问,可以在楼下提问,有空尽量回复.... 如果有非标刀具找不到人制作,到是可以联系我交个朋友...
打了二周多了,总结一下TSP SUPER VENTUS吧... 总结一下吧...至从买了这胶皮...总想着囤它是不是有赚到.. 结论是,确实有赚到... 1.开始是超级小小林 --- 正手TSP SUPER VENTUS MAX加反手2.0.其实我也没感觉超级小小林有多弹有多快,手感还是挺好的...但他肯定不软.. 然后VENTUS呢..属于韧性套胶..也不软...也可以说有点硬 二个不软导致门槛有点高..吃球感不太好... .加上我没有多适应...就先放一边了... 然后我打了另外二块板又换回来了...后面再说感受 2.第二块试胶板是FORTINO DC 内置 --- 正手super ventus2.0,反手红v 2.0我想着更好发挥底板的性能,正手选了2.0.. 这一套是目前打的最舒服的配置...所以我马上又囤了一块FORTINO DC 内置 小力量下,是纯木手感..中等发力下就能打透..听到清脆的金属声...完全发力的情况下比较少...底劲肯定是够我用的了 我有一次上发球机练起下旋...泰德的发球机..下旋拉到倒数第三档...因为再加档就飞出球台了.. 先用反手红V起下旋,吃球.吐球..上台率很高...就是质量不是太高,偶尔撞击偏多的情况下,球的质量才高 但是撞击偏多的情况下.就不稳..发球机上可能10个能上8个..实战中基本都下网..不敢多撞.. 然后翻板用正手2.0的面起下旋,还是反手的动作..发现上台率变低了点.质量明显提升...适应了半小时之后.. 开始发现这张皮的性能...韧而有劲...对动作精准度要求高一点..不能太随意... 但只要上台.质量都不低...有弧度,有速度... 吃球感比红V稍弱.喷弹感也稍弱,,出球感就是感觉有质....比较实... 假如红V对你的技术要求是2起步...那VENTUS 2.0的要求就是4... 红V的上限是6的话...VENTUS 2.0的上限就是8 总之.这种实的感觉...是我暂时的追求...再练上一阵把感觉记到身体里 3.第三块板是斯佐科斯纯木...正手VENTUS MAX 反手VENTUS 2.0买DC内置的时候发现这板也挺好看的..以前有一块传奇OC..感觉太重了.表面太弹不好控...就换一块玩玩.. 这板子手感也挺好的...上手很容易... 实际打起来跟FORTINO DC内置区别不大...除了清脆的金属声... 和球友打了几天..发球机上也练了几小时.. 可能是纯木的关系..中大力量下吃球感.比之前二块都要好...线性发力,线性加速 基本上出去打球..就带DC内置和斯佐科斯二块了...大概练了二礼拜...感觉适应了.. 就拿了第一块板..超级小小林 配二面VENTUS的 想再试试能不能驾驭... 结果一试..有惊喜...因为适应了胶皮性能... 知道发力不能虚...也不能怕发力.. 上手就得至少四成力...得把最初级的韧性打出来..吃住球... 引拍要多一些..预判也要多一些...撞6磨4 加保险就是撞5磨5... 吃球时间是短..但吃球的程度是全的... 上台率暂时是低的...但只要上台质量是稳的..比较扎质.. 难怪小小林的拧冲那么爆...他特制的SZLC加上D05更韧更硬的皮..加上他一流的技术...球质不高才怪.. 也就是说...我继续拿纯木或者DC内置练球...技术再进步...是可以初级的驾驭这块小小林的... 一阵体验下来..是感受到乒乓的乐趣了...当然也包含了烧器材带来的乐趣... 并不是想让自己有多强....而是让自己更有乐趣... 最后总结..120块左右的这张胶皮..是可以囤几张的...作为中孔蛋糕海绵和摩擦不错的胶皮...以及优秀的做工.. 对于纯木,内置都很好用...外置要一定水平.... 但一定要敢于发力...至少要透板...要打到它的韧性出来... 软板建议薄刷一层小黄油..我用的是莹恋的持久性黄油...蛋糕海绵专用款..
野钓之小黄山(常州) 朋友喜欢探路,偶尔找到一块纯野沟地图上看比较明显,但从路边上来看...非常不明显反正拎大包小包..走个5分钟也能到.. 开始摆摊,注意竿下都是水草...风景没话说..还有会潜水的鸭子...每次想拍的时候都潜水了 水深:3M-4M 鱼竿:5.4 线组:主2 子0.6 金袖勾 3# 饵料:网上买的单开 气温:16-24 这种纯野生的河..鱼肯定是多的... 问题在于,钓位不好选..我摆摊的是在右下角..因为这里有人开辟了一块地方出来.. 其它地方...只适合传统钓,台钓无法摆摊... 另外,水草是真的多...十竿有4竿是在捞水草.... 白条也是真的多...在半水和表层 我调漂的时候...就上了2条白条....空勾上的.... 饵料到不了底...半路老被劫杀...... 钓半水么..浮漂就狂跳舞 10竿9空 中间也上了几个白条.... 换用玉米钓...也是乱跳舞...空竿多 后来重开饵料,换5号勾...搓大饵 快速到底... 结果底部没什么口....偶尔2个顿口...中了二条大点的鱼..刚拉到水面就脱勾了... 为啥..因为...我前面1.5M内都是水草....抄网够不到....5.4M的竿子飞不了.. 所以拉到水草附近很容易脱勾... 水深也极不平稳...稍微抛远点就黑漂了...为啥不抛同一个点.因为这该死的水草...老是漂到我这个角落来....捞了一根又来一根....哈哈 结果折腾了4个小时..就开始上了几个白条... 后面要么无口..要么拉不上来... 发现野钓太难了...虽然这条河比较原生态....鱼的味道也非常鲜(之前和朋友来,上了十几条鱼) (朋友用蚯蚓上了好几条大的黄刺鱼,但我的目标是大鲫鱼) 但确实不太好钓... 岸边水草多...水面水草多....水太深...水底非常不平....钓位不好选...半水全是小白条... 有没有王者肤色的野钓小王子提供一下解决方案... 我的想法是,背个钓台架水草上,带个除水草的工具....打窝用颗粒钓底或搓饵钓离底接口... 听当地原住民讲,这河好久了..有大物...就是难钓...... 难道我要弄条小皮艇?也不知道河中间到底有多深..... 下次和朋友再来征服一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