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71RMy🐾 -
关注数: 0 粉丝数: 30 发帖数: 8,729 关注贴吧数: 2
柴郡主 来人接书,来见黄琼女。琼女看毕,心中大喜。次日,将近黄昏,下令众军, 整点齐备。忽阵外喊声大振,金头马氏率所部攻入太阴阵。黄琼女听知宋兵已 到,部众从中杀出,正遇韩延寿部下大将巡阵黑先锋来到,与马氏交兵只一合, 被斩于阵内,北兵大溃。黄琼女与马氏合兵一处,直杀出北营。比及韩延寿、萧 天佐等部兵来追,却已离远了,二人悔恨无及而回。 且说金头马氏带黄琼女人军中见令婆曰:“已得黄琼女归降,又胜北番一 阵。”令婆大悦,着与六使相见。众人都来贺喜。次日,宗保入禀曰:“钟师父指示 阵图,解说出入攻打之路,甚是分明;且道第三日甲子,乃是破阵之日。乞大人 奏知圣上,亲来监战,则不肖方好调遣。”六使曰:“汝自去裁度进兵之计,吾自 去奏。”宗保退出,来见钟道士曰:“攻阵何者为先?”钟曰:“铁门金锁阵乃咽喉 之地,正宜先破。次则便破膏龙阵。”宗保曰:“可差谁往?”钟曰:“青龙阵须劳柴 太郡,铁门阵必用穆桂英。”宗保曰:“桂英可行。吾母柴太郡有孕在身,如何破 得此坚阵?”钟曰:“正以孕气胜之,管取无事。”宗保依教,来见六使,禀知调遣 之事。六使曰:“军令彼安敢违?争奈大郡有孕,恐有疏虞,如何是好?”宗保曰: “师父道无事,可令孟良助之而行。”六使允之。宗保即下号令,密书破阵计策与 之。穆桂英、柴太郡得令,各率精兵三万,一声炮响,二支兵鼓噪而进。 先说穆桂英带领三万人马,分付将一万各提火炮火箭之类,候交锋之际, 炮箭齐发;二万从九龙谷正北打入,绕出青龙阵后,接应柴太郡之兵。众人依计 而行。穆桂英扬声呐喊。分左右攻人铁门金锁阵。恰遇番帅马荣,离将台部众, 如天崩地裂。桂英虚退阵营一望之地,赚敌将近,两马相交,军器并举。二人战 至十数回合,不分胜负。桂英部下,各望甬道齐进。铁须爪一时迸作,被宋兵放 起火箭,尽皆射死。铁闩、铁门一十四门精兵来应,宋兵围绕而进,北军队伍乱 审。桂英奋勇前进,大喝一声,杆刀已下,马荣头已落地。宋兵乘势攻入,杀死番 众不计其数,遂破其坚阵。桂英领兵直出青龙阵后。且看柴太郡如何破阵,有诗 为证: 鼓众麾旗入阵丛,敌兵失算血流红。 从来圣主多灵助,致使佳人建大功。 却说柴太郡率所部三万,来到青龙阵下,分付孟良曰:“依计而行。汝引劲 卒一万,先夺黄河九曲水,从龙腹杀出。吾引大众打入龙头,绕出后阵,与穆桂 英兵合。”孟良领什先行。郡主分拨已定,喊声震天,攻进左阵。守将铁头太岁引 所部离将台,厉声叫曰:“破阵宋将要来寻死那?”柴郡主纵骑杀进。两马相交, 斗经数合,未分胜负。忽阵后一声炮响,孟良以劲兵从龙腹截出,北兵溃乱。铁 头大岁复兵来救。柴太郡乘势进击。龙须、龙爪十四门精卒齐出。 柴郡主与孟良前后力战,不觉日色将哺。郡主斗力已乏,冲动胎孕,在马上 叫声:“疼痛难熬!”部下军士无不失色。霎时间,育一孩子,遂昏倒阵中。铁头太 岁回马来捉。忽阵侧一彪军马,如风雷驱电来到,乃穆桂英也,见郡主危急,努 力来救。交马二合,铁头太岁化作一道金光而去,被血气冲破,桂英抛起飞刀, 斩于阵中。番兵大乱,却被孟良从后杀到,屠剿大半,只走得一分回去。桂英向 前救起郡主,以所生孩儿纳在怀中,遂破其青龙阵。后人有诗为证: 战阵才交势已危,桂英于此显雄威。 飞刀斩落妖元首,夺取英雄得胜归。
西华逍遥镇柴城村 西华逍遥镇柴城村,为五代后周柴王城,周世宗柴荣皇帝所建,柴荣皇帝的二兄柴茂的封地。柴茂,邢州隆尧人,封右将军,豫中王,民间称逍遥王。 西华县是与“东华”相对而言的。据《水经注》:“有东,故言西矣。”东即东华城。东华、西华得名,起于华氏。宋大夫正考父,食采于华,为华氏。因地域很广,有东华、西华之称。汉置西华县。 柴城位于县城西22公里逍遥镇柴城村,南靠沙河,西、北有颍河相绕。《河南续通志》载:“柴城在西华县西南四十里,五代周世宗(955年)建。世宗名柴荣,后人遂称柴城。” 女娲城遗址,位于县城北9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村内有古刹,名曰:“龙泉寺”,有明“思都岗龙泉寺记碑文”云:西华治北十五里有城遗址,半就烟没,相传女娲之故墟也。 颍河,淮河最大支流,上游以沙河为主,故又称沙颍河。位于淮河北岸,河南省东部与安徽省西北部。主干发源于河南省嵩县伏牛山脉摩天岭(又名没大岭)东麓,东南流经鲁山、平顶山、叶县、漯河、周口、项城、沈丘等县市,至界首县城关镇附近进入安徽省,往下经太和、阜阳,于颍上县沫河口入淮河。全长619公里,流域面积原为4万平方公里。沙河上游、澧河的支流甘江河及北汝河上游,是淮河流域暴雨中心之一。
宋朝大内酒 为了宋朝大内酒再现辉煌连续报道之二 [ 作者: | 时间:2007-11-23 05:54:39 | 文章录入:admin | 浏览次数:12| 收藏本文 ] 【 字体颜色: 银河白杏仁黄秋叶褐胭脂红青草绿海天蓝葛巾紫极光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宋朝大内酒是宋朝内酒坊所产内酒,但其他更详细的记录还无从查到。在查找困难的时候,大家又同时想到了河南大学。 经过介绍,曹艳敏总经理登门拜访了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邢慧玲研究员。当时,河大图书馆正在搬家,邢慧玲研究员不顾劳累,连夜开始查阅《四库全书》和馆存的报纸。当夜,就查出有关宋朝大内酒的资料2600多条。这个结果令河南大学的教授和开封酿酒行业内的有心人士喜不自禁。因为这2600多条翔实的历史资料,昭示着尘封多年的曾为天下第一的美酒将要拂去历史的尘埃而展现出来。 中国造酒历史悠久,所以是不是历史名酒,最重要的是酒要有源头,要有出处……宋朝大内酒的源头在何方?经查,大内酒能成为天下第一美酒首先要归功于后周的柴荣。当时,后周攻克河中薄州(今山西运城附近),俘虏许多匠人,就将这些匠人全部集中在开封做苦力。而酒匠因受不了重活的劳累,就找到监军自告奋勇替监军做酒。酒做出来后芳香扑鼻,绵甜适口,挂杯生辉,从此大内酒先在军中盛行。 赵匡胤在后周任军统领时,对这种酒特别喜欢。他登基做皇帝之后,就命令将酒的配方上交,由内酒坊按配方生产。自此,大内酒正式成为王者饮用之酒,百姓只能闻其名,不能闻其香。 但宋朝大内酒的发展在历史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四库全书》的记载中,就有北宋初大内酒的一次灾难,那就是纵火杀人一案。 北宋的大内酒库在宫廷西北角,即现在天波杨府附近。有一年冬天,大内酒库突起大火,将库内的大内酒悉数烧毁,这令宋太祖赵匡胤极为恼火。次日,赵匡胤亲自察看了被烧毁的大内酒库,然后令禁兵在大内酒库聚集干柴,重新燃起大火,下令将5名监酒全部扔到火堆中活活烧死,然后将40多名匠人处死。临走时,赵匡胤说:“玩心重,纵火之罪,死有余辜!然大内酒则无复再酿矣!” 从史书上查阅,关于这次重处大内酒库一案,有种说法是大内酒监管向外偷酒,被禁军发现,当大内要查处时,大内酒库的监酒为毁灭罪证,就故意纵火,这才惹恼了赵匡胤。无论何因,大内酒库被处死40多人,5名监酒被活活烧死,大内酒酿造曾一度陷入低谷确是历史的真实。 宋朝大内酒的历史,在河南大学有关专家的鼎力相助下,终于露出其庄严神圣的皇家之尊。
五虎少林会 五虎少林会和别的功夫还不一样主要是它是和戏曲结合在一起的  【正文】“五虎少林”听上去像是一个组织,其实并非如此,而是一项体育活动。这项活动的特点,就是集武术和故事情节为一身。它取材于民间故事《赵匡胤董家桥斗五虎》的传说。传统的五虎少林会共计60名演员。主角13人中,除了扮演董家“五头虎”的5人之外,还有扮演董家大小姐和4个随身丫头的5人,红脸、黑脸、柴王各一人。每次表演,在村民们心里,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小房间里,演员们正忙着化妆。尽管已经是寒冬季节,大家依然兴致高涨。  【同期】演员化妆交谈  【正文】表演就要开始了,演员们和器乐演奏师排成了长队,四个执旗手打出了五虎少林会的旗子。在一片锣鼓喧闹声中,村民们开始了走会。所谓走会,是指全体演出人员走到村里,通过简单的打斗动作来吸引大家前来观看表演,起到宣传告知的作用。走会结束后,正式表演开始了。  【同期】一段打斗场面  【正文】表演开始后,先是个人或多人进行拳脚和器械表演,意即热身表演,随后便是故事中的敌我双方主要演员交替上场,展示自己的功夫。在越来越急促的锣鼓声里,赵匡胤、柴荣、郑子明开始与董家五虎进行拳脚和器械对打,五虎少林会的表演达到了高潮部分。每到这时,围观的村民们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期】五虎少林会师傅  最精彩的是赵匡胤柴荣郑子明和董家五虎打斗我们村的人几乎都是百看不厌  因为它有故事情节  【正文】这种让村民们百看不厌的表演自打5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就存在了,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如今,这种武术活动还走出了村落,多次参加区、镇的各种花会和运动会表演,并获得了各种奖项。据五虎少林会的师傅张有林说,五虎少林会在公议庄村内已经发展到了第七代传人,目前村里健在的教武师傅有20多人,年龄最大的已有80多岁。而尚勇习武的传统风俗也使得村里参与这项体育活动的会员达到1000多人,并为多所高校培养出了大批武术人才。村民们说,他们正在为这项民间体育活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华武术和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章共分: 1 页,本页是第1页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6#a.obD/ $Q7|f8 超过八十岁的皇帝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80)。 $ 6An}&T a0=kEB8 70岁到79岁的皇帝有8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8),唐玄宗李隆基(77)、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1)、明太祖朱元璋(70),三国吴大帝孙权(70),五代南平高季兴(70),十六国后燕高祖慕容垂(70)。 8LHAor d\}MILn 60岁到69岁的皇帝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唐高祖李渊(69),辽道宗耶律洪基(69)、西夏仁宗嵬名仁孝(69),十六国南燕高祖慕容德(69),清康熙皇帝(68),清道光皇帝(68),十六国西凉武昭王李暠(67),宋孝宗赵眘(67),清太祖努尔哈赤(67),十六国北凉高祖沮渠蒙逊(66),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66),金世宗完颜雍(66),新帝王莽(66)、元太祖成吉思汗(65)、蜀汉后主刘禅(64),明成祖朱棣(64),隋文帝杨坚(63)、蜀汉昭烈帝刘备(63)、唐德宗李适(63),西夏神宗嵬名遵顼(63),汉光武帝刘秀(62)、十六国后凉高祖吕光(62),汉高祖刘邦(61)、宋武帝刘裕(61),清末代皇帝溥仪(61)、金太宗完颜吴乞买(60)、十国后蜀高祖孟知祥(60),辽圣宗耶律隆绪(60),十六国后秦高祖姚兴(60),清嘉庆皇帝(60),五代梁太祖朱温(60)等。 r(H@"tw< ~l74Mt
《封神演义》 吕心哲老人从小跟父亲学皮影戏,《西岐》这个戏本子不知道已经流传了多少代,老人从皮影箱中找出压了几十年的皮影角色——《西岐》中的主人公姜子牙。   皮影艺人吕心哲:   “姜子牙不得第推锣卖白面渡过营生,那时我担担面大街去卖,黄飞虎他行为来到街中,他把我一担面俱都刮去,这一担面俱都刮干,仰面朝天长气叹,臭乌鸦臭粪落我口中。”   古朴又诙谐的唱词让人忍俊不禁,戏词中提到的姜子牙很不得志,生活贫困潦倒,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牧野大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河南新乡有一个名叫太公泉的小镇,在村中的一所学校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间很不起眼的小庙,这座姜子牙庙相传始建于东汉年间,此外在太公泉镇所在的卫辉市,纪念姜子牙的庙宇祠堂还有5处之多。   卫辉市太公古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金泉:   姜太公指挥牧野大战的时候在这儿住过,就建了一个太公庙,另外人们为了崇仰太公,这条街就叫太公庙街。   早年落魄卖面的姜子牙为什么能成为牧野大仗的指挥者?《封神演义》中说,姜子牙在昆仑山拜神仙为师,神机妙算,精通兵法。学艺昆仑山当然是传说,然而在历史上姜子牙确有其人,相传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就是姜子牙所作。   姜太公是牧野大战的指挥者,他无疑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我们把他定为揭开疑团的关键人物,是否因为姜太公出神入化的统帅,才赢得了了三千年前那场战争传奇的胜利?姜子牙神机妙算的本领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新乡市牧野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振中:   昆仑山学来的当然完全是《封神演义》说的,我认为他的本事是经过磨练、从小经历过变通,要按王安石说的话,就是历尽穷通四个字。穷通是指深奥的知识,他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各种什么都看明白了。 本文来源导游栖息地 http://www.dy7cd.com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柴中庆 河南省南阳市发现战国时期墓葬和车马坑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16日电 记者从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他们在位于南阳市城区一建筑工地内进行考古钻探时,发现战国时期墓葬19座、车马坑1座。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这批墓葬及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车马坑位于一号墓西侧约10米处,为一号墓陪葬坑。坑底距现地表两三米,坑内随葬马车两辆。其中一号马车保存较为完好,车轮、车舆、车辕、车衡、车轭等木质构件施有漆绘,舆、衡、轭上有多件铜饰,车辕两侧清理出马骨架两具。二号马车保存较差,构造也较一号车简单,并且没有随葬马匹。  一号墓由墓道及主室两部分组成。墓向朝东,墓道为斜坡状,长约8米,宽约4米。主室为土坑竖穴结构,墓口长、宽各有10余米,墓底距地表六七米,由墓口以下至椁室分布有5层台阶。主室中部为椁室。据介绍,由于盗扰严重,该墓陪葬器物几乎荡然无存,仅在椁室北侧及东侧发现玉璧1件、铜盖弓帽1件、铜饰两件及少量灰色陶器残片。  由于该工地位于麒麟路与百里奚路交叉口处,南阳历史名人、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百里奚的墓地即在此区域,古墓发现时,不少人认为可能与百里奚有关。对此,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柴中庆说,该古墓是战国时期的,比百里奚生活的时代晚了一百多年,二者显然无关,但该墓葬及车马坑的发掘,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完)
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德性高尚的人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因为他顺应了人的本性。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无敌。」  「仁」构成了「德」的最重要因素。德性高尚的人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德性之所以能够具有无敌的力量,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本性。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认为人人具大善良的本性,顺着这种本性来感化别人? 明则几乎没有不获得成功的。  孔子为儒家制订了五种基本德性:温(和厚)、良(良善)、恭(恭敬)、俭(节制)、让(谦逊),认为一个人具备了这五种德性,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这五种德性,又都是以「仁」字为前提的。  什么是孔夫子所说的「仁」呢?儒家经典《论语》中讲的很详尽:  某日子贡向孔子问仁: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孔子回答说: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说,「仁」就是己身想立道,也使他人能够立道,己身想行道于世,也想使他人能够行道。能够就近取诸自身为例,便可说是求仁的途径了。孔子说:“何止于仁呢?那是圣德了!尧舜都恐怕难以做到!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能以自己的行为去譬喻别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仁道的办法了。”   孔子在卫国做官,弟子高柴为刑部的官吏。一日,高柴审判并裁定一名犯人,处以削足之刑,刑后的犯人作守城的差役。后来,有人向卫王告密说:孔子要谋反,卫王下令逮捕孔子一干人等。孔子闻讯立刻逃往他国,其弟子也各自逃生。高柴怕受牵连,也欲逃出城去,却不知门径,这时,一差役领着他进入秘密通道,高柴才逃脱了性命。高柴正欲感谢差役的救命之恩,猛然发现,这名差役正是被自己判处削足之刑的犯人。这名差役不计旧日嫌隙,以「德」报怨,使高柴骇然,问其原委,这个守门人说:「我受削足之刑,是罪有应得。当日您判我有罪并处以削足之刑时,您眼中流露出的哀怜及脸上闪现出的悲戚之情,至今我谨记在心,不敢一日或忘。现在我救您出关,只不过是回报您的德爱而已。」   从这个故事,可以进一步认识「仁爱之心」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柔克刚的深刻智慧。但是,讲仁爱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乱仁乱爱一通。在许多时候,对敌方讲「仁」可以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可也有一些时候,面对凶恶的敌人,还施菩萨心肠,仁爱待人,就是愚蠢到了极点。
惟吉,潘夙之祖 宋)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德按:后周世宗名荣,为后周太祖之养子,本姓柴,以功封晋王,即位后,伐辽,取瀛、莫、易之地,以赵匡胤为「都检点」。六月崩,恭帝宗训立,陈桥兵变,赵匡胤取而代之,国号宋。世宗之子乃后周世宗之后裔。)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赵普等,普等曰:「去之!」(按赵普为胤幼时师,与周无渊源故主杀之。)潘美与一帅在后不语,太祖召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太祖曰:「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后终剌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美本无兄弟,其后惟吉历任供三代,止云以美为父而不言祖,余得之於其家人。(按:惟吉,王銍默记作惟正。) 【宋 王巩 随手杂录】 作者: 旋风柴进 2007-11-22 15:33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潘夙 潘夙,字伯恭,郑王美从孙也。天圣中,上书论时政,授仁寿主簿。久之,知韶州,擢江西转运判官,提点广西、湖北刑狱。邵州蛮叛,湖南骚动,迁转运使,专制蛮事,亲督兵破其团峒九十。徙知滑州,改湖北转运便,知桂州。坐在湖北时匿名书诬判官韩绎,谪监随州酒税。起知光化军。大臣以将帅才举之,易端州刺史,再迁徙鄜州。召对,访交、广事称旨,还司封郎中、直昭文馆,复知桂州。   交人败于占城,伪表称贺以为大捷,神宗诏之曰:“智高之难方二十年,中人之情,燕安忽事,直谓山僻蛮獠,无可虑之理。殊不思祸生于所忽,唐六诏为中国患,此前事之师也。卿本将家子,寄要蕃,宜体朕意,悉心经度。”夙遂上书陈交阯可取状,且将发兵。未报,而徙河北转运使,历度支、盐铁副使,知河中府。章敦察访荆湖,讨南、北江蛮OD,陈夙忧边状,以知潭州。再迁光禄卿,知荆南、鄂州,卒,年七十。   论曰:士之官斯世,有一善可称,致生民咸被其泽于无穷者,故州郡之寄为尤重,张田免禁兵毒于瘴厉,士宏考圭田出于实输,朱景父子、諲、载、煦、涣、士宏、寿隆辈,皆有德在民。仲元不以私怒加人,良肱明于折狱,夙以将家子而能留心边务,用当其材,举能其官。若琮也虽长于吏治,而所至掊克,君子奚取焉。
高柴陈子禽曾参三兄弟桃园三结义: 高柴陈子禽曾参三兄弟桃园三结义: 高柴:(前521~393)春秋末年卫国人,一说齐国人。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皋。他遵守礼制,孝敬父母。有政治活动能力。在孔子弟子中,他担任的官职最多,曾为费宰、武城宰、成邑宰和卫之士师等。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共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共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高子”。 陈子禽(前511年-前415年),即陈亢,名亢,字子禽,陈哀公的孙子,陈留的之子。按《论语》郑玄《注》、《礼记·檀弓》均以陈亢为孔子弟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云:“陈亢,陈人,字子亢,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曾点之子,春秋末鲁国人。他们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俱列孔门七十二贤.鲁定公五年(前505年)生于鲁国的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少孔子46岁,是孔子晚年重要弟子之一,是孔子得意门人。 他的思想主要承传孔子,而于孔子学说领悟较深,能得其旨要。他重视仁德,提倡孝道,主张内省。 曾子像孔子一样重视仁德,并深有体会。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还提出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在曾子的思想中,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的是他的孝道思想。 曾子的孝道思想符合后世当政者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越来越被朝廷重视,曾子的社会地位和谥号,也随之被抬高。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东巡狩,“三月……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从这以后,包括曾子在内的孔门弟子,就不断受到官府的祭祀。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封“曾参为太子少保”;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曾参“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笈伯为“笈侯”,政和元年(1111年)又改为“武城侯”,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笈国公”。 高柴和陈子禽共同在陈国阳夏开办阳夏书院,传授儒家经典达80多年,世代结亲,为阳夏望族。
中书令 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称中书谒者,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中书令即中书谒者令之省称。司马迁被刑后,曾任此职。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东汉不置。三国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晋沿设南北朝时,中书令一官最为清贵华重,常用有文学才望者任职。北周官制与各代不同,其内史中大夫即是此官。隋废监存令,发放改称内史令。炀帝时一度改内书令。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令。高宗曾改为右相。武则天曾改为内史。玄宗开元初一度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后均复旧,唐中书令为三省长官。真宰相,品级本为三品,大历中升至正二品。然唐初即常以他官用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义为宰相,肃宗后,渐以中书令为大将荣衔,并不预政事,宋中书令班在太师之上,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元代中书令权位尤重,或以皇太子兼任。明代废。《新唐书.长孙无忌传》:“太子即位,是为高宗。进无忌太尉,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宋史.职官志一》:“[中书令]国朝未尝真拜,以他官兼领者不预政事,然止曹俏一人,余皆赠官。[元丰]官制行,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中兴后,置左右丞相,省令不置。”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在体制上,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所以中书令更是政务的本源。”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