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有☜
妙有堂
其人已老,其心未泯。
关注数: 20
粉丝数: 393
发帖数: 4,240
关注贴吧数: 16
关于电白种植棋楠 一,作为药物,在官方还没有做出正式解释之前,仅凭一篇分析报告就断言它没有药用价值,是武断的,更何况作者还在分析报告中搞出一句,它是否是古代说的伽楠香有待进一步研究。那如果哪一天验证它就是伽楠香,可就热闹了,那可是功胜沉香的玩意了。 但这个问题悬而不决的后果,就是会影响香农的信心,而香农的信心又是同目前当地政府大力的推广、各路资本大力的投入分不开的,所以能不能入药,会是一场博弈,可拭目以待; 二,作为香料,它将过去神神秘秘、极其小众消费、极端高大上的沉香,一下子打成了性价比很高的日常消耗品,就如同现在的文玩核桃、各种菩提之类,虽然对高端稀缺料(这里要强调是真品)的玩家影响不大,但对新入场的大量玩家影响力是巨大的,看过那篇分析报告的人就会知道,它的理化特征同沉香是一致的,差别在于沉香四醇。 问题是:有多少玩家买沉香是为了当药吃呢?闲钱不多的普通玩家有多少会在意、或者有能力分辨出全世界几十个产区、一百多种香味的沉香呢?而且还不会被欺骗呢?这样一来,花点小钱体验一下颜值高、香味自然的种植棋楠,应该是大部分入门玩家的基本心态吧? 这毫无疑问会分流掉一大部分普通玩家,影响过去的商家的利益。所以这仍然是一场博弈,而且是在各种场合的日常博弈,经常会有瓜吃,不妨一乐; 三,讲点自己的体会:种植棋楠没有老料,一是种植时间和结香时间本来就短,二是香农资金需要快速周转,采香后也不愿存放过长,简单一句话就是料子水汽较重,对香味释放的影响较大,在这种状态下,同老料相比是自讨没趣。如果存个五年或者几十年再比一下,我也不知道,不妨一试,哈哈。
考核专用贴 吱
林谷芳《画禅》一书中的配图
肯.威尔伯《事事本无碍》摘录 一、关于痛苦: 当我们对生活感到不满足时,才会开始向内探索个究竟,也许一般心理学医生会说,对生活不满是一种心理病态或无法适应社会的反常现象,这并不正确,因为在这不满内,那被积压在沉重社会假想下的智慧之种正在萌芽。 当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活的痛苦,便己对更深的现实真相有了一番觉醒,痛苦彻底销毁了我们安于现实的幻梦。它惊醒着我们,迫使我们仔细去观察,深刻地感受我们一向逃避的自我与世界。难怪有人认为痛苦实是最大的恩典,说的真对。我们甚至应该欢欣庆祝,因为某种创见明智就要诞生了。 可惜并非人人可做到此点。许多人沉湎于痛苦,就好比抱着亲骨肉一般不肯放手,痛苦不仅不能敲醒他们,反而使他们有如殉道者一般**地任由痛苦摆布。 我们无需拒绝,排斥,讥藐痛苦,但也不应渲染或圣化它。痛苦最多只是一个徵兆而已,让人意识到,生活在一体意识之外的必然结局。充满界限的生活就是充满冲突的生活,恐惧,焦虑,痛苦,最后便是死亡。 我们常想寻找补偿,逃避或全心投入其他事情来**自己,不让自己去质问那激发无尽痛苦的虚妄界限。如果我们还未**到那地步,事业有成的自慰及补偿迟早都会失去安抚的效用,欲罢弥彰…….最后仍逃不出痛苦的结局,因为我们的觉识始终被限于冲突之源----虚妄的界限及支离破碎的生活。
悦纳 那些伴随着自我而来的情感,是很难放得下的。脱不了我执,注定也就难得解脱。我倒是更欣赏心理学里常常说的悦纳自我,既然修行之路漫漫,为何不先学会善待和包容自己呢?悦纳自我,放过自己,或许就会明白该如何放下自我了。
2019.01自制弯斗
电影《不肯去观音》
韩国《空房间》
大悲咒
莲心曲
关于瑞士5400胶水 今天清理工作间,很有收获,就是关于瞬干胶的。作为通用瞬干胶,我个人强烈推荐瑞士的那款5400胶水,特点是:凝固速度极快、适用范围广,最最最最重要的是,打开后再拧紧,常温下保存竟然四年都密封良好。而我在同年购买的502,当时买了100瓶,都是未开封的,以为可以慢慢用好久,结果今天发现全部凝结呈块状,而当年打开使用过的那款瑞士的5400胶水,今天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末法时代
关于二甲基硅油 二甲基硅油稳定性非常好,但不能与蜂蜡或者橄榄油在高温下融合,冷却后还是会析出,只能单独使用。
AI能走多远? 看到很多关于AI最终只是为人服务的工具的文章,我不禁想到了当年宗教裁判所对哥白尼的审判。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如果离开中华文明对人性的假设去谈文化,会找不到抓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同西方文化基因的关键区别,那就是:自我超越,直至无我。 从自我价值的横向层面: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从自我认知的横向层面从小我到无我的自我超越,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经世济用的社会理想便源于此; 从自我价值的纵向层面:道家提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佛家修行之路:小我-大我-忘我-无我,上溯空性,下及万有,这些是从自我认知的纵向层面从小我到无我的自我超越; 纵向和横向上不断的自我超越,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认知的维度,形成中华文明认知自我及观察世界的价值体系,并一直影响中国人的人生实践和社会实践。 试想:如果没有道家、儒家超越自我的修行传统,源于印度并在印度没落的佛教,何以在中国立足并中国化为禅宗?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不断自我超越的文化基因,源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为何不见容于西方主流价值体系,反而是在中国能立足且被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治国理论? 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最后都要落实在人的身上,而中国人对人性假设最根本的立场,就是人可以不断的自我超越,上溯空性,下及万有。 因此一切有助于人实现这种自我超越的理论和方法,我们都愿意包容、接受和尝试。 缺陷:在忽视自我认知所必然会面对的阶段性局限,以及客观环境制约的时候,容易高推圣境,反而会无法超越自我而被困于小我当中。
唐湘龙 这几天在YOUTUBE上看那个少康战情室,唐湘龙有几句话让我一想起来就会笑: 1.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平均一下,每人都有一个睾丸; 2.大佬不够大,老大不够老; 3.尸体加裸体等于媒体。
那时候,我真的不懂
浮光
我们以前唱过的歌
朋友带过来的,我觉得很好。
主要产地是墨西哥,在国外知名度较高,现在国内开始在炒作。
看懂的留言
一叶障目 因为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所以每一片叶子都可以障目。
关于贴吧头衔更改的建议 昨日一怒之下申请吧主,连头衔都想好了,其实也是觉得以前那些称号虽然贴合制酒的材料,但以物喻人终究觉得不妥。现将我认为比较有趣的称号发在下面,算是引玉之举吧: 云游至此、驻足一看、一念之间、若有所思、即兴而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情可鉴、人各其志、上溯空性、衣带渐宽、蓦然回首、下及万有、踏破铁鞋、坐看云起、笑而不语、如是我闻、阔然如寂、
法外之地 发小两年来在网络上的遭遇,令我唏嘘。我建议去打官司,他说自己是真名实姓立在那里,而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如何维权? 这真是近距离的让我见识了网络暴力难以抵挡的伤害输出,键盘背后难以提防的暗箭伤人、面具底下无所顾忌的肆意宣泄、众人面前惺惺作态的道德绑架和道貌岸然的诛心之论。 如果要使用比较委婉的表述,我想可以这么说:有一些具有写作能力的、动机不明的未知生物,身躯诡藏于屏幕之外,魂魄游荡于网络之中,在互联网这个法外之地唯我独尊、率性而为,活得酣畅淋漓吧。
肯.威尔伯眼里的神性——————摘自《一味》 神性并不是一种意识变更的状态,也不是一种不寻常的状态。那是一 种别无选择的境地,整个世界都从这唯一的神性中翻滚而出。存在的只有 一味,各种不同的情境从其中兴起。然而一味本身无来也无去,它超越了 动与静。寻找到世界的尽头,你最后发现的就是一味;将你的觉知扩张到 无限,你最终发现的还是一味。 因此这惊人的一味到底在哪里?请问,正在读这些文字的是谁?是谁 在通过双眼向外观看?是谁在用耳朵聆听?当下是谁在看着这个世界?那 位正在观看,那个恒存于当下的“目睹”,就是你眼前的真我,他每一刻 都站在不二的天启边缘。安住于你的真我中,安住于这个章节的文字中, 安住于这个房间和你所看见的世界中,安住于浩瀚无边的纯然空寂中,整 个世界正从其中兴起.......,然后看一看你的真我与那个世界是不是一体的。 当你安住于此刻的纯然目睹,请留意那份目睹的感觉和你对世界的感觉其 实是一样的。(“当我听到钟声响起时,我和钟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钟声。”) 在最单纯的存在感中,你就是这个世界。 你看!一切都只是如如罢了。 你一旦尝到一味的滋味,即使起初只是惊鸿一瞥,截然不同的崭新动 机仍然会从你生命的深处升起,逐渐变成一种持续不断的氛围、那氛围就 是慈悲。你一旦尝到一味的滋味,并亲眼目睹存在的根本问题被烈日蒸发, 那么在你的内心深处,你就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了。然后你会渴望其他的 人也能从梦游的苦恼中解脱,从分裂的小我带来的痛苦中解脱,从时间的 折磨和空间的悲剧中释放。 即使低层次的动机还尾随着你,即使愤怒、羡妒、羞惭、遗憾、傲慢 与偏见仍然不断提醒你要成长,但是在这一切之上,在这一切之下,在这 一切的周遭,慈悲的心跳仍然响彻云霄,关怀之雨将滋润你每一次的行进。 这严厉的监工将不断驱使你努力工作,只因无始劫以前你许下一个秘密的 诺言,那就是你宁愿让这股驱力支配着你,直到所有的心灵获得解脱为止。 因为这份慈悲,所以你更加努力。因为这份慈悲,你必须把真相弄清 楚。因为这份慈悲,你辛勤工作,推动这个世界直到你流血为止,辛苦地 工作直到泪水模糊你的视野为止,不断地努力直到生命枯竭为止。然而在 最深最深的心灵深处,这个世界已经在向你致意了。
狭与侠 春秋战国,在我的心目中,那是中国历史上意识形态最为开放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无古人,其后至今亦无来者,有太多的故事,可歌亦可泣,可悲亦可喜,那时候打下的烙印,我想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阶层延绵至今的文化与精神的基因,在当下这个平板世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民主政治与威权政治的博弈中,依旧让太多的人困顿其中,无法超越。 《赵国策·赵策一》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今天偶然翻出了这个香水瓶,不知道她是否还在那些故纸堆里,寻觅着在这个世界得不到的真情与温暖,抑或早已远走他乡,四处流浪。
图
马鬃加树脂高仿犀角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马鬃加树脂料,马鬃先整理好--------次氯酸脱色------------染色--------------调和环氧树脂-------------把剩余的染色剂混入环氧树脂----------浸入,压和----------真空箱抽真空--------80度烘箱定型--------------出料,要多大的只看马鬃数量和长度。真空箱质量差的话,马鬃空隙见会有起泡和粘合不牢,抛光后出现凹槽和小坑。
风筝中的一段话 君宝在秋禾墓前对红卫兵小将乔儿说的一段话: “你等着,或许有一天,你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情形:一些中国人,将一无所有。无产、无知、无情、无法、无德、无美,最后都变成无赖,睁着眼睛说瞎话,张着大嘴说屁话,昧着良心说假话。荒唐无耻到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为何物。什么诚信廉耻?什么正义礼让?阶级斗争转为利益之争。实用主义,甚嚣尘上。没有信任,没有责任。道德沦丧,甚至贪污腐败,唯利是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都是今天大家互相揭发、互相批斗、互相出卖,人整人、人斗人的结果。你也会步入中年,到那个时候都已为人母,或者是祖母。面对你的后代,你将如何叙述这段历史?会掩盖和推卸责任,成为一个不能说也说不得的人。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不去面壁思过自己的以往。悔,是自陈其罪。忏,是请求别人的宽恕和原谅。忏悔的人,会真正感觉到别人的痛。这些痛,痛到自己的灵魂深处。这痛,还是自己给别人做下的。我会等着你的忏悔。”
轮回 一首歌、一个背影、一个场景,会把我拽回到一段回忆之中,五味杂陈。但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会困住我太久,现在我知道了,每一段回忆,就是一次轮回。一念一世界,一念也是一轮回,只是回忆会让我待在其中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也明白,只要我在,回忆就在,但它已经困不住我了,就当是又看了一场电影,体验一回角色了。
昨天和今天 老父今天给我讲了三段京剧,苏三起解------三岔口-------将相和。
当灵魂不需要伴侣的时候 我们在向往、渴望所谓灵魂伴侣的时候,出发点其实还是源于自我中心的,我们在悲叹没有知己的时候,大概没有去想过,我们又有多少放下自我去知彼的时候。灵魂,哪怕离开了肉体,它依然困在自我之中,依然是不够自在的,所以它需要被理解、认同和陪伴,在这个意义上,灵魂当然是需要伴侣的,我的问题是,当灵魂不需要伴侣的时候,它是什么?
观照 假如人生如戏,演好每一个角色是自我觉醒后试图融入社会的一种尝试,问题是,有太多的时候,有太多的人,终其一生,卡在了自我或是角色里面,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不愿扮演那个角色,二是觉得自己演不好那个角色,这暴露出两种倾向,一是把自我当成了人生的全部,二是把角色当成了人生的全部。其实,这两种倾向反映的只是一个问题:我是谁? 假如人生不是一场是戏,那么我们同样面对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我们,用什么来证明:我是谁?
多肉
几张图
关于金银铜器的功用 金银铜器在古代使用比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这些金属在当时的稀缺性、稳定性决定了上层社会对其的关注,并赋予其永生、不朽的文化含义; 二、在上述文化背景下,各类炼丹术大量使用这些金属,将之同养生、益寿相关联,所谓避毒、辟邪等等功用,就是这样扩散开的; 三、作为区别社会等级的一种标志物,用以彰显使用者身份和地位。 最后,现代人热衷炒作的此类金属消毒、杀菌等概念,其用心可疑,比如银器遇到毒素会发黑一说,其根本原因是银离子同硫离子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对于不含硫的毒物,是没有任何反应的,还有杀菌一说,能杀菌的银离子,是在电解条件下产生的,并非常态下的纯银。至于说用银壶煮水银离子会析如水中,进而产生消毒杀菌的功效,就不知道是臆想还是实证的结果了,我倒是希望能看到一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检测报告。
关于阅读 看到有些谈如何阅读的文章,大意是说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所以不要读得太多太杂,以免良莠不分,食多不化,应该去读那些经典的、成体系的、大师的著作,并据此列出了一系列的推荐的清单。我对此的看法是,这是阅读的结果,而不是阅读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同饮食的道理是一样的,从最初的饥不择食,到后来的精挑细选,最后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能够消化和吸收的、有益于身心的搭配,而且这种搭配一定是因人而异的,或许到了最后,有的人选择了鸿篇巨著、有的人偏爱心灵鸡汤、更有甚者,如佛祖拈花,迦叶一笑,竟然就不着一字了。
自救的路径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化的自我,但我认为恐怕绝大多数人心中都有。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不一致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心理方面的各种状况,严重的时候,或是自己意识到、或是别人告诉我们,心理出现了问题,需要疏导或是治疗。这时候,就出现了两个方向上的路径选择,一个是放弃现实中的自我,诉诸于宗教,寻求更高、更大、更圆满的理想世界,超越情绪,超脱生死;一个是降低标准,接受现实中的自我,面对、体验、接纳生活中的一切情绪,所有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并提醒自己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叫做自我悦纳。同时,无论是宗教人士还是心理医生都会明白无误的说,他们只是指路者,人若没有自救的想法,终究还是无路可去。
总有那么一个人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那是告诫女人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不要相信那个总是在喝醉之后给你打电话的男人,意思是说,那样的男人,他们在自己志得意满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或是在乎过你的存在,但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跑到你这里来寻求安慰,其实质,不是因为你有多重要,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爱你或是在乎你,仅仅是因为你无害。所以千万不要对这样的男人动心,也不要相信他喝醉之后对你说的任何一句话,否则,受伤的一定是自己。我的看法是,说这种话的人,不管TA是男是女,似乎是一个不懂的男人的人,站在一个男人的立场,TA明显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天底下我们认识而且无害的女人多得是,为什么喝醉了偏偏只对一个人说?
酒亦有道 平常听到最多的,就是茶禅一味的说法,赵州禅师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然而我毕竟只是一个佛学的爱好者,同笃信佛教的弟子不一样,终究是没有那么多戒律要去遵守的。譬如好饮酒,算是众多毛病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但至少现在是不想改的。老父亦好饮,在我的记忆之中,是从没有喝醉过的,既然没喝醉过,在我看来,就真是以酒当药,舒筋活血罢了。老人家这种极具理智的喝法,我自然也认为是领略不到喝酒的乐趣的。因为,他从来就没进状态,不像我,每每要走完喝酒之时从开始的温言暖语到欢声笑语到豪言壮语到胡言乱语到不言不语的全套流程。然后第二天,这才是重点,整日慵懒无力、百无聊赖、郁郁寡欢甚而大有生无可恋之感,须对时之后方能消停,恢复常态。回想酒味之酸甜苦辣涩,酒态之喜怒哀乐愁,亦真亦幻,若虚若实,委实难以说清彼时是醉着的清醒,还是此时是清醒的醉着,有如我的人生。
哭之笑之 摘自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账,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但世间又有一类长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并且不准子女解放他们自己的子女;就是并要孙子曾孙都做无谓的牺牲。这也是一个问题;而我是愿意平和的人,所以对于这问题,现在不能解答。 一九一九年十月。
高贵 奸佞当道不改其衷,恶鄙环绕不失其美,苦难临身不降其尊。
摘录-----中国三个产地软玉的物理、化学、红外光谱谱带特征
半梦半醒 昨晚一直在梦里看电影,一共是四部,情节几乎全忘记了,醒来后赶紧记下了名字:《四面佛》、《寄》、《集体出租》、《双相接入》。
拜年 新的一年了,总要对自己关爱的人说点什么,想了想,就只有一句万般皆安了。细想起来,这是一句很不现实的祝福了。但我本来就是一个很不现实的人,也只能说出这样很不现实的祝福了。
富养女儿? 每次听到有人说女儿要富养,我都想说,这种想法其实只是男权社会之下的性别歧视,其本质,与现在的人类富养所有的宠物相当。更何况,所谓富养的富字,在这些人心中,恐怕更多定位在金钱与物质的层面,而精神与灵魂层面的高贵、善良、丰富、深刻,则以为是空洞无用的玩意,直接视之为虚空了吧。 人,往往自诩为万物之灵,倘若真是如此,无论男人女人,都是应该被富养的,只是,此富养非彼富养而已。
温暖 我固然知道,这个世界那些看上去温情脉脉的笑脸背后,其实有太多冰冷和狡黠的算计,也已经明白,我没有能力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唯有努力不让这个世界改变自己。但我,还是愿意给那些我在乎的人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我们彼此感受到一丝暖意。
唯一 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在这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何不安安静静的做好自己?如同每一片同样独一无二的树叶、每一颗自生自灭的小草。 如果硬要随风而起,漫天飞舞,那场景,其实更像是垃圾。
信仰 我在听别人谈信仰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他们在说一件工具,有时候,又会觉得他们是在炫耀一件玩具,最惊悚的是,有时候感觉他们是在嗑药。
裹挟 这几天听了好多次这个词,细想起来,这个词还真有点意思,按理说,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该赤条条的离去,结果,因为被各式各样物质的、非物质的玩意裹住了,结果临了就算变成一包灰,还是得用一个盒子裹住,灰飞烟灭都还不得自在。
勤奋与勤愤? 如题
“虚”的辩证法 所谓虚己待人能容人,虚己接物能容万物,虚己用世能圆转于世,虚己用天下能容天下,这是从态度上说“虚”的好处; 所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是从形式上说“虚”的妙用; “虚”之形神俱备之人,自然绝非等闲之辈。只是,若不能将“我执”从心中拿出来,恐怕是真正“虚”不起来的,心里被自己占满了,自然就什么也放不进去了。在这种状态下的“虚”便是虚伪的“虚”了。形神分离,为人处世则处处透着诡异。
随拍
旁观者清 今天上午去茶室准备给门口那钵盆景喷水,发现竟然被盗了,这盆景当初从花鸟市场买的时候是个奄奄一息的朽根,本来打算做根雕料的。打开后看到须根还在,不忍心让它干死,就另买了土和花盆栽着。花了我好几个月心思,慢慢看着开始发芽了,心里正乐着呢,突然就没了。当是心里 那个气真是不打一处来。找到物管去调监控看,应当是外来临停的车辆顺手牵羊了。既然这样,也不想劳神去找了,但心里还是堵得慌。 在回家路上,碰到小区里一个大姐在遛狗,问我:又去茶室整你的根雕了,我告诉她盆景丢了。大姐沉默了几秒,对我说道:算了,拿你盆景的人看来也会好好养着它的,不会弄死它。听了这话,我心里顿时舒服多了,谢过大姐回到家里,把事情经过同老父说了一下,老父说:就好好玩你的石头和根雕吧,不会死、不劳神,少了好多麻烦。 然后,我释怀了。
岩桑瘿木
发小 昨日发小夫妇来家里小坐,原本是打算小酌一番,结果中途另一好友赶来加入,变成大酌了,哈哈。尽兴之后,我发小对我说,你别管,让我老婆去埋单。真是好兄弟啊!!!!
一个香插,盗用了客兄那款香的名字,本想发到合香吧的,但总是感觉技术含量同客兄的差得太远,就放这儿吧:)
为啥受伤的总是你? 我原本想说,那是因为你太在乎自己,太以自我为中心,但转念一想,这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根本在于你的自我,已经被绑架在了他人的眼里、口里和手里,外面的世界何其精彩和无奈,而你,其实并没有勇气活在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你甚至没有自己的世界,结果就是里外不是人,处处没有安全感,人人都可能伤害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