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碍
生死无碍
吾本无身,乃有何患?
关注数: 22
粉丝数: 87
发帖数: 3,280
关注贴吧数: 51
当下即是 没听《心经》里说:菩提萨埵 以无所得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意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妄想 究竟涅槃 凡夫为何执迷不悟? 皆在不知当下即是道。 都在妄想中求这求那。 不知能求之心是妄想。 所求之事、物也是妄想。 活在美梦或噩梦里以为真实。 觉悟就是这春秋大梦醒了, 发现自己所有的追逐不过是一场梦。 终无所得。 原来自己一直都活在虚妄的角色中,做着虚妄的梦。 梦醒了——度一切苦厄 一切苦厄本来就是虚构的,本来就没有。 梦醒了,梦里的你还在吗? 不在了,谁受苦? 谁苦谁乐?谁善谁恶? 当下即是。 当下即是。 悟的就是个当下。 远离颠倒妄想就是安住当下。 安住当下就是远离颠倒妄想。 当下本就远离颠倒妄想。 还是那句: 不在当下就在梦里 不在梦里就在当下
不满 这是修行的起点,因为对世界对自己对他人有各种不满,所以才有修行这么回事儿。 也是修行的过程,整个修行的过程就是对不满的觉知、看破、放下。 还是修行的终点,看破放下所有不满的心就是佛就是解脱。 心中没有了不满(烦恼心)就是涅槃、就是往生西方净土。 心净佛土净,不是虚言。心若不净,你就是真到了传说中的净土你还是会有不满,那么那传说中的净土又有什么价值呢? 没有什么比对抗事实更枉然的了。 生老病死本就是客观事实规律,苦、无常、无我本就是如此。 佛陀因看到生老病死而产生不满(烦恼),于是入森林苦修,企图战胜生老病死。 但最后当然还是以失败告终,他怎么可能成功呢?与事实对抗,有谁赢过呢? 最后他认输了,接受了事实。他就开悟了。 他悟到了什么?就是悟到了与事实对抗是愚蠢的。不满(烦恼)本就是虚妄的,不需要去除。理想中的解脱、净土也根本就不存在。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 所以他悟后第一句“只因颠倒妄想……” 一切都是开始于对颠倒妄想的认同,一切又都终结于对颠倒妄想的看破。 然而经历过这个过程的那个人,始终还是那个人,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没有烦恼过,也没有解脱过,他没有迷失过,也没有觉悟过……
最近看啥都是虚妄的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皮肤触到的,心里的所思所想,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就和做梦差不多。 所观之对象都是由感官状态所决定的, “现实世界”和梦境并没有什么两样。
任何追逐都是虚妄的 都是着相,一旦着了相,就迷失在相里了。 所以金刚经里说: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取法即是着法相,取非法即是着非法相。 取法相是常见,取非法相是断见。 都是边见。 想要去西方净土? 颠倒妄想而已! 想要开悟成佛? 颠倒妄想而已! 愚痴凡夫自寻烦恼罢了。 心歇即是菩提路 无为即是大道行 你已经够累的了,养家糊口本来就负担很重了, 还要开悟成佛?还要往生西方? 累死你个蠢驴!
没有什么能伤的了我一丝一毫 故,何须去西方?何须求弥陀? 何处是西方? 当下即是。 何物是弥陀? 自性即是。 本来就没离开过净土,还要去净土? 颠倒妄想。你离得开净土吗? 本来就是弥陀,还要求见弥陀? 颠倒妄想。你能不是弥陀吗? 颠倒凡夫,心驰外求。 以为在己心之外另有弥陀,另有净土…… 痴哉!
觉悟之易 真的法总是简单的,不可能复杂。 真的觉悟总是简单的,不可能复杂。 只有假的法才可能是复杂的, 只有假的觉悟才可能是困难的。 我觉得觉悟一点都不难,很简单。 简单的让人不敢相信。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修行人没有觉悟呢? 因为他们选择困难的,他们选择不可能的方法。 他们总是把觉悟想象得太美丽,太难得,他们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他们选择通过追寻的方法获得觉悟。 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不知道这条路走不通。 没有人能够得到觉悟,因为觉悟不是一种获得。 相反的它是一种失去。所以没有人能够通过追寻获得觉悟,不可能,这条路走不通。 如果你正是我说的那些人,还是快放下吧。 你的路走不通,我会给你另指一条明路。 觉悟的契机永远都在当下,只能够在当下,要么你当下觉悟,要么你永远不悟。 当你活在过去未来的想法中时,你就不在当下,当你活在当下时你就从过去未来的想法中脱离了出来。 五蕴里面障碍最大的就是想蕴,连佛陀觉悟后都感慨“只因颠倒妄想而不得证”。连达摩祖师都说“唯有观心一法最为直接”。 平常人都是活在自己的想法里或想象里的,不是活在现实世界中。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佛叫他如来。 所以觉悟的本质就是回到当下的现实世界。 从颠倒妄想中出来,活在当下。 迷与悟的区别只是一个活在妄想里,一个活在当下而已。 那你问什么是当下?是现在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现在,因为它是永恒的现在。你可以通过安住于现在而切入当下。只要你从过去未来的想法里出来,那么你就是活在当下。本来也就只有当下。过去未来只是你头脑里面的念头而已。 我也可以简单的说悟了和没悟的区别只是一个活在头脑外面,一个活在头脑里面而已。 所以觉悟是很简单的,只需要觉知。 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寻求、努力。 任何形式的追求、努力都会把你带到头脑里面,让你迷失在里面。让你活在过去和未来的想法里。
禅让 这个词很有内涵。 三皇五帝时代,皇帝位都是禅让接替的。 就是比如说我是皇帝,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比我更有智慧更加能够利益老百姓的人,我就把皇位禅让给他。 那时候的人心地是多么纯净啊! 后来呢?争啊夺啊,排挤啊,诬陷啊!暗杀啊,打仗啊! 禅让这个现象再也看不到了。
你是一个佛 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谁不是佛? 连厕所里吃屎的蛆虫都是佛。 佛绝不是什么超凡脱俗的东西。 它就是万物的本性而已。 也不要觉得开悟了就有大神通啥的, 那是骗人的,开悟只是认识了你自己的本性而已,就是照下镜子认识了自己,这很牛逼吗? 还能找到比这更寻常的事情吗? 真心搞不懂有些人拼了老命追求开悟,搞这么大的动静。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当有一天你开悟了你就明白了,真他娘的冤枉,自己废了那么大的劲最后得到的竟然是这个东西。那时你就会笑自己真蠢,你把开悟想象得太美好了。开悟不是成神! 不是变得更好! 不是一开悟就有大神通,上知天下知地无所不知……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后来才知道自己上当了,根本就不是那样,你还是一个普通人,以前你做不到的开悟后你还是做不到,以前你是个穷光蛋开悟后还是个穷光蛋。 该是啥命还是啥命,改变不了。 就我个人而言,明心见性的刹那虽然甩开了所有的包袱(自我),体验到了彻底的解脱感,但随后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失落感,失望感。 这就是开悟?也太简单了吧? 我还指望着开悟能把自己变成高人呢! 我还指望着开悟能让我再也不用为衣食发愁呢! 开悟就是这样?这也太令人失望了吧? 对于拼命追求开悟的人,结果往往都是这样,都是大失所望。 我觉得开悟的人不会是那种大喜的感受,反正我就是失望和欣慰、轻松交织感。 既失望又欣慰。 失望是因为它没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满足不了我世俗的愿望。觉得它对世俗来讲有什么用?还不如一块馒头来的实在。至少一块馒头我吃了能填饱肚子。它能干什么? 欣慰是因为毕竟见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了知自己本来就无生死,也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间。没有后顾之忧了。 所以我要敬告追求开悟的人,开悟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么了不起,更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只是明白了你是谁而已,就这么简单、普通、寻常。别对开悟抱有太大的期望,否则会让你大大的失望的。
众生本来即佛 既然本来即佛,干嘛还要修行呢?
你什么都不依赖了,就长大了。 实话实说,很多老头老太太心灵根本都不成熟,虽然身体已经八九十岁了,但心灵其实还是个小孩子,非常幼稚,非常脆弱。 佛法实际上关心的是人灵性成长成熟的问题。 人的成长分三个阶段:肉身、心理、灵性 肉身一般18岁左右就成熟了。 心理成熟的人说实话世间都不多。 而灵性的成熟的人就更是稀有了。 也就是说,你长大没有与你的肉身年龄无关。 谁的肉身到十八岁都长大了。这没啥可说的。 而心理没长大,灵性没长大,是普遍现象。 因为你的心理没长大,所以就有很多心理问题,说实话为什么很多修行人修了很久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你越级了,小学还没毕业就学大学课程?能学会吗? 你先把心理问题解决掉,先把心理发育成熟了,再来谈灵性的成长吧。
神马是解脱?
不要在娑婆世界中追寻圆满 这是我们犯的最致命的一个错误。 总是在残缺之中寻找圆满。 娑婆世界永远是残缺不全的,这改变不了。 自性世界永远是圆满无缺的,这改变不了。
回到身心 敬自称开悟成佛的狂徒们! 既然空性可生化万物,自然亦可转万物为空性。 肉身亦可化为白光、无相光。 你真成佛了,把肉身变成白光试试? 否则不要意淫。
神马是佛?
吾有大患唯吾有身 吾本无身,乃有何患?
没有什么“应该”与“不应该” 迷惑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觉得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觉得别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也就是会不由自主的“划分界限”把自己、别人、世界……划个圈圈在里面,缚了手脚。
修行很简单 只要学会放下自己的立场就可以了。 只需要认识到一直坚执的我并不是真的我就可以了。
啥都没有了,心就踏实了。
不在意
苦之因 源于恶趣
佛国净土 人可以一丝一毫的压力都没有吗? 人可以一丝一毫的烦恼都没有吗? 可以。 事实上这种全新的生活才是净土佛国。 当你发现了这种生活,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你好像新生了一般,你重新投生到了净土佛国。 昔日的你死了,永远离你远去。 你以全新的生命活在无我的当下。 活在永远无忧无虑、不生不灭的永恒中。 这里,就是净土,除了这里哪里还有净土呢? 当下的我,就是阿弥陀佛,除了我,还有什么呢? 我经常会问修净土的,到过极乐世界吗? 见过阿弥陀佛吗? 你根本就不需要往生去净土,你醒了,何处不净土?难道你还能离得开净土不成?
自我感的来源 无非就是对身心各种反应的认同。 除非我们停止从身心反应之中寻求自我感,否则无我不会被了知。 修行毕竟是一无所得,这是因为看到本来无一物,心总是不停的在攀缘,就像一个猴子一样,一会喜欢这个一会喜欢那个……一会粘着这个一会粘着那个…… 哪有一个什么实在的心? 只有看到心本无所住,亦无什么心。 这个能见身心俱空的知觉,就是无我。 这样就不会再从身心反应中获得自我感。 而是身心反应的观察者 我看着心在生气、执着、悲伤、无聊…… 我看着身上的各种觉受…… 心会生气,我不会。 身会痛痒,我不会。 我们会从原先与身心粘着的状态变成与身心分离的状态。因为不再从身心反应中获取自我感,就自然不会觉得身心反应是“我”了。 这样自然就是回归空性了,不再通过任何形相寻求自我感,放下了对身心的依赖,时时处处活在无我中。
人最根本的两种执着 一、对生存的渴望 二、对性的渴望
道无需修,只需认清。 迷惑只是因为错认了自己而已。 误把念头、情绪、身体当成了自己。 修行修行,其实没有东西可修。 只需要认清真实的自己而已。 因为我们习惯了认念头、情绪、身体为自己。 所以需要把这个错误的信念、身心系统给格式化。 所以悟后保任,实际上就是一个继续的深入的格式化“自己”的过程。 因为只通过一次觉悟,不可能把病毒全部杀死。 所以需要深入的更细致的深入扫描、清除。 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不是你能修成个什么东西。所以不能抱着有所得,有所求的心来修行,这个有求有得的心其实就是病毒,它是与道背道而驰的。 修行只是自净其意,深入的认清自己。 当然,没见性前,谈不上修行,也根本就无法知道什么是修行。我说再多也没有用。你看再多也没有用。 没见性前,就是颠倒妄想,完全不知道真我是怎么回事儿,从来没见识过,既不知道什么是真也不知道什么是妄。只能是妄心在那里瞎折腾。 非得等上苍之手帮你把覆水划开,你才能见识到水底的石头。水落石出——才知道什么是妄什么是真。 但好景不会长,只能维持几秒,你看到了水底的石头。马上水又敷过来了。又把石头给盖住了。 也就是在一个刹那,你见识了心灭心生。 你就知道你不是生生灭灭的身心现象,你是它们底下那个东西。它们背后的那个东西。没有你它们都不可能存在,你就是它们存在的根源。 这就是六祖——本来无一物的真实含义。 你就能知道,身心现象(五蕴)只是你的作用,而不是你。所谓的死亡,其实就是你暂时的停止了作用。所谓的生,就是你又开始起作用了。
心动万相生 空无所执,即归本位。
讲一个实际的问题 就是“所知障” 有两种:一、错误的认知 二、超出行者现阶段的理论,他现阶段还不应该、不能理解的认知。 禅宗易出狂徒,就是第二种。 看了基本书就觉得自己“悟了”。 出口就是这经那经、这高僧那大德说的话。 实话实说,觉悟是非常私人的事情,不能复制。 本就不可思议的。 与啥经啥论都一点关系没有。 更不是悟了什么道理。 所以与人理论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 因为它是绝思绝虑的,一落思虑,肯定不是。 所以我个人对“书呆子”有点“反感” 总是喜欢瞎掺和,又完全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 就拿自己从书上看的概念、思维的理解、推理、演变…… 修行在起心动念处,每一个念头、欲望、情绪都能了然在心,不被牵着走。这就是修行。 不是一天到晚看这经看那经,这个高僧说什么,那位大德说什么…… 最后学了一大堆别人的知见、思想。 有用吗?
全心全意的爱着你 阿弥陀佛 在这深沉的大爱之中,一切都成为爱。
冲突的产生是因为空间不足 比如我在此吧发的第一个贴被吧主加精。 为什么呢?因为我删了他的回复。 我为何要删呢? 因为我觉得他是故意来捣乱、来找事儿的。 所以刚开始不理会, 而他又继续不停的找事儿, 所以就开始删。 当然删了也没有用,喜欢找事儿的人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这个吧的吧主好像心里容不下别人, 一言不合就开始行驶他的特权来压人。 所以我开此贴,让大家知道,如果我被吧主封了,大家心里应该清楚吧主是什么样的人了。 我在想这个吧主心胸为何如此狭隘。 根本就容不下不同文化。 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个流氓。 这样的人当吧主真的好吗?
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爱的缺失。 只有一个被爱的人才能施与爱。 在人类社会中,爱是如此的缺乏。 人与人之间很少有爱,有的只是分别、攀比、羡慕、嫉妒、怨恨、敌意、防卫、甚至损人利己…… 人人都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熏染。 人人都被熏染得面目全非。 所以一个孩子,他是没有被污染的,他要如何生存?只能顺从大人的社会,变得麻木不仁、冷漠自私、争夺、甚至不择手段…… 人类的苦难,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孩子的幸福,是我们一手毁掉的。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讲到底修行修的是个啥? 其实就是个心量。 除此之外,别无所得。 把小人的心修成君子的心。 空性作为一切万有的载体,它本来就没有丝毫的分别心,只要有丝毫的分别心,就不可能承载一切。所以我们若要回归空性,必须要把心量彻底打开才行,这样才能与空性相应,否则是没有办法回归的。 所以,作为一个个体,要回归空性,必须要和空性相应。否则就无法回归。 那么就自然有生有死,有轮回。 要超脱生死轮回,必须彻底的把分别心去除干净,能像空性一样包罗万象,没有丝毫的排斥或偏爱。
问:如何降服其心? 佛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好像答非所问?
你们要成佛,我觉得可笑。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不是佛吗? 反正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们不想做凡人,想成佛。 我觉得可笑。
你一直寻找的就是你自己 所以,修行是一件特别滑稽的事儿。 总是在心外找心,佛外找佛。 啥是佛?你就是。 所谓佛,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你只要敢承当就可以了。 问题只是你一直不敢相信。 你一直觉得自己不是。 你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 只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不够好的自己”根本就不是你。也没有啥“够好的自己”。 只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根本就啥也不是。 因为你啥也不是,所以没有任何威胁。 你是空的,无相的,所以与生灭无关。 生灭都在你之内,而非你在生灭之中。 十方世界皆在你之内,非你在世界之中。
悟道与证道 悟道与证道一定要分清楚。 实话实说悟道真的没啥卵用。 只是长点见识罢了。 证道真心不容易,真难啊。
修行 无需得到什么。 只需放下执念。 然此一念,亦是执念。 本无障碍,唯心自造。 虽造,亦无。
什么是佛?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便是佛。 无分别之心便是佛。 平常之心便是佛。 坐禅要领: 要学会放空,让意识保持空镜头。 意识聚焦便生万有, 意识放空则归其本源。 其实学佛并不复杂, 只要学会放空意识就可以了。 这个学会了,就很简单了。 这个没学会,就非常难了。 禅门坐禅是很重要的, 你不坐禅,心静不下来。 就更难空掉意识了。 只有意识放空了,出现了空挡, 你的真心才有机会显露。 所谓乌云散去,得见光明。 本心显现的前提是识心断灭, 识心不断,本心不现。 这是重点,要明白。 所以:休息万事,万缘放下。 如此识心渐渐平静、泯灭。 只要出现一个空挡,那么你就可以窥探到本心了。 所谓见性,它的原理就是这么回事儿。
正道 凡事,你能接受了,就超越了。 佛家讲无为,无非就是个接受事实。 如来如来,如起本来,不加干预。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比如有人骂了你一句,你能一笑而过,不动声色,这就是如来。你就超越了你人性中的自我执着。所以即使被人打骂,依然安详自在。 一切如来,才能自在。 自在,就是正道。 如来,就是无为。 如此,心胸开阔、眼界宽广,心中无我,一切皆我。自然出六道轮回,涅槃寂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