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行 风雪夜行
关注数: 10 粉丝数: 30 发帖数: 1,652 关注贴吧数: 9
刚与柔 —— 清明节怀霍去病和陆逊 霍去病,西汉骠姚校尉、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陆逊,东吴都督、丞相,封江陵侯。 霍去病谥“景桓”,克敌服远、壮以有力曰桓;布义行刚、致志大图曰景。 陆逊谥“昭”,德辉内蕴、柔德有光曰昭。 高大威武的霍去病,玄黑战甲片刻不卸,勃发英姿如夏日里高悬的烈阳般灼热刺目。 优雅从容的陆逊,洁白长衫纤尘不染,风神气度如冬日里挺立的修竹般清朗秀逸。 霍去病是一把锋利的长剑,寒光凛冽的剑锋掠处,单于北遁,漠南无王庭。 陆逊是一柄精致的折扇,悠然自如的轻摇中,蜀军灰飞而烟灭,刘备奔逃白帝。 霍去病,永远寡言少语,外表的冷漠与少年人的热情冲动交融,一半是寒冰,一半是烈火。 陆逊,总带着淡淡的笑意,一如春日里的和风,温暖而舒适。 霍去病身上是强势的张力,是让人慑服的侵略性,让人窒息的压迫感。少年人的壮志雄心让人热血沸腾,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已成为千年来汉人之最强音。 陆逊身上的是让人愉悦的亲和力,每个接近他的人都会被他吸引,进而欣赏他,敬佩他。柔而不弱,谦而不卑,和而不从。与陆逊交,如沐春风之中,一股儒雅书卷之气袭面而来。 霍去病,至刚。陆逊,至柔。 无论刚还是柔,到了极致,都能绽放璀璨的光芒。 刚柔相克亦相生。 柔则至柔若水,世之至刚而不能坏;刚则至刚若铁,亦能化为柔肠百般。 至柔非柔,至刚非刚;欲柔则柔,欲刚则刚。 司马迁指责霍去病“贵,不省士”,“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然而霍去病曾与八百骑夜踏敌营,同士兵出生入死。他还曾将御赐的美酒倒入泉水与士兵共享,泉香而酒冽,军士欢腾,成就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为了维护卫青的尊严,他不惜忤逆上意而射杀李敢,因为卫青如父,恩重不敢忘。对汉武知遇之恩舍身相报,对霍仲孺跪拜尽孝,提携霍光不遗余力。在霍去病的内心世界里,原来也满溢着柔软细腻的情感。 对各自矜恃的同僚陆逊每每避让三分,甚至不惜自贬“仆乃书生”。对待敌人的挑衅,他回复的是不留情面痛斥:“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义正言辞、酣畅淋漓,对刘备的轻蔑与不屑溢于言表。 温和谦逊的陆逊,也满怀着凌厉的壮烈之气,出于对东吴社稷的忠诚恳至,屡次直言顶撞孙权,以致忧国亡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之浩然气充塞于胸,似柔而实刚,“庶几社稷之臣”江东陆伯言也。
刚与柔 —— 清明节,念霍去病和陆逊 霍去病,西汉骠姚校尉、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陆逊,东吴都督、丞相,封江陵侯。霍去病谥“景桓”,克敌服远、壮以有力曰桓;布义行刚、致志大图曰景。陆逊谥“昭”,德辉内蕴、柔德有光曰昭。高大威武的霍去病,玄黑战甲片刻不卸,勃发英姿如夏日里高悬的烈阳般灼热刺目。优雅从容的陆逊,洁白长衫纤尘不染,风神气度如冬日里挺立的修竹般清朗秀逸。霍去病是一把锋利的长剑,寒光凛冽的剑锋掠处,单于北遁,漠南无王庭。陆逊是一柄精致的折扇,悠然自如的轻摇中,蜀军灰飞而烟灭,刘备奔逃白帝。霍去病,永远寡言少语,外表的冷漠与少年人的热情冲动交融,一半是寒冰,一半是烈火。陆逊,总带着淡淡的笑意,一如春日里的和风,温暖而舒适。霍去病身上是强势的张力,是让人慑服的侵略性,让人窒息的压迫感。少年人的壮志雄心让人热血沸腾,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已成为千年来汉人之最强音。陆逊身上的是让人愉悦的亲和力,每个接近他的人都会被他吸引,进而欣赏他,敬佩他。柔而不弱,谦而不卑,和而不从。与陆逊交,如沐春风之中,一股儒雅书卷之气袭面而来。霍去病,至刚。陆逊,至柔。无论刚还是柔,到了极致,都能绽放璀璨的光芒。刚柔相克亦相生。柔则至柔若水,世之至刚而不能坏;刚则至刚若铁,亦能化为柔肠百般。至柔非柔,至刚非刚;欲柔则柔,欲刚则刚。司马迁指责霍去病“贵,不省士”,“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然而霍去病曾与八百骑夜踏敌营,同士兵出生入死。他还曾将御赐的美酒倒入泉水与士兵共享,泉香而酒冽,军士欢腾,成就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为了维护卫青的尊严,他不惜忤逆上意而射杀李敢,因为卫青如父,恩重不敢忘。对汉武知遇之恩舍身相报,对霍仲孺跪拜尽孝,提携霍光不遗余力。在霍去病的内心世界里,原来也满溢着柔软细腻的情感。对各自矜恃的同僚陆逊每每避让三分,甚至不惜自贬“仆乃书生”。对待敌人的挑衅,他回复的是不留情面痛斥:“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义正言辞、酣畅淋漓,对刘备的轻蔑与不屑溢于言表。温和谦逊的陆逊,也满怀着凌厉的壮烈之气,出于对东吴社稷的忠诚恳至,屡次直言顶撞孙权,以致忧国亡身,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之浩然气充塞于胸,似柔而实刚,“庶几社稷之臣”江东陆伯言也。
像霍去病那样强势的生活着~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作为个体的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生活对每个人来既不公平也公平,不公平是因为人们由于出身、才能、性格、以及机遇这些多样且不可预知的因素影响,生活各不相同。有的人奢豪淫逸,有的人却辛劳困苦;公平的是衡量生活的好坏的不是金钱、权势等物质要素,而是幸福程度。这种幸福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源于人的内心且不以外界事物或观念为转移。 由于幸福源自内心且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人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多样的选择。不过倘若人们想要更加幸福,无论他做出的是何种具体选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要生活得更强势一些。 生活得强势,寥寥几字蕴涵着广阔而深远的意义,它与“强势群体”是不同却相互关联的概念。生活态度强势的人,即使身处弱势群体,也必能从中脱颖而出跻身强势群体;缺乏强势生活态度的强势群体中个人,却很有可能坠入弱势群体之中。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云:“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由此衍生而出著名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它揭示了一个对个人需求资源的配置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是影响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市场经济的时代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因而不难理解马太效应现今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身为弱势群体,摆脱马太效应的束缚唯一的途径是拥有强势的生活态度,并以此信念支撑并引导个人之艰苦努力奋斗。 BBC曾拍摄过一部记录片《亚马逊蝌蚪》,记录着命比纸薄的亚马逊蝌蚪的生活。亚马逊蝌蚪的一生中就面临着无数各种各样的天敌,能躲过重重劫难的不到万一,那些侥幸逃脱的蝌蚪终于成为了亚马逊大蛙,却不过是开始了另一场不幸。 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亚马逊蝌蚪卑微渺小,是地球上最不幸的物种,终其一生也没有逃脱过捕食的悲惨命运。 亚马逊蝌蚪不是自然界的强者,而是自然界强势生存者,奇迹般地将种群延续数百万年,这得益于它们强势的生存态度:它们躲避不了天敌,就用自己的牺牲,去保护同伴;如果能躲开这次劫难,就勇敢的准备面对下次,顽强的活着、繁衍后代。亚马逊蝌蚪没有思想,不能让自己弱小而多舛的命运有任何改变,却有无比的勇气与顽强,从不向命运低头。它们生存了下来,因为它们对生命的热爱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上帝。 各位亲爱的吧友,既然那么喜爱我们的霍去病将军,那么就他那样拥有强势的生活态度吧。
【重要公告】致霍去病吧各位吧友 本人在霍吧已经两年了,是看着霍吧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感情。   一直以来,霍去病吧虽然人气并不见得很高,可我们从不羡慕别人,,因为这里有一批高素质的吧友和众多的精品好文,这是我们霍吧的引以为豪的立吧之本。  可是最近霍吧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迹象,越来越泛滥的水贴充斥着霍吧,关于某些与霍将军丝毫不沾边的演员的讨论喧宾夺主。霍吧似乎堕落了,似乎很难再找到有分量的好帖。身为吧主的我难辞其咎。  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热播造就了霍吧表面的繁荣,不可否认这部不错的历史剧让已逝千年的霍将军在更多人的心里面重生,许多朋友都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喜爱上了汉朝和霍去病将军。  然而我要说的是:这里虽然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学术研究场所,但这里是历史的纪念地。大家来这里是怀念、追慕那些伟大的中华英烈们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一座人们心目中永远的丰碑,这是电视剧或某位演员所无法替代。    请大家注意!这里不是私人聊天场所,也不是演员帖吧!       精品文章少了,可以慢慢来。风气坏了,那就无法容忍!    霍吧能有今天的地位是许多吧友和前面各位吧主努力的结果,绝不能在我手中葬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霍吧也要立下些规矩了。我已经一再强调大家不要发那些与主题无关的聊天帖和莫名其妙的演员讨论帖,却从没有认真执行过规定,实际上助长了这些不正之风。    从即日起,我与大家重新约法三章,为了维护霍吧秩序,也是为了让霍将军九泉之下得以安宁!    一、不要发(转)一些与历史无关的污七八糟帖,聊天贴请在聊天专用水贴发,请勿发专帖,尤其不要在别人帖子里肆无忌惮的聊天扯淡!如果实在想聊天上QQ去!      二、不要进行演员的讨论!更不要将霍去病将军同演员进行混淆,这是出于对历史人物最起码的尊敬。喜欢李乐的去李乐吧,喜欢李立的去李立吧,都别在这里闹!  三、禁止谩骂、粗俗语言出现,观念不同欢迎用严肃的学术态度辩论!  以上三条规定请大家严格遵守,如有违者,第一次删帖,第二次封ID一天,第三次封ID十天!即日起执行!  泱泱华夏五千年,中国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作为我们需要不断的从祖先的光荣里寻找到前进的动力,这是我们学习历史、享受历史、讨论历史的根源。  这里是讨论历史、激扬臧否历史人物的地方,这里是一个需要大家一起来精心努力营造的心灵家园!请大家努力吧!  霍去病吧宁可丧失掉人气,也不能丢掉了质量和氛围!    如果上述规定有不足,请吧友补充指正!                  2007年3月9日  
【原创】霍去病情结:追慕强者的尚武精神 霍去病情结:追慕强者的尚武精神一.古人的霍去病情结去时儿女悲,归来胡茄竞。试问行路日人,何如霍去病! 这是一首在一般古诗选本中很难找到的诗,但是它却能让人过目难忘。诗的作者也不是才情出众的文人骚士,而是南朝梁时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曹道宗。关于这首诗还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据唐人李延寿的《南史》记载:梁天监五年,北魏大军攻钟离,围徐州。曹道宗率军迎战,大败魏将杨大眼。凯旋回朝后,梁武帝在光华殿宴饮群臣,少不了叫沈约分韵赋诗吟句一番。曹道宗虽然军功卓著,武将出身的他还是遭到了卖弄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们的轻视,愤愤不平的曹道宗找沈约理论。梁武帝不得不出面打圆场,对他说:“卿人才英拔,技艺甚多,何止吟诗而已。”言下之意叫他不要当众出丑。但曹道宗仗着酒劲力求不已,梁武帝拗不过,就让沈约把最后两个很难的韵分给了他。谁料曹道宗得韵后,不加思索一气呵成,就有了这首诗。梁武帝看后“赞叹不已”,沈约和其他朝贤“惊嗟数日”。南朝诗风萎靡,大量充斥着荒诞晦涩的玄言诗和空虚华绮的宫体诗。曹道宗的这首诗如鹤立鸡群,文风豪迈,阳刚壮美,读罢让人昂扬振奋。难怪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评论这首诗为“南朝唯一有气魄的一首好诗”。在感受这首诗雄豪气度的同时,不难发现曹道宗对汉朝名将霍去病有着一种的特别喜爱与崇敬。事实上古人对霍去病的喜爱和追慕是非常普遍,在其他后人的著作里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当多的材料。岳飞毕生的理想,就是能同霍去病一样“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贯休向往的是“霍嫖姚,天子将之平朔漠。肉胡之肉,烬胡帐幄”酣畅淋漓的壮举,曹植追怀霍去病以及汉军将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的壮烈之举, 王维则是仰慕“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慷慨之气(《少年行》)。而在杜甫看来,霍去病是汉族最为杰出优秀的军事将领,“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后出塞》),“将军只数汉嫖姚” (《寄董卿嘉荣十韵》)“汉朝频选将,应拜霍嫖姚。”连柔弱的北宋文人都有感叹“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宋.宇昭《塞上赠王太尉》) 。从李白的诗文“敌可摧。旄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无人。汉道昌”(《胡无人》)中,可以看到李白的终极理想是“汉道昌”,而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是出现霍去病那样的英雄能“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使得“胡无人”。这首诗具有一种阔大雄伟的气魄,也是诗人直率奔迸的感情表达,。这些不是一种修辞手法或者是作者的一时感慨,而是作者们一种文化心理,笔者姑且将其这种心理定义为霍去病情结。一般而言,追忆历史往往是因现实所触,感怀古人也时常蕴藏着对现实的不满。但这种追忆和感怀霍去病的情感并不是消极的,也不是重古轻今,而是一种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尽管霍去病的远征并没有取得对匈奴作战决定性的胜利。但战略意义的层面来讲,以高机动的骑兵快速突进,迂回深入纵深,不断打击敌人防卫薄弱的软肋,同时毁坏城镇,掳杀民众。这本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惯用战术,无论匈奴、鲜卑还是后世的女真、蒙古都以这样的战法让汉人大吃苦头。而霍去病将这样的战法用于对付匈奴侵略者本身,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凶悍如狼的匈奴人在霍去病骠骑的马蹄下反而成为了待宰割的绵羊,匈奴人的赖以生存的草原被焚毁,大批女子老幼以及数万的牛羊都成为了霍去病的战利品,之前欠下汉人的血债,被霍去病连本带利的讨了回来。在最后的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更将这种奔袭战法发挥到了颠峰,将左贤王部全部人口几乎一路追杀殆尽,出征漠北过后,单于远遁,漠南再无王庭。相较霍去病在四次战役中共消灭匈奴十二万余人的辉煌战果,更为可贵的是霍去病的军队作风硬朗又战术多变,屡次以少击众毁灭性的袭击对匈奴人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让匈奴人明白汉人是不好惹的,应了另一句汉朝名将陈汤的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随笔 风雪夜行 风雪夜行东北的冬天是很冷的,尤其是在夜晚。如果是风雪天的夜晚,一过八点,大街上已经人迹全无。我很偏执的喜欢行走在这样的夜晚,喜欢这时候的凛冽寒风呼啸而过,也喜欢被风吹过的雪漫天飞舞。宁静的天地之间只存有黑与白,墨黑和洁白,一样的简单,一样的纯净。我会想到霍去病,汉时长安的雪夜应该也是这样吧,他一样也在这样的雪夜里行走过,清冷的雪夜是属于他的,只有他才配的上这样的寂寥和高贵。在平淡中生活,不知不觉已经二十四年。年少时的轻狂不再,热血和豪情也逐渐离我而去,不断在平庸中沉沦,我已明白和逐渐适应着自己的凡俗。只有对他的仰慕依然,这种情感已经逐渐融入了我的生活,深深的印记再也挥之不去。他的天资英武,千年之后,仍然指引着我遥远的梦想。我很想去看一看他的年代。我一直觉得,那个年代才是真正的光荣年代,那样的人才是是真正的汉人,他们进取,他们阳刚,他们藐视平庸,他们快意恩仇。“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那个年代的声音依然在耳边铮铮回响。刚看完了《亚历山大大帝》,平心而论,这是一部垃圾电影,被导演的弄巧成拙搞得破碎不堪的剧情;被脸形貌似赵本山,长着一对上吊眼的科林·法瑞尔演绎成癫痫患者的亚历山大都让我非常反感。不过其中亚历山大对哗变的士兵所说的一段话感染了我:“你们可以回家,带着财富,你们会被家人当成英雄来尊敬,几十年后安静的在床上死去。但你们很快会被历史遗忘,被唾弃!因为你们怯懦!你们在颤抖!你们在这里抛弃了你们国王!而我,我将继续带着我的亚洲军团,继续去寻找无上的光荣,这是阿基里斯在特洛伊所做不到的!”从不满足,永远带着冒险和冲动的激情,不断赢得更多的光荣,不断的超越自己和历史。他是西方的霍去病,霍去病是东方的亚历山大。中国的亚历山大何时能穿越千年的风尘,活生生的走进中国人的精神圣地呢?每当读到这句诗,我都会热血上涌“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新月如勾,西北望,山重无数。
别了!东北 我终于要走了,要离开吉林了,一千七百多个日夜仿佛在弹指一挥间匆匆而过,本想洒脱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片云彩,却不曾想到身上却背负了这么重的情感,想要释然,原来是那样的不现实。上大学前,迷信的老妈非要给我算命,算来算去那位算命先生说,我是火命,主东方,宜去地名中带有“木”的地方,不知道这是不是暗中自有冥冥天意呢?从此以后,这种缘分就再也挥之不去了。五年,对人的一生来说,不算短,也不算长。五年前,还在懵懂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在千里之遥的东北浪迹多年,那时候我眼里的东北,不过是漫天的大雪,仅此而已。从秀丽的湘水之畔到巍峨的长白山下,这段长路,我走了五年。人有种劣性,自己拥有的东西,总会变着法子看它不顺眼,左挑右捡好象它就是一堆垃圾,等到要失去了或者已经失去了,这时候就会感念它的好,然后终于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奈何春去也,天上人间。东北已经深入我的骨髓,如果要我选择来世,我要做东北人。好友不舍,非要与我喝酒大醉一场,我本就好饮,更不客气。大口啤酒,大块烤肉,如此痛快淋漓何处再有?朦胧醉眼里,依稀想起了王维:“劝君再进一杯酒,南下雄关无故人。“好多第一次见面的朋友总会说:“啊,你不是东北人?长的那么像东北人啊,一点不像南方人...”熟识的朋友则说:“你就是东北性格,南方出生。”我把这些都当成是朋友对自己的认可,笑而纳之。有个词“南人北相”,大概就是形容我这样的人吧。老早就想给东北和东北人写点东西,可是发现自己能力有限,一直动不了笔,也许很多感觉根本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既然如此,那也不必勉强,顺其自然。此度一别,不知何时是归期,东北诸君,珍重。不要执手相看泪眼,只要他日共话曾经少年时
烂作一篇,有空慢慢填 序 妖刀村雨三月的长安,乍暖还寒,还能看到屋檐上年前的残雪.人来人往的灞桥上,开化的雪水混着泥泞,一片狼籍。天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氲氤,看来要下雨。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压抑,所以我决定去喝酒,祛一祛料峭的春寒。不醉楼的竹叶青最为出名,酒色略带翠绿,澄清透明而且醇香扑鼻,确是上好。不知不觉半斤下腹,我已经略微有些醉意。倘若小枫还在,一定会嗔怪我又喝如此多的酒吧,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神情黯淡了下来。这时酒保颠颠跑过来告诉我,我的酒钱有人付了,另外还给我加了半斤酒和一盘牛肉。我自然会觉得很奇怪,却也懒得去想会是谁,既然有人愿意请,不若受之不恭。自斟自饮,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半个时辰。果不其然,天空飘起了细雨。好酒当前,观赏楼外如丝如愁的春雨和涟漪泛起的灞河水,应该颇为惬意,不过对面有双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扫了我喝酒的兴致。“阁下若不嫌,请过来一叙。”我不喜欢这样被人盯着看,有点不耐烦了。对面那人微微一笑,也不言语,径直坐了过来。 我的心一颤。 这人有很亮的一双眼睛,很好看的一双手。 桌子突然间剧烈晃动,酒杯也不停摇晃,还好,没有一滴酒洒出来。 我摇了摇头,他有点狂妄,不过还不至于让人讨厌。“我请你喝了酒,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刀呢?”我不禁莞尔,是个挺有意思的家伙,反问道:“请我喝酒就是为了看我的刀么?”“是啊,不然你以为是什么?”他到是理直气壮。我笑着把佩刀拔了出来,递给他看。这把刀是三年前一个被我从劫匪手里救下的倭国商人所赠。刀身细长弯曲,形状怪异,难怪他会好奇。刀做工精美,风格古朴,锋刃寒利,我一直挺喜欢。看情形他也喜欢上这把刀了。 他眼睛一亮:“真是好刀,不知兄台是否肯割爱?”“呵呵,那要看阁下肯出多少了。”我饶有兴趣。“我愿意出三千两,不,我愿意出五千两。”我暗自吃了一惊,尽管知道这把刀很不错,没想到会这么值钱,五千两银子? “这么值钱?五千两银子?” “不是的,我说的是五千两金子。”我差点昏厥。“既然这样,那就不能卖了。”他眼里划过一丝失落,一瞬而过。“想必如此,好刀配英雄,兄台还请别辱没了此刀。”我淡淡一笑:“阁下好象很了解此刀,愿闻其详。” “真想听吗?” “是啊。”“这把刀拔出杀人的时侯,带着杀气的刀锋会沾有露水。斩杀之后,刀锋会有水流出清洗血迹。好象乡村里春雨清洗叶子一样,所以得名‘村雨’。其实它本名是村正,由倭国伊势州的工匠村正打造而成,由于太过锋利,拔出必然见红,所以有‘妖刀’之说。村正刀在斩杀千人之后积累怨恨,会变成村雨,兄台已经成为了村雨,当真是好刀。”“原来如此,我也一直很奇怪刀身上从不沾血。”他低头抚摩村雨,良久。“今日见此奇刀,真是三生有幸,只是此刀切不可落入奸人之手。”言罢,就要起身告辞。我一把拦住,笑道:“阁下稍等,再请我喝一坛竹叶青如何?”他用一种非常奇异的眼光看了我几秒,大概是在想我是不是有毛病。我哈哈一笑:“一坛酒都肯不请,阁下未免有点小气。”他也笑了,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请兄台喝十坛吧。”“那样最好,我扛回家去,这几天都不愁没酒喝了,阁下美意感激不尽。”他举起杯来一饮而尽,一脸笑意:“那就这么说定了,在下请,不过酒钱还是兄台自己掏吧。”我的笑容僵住了,好象突然被人从嘴里塞进一只苍蝇,这个家伙还真刁猾,敢捉弄我。“可惜啊可惜,如果你请我喝酒,这把刀就是你的了,我说过不能卖,并没说不能送。”现在这只苍蝇飞到他嘴里去了,他嘴巴张得半天没合拢。这下轮到我开心的笑了。“阁下既然对此刀如此了解,想必是有缘人,看来也非心术不正之人,理当赠之,方能物尽其用,于我不过明珠暗投耳。”“兄台当真送么?”“当然,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别了!吉林!别了!东北! 我终于要走了,要离开吉林了,一千七百多个日夜仿佛在弹指一挥间匆匆而过,本想洒脱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片云彩,却不曾想到身上却背负了这么重的情感,想要释然,原来是那样的不现实。上大学前,迷信的老妈非要给我算命,算来算去那位算命先生说,我是火命,主东方,宜去地名中带有“木”的地方,不知道这是不是暗中自有冥冥天意呢?从此以后,这种缘分就再也挥之不去了。五年,对人的一生来说,不算短,也不算长。五年前,还在懵懂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在千里之遥的东北浪迹多年,那时候我眼里的东北,不过是漫天的大雪,仅此而已。从秀丽的湘水之畔到巍峨的长白山下,这段长路,我走了五年。人有种劣性,自己拥有的东西,总会变着法子看它不顺眼,左挑右捡好象它就是一堆垃圾,等到要失去了或者已经失去了,这时候就会感念它的好,然后终于恍然大悟,可惜为时已晚。奈何春去也,天上人间。东北已经深入我的骨髓,如果要我选择来世,我要做东北人。好友不舍,非要与我喝酒大醉一场,我本就好饮,更不客气。大口啤酒,大块烤肉,如此痛快淋漓何处再有?朦胧醉眼里,依稀想起了王维:“劝君再进一杯酒,南下雄关无故人。“好多第一次见面的朋友总会说:“啊,你不是东北人?长的那么像东北人啊,一点不像南方人...”熟识的朋友则说:“你就是东北性格,南方出生。”我把这些都当成是朋友对自己的认可,笑而纳之。有个词“南人北相”,大概就是形容我这样的人吧。老早就想给东北和东北人写点东西,可是发现自己能力有限,一直动不了笔,也许很多感觉根本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吧,既然如此,那也不必勉强,顺其自然。此度一别,不知何时是归期,东北诸君,珍重。不要执手相看泪眼,只要他日共话曾经少年时。这是我喝酒后的感想乱弹,不想修改也不想整理,混乱的很,没地方发,借丽儿宝地一用,勿见怪。在此特别拥抱一下东北姐姐——清林竹音。
【随笔】风雪夜行 风雪夜行东北的冬天是很冷的,尤其是在夜晚。如果是风雪天的夜晚,一过八点,大街上已经人迹全无。我很偏执的喜欢行走在这样的夜晚,喜欢这时候的凛冽寒风呼啸而过,也喜欢被风吹过的雪漫天飞舞。宁静的天地之间只存有黑与白,墨黑和洁白,一样的简单,一样的纯净。我会想到霍去病,汉时长安的雪夜应该也是这样吧,他一样也在这样的雪夜里行走过,清冷的雪夜是属于他的,只有他才配的上这样的寂寥和高贵。在平淡中生活,不知不觉已经二十四年。年少时的轻狂不再,热血和豪情也逐渐离我而去,不断在平庸中沉沦,我已明白和逐渐适应着自己的凡俗。只有对他的仰慕依然,这种情感已经逐渐融入了我的生活,深深的印记再也挥之不去。他的天资英武,千年之后,仍然指引着我遥远的梦想。我很想去看一看他的年代。我一直觉得,那个年代才是真正的光荣年代,那样的人才是是真正的汉人,他们进取,他们阳刚,他们藐视平庸,他们快意恩仇。“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那个年代的声音依然在耳边铮铮回响。刚看完了《亚历山大大帝》,平心而论,这是一部垃圾电影,被导演的弄巧成拙搞得破碎不堪的剧情;被脸形貌似赵本山,长着一对上吊眼的科林·法瑞尔演绎成癫痫患者的亚历山大都让我非常反感。不过其中亚历山大对哗变的士兵所说的一段话感染了我:“你们可以回家,带着财富,你们会被家人当成英雄来尊敬,几十年后安静的在床上死去。但你们很快会被历史遗忘,被唾弃!因为你们怯懦!你们在颤抖!你们在这里抛弃了你们国王!而我,我将继续带着我的亚洲军团,继续去寻找无上的光荣,这是阿基里斯在特洛伊做不到的!”从不满足,永远带着冒险和冲动的激情,不断赢得更多的光荣,不断的超越自己和历史。他是西方的霍去病,霍去病是东方的亚历山大。所以我想诚挚的建议,中国大导演们拍摄一些这样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让中国的亚历山大穿越千年的风尘,活生生的走进中国人的精神圣地。请别再拍尔虞我诈满头猪尾巴的清宫戏了,也别再为康熙乾隆多尔衮这样的历史罪人歌功颂德。每当读到这句诗,我都会热血上涌“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新月如勾,西北望,山重无数。我叹了一口气,很想很想成为霍去病手下的一名战士。
【原创】风雪夜行记 新来报道帖:) 序 妖刀村雨三月的长安,乍暖还寒,还能看到屋檐上年前的残雪.人来人往的灞桥上,开化的雪水混着泥泞,一片狼籍。天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氲氤,看来要下雨。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压抑,所以我决定去喝酒,祛一祛料峭的春寒。不醉楼的竹叶青最为出名,酒色略带翠绿,澄清透明而且醇香扑鼻,确是上好。不知不觉半斤下腹,我已经略微有些醉意。倘若小枫还在,一定会嗔怪我又喝如此多的酒吧,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神情黯淡了下来。这时酒保颠颠跑过来告诉我,我的酒钱有人付了,另外还给我加了半斤酒和一盘牛肉。我自然会觉得很奇怪,却也懒得去想会是谁,既然有人愿意请,不若受之不恭。自斟自饮,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半个时辰。果不其然,天空飘起了细雨。好酒当前,观赏楼外如丝如愁的春雨和涟漪泛起的灞河水,应该颇为惬意,不过对面有双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扫了我喝酒的兴致。“阁下若不嫌,请过来一叙。”我不喜欢这样被人盯着看,有点不耐烦了。对面那人微微一笑,也不言语,径直坐了过来。 我的心一颤。 这人有很亮的一双眼睛,很好看的一双手。 桌子突然间剧烈晃动,酒杯也不停摇晃,还好,没有一滴酒洒出来。 我摇了摇头,他有点狂妄,不过还不至于让人讨厌。“我请你喝了酒,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刀呢?”我不禁莞尔,是个挺有意思的家伙,反问道:“请我喝酒就是为了看我的刀么?”“是啊,不然你以为是什么?”他到是理直气壮。我笑着把佩刀拔了出来,递给他看。这把刀是三年前一个被我从劫匪手里救下的倭国商人所赠。刀身细长弯曲,形状怪异,难怪他会好奇。刀做工精美,风格古朴,锋刃寒利,我一直挺喜欢。看情形他也喜欢上这把刀了。 他眼睛一亮:“真是好刀,不知兄台是否肯割爱?”“呵呵,那要看阁下肯出多少了。”我饶有兴趣。“我愿意出三千两,不,我愿意出五千两。”我暗自吃了一惊,尽管知道这把刀很不错,没想到会这么值钱,五千两银子? “这么值钱?五千两银子?” “不是的,我说的是五千两金子。”我差点昏厥。“既然这样,那就不能卖了。”他眼里划过一丝失落,一瞬而过。“想必如此,好刀配英雄,兄台还请别辱没了此刀。”我淡淡一笑:“阁下好象很了解此刀,愿闻其详。” “真想听吗?” “是啊。”“这把刀拔出杀人的时侯,带着杀气的刀锋会沾有露水。斩杀之后,刀锋会有水流出清洗血迹。好象乡村里春雨清洗叶子一样,所以得名‘村雨’。其实它本名是村正,由倭国伊势州的工匠村正打造而成,由于太过锋利,拔出必然见红,所以有‘妖刀’之说。村正刀在斩杀千人之后积累怨恨,会变成村雨,兄台已经成为了村雨,当真是好刀。”“原来如此,我也一直很奇怪刀身上从不沾血。”他低头抚摩村雨,良久。“今日见此奇刀,真是三生有幸,只是此刀切不可落入奸人之手。”言罢,就要起身告辞。我一把拦住,笑道:“阁下稍等,再请我喝一坛竹叶青如何?”他用一种非常奇异的眼光看了我几秒,大概是在想我是不是有毛病。我哈哈一笑:“一坛酒都肯不请,阁下未免有点小气。”他也笑了,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请兄台喝十坛吧。”“那样最好,我扛回家去,这几天都不愁没酒喝了,阁下美意感激不尽。”他举起杯来一饮而尽,一脸笑意:“那就这么说定了,在下请,不过酒钱还是兄台自己掏吧。”我的笑容僵住了,好象突然被人从嘴里塞进一只苍蝇,这个家伙还真刁猾,敢捉弄我。“可惜啊可惜,如果你请我喝酒,这把刀就是你的了,我说过不能卖,并没说不能送。”现在这只苍蝇飞到他嘴里去了,他嘴巴张得半天没合拢。这下轮到我开心的笑了。“阁下既然对此刀如此了解,想必是有缘人,看来也非心术不正之人,理当赠之,方能物尽其用,于我不过明珠暗投耳。”“兄台当真送么?”“当然,不知阁下如何称呼?”“小弟姓方, 单名枫,不知兄台尊姓大名?”我心中一凛,手微微发颤,酒杯差点把握不住。 “草名风行怒。”“风行怒,风行怒….”他反复低吟,若有所思。突然长叹一声,不再言语,起身而去一袭白衣,飘然带风,背影似曾相识。
重新开个帖子(探讨)今天的我们需要不需要霍去病? 没想到我早八百年前的老贴被风雪夜行楼主给翻了出来,天热火大,老弟消消火先.谢谢各位对小霍的爱戴,大家都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有问题也可以消消停停的探讨,不要吵架,更不要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当你为自己的爱国激情而热血沸腾的时候,应该也允许让别人保持洞察世事的清明.就我个人来讲,不喜欢小霍就不会上这里来了,所以就这一点而言我们是一致的.谈到上面你转的贴子,凭心而论,我认为你没有看懂我的意思.风雪楼主,你认为以小霍当年的脾气秉性,在今天会自在如意吗?也许某些方面你与他相似,那你认为自己得到他当年的意气风发了吗?我想没太可能吧?二千多年的差距,你让他以当年的做事方式生在现代,纯粹是要他的命.我们现在的世界虽然比那时"文明,先进"可是却复杂的太多,最少我是不喜欢的.不过即来之则安之,小霍真的转生在现代,他也会为了理想而努力生存的,也许代价就是转变他自己的性格.因此,我说:现在这个时代不需要那时的霍去病,因为他根本无法生存.你不要希望他会像萨达姆一样玩强权,小霍的本性是淳和,诚信的,他从来不说假话也不会玩手腕,这一点你看他对汉武帝的态度就知道了.因此他没心机,他可以在汉武帝的载培下做军事领袖,却没有做政治家的资本.(有时候政治就是邪恶的代名词)还有,实话实说,你骂我没关系,因为我给你的印象就是贴子里的那样,不如你意而已;不过我劝你不要骂圣人,更不要骂孔子,他的成就和伟大不是你们能从短短几十年强权统治的夹缝里看到的那样,如果他真不好,几千年来就不会有那么多伟大人物尊敬他了,否则我认为你看不起自己的祖宗!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都是"小人"和笨蛋吗?(我可要置疑你是哪国人了^^)这里再强调一句:你敬爱的霍大将军也是他的弟子----汉武帝尊崇儒家,小霍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不是吗?还是你认为小霍只是个空有勇气的武夫?我知道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不就是东海上的那个小岛国吗?那个弹丸之地也值得这么多人怒火攻心?一个纯物质化,没有灵魂的国家能有多久的生存力?你们也值得为它生气,有时间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和灵性,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能够越活越好,这也许更实际些.我们的国家一点也不傻,一直不停地安抚周边,加强军力,是玩过家家吗?小伙子们,把气性用在正点上,好好充实自己吧,到时候有用得着你们的地方----还是那句话:别骂圣人,别骂自己的老祖宗,有劲往外使!
我出离愤怒了,我把它重新贴出来(暴怒中) 回复:如果霍去病生在在今天会怎么样? 他生在今天只会因为过强的个性比别人遭到更多的挫折! 如果他懂得自省,并且勇于改变和成长,他会成为品质高尚的人----别期望他这种性格的人进入官场,即便有像汉武帝一样的伯乐提拔,他充其量也就勉强能做个商人;如果他有高尚的生活品味和超越的思想境界,他就会浪迹天涯追寻真理和永恒----不太喜欢动感情的人出世修行也许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他执着于自己骄傲的品行、不懂得婉转应对,他就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失去自由、丧失生命(比如义气杀人之类的事)!总之,现在这个时代不需要霍去病这样的勇将,需要的是更多更超越的智者或圣人;我们不需要通过战争改变世界,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让世界变得美好!如果霍去病转世生在今天,他也会用最适合这个世界的方式造服大众,因为他热爱曾为之奋斗过的这遍土地! 作者: 211.167.200.* 2005-4-4 22:05   回复此发言 -------------------------------------------------------------------------------- 中国不会成为伊拉克!因为中国现在没有萨达姆!伊拉克就是因为萨达姆的狂妄、野心和好战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中国在世界上迄立数千年而不倒、并且成为占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就是因为她是最有道德和智慧的民族,每每这个民族遭遇劫难都是在道德低下的时候,现在国家终于重拾先贤圣者的道德规范,并且正在逐步走入正轨,这恰恰是我们争取休养生息的大好时光。不要被眼前的纷乱景象所迷惑,你所不知道的伟大和辉煌正在暗暗酝酿,不要担心所谓的“内忧外患”,真正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会马上就会有无数的勇者现身护国!这个时候之所以不需要勇者而需要智者,就是因为勇者太多了!(不是吗?你的爱国热情难道不是勇者的表现?)而智者----冷静洞察世事,能在关键之时、适当之处为国为民效力的人比较不多见,所以本人更希望今生的霍去病是这样的人! 作者: 211.167.200.* 2005-4-4 23:08   回复此发言 --------------------------------------------------------------------------------
看看这段腐儒言论 吴思毫不掩饰自己对汉武帝的观点:“我认为汉武帝过大于功。功过四六开,甚至是三七开。”  仅就汉武帝最大的业绩攻击匈奴来讲,吴思认为,从战争的效果看,国内民生凋敝,外患并未根除。汉武帝的铁血政策未必是最佳方案。同样的效果,以代价更小的方式完全可以达到,比如修长城。  对于汉武帝生平形成的“精神遗产”,吴思认为:精神遗产,看怎么说。打仗可以看成精神遗产;修长城,那不也是精神遗产吗?再比如清朝,睦邻友好,邻国有困难时伸出援手,两利,双赢,那不也是精神遗产吗?三种精神遗产,哪种更好?为什么非要打呢?难道说,我们的祖先把匈奴打到欧洲,然后祖先的手下败将再把欧洲灭得灰头土脸,这个才更好?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老百姓哪能为这种帝王的霸道感到自豪呢?”吴思说,“小孩身上被人吐了一口痰,他上去就把人眼睛挖了,我想任何父母都不会觉得这是好事。汉武帝所有的事都‘愣’,都过度,荷尔蒙太旺盛,当一个人的人性得到最张扬的发挥时,肯定是他人的边界被压缩到最小的时候。汉武帝做事,除了他自己痛快,谁都不痛快。如果他的所作所为导致后人效法攀比,那就更不好了。还是想想孔子的精神遗产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家来看看这段腐儒言论  吴思毫不掩饰自己对汉武帝的观点:“我认为汉武帝过大于功。功过四六开,甚至是三七开。”  仅就汉武帝最大的业绩攻击匈奴来讲,吴思认为,从战争的效果看,国内民生凋敝,外患并未根除。汉武帝的铁血政策未必是最佳方案。同样的效果,以代价更小的方式完全可以达到,比如修长城。  对于汉武帝生平形成的“精神遗产”,吴思认为:精神遗产,看怎么说。打仗可以看成精神遗产;修长城,那不也是精神遗产吗?再比如清朝,睦邻友好,邻国有困难时伸出援手,两利,双赢,那不也是精神遗产吗?三种精神遗产,哪种更好?为什么非要打呢?难道说,我们的祖先把匈奴打到欧洲,然后祖先的手下败将再把欧洲灭得灰头土脸,这个才更好?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老百姓哪能为这种帝王的霸道感到自豪呢?”吴思说,“小孩身上被人吐了一口痰,他上去就把人眼睛挖了,我想任何父母都不会觉得这是好事。汉武帝所有的事都‘愣’,都过度,荷尔蒙太旺盛,当一个人的人性得到最张扬的发挥时,肯定是他人的边界被压缩到最小的时候。汉武帝做事,除了他自己痛快,谁都不痛快。如果他的所作所为导致后人效法攀比,那就更不好了。还是想想孔子的精神遗产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