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选手⚡
fdfufdfj
关注数: 0
粉丝数: 27
发帖数: 1,337
关注贴吧数: 4
电影结尾的熊到底是啥意思? 熊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必须有完整的食物链,才能维持熊的生存。 当熊出来的时候,要么是说整个故事的设定就是一个骗局,要么就是幻觉。
冷冻手臂的方案 bug 从站位可以简单看出,处刑对象是背对列车行进方向的 从物理上讲,受风影响,手臂会自然弯曲 从心理上讲,在无助和未知的情况下,手会下意识的抓住任何目标,所以大概率会抱住车厢 从生理上讲,如果急剧寒冷的情况下,手会不会僵直?(虽然看冻死的人,都是蜷缩的,但是这个不懂,有懂的同学请科普一下) 从能想到的看,手臂大概率会弯曲,冻住后就拉不回来了 那后面的公开处刑就没有了,威慑力大打折扣 所以,各位同学,诚请分析 bug,并给出解决方案
技能地雷化后,技能标签有变化吗? 电弧地雷释放时,还算元素技能吗?
为啥讲逻辑经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果前提是大家都在认真的辩论 我觉得原因是这样色的: 逻辑这个东西就像大家眼中颜色的一样,有动物的眼里只有黑白,有些 16 色的,还有 256 色的,还有 65535 色的 这些物种互相之间是没有办法沟通颜色的。最多也就只能表示个跨纬度的理解 如果上面的前提无效 那就是很多人自降纬度,明明是个 16 色的,非要说只看到黑白 碰到这样的降维打击,还是怂一下,躲远点的好
黄执中的记忆收藏癖 人的记忆浩如烟云,绝大部分,近似于全部的记忆,是没有机会被他人多看一眼的。 一点都不舍得丢?因为多年后的一个小女孩会不经意的看到? 分享一个百度词条: 收藏癖,也称储物癖(hoarding),又称强迫性储物症、囤积症、科利尔兄弟综合症,患有此病的人害怕扔掉东西,疯狂地储藏物品,是一种心理疾病。
颜值征税的题目,拿“落地难”当论点,有没有跑题嫌疑? 本来就是个架空背景的题目 架空的部分中,个人认为是包含“能落地”的 “能落地”的,才能被称为政策 如果还不清楚能不能落地,那只能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上面纯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的出来聊聊吧
青云讲的灵魂伴侣,是咋回事? 青云讲灵魂伴侣的故事时,女主角好多心路历程,好深刻,好睿智 可以看出女主选择伴侣,即聪明又慎重 前男友也是她选的啊,当时至少也是灵魂伴侣,才算合理 但现在为何那么不堪?女主甚至都不愿意找他谈心 那肯定是他们变了,谁变了? 谁不愿意沟通,就是谁变了。 前任还是那个男朋友,依然可以当灵魂伴侣,只是女主想要别人了 所以这就是个简单的移情别恋的故事 感情的事,没什么对错,但请给前任诚恳的说声抱歉,甩锅给”灵魂伴侣“ 是什么操作 。。。。 如果是包办婚姻的年代,这个故事还能说道说道 当代高知女强人,这个故事牵强了点
问题转包,开车总是追尾咋解决? 一个哥们儿开车追尾了,原因是没保持车距,前车急刹。肯定后车全责,我们不讨论这个 问题是这哥们儿保持的车距总是不够 他老婆基本每次坐副驾都会提醒几次保持车距,每年得有个 200次吧 开始还跟他分析车距,反应时间啥的,后面直接就问:前面急刹你怎么办 哥们儿态度不错,每次提醒都听了,但这次没老婆提醒,就撞了,保险没买够,血亏 这哥们儿也挺委屈,他说他肯定不是故意贴着别人开的,撞了就是个意外 然后又重复,他老婆每年还是要提醒 200次 他又追了,一模一样的场景 前几天两家一起出去玩,坐他家车确实挺紧张的,回来时我找个借口替他开车 。。。。 她老婆原文引用: 同一件事情,讲 1w 次道理也没用,下次遇到还得讲,一次不讲就完蛋,吃 100次亏,还有第 101 次,咋整啊,下次去认尸啊?
灵魂伴侣到底是啥,谁来说道说道?? 道德是降低资源竞争成本的有效手段 道德观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 比如忠君、三从四德这些延续千年的道德观,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已经消亡了 爱情观也一样变化,古代很多爱情小说,原文的大团员结局都是小姐做夫人,丫鬟做小妾,一家和睦 情欲是本能,爱情不是,爱情只是当前社会道德框架下,对情欲的包装,她的很多特征是社会赋予的,并伴随着社会发展。 所以,架空了谈爱情,没什么意义,泊拉图的那一套,最终只是个凄美 那么,灵魂伴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在下不服卡就是个定时炸弹,早扔早解脱 队员间合作和竞争是并存的 卡拿在导师手里,所有队员都在想导师会用在谁身上 这张卡的性质,是要指定给某个人用,是内部竞争的一个目标,不和谐 越早用掉,越是用在价值最低的地方,越能消除这种不和谐 所以给第一个人用,是最合理的 康永这么讲情商的人,这么做是最符合他人设的 罗更直接,刚开始就扔给别人队,虽然自己队员们表面上会有不爽,但是已经最早消除了这个不和谐的因素
辩题,骑手已经很努力赶了,但还是迟到了,该不该向客户道歉 平台派单多,天气也不怎么好,还塞车 虽然很努力,但是迟到了半小时,客户很生气 我很委屈啊,该不该跟客户道歉呢?
作为一个吃瓜群众,简单的快乐 选手有一半是专业辩手,另外还有作家,主持人啥的,语言类领域的领先者 而裁判是现场吃瓜群众 面对专业辩手,吃瓜群众能裁判啥呢? 啥也裁判不了,那吃瓜群众有啥贡献呢? 其实比的就是双方忽悠你我这种吃瓜群众的水平,群众贡献的就是被忽悠的回应 结果也呈现的是吃瓜群众的鉴别水准 吃瓜群众被双方辩手牵着晕头转向,疯狂的跑票 这个场景,大家熟悉吗?
辩题来了,你的持方是什么? 辩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正反都可能有理 作为辩手,必须有持方,要拼技术、知识、嘴皮子。天然不允许客观 作为吃瓜群众,是没有持方的,天马行空的问题,站个哪门子的队啊 我关注的是辩手的知识、逻辑,当然还有颜值和气质 欣赏的是这些,吐槽的也是这些 支持正反还是反方? 都支持 当然,题目烂成一坨屎的时候,上面讲的部分失效
不能贴附件吗? 做了个 excel 模拟阵容器,怎么上传?
新人求教,第二个工作站需要放满人吗? 比如第二个工作站人不满配,也加 30% 吗?
终于完美过了极难的方舟 快尝试了 10 次了 再玩要用拿笔计算了,非得这么认真才行吗?
和谐共处的户外和竞技 竞技射击条件好,追求的是极致的精准(命中)和稳定(连中),10 中 8 刚及格 户外射击条件复杂,追求速射和灵活的射击姿势以及威力,10 中 1、2 就能收获颇丰了 目标不同,适用的技术特点就不同 竞技好手去户外,不会迂腐到一定要走到 10 米平靶才打,多一米就不行,他也会用户外技术 同样,户外好手去竞技,也不会放弃比赛场地的好环境,一发躺着打,一发跪着打 不管哪个方向的好手,共同点就是基本功好,天赋也不错 高手们如果有意换换口味,稍加时日,达到个中上水平也不难
发个帖子
标准姿势是什么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标准化是个很恐怖的东西 说远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在铁器已经开始流行的时代,用标准化生产的青铜兵器,统一了六国 说近的,跳高几十年前有跨越式,俯越式,现在清一色的背越式 篮球的双手投球姿势,现在在男蓝基本消失了,女篮也大把单手了 高尔夫球的握杆,短跑的起跑等等 这些都是看上去不那么舒服,而且门槛比较高的姿势,他们最终打败了怎么舒服怎么来 当然标准化跟舒服本身没有矛盾,只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更准更狠,可能不是那么舒服就入门,但掌握后,提升的效率和最终能达到的高度都会大大提升 一开始可能不太舒服,锻炼克服一下,自然就越来舒服了。尽量不要碰到困难就选择绕过,曲线救国。 弹弓由民间娱乐逐步发展为竞技项目,标准化是势不可挡的,标准姿势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最终会浓缩为 1个或几个。要做顺应历史潮流的好弓民,不要固步自封 那么问题来了,当前的标准姿势有哪些呢?
令人极度失望的扳手
瞄打时,双眼瞄准的优势在哪里?求指点 如果是狙击枪的话,因为瞄准镜限制了视野,睁开另外一只眼好处是可以获得镜以外的视野,而且辅眼是看不到镜内的瞄点的,不会出现重影,干扰并不大,所以这个很好理解 而弓的瞄准 1、本身就是开放视野,睁开两眼看到的范围并不比一只眼多多少 2、两只眼同时看瞄具和目标,必然有一个是重影,聚焦瞄具的话,目标就是重影,反之亦然。可观测性反而下降了 3、理论上讲,双眼比单眼的好处是立体成像,容易判断距离。但是实际使用过程,我们肯定是先双眼看到目标,大脑已经下意识的估算了距离,之后再瞄准时不需要再估算了。而且近距离的参照物那么多,就算单眼去估,劣势也不是太明显。所以这个理由也不算充分 看到不少弓友追求双眼瞄,应该是我有啥地方没理解到位的,求指点 声明一下,仅讨论使用明确瞄点的情况(包括使用瞄具,或者用撑头做瞄点),不用瞄点双眼看目标是另外一回事
安静的发张图
想到一件往事 有一个多年朋友,音乐发烧友 CD 出来的时候,说唱片最好,CD 没灵魂 MD 出来的时候,说 CD 最好,MD 没灵魂 MP3 出来的时候,说 MD 最好,MP3 没灵魂 现在不发烧了,开始玩弹弓了,哈哈
几款靶芯的使用体验 先说我最爱用的超纤靶芯,细线嵌入缝制 1、非常耐打,柔软不变型 2、不脱线 3、缺点是不耐磨,原来用的不锈钢线悬挂,几天就磨烂了,后来换成风筝线就好了
在比赛中采用推倒靶,是为了兼顾威力吗? 我没有推倒靶的设计数据,只能猜一下 推倒靶,一定有个设计阈值,威力高于阈值的才能推倒。对射击威力有没有要求,看这个阈值设置多大就可以了 如果阈值低于正常射击很多,比如 6珠 20m/s 可以击倒,那么这个靶对威力没要求,因为正常射击不可能出现这么低的初速。 如果这个靶设计就是对威力有要求,那么设计阈值应该落在正常击发范围内,比如 6珠 80 初速 1、从名字上看又叫无争议靶,估计最主要的作用是区别差边争议的 靶芯似动未动,造成观察偏差才会出现争议,这个只有很轻微的擦边才会出现 2、从实际生产角度讲,“ 6珠低于 80 初速无法击倒,高于可以”,这是个精度要求很高的设计,考虑到靶要被反复快速击倒,所以对耐用性的要求也很高。搞过机械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种设计的实现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有超高的后期维护成本。实际使用肯定导致非常多的对器材误差的争议。 3、如果不用来考量设计威力,这个阈值可以设计到远低于正常的射击威力,即使误差比较大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所以我估计,这个靶的目的单纯的就是减少擦边裁判争议,对威力方面没有任何额外的要求 当然只是猜测,哪位有条件朋友测一下,看是不是这样的
10米 4cm 靶,和 15米 6cm 靶,哪个难度更大?
简易静音靶箱 一张耐打布 4个夹子 一根木棍 一个晾衣架
这个磨伤正常吗?圆皮正常情况下,什么地方断?
海派皮兜刮手指,是捏法不对吗?
之前同配置,不同珠子的初速分析有误,已经删除 动能那张图错了 多谢各位参与讨论
买了把冷弯,问题来了,我该怎么握弓呢? 第一次玩,很不习惯,怎么拿都不顺,下面哪种握法对?或者都不对?求指点
求教:强磁对手机有没有影响?经常放一个包里,还有 U盘啥的
看看你的手有多稳 模仿叠弹壳测试 把笔芯竖在手机屏幕上,笔尖朝上,单手悬空拿手机,看能坚持多久 裸奔的手机更难点
经常看到有弓友说感觉扁皮没劲,具体是咋个感觉法?
神啊,圆皮速射,要什么配置,推荐什么弓 一直玩扁皮瞄打,不飘逸 想尝试一下圆皮速射,请大神们指点推荐
神啊,圆皮速射要什么配置?推荐什么弓?
光纤瞄,拆掉光纤更清晰 不装光纤,两个小圆洞,更清晰重合更精准且不遮挡目标
大家用什么挂靶芯? 第一次用,这种不锈钢的,配的皮筋太容易断了
一颗穿云弹
正常击发时皮筋回弹视频
抽手时皮筋回弹视频
空拉时皮筋回弹视频
为什么会抽手 相应版主号召,拍了几十段视频 总结如下: 大多数情况下 空拉时,皮筋三次穿过弓门后停下 正常时,皮筋两次穿过弓门后,撞击弓门停下 抽手时,皮筋一次穿过弓门,回弹时撞击弓门 挑几段有代表性的视频发在下面,慢放更清晰,可是我不晓得贴吧怎么慢放
抽手是为什么? 今天做了下皮筋抽手的小测试 惊魂 80弓头 普雷 0.45 绑长 190 锥度 17/9 拉距 95 钢珠 0.85 ok 0.8 ok 0.75 抽食指 0.7 抽食指 最痛 泥丸 1.0 抽食指 0.9 抽食指和拇指尖 0.8 抽食指和拇指尖 没有再小的泥丸了,用打碎的继续测 1/3 颗 1.0 泥丸及以下不抽手 空拉不抽手 0.8 及以上钢珠,击发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皮筋的韧性,回弹声音发焖 以下重量,击发声音清脆
水一贴,看昵称
钢珠防锈小测试 打了几次靶箱的珠子,淋少许水,加入几粒镀锌弹,放入敞口玻璃瓶中,下图是 48 小时后的效果 尚未见生锈
裁切板要怎么选?
自撸了一把无架,抽手papa 的
镀锌的钢珠有没有毒?练习使用安全吗? 有没有懂行的出来分析分析
双眼瞄的前辈们,眼睛聚焦在目标还是弓头? 双眼瞄的前辈们,眼睛聚焦在目标还是弓头?
远离理论分析贴,有时间去打两发 高中时老师讲阻尼振动时,举了个小鸟从细枝上起飞过程,及树枝的振动的例子。他说树枝的振动就是阻尼振动,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用高中物理和数学讲的那点知识,是没有办法分析的,知识储备不够。 读大学的时候,问了一下大学物理老师,他的回答也一样:太复杂,没办法用简单的模型说清楚 皮筋的回弹,再加上锥度影响的问题 。。。。 想从理论入手分析,还得再读几年书啊?完全没有欲望啊 想知道结果,直接弄堆皮筋来打个几千发统计一下就好了呀 买鞋除了量脚长,对尺码外,还有个更直接的方法叫做:试穿 院士还分科学院和工程院
普雷萨斯 0.45,皮筋上没印 logo,有这样的吗? 老板说 0.45 没标,感觉不对劲啊 不过倒是挺耐打的
两款耐打布 典型的便宜没好货
过了 5 米,泥丸就飘了啊 10 泥丸换 0.7钢珠 10 米大可乐瓶换小可乐瓶了
大神们,有没有固定树上的靶推荐的?
老铁们用皮筋盒不,一般都装些啥在里面?
大神们,靶箱怎么绑靶芯啊,我的皮靶,用伞绳芯穿的,总移位
哪位老铁介绍一下比赛规则
撑头上的瞄具,是否会伤皮筋?
正宗萌新心得,写点小心得,请前辈们指点 三天前入手人生中第一把弓,大半周共打了 1500 泥丸,手有点不太舒服,得闲写点小心得 1、确定打法: 本人生活在城市,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家打靶箱,所以定位横握瞄打,正手短拉。大环境改变成本大,顺应就好 2、选弓 短距离瞄打求准度,最重要的是稳定,所以 a:弓要选轻的,初步选定:钛合金头+轻质材料的柄(铝合金或者各种非金属柄材) b:握法,因为纯萌新,光理论不行,必须结合实际,所以推握、不同宽度的锁喉都拿来,分别打几十发,初步体验下手感;也因为纯,所以初步选型也提不出太高要求,顺手就好,重点是选定了就边练边适应。 最后选定惊魂:钛合金头+铝合金柄。感谢某宝的 7 天无理由,真心的 c:皮筋的的话,要求连续击发 20 颗后,还能在击发位置保持 3 秒不晃。这个必须得实操,所以买了普的 0.4 ~0.8 的皮筋回来。同品牌同批次,尽量减少干扰。 3、开打 a:先乱打 200 发,要求就是发射出去,大方向对,不打到自己,目标就是大概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 b:初步定型姿势,这个走了些弯路,总结如下: 定型的姿势其实就是:(1)这个姿势能打准 (2)可以简单的复制这个姿势 瞄准的话左右靠姿势,上下靠瞄具。其中瞄具调整简单而且准确,但是对于我这个纯儿,就算瞄得很准,因为各种身体控制的问题,也很难打准。所以这个阶段调瞄具的收益并不高,还会造成干扰,到底没打准是因为瞄具不到位,还是姿势不对啊?纠结了几十发,最后放弃调瞄高低,先追求打正左右。目标左右散布在 3 公分内了,再调瞄具。我的方法,就是用泥弹3米距离打自家的马赛克外墙。马赛克外墙真是个好东西,天生矩阵,泥弹痕看散布一目了然,打完抓几片树叶,一擦就干净了。另外泥弹跟钢珠 5 米内准度没多大区别,可以大胆使用。 c:正式开打了 新手阶段,就是不断调整的阶段,个人感觉在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事情: 首先:公共安全,如果你忍不住要打个玻璃,在不恰当的地方打鸟,建议直接放弃,以免害人害己 其次:自身安全,就是自己不要受伤。具体的说,这个姿势容易打手,改;这个姿势容易劳损,改;这个强度容易劳损,改;等等。我开始正手短拉,定下的位置打了几百发,越打脖子越来越不舒服,把后手改到耳朵的位置,就把头的角度解放出来了,容易瞄多了,但是几百发后,后手手腕内收用力太多,感觉肌肉很不舒服,又改成反手,这样把后手的力量压力从手腕的小肌肉群,改成了肩肘大肌肉群,一下舒适性和稳定性大增。随后几百发一直也很舒服,现在就是反手中拉了,目前还在调整中,不到 10000 发,应该不敢说定型吧,这才刚开始。要强调说明的是:流行的几个姿势经过很多弓友的验证,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区别只是各人适不适应。这一段不是分析姿势的优虐,而是描述我这个新手是如何寻找合适自己的姿势的,重点在思路,而不是结果。主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对于新手而言,可塑性很强,遇到困难认真对待,不论选择调整还是适应,都要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并且勇于试错。成为老鸟后,我想坚持可能更重要。 然后:说一下装备,持弓手的食指麻木了。这个没个 1000 发应该体会不到。仔细分析结论是:惊魂弓的手柄对我的手型而言不够饱满,拉弓的时候虎口的位置是空的,受力点集中在弓臂上的两个握点,直接压迫食指的握点,麻木的感觉很强烈。但是我又很喜欢这个弓头,淘了一圈,也没看到很合适的,最后决定自己改造一下,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伞绳和打断的皮筋,重塑虎口的位置,调整后,拉满弓时整个虎口受力,均匀而且饱满,感觉都能换大一号皮筋了,不过样子难看,就不上图了 最后:准度问题,这个是慢慢提升的,就是多打。要注意两点: (1)你是新手,你打不准是正常的,不要给自己要求太高,也不要灰心 (2)新手期,姿势需要不断调整,但是每次调整姿势后也要固定一段时间求准度,充分体会姿势,不要太随意 现在 10 米左右打 10cm 靶,10中 4、5,还算稳定。对于我这种运动渣,算比较能接受的进度。 先写这么多,打几发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