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Sky NovemberSky
关注数: 267 粉丝数: 3,407 发帖数: 54,241 关注贴吧数: 60
关于英特尔13代/14代 台式机处理器推荐的建议 全体吧友:根据目前英特尔官方声明和媒体报道,英特尔第13代和第14代台式机处理器不稳定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处理器微码算法引起的处理器运行电压升高,预计将于八月中旬完成全面验证后,向合作伙伴发布此补丁,来修复过高电压导致的根本问题;并且英特尔在近日宣布,针对13代/14代台式机处理器不稳定问题,为用户提供2年的延长质保期,质保服务最长达5年,现在官方又公布了具体细则。 此次延保服务覆盖的处理器型号共计多达18款,不仅有不稳定现象集中出现的i9 K系列,事实上包括了两代i9、i7全系列(含中国市场特供的i7-13790F/14790F),以及i5 K系列。 如果你的13/14代处理器正在或已经出现不稳定现象,需要换货: - 购买盒装处理器(Box)的用户:请联系Intel客户支持,以获取进一步的帮助。 - 购买散装处理器(Tray)的用户:请联系购买处,以获取进一步帮助。 - 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系统集成商(SI)购买13/14代酷睿处理器台式机的用户:请联系系统制造商的支持团队,以获取进一步的帮助。 如果你的13/14代酷睿处理器出现了不稳定现象,无法换货,可联系Intel客户支持,以获取进一步的帮助和补救支持。 具体如下表:为维护电脑吧内正常硬件配置交流的环境,和避免吧友因产品在使用中产生不稳定问题导致的纠纷,本吧谨慎推荐Intel 13代/14代台式机处理器,已购买该系列的吧友,如果遇到不稳定问题,可以联系联系英特尔客户支持,具体百度一下。 百度电脑吧管理组 2024年8月7日
不得不说ES板真好玩:12700H ES魔改板折腾 昨天折腾到了凌晨5点,ITX主板型号 QY0Z 购入价格650,官方资料只支撑PCIE 2.0 X8,购买之前研究过2060以下显卡不会遇到性能瓶颈,而我是要上RX588 2304的,十分般配 第一次开机,跑了下CPUZ,鲁大师等,跑分OK,然后用RX588显卡进原神,在登录界面死机,卡死屏幕连鼠标都动不了的那种 换RTX2060, 没问题畅玩 换GTX1050,没问题畅玩 重置BIOS,再次插回RX588,点不亮,切核显设置PCIE插槽速率为gen2,点亮再次测试,这次进游戏了,在操作几分钟后又一次卡死屏幕 去BIOS关闭了小核,依旧死机,死机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例如原神启动器界面 去BIOS关闭大核,只留下1个核心,玩游戏依旧死机 关机换内存条,从3000的条子换成了2666的条子,问题依旧, 关机给显卡接了根延长线,无用 关机换新的硬盘,重做系统,只安装RX588的驱动,进游戏死机问题依旧 (之前那块64G硬盘里的系统有3种显卡驱动) 以上情况每条项目我可能尝试过1-2次并切换2060显卡来对比,最长的一次是关闭小核心后,RX588玩了二十几分钟才发生了死机现象 不得不说,ES板真好玩, 群友指出过可能是显卡有暗病,毕竟三朝元老,我也考虑过这一点,但是这张RX588在i3 4170的H81板子上从没死机过。 当然我也想着也可能是ES处理器本身的问题, 最后,在GPUZ里面找到了答案,RX588在显卡速率一栏中,会在 2.0 和 1.1 之间来回横跳,不明显变动,但数值会变 索性去BIOS里把PCIE速率设置成gen1,重启后,死机问题彻底解决,不过RX588的跑分从185000跌到了179000, 进原神1080P夜景黎月测试,gen1速率下貌似比gen2时帧数还稳,急速旋转视角会从60帧跌到个57帧, 之前会死机的gen2模式下会跌到50帧左右会感觉到卡顿感 那就在gen1模式下凑个玩吧 注:如果装2060显卡,那么性能可以跑满的 最后我把这块板子装进了小机箱里,家里没好的散热器,压不住,干脆把功耗墙设置到了65W ,小核依旧保持关闭状态,这功耗带个1080P原神也不会有瓶颈,(不过45W功耗墙会遇到瓶颈,切换场景后急速拖视角会卡顿几秒)
东芝P300 2TB 7200转机械硬盘用作 iMac 外置存储扩展体验 两年前购买的这台 iMac 5K 主要是用来存放用相机拍摄的一些照片视频,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剪辑等,因此在使用两年后的今年,自身的存储已经达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而很多资料又舍不得删。所以,最近购入了一块东芝新升级的P300 2TB 7200转256缓存的台式机机械硬盘,并搭配购买了一个3.5硬盘底座,一起放置在桌面上用于扩大存储需求。有时候外出,经常将拍摄的照片视频临时存放于笔记本电脑,回家后就可以将这个外置硬盘用作互传资料的中转站。细说一下新买的这块硬盘,包装方面东芝P300机械硬盘还是比较简单的,内部采用了泡沫填充,运输上面不用担心会损坏到硬盘,并有一份说明书,没有配SATA线。连接电脑后,硬盘提示需要初始化,由于不考虑在Win电脑中使用,我直接格式化成了Mac的分区格式,(Win电脑游戏需求居多,而游戏加载更需要硬盘4K性能,最好首选固态硬盘做系统盘,再搭配P300这样的大容量机械盘做数据存储扩容)。随便复制一个30G文件试试,两分多种可以完成,速度还可以。使用Mac上的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进行磁盘性能测试,可以看到读取在221m/s,写入在215m/s,这性能比2.5寸的小移动硬盘强多了,并且这样的性能可以支撑起剪辑软件FCPX 在外置硬盘上的直接操作,实时预览,这样可免去向本机固态硬盘拷贝的步骤,而2.5的小硬盘性能不足,面对剪辑软件时,只要稍微操作一快,或者轨道一多,那么就会发生卡顿,极其影响操作。新升级的东芝P300机械硬盘除转速提升以外,缓存也升级到了256M,主打的功能是“稳”、“静”,由于采用了NCQ技术,通过刺头寻道与转动延迟之间的平衡支点,可以有效地减少寻道时间,使得数据读取更稳定。这有助于处理大量视频时,保证速度自始至终如一,避免偶尔卡顿情况。例如视频剪辑软件是最占用磁盘性能的软件,剪辑时间线相当于视频播放的进度条,鼠标指针移动到哪,视频就播放到哪,并且时间线上面很多视频片段会取自不同的视频文件,来组合成一条播放轨道,以及多个轨道上下叠加,这就需要硬盘同时读取多处分散的视频文件来实现播放,因此,对于硬盘的连续读取,寻道时间要求非常高,只要磁盘性能略微跟不上,整个剪辑操作便会出现卡顿,预览画面掉帧,渲染速度慢这些影响操作的体验。 总结:东芝作为老牌大型存储产品制造商,品牌历史悠久,对这个品牌的品质和性能都是比较认可的,目前东芝是自己研发,自己生产一体化的一家公司,因此品质会更加有保证,存储重要的视频图片,硬盘品质马虎不得,这款P300的性价比挺高,在我个人改造存储的接受范围内,能有效满足我的存储需求,可以放心的作为额外的存储盘,工作盘。
iwork gt 安装win10后续航好许多,也不容易发热风扇狂转了 拿到手是win11系统,随便把玩了几下,就感觉后盖好热,开个鲁大师看看配置信息和硬盘通电时间,风扇就狂转了起来,也没跑分玩,我这台是2300买的二手,i3 + 512G版本,看了下硬盘通电时间,30小时,成色99新,卖家说9新感觉保守了 、 win11下掉电太快了,感觉这系统后台一堆东西在运行。比如病毒扫描,系统后台更新啥的。把玩了2小时后放弃,甚至有点厌恶!! 用U盘重新安装了win10 LTSC 21H2版本(略微魔改版),在安装过程中自动启用Administrator用户并自动登录,这个账户做所有操作都不会弹操作确认提示,并且也提前砍掉了安全中心,病毒扫描, ,,LTSC版不带软件商店,并且系统自动更新很懒惰,只会更新重要的安全补丁,不会更新功能性,因此,我安装完后,感觉很安静,也不发热,电池掉电都慢了很多(非常明显) 附:win10驱动(提取自官网win11恢复镜像) pan.baidu.com/s/1GDF-MOb3j8uLBl_CZ2iAeQ 提:n3uk 安装方法需要自己打开设备管理器,点击未知设备,右键更新驱动一个个安装 安装完后触屏,旋转,声音,wifi蓝牙所有功能都正常 显卡驱动则另外安装intel网站最新的版本 安装完后建议在服务里面禁用Service for intel HD Graphics Control Panel,这样就不会动态对比度调整了 触控键盘右键任务栏里打开,可以改成移动式的 此外,这个平板的做工很好,一体感手感很强,声音外放也还可以,就是屏幕蓝色偏移太多,造成观感偏冷严重,凭借着多年摄影的经验,照着imac 5k调了半小时,勉强把观感调成一致了
PCI 4.0 固态家族新成员 - 雷克沙NM760固态硬盘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新一代的处理器与主板发布后,PCIe 4.0 SSD固态硬盘才真正在消费者市场中完成普及。市面上的PCIe 4.0 SSD固态硬盘产品虽说是“百花齐放”,但在具体的产品参数上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势。各大品牌分别在高端旗舰、入门市场都发布了PCIe 4.0 SSD固态硬盘,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在满足消费者设备存储扩容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较于PCIe 3.0 SSD固态硬盘,PCIe 4.0 SSD固态硬盘读写性能提升约1.5倍以上*,且兼容于新一代处理器、主板与游戏主机,加快数据传输、系统启动、游戏和创意设计等工作的加载速度,使用户减少等待时间,为用户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流畅的游戏体验。 Lexar雷克沙于近期推出的NM760为Lexar雷克沙SSD PCIe 4.0产品线中的第二款PCIe 4.0 SSD固态硬盘,定位为PCIe 4.0入门级产品,而Lexar雷克沙率先推出的NM800 PCIe 4.0 SSD固态硬盘定位于旗舰级产品,在性能和品质方面更具优势。NM760 PCIe 4.0 SSD固态硬盘的推出为主流平台升级、游戏主机用户提供新的数据存储扩容选择。熟悉Lexar雷克沙产品的朋友会发现,Lexar雷克沙电竞系列的固态硬盘整体采用沉稳的黑灰色调风格,让消费者通过颜色和数字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型号,与上一代固态硬盘相同,NM760采用标准M.2 2280 SSD外型规格和单面颗粒设计,可以满足消费者用于台式机、笔记本与主机游戏设备的存储扩容需求。 同时,NM760 SSD固态硬盘是一款专为游戏电竞用户打造并采用全新PCle 4.0接口的高性能固态硬盘,支持最新的NVMe 1.4协议,从而使这款固态硬盘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读取速度最高可达5300MB/s*,写入速度最高可达4500MB/s*,给消费者带来更顺畅的游戏体验和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并且拥有2TB大容量选择,让您拥有更充裕的空间打造精彩的数字游戏世界。值得一提的是,NM760 SSD固态硬盘采用新一代12nm制程工艺主控,在功耗与性能比上进行特别调校,对比之前普遍使用的28nm工艺,工作功耗更低,在拥有高速读写速度的同时仍然保持低功耗,低延时的特性。主控搭载电竞级别散热模式,搭配覆盖主控和颗粒的新一代复合材料散热贴,工作温度能够得到稳定控制,性能获得提升的同时也能得到出色的散热效果。 对于平时爱玩游戏的玩家或者有新一代平台装机升级需求的用户来说,NM760 SSD固态硬盘作为一款得力的硬件装备,尤其是当你面对大型游戏的场景载入时,强悍的读写性能在游戏中表现更加显著,给您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Professional NM760 M.2 2280 NVMe 固态硬盘在雷克沙(Lexar)存储上线。未来,江波龙电子旗下高端消费类存储品牌Lexar雷克沙将继续以创新的思维、专业的技术,不断完善产品性能、用户体验、客户服务
Crucial英睿达X6 移动固态硬盘简测(1.00 TB)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外观还是很漂亮的,而英睿达是颗粒大厂 镁光 旗下的品牌,如其名,这个移动固态在连续写入测试中,速度表现非常稳拆开包装,外观非常小巧,足够薄足够轻,我想象了一下用途: 外出时可以作为笔记本的额外存储(许多macbook用户只买了256G版本) 可以作为PS5/ SWITCH游戏机的扩展硬盘 可以安装WIN TO GO 直接随身携带一个WIN10 可以作为相机的外录设备,例如BMPCC6K直接录制到外接SSD包装内只有说明书和一根C to C的连接线,并没有提供 Type A to C 的连接线 但是英睿达额外给了一个转接器 ,不同于很多笔记本用户常买的单口 Type C 转 USB3 标准口 这个转接器是反向转换, 为 USB3标准口 转 Type C,但是独立于包装之外,不确定零售版本会带有这个转换器外壳材质为铝,金属磨砂的手感,是那种比较细微的磨砂手感, 尺寸大小为 11 x 69 x 64mm简单的在 M1 的 Macbook Air 上跑了个速度测试,写入 336M 读取 385M ,很惊讶,因为这个固态只有一个C口,我一直以为是个 USB 3.2 Gen 2 ,随便跑到个 900-1000m 没问题,一开始怀疑是线的问题,换了线又重新跑了一遍,速度依然,直到看见包装上印着的 up to 540M ,恍然大悟,才明白这货是SATA模式接下来接到PC上进行详细测试,配置如下: CPU:i5-10400 主板:B460M 内存:16G 显卡:RTX 2070 系统硬盘 :东芝 XG4 1T 连接PC后,把它重新格式化成 NTFS 格式并 4096 对齐 首先跑了个ASS,速度中规中矩其实上面这种跑分图没意思,接下来跑个猛的,直接往硬盘里写入 953 GB(最大可用容量) 的混合文件,以模拟日常使用时大量拷贝文件时可能引发的掉速现象 第一遍:稳定在420M/s,在 900 G 的位置掉了一次速度,又回升第二遍:写入依然稳定在420M/s,在最末尾的 950G 时掉了一次速度,又回升,而读取一直稳定在440M/s总结下:写入成绩很优异,是实打实的写入速度,足够用了,特别是摄影玩家外接硬盘录制,更需要持续稳定的写入,否则录制会因为存储速度过慢而中断。 附:标称 1000m 速度的 USB 3.2 Gen 2 移动固态实际大量拷文件是会掉速的, 这个我在2楼详细说:
Crucial英睿达X6 移动固态硬盘简测(1.00 TB)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外观还是很漂亮的,而英睿达是颗粒大厂 镁光 旗下的品牌,如其名,这个移动固态在连续写入测试中,速度表现非常稳拆开包装,外观非常小巧,足够薄足够轻,我想象了一下用途: 外出时可以作为笔记本的额外存储(许多macbook用户只买了256G版本) 可以作为PS5/ SWITCH游戏机的扩展硬盘 可以安装WIN TO GO 直接随身携带一个WIN10 可以作为相机的外录设备,例如BMPCC6K直接录制到外接SSD包装内只有说明书和一根C to C的连接线,并没有提供 Type A to C 的连接线 但是英睿达额外给了一个转接器 ,不同于很多笔记本用户常买的单口 Type C 转 USB3 标准口 这个转接器是反向转换, 为 USB3标准口 转 Type C,但是独立于包装之外,不确定零售版本会带有这个转换器外壳材质为铝,金属磨砂的手感,是那种比较细微的磨砂手感, 尺寸大小为 11 x 69 x 64mm简单的在 M1 的 Macbook Air 上跑了个速度测试,写入 336M 读取 385M ,很惊讶,因为这个固态只有一个C口,我一直以为是个 USB 3.2 Gen 2 ,随便跑到个 900-1000m 没问题,一开始怀疑是线的问题,换了线又重新跑了一遍,速度依然,直到看见包装上印着的 up to 540M ,恍然大悟,才明白这货是SATA模式接下来接到PC上进行详细测试,配置如下: CPU:i5-10400 主板:B460M 内存:16G 显卡:RTX 2070 系统硬盘 :东芝 XG4 1T 连接PC后,把它重新格式化成 NTFS 格式并 4096 对齐 首先跑了个ASS,速度中规中矩其实上面这种跑分图没意思,接下来跑个猛的,直接往硬盘里写入 953 GB(最大可用容量) 的混合文件,以模拟日常使用时大量拷贝文件时可能引发的掉速现象 第一遍:稳定在420M/s,在 900 G 的位置掉了一次速度,又回升第二遍:写入依然稳定在420M/s,在最末尾的 950G 时掉了一次速度,又回升,而读取一直稳定在440M/s总结下:写入成绩很优异,是实打实的写入速度,足够用了,特别是摄影玩家外接硬盘录制,更需要持续稳定的写入,否则录制会因为存储速度过慢而中断。 附:标称 1000m 速度的 USB 3.2 Gen 2 移动固态实际大量拷文件是会掉速的, 这个我在2楼详细说:
开个贴,讲讲各个价位、各个需求下的最优二手macbook型号选择 价格从低讲到高: 1000-1200之间:Mac mini 2014 最低配 和 13寸半截macbook pro(13款-15款,例如mgx72),这两者都是双核i5,性能接近,但mac mini使用的机械硬盘500G,比较影响日常操作速度,改sata固态硬盘后,操作会快一大截,也可以多点钱购买改装好固态的mac mini;;而13款开始的13寸pro,硬盘采用了nvme协议,因此你买半截13寸pro回来后,可以通过一块十几元的转接卡上500G甚至1000G的固态硬盘 缺点:双核i5性能不强,geek多核跑分1226 - 1565之间, i7版本在1600左右,没必要i7,因为同i5一样,都是双核处理器。 缺点:需要外接显示器使用,不可外出携带 缺点:需要final cut剪辑的直接不考虑,性能太弱,仅勉强能剪辑1080P视频,遇到特效和转场卡的起飞 1500-2500之间: 可以购买到 半截15寸 的macbook pro,13年 - 15年,还是半截,但15寸的性能很强,i7四核起步,多核跑分 2900 - 3300 之间,1500可以考虑的型号: 13年pro的半截,型号为me293,无独立显卡;适合处理照片,因为cpu性能都差不多; 2000可以考虑的型号:13年me294,带独立显卡且内存为16G,可以覆盖1080P的视频剪辑了, 2500可以考虑的型号:LT2,为15年的高配,显卡较强,跑分为 11028,记住这个显卡分数,这是我认为的视频剪辑最高性价比型号 缺点:通常这些半截的macbook pro 15寸,不带有硬盘,需要自己添加 缺点:没有屏幕,当做台式机用,但毕竟是白苹果,稳定性和省心,同时性能也接近同价位的黑苹果了 附:带独显的15寸型号显卡分数参考:剪辑很依赖显卡性能 15款高配:LT2 显卡跑分:11028 16款 450显卡:10215 /// 455显卡:12412 /// 460显卡:15746 17款 555显卡:12468 /// 560显卡:15377 18款 555X显卡:13423 /// 560X显卡:17586 19款 5300M显卡:24345 /// 5500M显卡:28753 /// 5600M显卡:41072 https://tieba.baidu.com/p/6836375334 这是我做的一个剪辑时间输出对比 以下开始正常的型号带屏幕了: 2000-2500左右:可以买到12年 - 15年的macbook air 13寸,这一项我完全不推荐,因为屏幕是1440x900,非retina且屏幕为TN屏幕,可视角度很糟糕,并且色域也只有45%的SRGB,不过cpu性能和同年代的13寸pro很接近。 事实上,所有的macbook air我都不推荐,2011 - 2017 款,非retina的型号屏幕糟糕,而19款开始的新模具带retina屏幕的型号散热捉急,不接触cpu热管,性能释放不出来,并且价格也没性价比。 2500左右: 大概能买到13年14年的二手 13寸 macbook pro retina屏幕款,例如:mgx72,i5 + 8G内存 + 128G硬盘,cpu跑分为1400左右。这些款都可以改装硬盘。 15款的13寸价格估计会到3000出头,带力度触控板。但注意:13款 - 15款的性能都差不多,跑分为 1226-1565 之间,没必要i7,因为i7相对于i5性能提升约5%,因为i7也是双核(其实说白了就是个高频i5) 缺点:所有13寸都是双核cpu(2013款 - 2017款),核显, 不适合用作视频剪辑 优点:retina屏幕上网看电视剧处理照片舒适 3000左右:13年的 macbook pro 15,retina屏幕,型号为me293,i7 + 8G + 256G + 核显 /// 中配型号me294,价格约为4000,内存提升到16G,硬盘提升到512G,带个显卡,不过这个显卡性能一般, 14年款的15寸低配高配在上面的价格基础上浮动500左右 考虑到macbook用户基本没有游戏需求,需要购买独显版本的pro几乎都是为了剪辑视频,那请直接考虑下面这款: 5500元左右: macbook pro 15 retina ,2015款高配,型号为:LT2,显卡性能得分:11028分 这款最适合用来移动剪辑 /// 至于15款的低配就不说了,没独显,且CPU性能和13款14款都差不多,顺便普及下知识:因为intel挤牙膏的原因: 2013款 - 2017款的15寸,CPU性能都差不多,差距10%以内,无论新模具旧模具,跑分约2900-3300之间 2013款 - 2017款的13寸,CPU性能都差不多,差距10%以内,无论新模具旧模具,i5跑分约1390-1920之间,i7 约高出5%,但最高不超过2074 那么问题来了,有些人想要13寸的便携,又想要性能,怎么选择呢? 请考虑18款的13寸macbook pro, (16款和17款的13寸就别考虑了,空有一个新模具,性能没啥提升的,价格在5500-6000之间,不如咬咬牙上18款) 6500+价位: 2018款 macbook pro 13 ,带有T2芯片,带有touchbar,带有指纹识别,带原彩显示,屏幕亮度为500尼特,配置为: i5-8259U + 8G内存 + 256G硬盘, CPU多核跑分:3742分 (是不是提升了一大截?) 核显跑分:5846分 (655显卡是除了最新的2020款十代CPU型号外的最强核显,并强于19款的645显卡,20款十代核显跑分:8500,但售价要五位数以上了) T2芯片可加速视频编码 这个型号可流畅剪辑1080P视频和4K H264视频,我自己上个月就淘了一台,6800,电池循环4次,给大家参考 附: i5 8259U,这个CPU为苹果向intel定制的型号,只有macbook中有,但后来intel出品了一款nuc8i5,用的是同型号CPU,价格约2000左右,自己添加内存和硬盘后,可实现完美黑苹果,性能同上,并且带有雷电3,支持4K 60输出 8500价位:2018款 macbook pro 15,带有T2芯片,带有touchbar,带有指纹识别,带原彩显示,屏幕亮度为500尼特,配置为: i7-8750H + 16G内存 + 256G硬盘, CPU多核跑分:4638 独立显卡跑分:13423 再之上的价位我建议直接选择16寸的二手了,低配i7大概14000左右或不到,看成色,CPU多核跑分:5339;显卡5300m跑分为:24345,,这款便携很累,如果经常带来带去,还是选择18款的13寸吧,在家里可以考虑配个雷电3显卡坞 那么问题来了,我想要最少的钱,实现最强的性能,怎么选择? 这里推荐3个方案: 笔记本黑苹果方案:3500价位甚至更低: 联想小新 Pro13 十代i5核显版,更换网卡后,可以完美黑苹果,屏幕是2560x1600,与macbook 13相同,CPU性能得分约4200,适合用来处理照片,散热也很好。但完全不推荐macOS下有剪辑需求的人选择,因为620显卡的性能跑分只有2800左右,剪辑性能很差,我自己拥有过后来又出掉了。但在笔记本阵营中,黑苹果相对完美的一台了,也可以加钱选择 MX250 / MX350独显版本,但在macOS系统下不可驱动, 在双系统Win下面可使用,可以游戏或者PR视频剪辑 黑苹果主机方案:4200价位的黑苹果主机,参阅:https://tieba.baidu.com/p/6831272465 CPU: i5-9600K多核5578分 显卡: RX580 跑分44377分 这两个性能,CPU已经略超16寸的i7了,显卡更是2倍于5300m的性能,考虑到笔记本的发热降频,这台黑苹果主机是绝对碾压16寸的低配款了。 这台黑苹果主机我做过一个测试,渲染同一个视频工程,用时1分59秒,而我的 iMac 2019 款 i9-9900K,64G内存,570x显卡用时1分55秒 (上面那台黑苹果笔记本小新Pro13用时8分22秒) 并且黑苹果的硬件很自由,甚至可以 i9-10900K 配合5700xt 白苹果方案:iMac 2019低配i5魔改 i9-9900K + 64G内存 + 1T固态 + 8T机械,这个对使用者要求太高了,就不具体展开了,我反正是改造了一台,总共花费14788元,从今年3月份一直用到现在,使用体验完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