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仙师 茶道仙师
关注数: 98 粉丝数: 213 发帖数: 17,836 关注贴吧数: 40
【转载】戳穿极端皇汉的真面目——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既然是“运动”那么民族主义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既包括前进(比如开疆拓土)与让步(比如给予恩惠),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民族利益。 相比之下,唯民族主义则要粗陋许多,其内涵是只问民族不问是非,在唯民族主义者眼中“除了汉人都是畜生”,他们最大的诉求就是开展民族大清洗,“把XX族屠干净”类似中二的呼喊经常被这些人挂在嘴边。可以说唯民族主义更像是一种精神洁癖和怪癖,是一种病态的思想。 两种思想的区别在华服日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要知道汉服运动自兴起之日便饱受外界质疑和嘲笑,然而正是毛佩琦、当年明月、溪山琴况等前辈的不懈努力才让汉服运动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使汉服最终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由此才迎来了华服日的举办。无论是华服日的logo还是活动的大量照片都可以说明此次活动是以汉服为主体。 然而一直以来没什么贡献的唯民族主义者却在此时发声了,说什么“叫‘华服日’不叫‘汉服日’,这是出卖汉族,这是汉奸行为。”“少民不配穿汉服!”“少民不配参与!”,喊得那叫一个义正言辞。然而仔细一想这些唯民族主义者其实对汉服的复兴没有起到半毛钱的作用,仅仅是给族人扣了无数顶廉价的汉奸帽子而已。 而事实上“华族”之类的称呼,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盛行。当年国军在悼念抗战阵亡将士时,横幅上写的便是“光我华族”而非“光我汉族”。如果按照唯民族主义者的逻辑,那是不是少民“没有资格参加抗战”?如果真是如此,那恐怕抗战真的就“‘光’我汉族”了。更加奇葩的是,唯民族主义者还提出“为什么有蒙古族自治区、有回族自治区,就是没有汉族自治区?政府这么做是卖国。”这真是恨不得什么东西上都写一个“汉”字。对此,我只想说:“大唐有设立过‘汉人都护府’吗?大明有设立过‘汉人三卫’吗?反倒是满清人为制造了‘汉人十八省’的概念。” 顺便说一句,那些将清末爱国将领统统黑成“汉奸”的极端皇汉,事实上正是唯民族主义主义者(如图)。 由此也不难看出唯民族主义者的巨大危害:一是在族人之间制造严重的对立,影响汉人的团结;二是将汉族的盟友——认同我汉的各兄弟民族推到汉族的对立面。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然而在汉族复兴的道路上,唯民族主义者恐怕连猪队友的资格都没有,即唯民族主义者压根就不是民族主义者。 所以华夏复兴,需要的是朴素理性的民族情感,而不是癫狂症一样的唯民族主义。现实中,毛佩琦教授、当年明月先生、溪山琴况前辈都是我们的榜样。希望各位能够明辨是非,成为真正为民族复兴出力的人。
【转载】清初汉臣与清末汉臣的区别 说到清初的汉臣,我想"汉奸"两个字对于他们来讲绝对实至名归。范文程、吴三桂之流都是数典忘祖的民族败类,绝对没得洗。但是一提到清末的汉臣,尤其是邓世昌、左宗棠那样抵抗过洋人入侵和国内分裂份子叛乱的,却有人依然一刀切地把他们打成"汉奸"。 那么说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两件事。首先是洋务运动的意义。很多人根据历史教材里的原话直接认定"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所以得出"洋务大臣(如左宗棠)都是汉奸"。但是中国的教材一向偏向于从阶级角度看问题,所以那句话真正的含义是"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而不是"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满族的统治"。 如果要从民族角度来看待洋务运动,那么洋务运动实际上是汉人通过和平手段来攫取满清权力的一次尝试。汉人兴办洋务让汉族官僚和军阀掌握了大量的实权,架空了满族权贵,这为之后的东南互保和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事实上东南互保和辛亥革命的版图出奇的相似,可以说没有洋务运动便没有东南互保,没有东南互保便没有辛亥革命。 再者是清末汉臣的定位。南明隆武帝说得好"蓄发者顺民也,剃发者难民也"。邓世昌这些清末汉臣本质上讲是明末难民之后,他们的祖先侥幸逃过满清的屠刀,保留下华夏的血脉,却也不得不在满清的淫威之下苟且偷安。时过境迁,这些难民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屈辱,但至少安稳,甚至这份屈辱感也在满清的有意操作下被淡化了。到了邓世昌左宗棠这一代,洋人几声炮响,让这些明末的难民之后即使想偷安也没有办法。洋人把屠刀硬生生地架到了自己脖子上,想活命只能反抗,而想反抗在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只能参加清军。明末难民之后不愧是汉家儿郎,他们作战勇猛,沉重打击了洋人和叛族,保护了汉族同胞免受屠戮。然而满清是不信任汉人的,淮军、湘军乃至北洋水师在满清眼中不过是捡来的**,八旗军才是他们亲儿子。所以当北洋水师被困威海时,满清朝廷见死不救,致其全军覆没。此时通过洋务运动取得了权力的汉族官僚和汉族军阀也明白,满清不信任我们,而我们有兵有权。既然如此,不管是为了民族大义还是个人利益我们都应该踹了满清自己干。于是武汉首义之后,原清新军将士纷纷易帜,终于扯碎了苟且偷生的清旗。 所以,邓世昌这样的清末汉臣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今天的唯民族主义者给邓世昌等英雄扣上“汉奸”的帽子,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可耻行为——他们的祖先都曾留过辫子,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摘邓世昌呢。某些人给邓世昌等英雄扣上“汉奸”的帽子,除了唯民族主义者的精神洁癖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化西方列强的侵略,妄图把西方侵略者塑造为“把汉人从满清手中解救的解放者”——这种人才是真的汉奸。由此可知,抹黑邓世昌等民族英雄是违背民族利益的行为,我们必须认清这种行为
【转载】干货打脸,驳斥“汉服无用论”! 所谓“汉服无用论”,是指网上某位所谓的“明白人”声称“当年我年少轻狂,也曾经认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是时代的伟大号召。现在大了才发现华夏复兴,两弹一星先行,北斗卫星,天宫空间站,核潜艇,嫦娥工程,大飞机,国产芯片先行……压根没衣服什么事。” 要驳斥这一谬论,必须搞清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定义“华夏复兴”,复兴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怎样理解“衣冠先行”。 一、如何定义“华夏复兴”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华夏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中国梦内涵的一部分。 中国梦有着诸多时代特征,综合国力的提升只是中国梦的实力特征,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以及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1】 由此可知,华夏复兴不止包括造大飞机、航母、卫星的“经济复兴”和“国防复兴”,还包括“文化复兴”和“生活水平复兴”。文化复兴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其中即包括汉服复兴。 二、复兴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已由之前的“三位一体”,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2】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越走越宽广,而不是越走越狭窄。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会在民族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干货打脸,驳斥“汉服封建论”! 某些人认为“汉服是封建时代的衣服,是文化糟粕,所以必须反对。”要想驳斥这一谬论,必须搞清三个问题:什么样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某某时代的事物”,什么样的事物才是文化糟粕,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到底是什么。 一、什么样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某某时代的事物” 首先,一个事物不能仅仅因为在某某时代出现过就被称为“某某时代的事物”。直到今天都有人在叫嚣复辟帝制,难道我们能说帝制是当今时代的事物吗?也不能因为一个事物最早出现在某一时代,就说该事物是“某某时代的事物”。筷子在奴隶社会时代就出现了,难道我们能说筷子是“奴隶制时代的餐具”吗? 一样事物若能被称为“某某时代的事物”,那么它必须唯一地体现那个时代的特色。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那么一个社会所处的时代最显著的特色就必然是生产力,以及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举个例子,奴隶就是奴隶社会时代的事物,因为奴隶体现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力(落后、低下、依赖人力)和生产关系(奴隶主对奴隶的压榨剥削)。 那么问题来了,汉服究竟体现了哪个社会时代的特色呢?答:哪个都没有!就拿封建社会来说,请问汉服是体现了地租,还是地契?答:哪个都没有!可见,汉服并没有体现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没有证据可以表明汉服是封建时代的衣服。 二、什么样的事物算是文化糟粕 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否定自身消极元素、剔除文化糟粕、最终成为先进文化的过程。所谓先进文化是指反映先进阶级的利益、为先进阶级服务的文化,那么文化糟粕自然就是指为反动阶级利益服务的文化。 再拿汉服来说,根据《史记》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也就是说汉服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而原始社会时期并没有阶级分化。再结合前文所述以及鄙人拙作《干货打脸!驳斥“汉服贵族论”》中已经论证的内容,汉服本身并不为某一阶级所独有。 特别是现在汉服运动提倡穿着的多为明代庶民服饰,这些服饰无论是劳动者还是剥削者都有穿着,也从来就没有“地主能穿汉服,农民就不能穿汉服”类似的规定。因此也就不能证明汉服为某一反动阶级服务,所以同样没有证据证明汉服是文化糟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