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玉人 等玉人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1,699 关注贴吧数: 1
【回顾辉煌】都是那些夹BAND的日子--许冠杰演艺历程 (本文由香港作者所写,有小部分改动) 在香港,真正夹BAND成潮流是60年代。80年代为颠峰时期。 许的光荣引退,当大家禁不住缅怀过往,回溯他的历史,对许冠杰带动粤语歌曲潮流及电影中他那打不死的英雄形象推崇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他早期在乐队及英文歌创造的一番天地。 艺宝星唱片公司总经理“威爷”关伟,当年也是BAND友一名,是风靡全港乐迷的TEDDY RODIN & THE PIAYDOYS的吉他手. 威爷说大家初初夹BAND的时候没有钱,所以乐器都是二手货.而他试过拾起一个烂吉他,剩下3条眩,也玩上几个钟.年轻小伙子的兴头就是在音乐,好歹有伴乐器也可乐足半天。那时候,只要知道谁添上新器材,大家都会设法接近那人,或到他家去,就看看他玩也是满足的。 乐队成名,乐器自然就有赞助,那时候那件乐器是自己买的也要稍费思量找找。威爷说,当时大家玩的是POP MUSIC,而且少创作,多数执着来夹,因为夹 BAND来自西方,大家很自然就夹起外国歌。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作品,不过潮流不在创作。茶舞与夹BAND是60年代相辅相成的产物。茶舞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当年人们都喜欢到酒店歌厅,只要付出小量金钱,便有一笼烧卖、一笼虾饺,并有乐队伴奏跳舞,消磨一个下午。对乐队而言,为茶舞伴奏给他们带来收入,而对迷哥迷姐来说,他们也可借以崇拜乐队的场。
【爱屋极乌】都是那些夹BAND的日子---阿SAM许冠杰 (本文由香港作者所写,有小部分改动) 在香港,真正夹BAND成潮流是60年代。80年代为颠峰时期。 许的光荣引退,当大家禁不住缅怀过往,回溯他的历史,对许冠杰带动粤语歌曲潮流及电影中他那打不死的英雄形象推崇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他早期在乐队及英文歌创造的一番天地。 艺宝星唱片公司总经理“威爷”关伟,当年也是BAND友一名,是风靡全港乐迷的TEDDY RODIN & THE PIAYDOYS的吉他手. 威爷说大家初初夹BAND的时候没有钱,所以乐器都是二手货.而他试过拾起一个烂吉他,剩下3条眩,也玩上几个钟.年轻小伙子的兴头就是在音乐,好歹有伴乐器也可乐足半天。那时候,只要知道谁添上新器材,大家都会设法接近那人,或到他家去,就看看他玩也是满足的。 乐队成名,乐器自然就有赞助,那时候那件乐器是自己买的也要稍费思量找找。威爷说,当时大家玩的是POP MUSIC,而且少创作,多数执着来夹,因为夹 BAND来自西方,大家很自然就夹起外国歌。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作品,不过潮流不在创作。茶舞与夹BAND是60年代相辅相成的产物。茶舞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当年人们都喜欢到酒店歌厅,只要付出小量金钱,便有一笼烧卖、一笼虾饺,并有乐队伴奏跳舞,消磨一个下午。对乐队而言,为茶舞伴奏给他们带来收入,而对迷哥迷姐来说,他们也可借以崇拜乐队的场。(未完)
【感受】对于早期乐队组合的一点感受 (感受)以下是我对80年代曾经辉煌过的乐队组合的一点感受。比较凌乱,修辞不尽人意,望各位指教。乐队组合在宣传上、出场率、暴光率远远比不上其他歌手,因为他们不够商业化,他们心思更多的侧重于音乐的创作与追求自己的音乐理想,而多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宣传。缺少宣传,很难让人们充分了解他们。因此很难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唱片公司着重考虑的是利润与发展,以至所推捧和包装的明星必需迎合市场的口味.而追星族又已多数青少年为主,外形俊俏的,更能让观众看得“顺眼”。于是“偶像派”歌手出现了,这对唱片公司来说,宣传上更利于上手,更容易出名。利润也完全可以来得更快。各种因素使乐坛形成了一个最正常的“不正常”:既有实力的不一定能成名;是“草包”有时则可以一夜之间成名走红。唱片公司要生存、要效益。它自然得平衡个中的各种因素,得考虑要不要倾其所能的去“捧”和“包装”旗下歌手,在这方面唱片公司处主导地位。而那些以“实力派”自居的乐队和组合,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去争取。。。当然对于FANS来说,我们更多的是注重歌手们的歌曲的欣赏价值、一些音乐背景以及一些音乐元素。对于其发展历程背景的个中复杂因素作为FANS看见的往往只是一个片面的情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