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智人 银山智人
关注数: 69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3,078 关注贴吧数: 7
鼓山寺景区正月里免收门票 正月里,巢湖鼓山寺景区免收门票,大好事。希望长期免费,让城市山林惠及百姓。 顺便说一下,旗山与亚父山、鼓山与亚父山的关系: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472ccc3f0102yc7k.html&urlrefer=b2d6af3772fed9292d2bba4b7e679d28鼓山还是亚父山 经常听闻这样的说法:“鼓山又名亚父山。”或者:“亚父山又名鼓山。”这两种说法让人哭笑不得,都是不对的。他们混淆了鼓山与亚父、旗山与亚父的关系,从而张冠李戴了。 《巢县志》记载:“鼓山。与旗山相邻,山形圆如鼓,恰与旗称,故名鼓山。”明代,程钦在鼓山建福应庵,今名佛隐寺,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山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方政府在鼓山树范增像丶造范增亭,建设“亚父公园”,使得游人深信“鼓山又名亚父山”。 志书又云:“旗山。即亚父山,以山形,则像旗;以亚父古迹,则称亚父。去县十里。”显然,旗山即亚父山,亚父山即旗山。旗山仍存有部分人文遗迹,其中“范增墓”为巢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鲍天球曾作有《过亚父山怀古》诗。这座小山是巢湖城区城宝贵的资源,将来必然是城市园林之一。 可见,鼓山即鼓山,亚父山是旗山,二者是两回事。有关方面应该统筹谋划,将现有的“亚父公园”更名为鼓山公园,并将范增塑像迁至对面的旗山,建设真正的“亚父公园”。 巢湖有一句俗语:“十景以外又三山,鼓打旗摇凤点头。”所谓鼓打旗摇,是指旗山、鼓山具有旗鼓相当的意境。近年,有人将成语“旗鼓相当”的来历与旗山、鼓山进行嫁接,实属牵强。成语“旗鼓相当”,确实并非源于巢湖。
东山、尖山、紫金山 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刘锜、张俊、杨沂中分路进击柘皋(今巢湖西北),金军败逃柘皋西北的紫金山。宋军追至店埠(今肥东),金军再溃,宋军乘胜收复庐州(今合肥)。这就是著名的柘皋大捷,位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也是宋、金绍兴和议前的最后一次决战。 柘皋之战的性质早已定论,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无须追究。令银山智人好奇的事情,是史书叙述该战事提到的紫金山。紫金山在何处,是哪一座山?金军败逃紫金山,宋军追至店埠,最终收复庐州——肯定了一点,即紫金山在今天的巢湖与合肥之间,过了柘皋,但未到店埠。以此,应属两地交界的山区。可惜,巢肥之间自南至北山岭众多,独独不见紫金之名。近来翻阅康熙《巢县志》,见载:“高宗十年,金兵陷庐州。刘锜自太平渡江,与张俊、杨沂中合,锜据东关,引兵出清溪,两战皆捷。兀术以柘皋地平,利于用骑,因驻师。锜进兵,夹石梁河而阵,率众鏖战。沂中使万人持长斧如墙而进,遂大败之于东山。锜乘胜遂复庐州。”读罢此段文字,豁然开朗,所谓紫金山,即东山,当是现今庙岗乡的尖山地区。 “柘皋河源于西大山,南受石梁河水,又南复受夏阁河水。”石梁河,在柘皋镇附近,本是柘皋河的支流,后渐为柘皋河所并,演变成柘皋河的别称。过柘皋河沿官道向西北至界山,为尖山,在巢湖以“尖山寺”闻名:“在方山相近处,傍有尖山寺。”“尖山寺,去县西八十余里,与仙人洞相近。创自元至正间,明洪武、正统间相继修理。”尖山,是巢肥南北向界山的组成部分。南北一系列山岭,巢湖百姓统称为西大山,称合肥境内为山西、山后;合肥百姓则称之谓东大山。横亘两地之间的界山,山口众多,如小口、东山口、云中口、九龙口(九重口、九冲口)、北山口、小岘山口等,俗云“九口十门”,皆是险要所在。其中以北山口、东山口最为重要,“东山、北山实居巢之门户”,庐州东向两条重要官道分别经过这两个关口。东山口,即位于尖山。嘉庆《合肥县志》:“东山口,在大尖山南,城东九十里,为合肥至巢县要道。” 以庐州为起点的官方驿道,经店埠到西山驿,再到尖山下东山口,东山口设有“东山铺”。自此经烟墩岗过柘皋后,东南通向回车衖、巢县,东北取道昭关至东关。1933年修建的合浦公路,即经由东山口故道;1939年,抗日军民于东山口成功击退日伪偷袭……因为重要,才有关隘驿铺;因为重要,才有攻守防卫;因为重要,才有围追堵截!方志中所谓“遂大败之于东山”者,必是这咽喉要冲。当地人言谈中,尖山寺、东山口近乎一体,此或官方概以东山之故。至于为什么叫做“紫金山”,无人探究。或者是“尖山”形似汉文 “金” 字,或者因为那里富含铁矿石。不得而知。 南宋陈造游历柘皋时,耳闻抗金传说,目睹抗金战场,特作《柘皋短吟》:“铁山横飞截平野,宁复江流饮胡马。大酋胆落狐鼠逃,虎头将军自天下。拂庐连络屯长云,提戈敢谓秦无人。惊霆白昼振解叶,淮地一扫留无尘。歌摇千载淮民口,将军归饮策勋酒。乌袍使者来如烟,腾书乞和胡稽首。蝇鸣鸱噪初不闻,贾怒一举雌雄分。辛勤结发七十战,数奇堪笑李将军。”何以铁山横飞?联系前文,我怀疑,陈造是途经东山口时写的这首诗;登临了尖山也未尝不可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