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按死七个 一巴掌按死七个
关注数: 320 粉丝数: 1,575 发帖数: 10,121 关注贴吧数: 29
架空设计——SdKfz251装甲运输车“两栖骡” “两栖骡”是历史SdKfz250、SdKfz251和SWS系列的替代品,受多年以前晓攻设计的影响而产生,现在加以具象化。 设计思想: 1、要有基本的河泽浮渡能力,但为控制尺寸,不要求强化。 2、为能装载大量货物,充当战地移动物资库,故采用垂直装甲。 3、为在特殊情况下尽可能多载人,在车顶设置附加座位。 4、为使每一辆未经改装的基本型都能参与支援作战,故安装迫击炮。 5、为不挤占坦克产能,降低成本,故选择半履带。 6、为更加吃苦耐劳可靠省心,以牺牲一定的越野性为代价,缩短履带长度延长履带寿命。 7、采用可靠高效的扭杆悬挂,由于车重较轻放弃使用交错负重轮。 8、为节省重量提高有效载荷,采用承载式车体,依靠装甲充当结构。 尺寸(单位为mm) 总长6300 装甲车体长5800 总宽2900 装甲车体宽2600 总高2000 车顶高1800 车体高1400 履带宽320 离地间隙400 重量 满载12.5吨 空重7.5吨 所有装甲和车体结构3.5吨 动力 发动机 迈巴赫 HL42 100马力 最高公路速度55千米/小时(8.5吨时) 油箱2个(炮手、班长等前四个座位下),总容量300升,越野行程300千米,公路行程600千米。 转向装置为混合式,缓转向时仅使用前轮汽车转向机,急转向时刹车参与,必要时分动箱断开一侧履带动力。 装甲 枪盾 20mm 驾驶前挡板和机枪两侧 10mm 车体首上 6mm(79.4度倾斜) 车体首中 20mm 车体首下 6mm(-72.5度倾斜) 车体侧面 10mm 车体顶部 3-6mm 车体底部 6mm 车体后部 10mm 武器和弹药 80mm迫击炮1门,备弹220发(存于8个列兵座位下) MG34机枪1挺,备弹36000发(120箱,存于车厢两侧,也可腾出一部分存放行李。除此之外,弹箱上方可存放武器。) 人员 车内载员14人 其中车组成员4人:包括驾驶员、无线电员(兼机枪手、迫击炮手)、迫击炮手2人。 另有车内载员10人(特殊情况下车顶还可再搭载12人,最大载员26人)。
架空设计——VI型重坦克“大头虎” VI型“虎式”坦克是历史虎式坦克的替代品,由亨尔舍和保时捷公司联合研发,其前瞻性的设计延长了服役寿命和生产周期,生产周期的延长又带来了产品可靠性和提高了产量,使其进一步替代虎王、黑豹、猎豹,成为德军的通用重型坦克,使德军无需开发后续型号即可打满整个二战下半场,在中后期每一场重大战役上都有它的身影,成为盟军和苏军更大的噩梦。 设计思路 1、缩小和简化车体,将原倒“凸”形车体截面改为更为简洁的“口”形截面,减少装甲面积和结构辅件,节省重量。 2、增大炮塔安装重炮,并将所有炮弹全部放入炮塔内,提高实际射速。在安装88mm/L71重炮和重装甲后,该战车的炮塔重量超过20吨,故也得名“大头虎”。 3、适当减轻原虎式坦克过剩的负重轮、履带,节省重量。 4、履带宽度从原虎式的725mm减少到630mm(与豹II相同),拆除裙板以后车体总宽度为3380mm,无需拆除履带和负重轮即可用铁路运输,以牺牲一定泥地通过性为代价大幅减轻后勤压力。 5、由于车重巨大,为确保行驶平稳,延长履带寿命,坚持使用交错负重轮。 6、为提高载弹量,确保作战空间舒适,坚持使用大厚度垂直装甲。 7、为便于后续升级防护,预留附加装甲组件位。炮塔正面留有320mm空位,安装一个空箱,待敌方反坦克火力超过200mm30度穿深后,用一个相同外形的陶瓷复合装甲组件替换空箱,替换后装甲总厚度超过500mm。在车体前中部也有同类设置。通过不断升级附加装甲组件,可大幅延长战车服役寿命。 8、适当加长车体,增大油箱容量,提高行程。 9、油弹分离设计,并在战斗室和动力室之间用装甲和防火墙隔开,降低殉爆率,增加生存力。 10、为增加反步兵能力,在保留航向和同轴机枪的同时,增设车顶遥控机枪和S雷发射器,并载有大量7.92mm弹和S雷。 尺寸(单位为mm) 总长10300 车体总长6655 装甲车体长6220 总宽3500 去除裙板3380 炮塔宽2700 装甲车体宽2040 总高2740 炮塔顶高2450 动力室高1250 驾驶室高1150 履带宽630 离地间隙450 重量 战斗全重58吨(后期型) 所有装甲和车体结构29吨(占50%车重) 动力 发动机 迈巴赫 HL230 700马力 最高速度45千米/小时 油箱3个,总容量1050升,越野行程125千米,公路行程250千米。 武器 主炮仰角18度,俯角7度 KwK43/L71 88mm炮1门,备弹88发(早期型KwK36/L56 88mm炮1门,备弹110发) MG34机枪3挺,备弹10800发(36箱) S雷榴弹发射器1个,备雷108枚(6箱) 装甲 炮盾 300mm 炮塔正面 200mm 炮塔侧前 100mm 炮塔侧后 80mm 炮塔后部 80mm 炮塔顶部 40mm 车体首上 60mm(80度倾斜) 车体首下 150mm 车体侧上 80mm 车体侧下 60mm 车体后部 80mm 车体顶部 30mm 车体底部 20mm 内部隔壁 20mm 成员5人 驾驶员 无线电员(兼航向机枪手) 炮手(兼同轴机枪手) 车长(兼S雷掷弹手) 填装手(兼S雷掷弹手和车顶遥控机枪手)
架空设计——IV型装甲炮“袖珍象” “IV型装甲炮”是IV型坦克的替代品,由克虏伯公司研发,时间上与III型坦克同步,但一开始就定位为无炮塔“装甲支援炮”,而不是“支援坦克”。无炮塔设计能使战车在相同重量下获得远超传统坦克的火力和装甲,但二战史上所有主流自行火炮都是由坦克底盘改装而来,虽然攻防有所提升,但性能仍大受限制,远未发挥出全部潜能。研发定位上的专业性使“IV型装甲炮”性能远超由坦克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从而代替所有史实III突、IV突、IV歼等自行火炮,早期成为装甲师的攻坚和反坦克利器,后期成为重型坦克的得力助手,伴随德军打满二战全场,并像MG42一样成为德军的象征之一。因其外形与象式歼击炮有些相似,因此也有“袖珍象”的外号。“IV型装甲炮”有两个主要分支,分别是安装75mm加农炮的“IV型歼击炮”和安装150mm步兵炮的“IV型突击炮”,前者是盟军苏军的坦克杀手,后者则是盟军苏军的工事克星。 设计思路 1、采用无炮塔布局,通过全新设计使尺寸最矮化。 2、战斗室后置,使重心后移,让炮室前装甲和火炮都位于车体中部,以便安装重炮和重甲。 3、动力室前置,在动力室和战斗室之间用轻装甲和防火墙隔开,使动力室成为额外的防护。 4、在动力室上部,也即是战斗室前方设置两个大行李箱,在低机动作战时可填入1-2吨沙土,作为战斗室上部额外的防护。使其正面可抵御任何二战反坦克火力,能伴随重型坦克作战。 5、为避免行李箱阻断视线,驾驶采用车顶潜望镜。 6、为增加反步兵能力,设置火炮同轴机枪,同时在车顶设置遥控机枪,并载有大量弹药。 7、为提高载弹量,确保作战空间舒适,坚持使用垂直装甲。 8、车长使用可旋转的潜望镜观测,不设车长指挥塔,节省重量和成本。 9、采用高效可靠的扭杆悬挂,因车重较轻不使用交错负重轮 尺寸(单位为mm) 总长7200 车体总长5800 装甲车体长5400 总宽3200 战斗室宽2700 装甲车体宽2000 总高2240 炮塔顶高2000 战斗室高1600 动力室高1050 履带宽500 离地间隙400 重量 战斗全重25吨(后期型) 所有装甲和车体结构11.25吨(占45%车重 动力 发动机 迈巴赫 HL120 300马力 最高速度45千米/小时 油箱2个,总容量700升,越野行程200千米,公路行程400千米 武器 主炮仰角30度,俯角7.5度,左摆幅10度,右摆幅10度。 IV型歼击炮为KwK42/L70 75mm炮1门,备弹93发(早期型KwK40/L48 75mm炮1门,备弹116发) IV型突击炮为150mm步兵炮1门,备弹45发 MG34机枪2挺,备弹6000发(20箱) 装甲 炮盾 200mm(早期型135mm) 炮室正面 150mm(早期型100mm) 炮室侧面 50mm(早期型40mm) 炮室后部 30mm 炮室顶部 20-30mm(早期型20mm) 车体首上 30mm(82.5度倾斜,早期型20mm) 车体首下 100mm(早期型60mm) 车体侧面 30mm 车体顶部 20mm 车体底部 10mm 内部隔壁 10m 成员4人 驾驶员 炮手(兼同轴机枪手) 车长(兼无线电员) 填装手(兼车顶遥控机枪手)
一个老派狂的生存主义观 我刚来到狂吧的时候,似乎感觉找到了归属,但后来发现,自己即便在狂友中也是个异类,我的防灾模式更像大家认为的在中国不存在的西方老派生存狂,所以今天特来系统性的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不仅仅只追求活着,更要活得安稳自在。 据我观察,可能大家也有发现,这里大多数狂友并非百度百科中所说的“居安思危”的“中产”。和大多数其它贴吧论坛一样,这里的主流也是学生党和社会基层,之所以成为生存狂,还是因为社会弱者身份带来的安全感缺失,目睹校园霸凌的学生和初入社会遇见各种不公的青年才是本吧真正的主流,这也造成了吧友对生存的要求普遍较低,主要也就是讨论灾时如何活着,平时如何不被欺负之类。但我说这些并无嘲讽之意,因为我也是从学生党和社会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因为同样缺乏安全感而成了一个生存狂,写本贴只是分享我的相关经验和看法,并希望对大家有些用。 本吧目前的主流生存思路是“与人斗其乐无穷”,而且主要模式是格斗,本吧充斥着各种格斗高手,包括了徒手的、持戒的、着甲的,经常讨论甚欢。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很接地气的生存本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大的适用性,能解决大部分社会治安带来的生存威胁,更便于维护自己的其它权益,如财产、自尊等等。但仅有格斗技能也还远远不够,因为即便从狭义的生存上来说,社会治安也不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目前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前四大因素是疾病、战争、交通事故和地震,而这些都是本吧主流生存本领所无法对应的。而从更广义的生存主义来说,在现有社会条件下,人应该追求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人身自由、财务自由的几大方面,会涉及包括经济来源、资产配置、人际环境、居住安全、交通安全、健康安全等非常多的东西,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展开说了。在这里请大家注意,广义生存主义所追求的这些东西,与本吧主流的生存技能更是相较甚远,而恰恰与大多数普通人的理想生活有很大交集,正如每位中国人都看重的车子、房子、票子等,要想活得安稳自在离不开它们,从广义上讲,这些东西也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存装备。既然是生存装备,我们就可能尝试将其升级,赋予它们更强大的功能。 二、我认为生存没有捷径,反对戏剧化思维。 所谓戏剧化,就是玛丽苏小白文主角光环显灵,露骨点就是“掉进山洞里得宝藏”或者“被尸王咬一口得异能”之流,隐晦点就是吧友嘴边常说的“发现不对”、“第一时间”、“派出所捡枪”、“占仓库占电站”之类,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天上掉馅饼,用对主角有利的小概率事件来达成目的。这本来就只是影视剧本而已,而恰恰目前很多狂友的“生存经验”就来源于这。虽然做梦是每个人的权利,但生存主义其实是一种理性保守悲观主义,你这么乐观了还跟着瞎起什么劲?如果你真能“发现不对”和“第一时间”,那不如先在现实中试试经商炒股什么的,先赚它一个亿嘛。 有一位狂友问我,说你加固建筑干什么?对付地震最好的方式是一顶帐篷嘛。我惊奇的问他怎么预知地震呢?难道10年前在川西遇难的近10万人是因为没准备帐篷?聪明的他马上又说可以一辈子都住帐篷嘛。好吧,即便他不娶妻生子了,万一来的不是地震,而是冲击波、辐射、台风、冰雹、寒流、火灾、盗贼呢?那些看起来更高级的“机票党”其实也有相同问题,能让我们突然翘翘的大都是突发事件,是机票解决不了的。对我而言,能预知的灾难,基本上就不算灾难了。 至今为止,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发现不对”,如何“第一时间”,我只能尽可能时时刻刻的去防范发生概率最大的那几种天灾人祸,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疾病、战争、交通事故和地震。防范方法就是让自己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相应的安全措施保护之下或能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其保护,而这又不得不在自己日常使用的车辆和房子上做文章了。这个道理对于那些到了异国他乡的机票党也一样,因为哪里都会开副本。 三、我不考虑世界末日,我要防的是自己的末日。 目前很多狂友,一提生存就是茹毛饮血,看别人都是“两脚羊”,满脑子都是人类文明整体或局部灭亡后的废土生存模式。我认为以上想法是荒诞的,要知道文明和物种的生存力比个体不知强大了几十几百亿倍。他们不考虑绝大多数同类都好端端的自己先翘了的情况,也不考虑同类大量遇难的过程中自己如何求生,而去考虑同类都基本消亡了以后自己该怎么生活,这就好比一个拿着几千块月薪的年轻人不去考虑该怎么增加收入而是去想着该怎么花并不存在的几千万一样,搞笑不? 网上有个段子,说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人还在钱却没了”,而我认为生存狂最大的悲剧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活得好好的,自己先没了。可能很多狂友会想:本人精通户外活动、EDC不离身、安全意识敏锐、还有甩棍阳江长弓盔甲,生存能力怎么可能还不如普通人?那我随便列举几个常见的灾难来看看: 1、假如当事人不幸遇上2017年1月26日黑龙江省哈绥高速200多辆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这时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他乘坐车辆的安全性能。 2、假如当事人不幸遇上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这时他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他所在的建筑质量。 3、假如当事人不幸住在2003年初的非典爆发地区,这时他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他居所的日照性、密封性、过滤性和周围小环境卫生。 4、再极端点,假如当事人不幸住在1945年的广岛,这时他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他的藏身掩体性能。 以上四种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都分别落在了车辆和建筑上,而吧友的那些典型准备,各种随身装备各种EDC,几乎都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要知道,正如前文提到的,疾病、战争、交通事故和地震是目前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前四大因素,如果连这四个常见灾难都没有充分防备,而去高谈阔论什么废土、菜刀和两脚羊,岂不是本末倒置? 四、就被动物理防御而言,人类最强的生存装备是建筑,人类次强的生存装备是机械,背包和盔甲排不上号。 综上所述,无论是要活得安稳自在,还是要尽可能全天候的防范疾病、战争、交通事故和地震,都绕不开房子和车辆这两个东西。坚固的硬派越野车能够抵御绝大部分交通事故;在人口稀疏、环境清洁的小区中,拥有气密性、过滤性和日照充足的房子能够大幅降低病毒空气传染力;坚固抗震设防的房子能够抵御大地震;人防地堡在生化核打击下有更高得多的生存力。而这些,都是背包和盔甲无法企及的,所以我认为,人类最强的生存装备是建筑,人类次强的生存装备是机械。只有在这两种东西上入手,才能切实有效的大幅提高我们的生存力,如果这两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升级,其它方面做得再好也意义不大。 当然,在房子和车辆上着手是需要花费大量钱财的,还要有相应技术支持,而这样的生存准备并非生活必须,建议丰衣足食之后再去追求,量力而行即可。在此之前,主流的背包和装备再怎么弄意义也有限,所以适可而止就好,不建议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 以上就是我的生存主义观,纯属个人之见,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哈弗H9 遇上 帕杰罗.劲畅,粪青们群情激愤。 本来两个车也没啥联系,偏偏定了一样的价格,偏偏劲畅还是日本越野车,于是粪青们就群情激愤了。 其实两车相同点是都有极其粗壮的大梁,刚度极好,安全性极好,其它方面则各有所长。H9车体大、空间大、内饰豪华,适合没钱的人装面子,适合全家旅行;但缺点是2.0T排量小,涡轮增压得到的大马力大扭矩没有持续性,并且缺乏差速锁(仅有多片离合和限滑差速器),接近离去角小,越野性强于城市SUV但弱于真正的硬派越野车。无奈劲畅恰恰就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拥有接近牧马人素车的性能,3.0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可以提供持续的大马力大扭矩输出,有超选四驱,有两把真正的差速锁,有很小的接近角离去角;缺点是车体较小,内饰简朴,不能用来装面子。 这么简单的道理,粪青就是不承认,不仅不承认,还搬出军车坦克撑腰,又不承认网上公开的装备数据,非要学超大SB装“内部人士”。最后连军用装甲车撞烂日系民用车都可以拿来高潮,搞得好像那装甲车是他家的,那59在北京街头压死的是日本人一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ub.autohome.com.cn%2Fbbs%2Fthread-c-3298-36383481-1.html&urlrefer=85a20389660be763ae285bac74b20dea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ub.autohome.com.cn%2Fbbs%2Fthread-c-3298-36422404-1.html&urlrefer=59d5203044e4b83ab4217cbc6a6ded14
关于一些社会劣等群体的下跪和自我阉割论 有些社会劣等群体老是以为德国要和平就要下跪和自废武功,这不过是弱者的思维,这些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基本都是社会基层,属于逆来顺受的弱者,根本无法体验强者的尊严和逻辑。 国家之间关系真正的原理是:一个国家受到的敌对欲望大小,与自己的实力大小成反比,与自己的欲望小大成正比。所以德国和平崛起的关键在于加强武力、取得胜利、节制欲望,而不是自废武功、放弃胜利、节制欲望。自废武功以后,他国的欲望就会增加,刚好抵消了自己节制掉的欲望,德国还是一样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下跪和自我阉割者们无法理解的。 德国要想崛起,根本不应该惧怕自己强大和取得胜利,而应该随时检验自己的欲望是否超越了自己的实力和取得的胜利,只有后一种情况出现时,才会产生危险。 节制欲望是适当的舍去本国利益保障别国利益,这样才能形成得道多助的局面,美国就是加强力量、争取胜利、节制欲望的典型,所以它成为了最终的赢家。要是象有些蠢货所想的那样,仅仅“不愿意看到”就要发动战争,那早就成为世界公敌了。反过来,被别国“不愿意看到强大”根本不构成危险,只有不够强大容易被打败才是危险。 德国所有的胜利,无论是1970年普法战争的胜利还是1940年德法战争的胜利,都是德国实现自身安全的筹码。筹码,自然是越多越好,只不过,后一次取得筹码之后,德国又进一步增大了欲望——战胜苏联,同时,又没有及时动员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力量,所以才导致了失败。纵观人类战争史,危机和失败全部都由三种因素构成:力量弱、胜利小、欲望大,想要取得安全和成功,就要加强力量、争取胜利、节制欲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