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tlehuang201
gentlehuang201
示出本有,开其常无,悟我自在,入于不妄
关注数: 38
粉丝数: 290
发帖数: 19,540
关注贴吧数: 8
龙吟雾起,虎啸风生,这是出世边事。 我今学鸡鸣狗叫,几人得见此边事?
三空正法直示君, 临门止步品楹联, 会尽三藏世尊义, 妙解文功终无缘。 欲责我语何所指, 责处问责恰恰时, 脱尽繁华天真露, 眼前指月颂一则!
又是一年花开时 还有知底吗? 有吗?有吗?
行字论 字的本质是什么? 1. 字 即 线条 笔画虽然可以千变万化,统而论之,就是由不一样形状的线条,交错纵横,合并在一起,然后成相。 不同的相,就是不同的字。 结论:书法就是用工具呈现线条之美的专业能力) 如何训练这个专业能力?写出好字(未必漂亮,却可以漂亮;要的效果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2. 不丑 即 美 丑在哪里? 线条轻浮无力(笔力不足), 线条关系乱(间架结构混乱,重心不稳), 线条单调(没有粗细变化) 线条僵硬(行笔刻板,写字遵循定式) 线条分布不合理(黑白,疏密布局意识差) 线条用力不均(行笔不连贯,气息断层,笔势没有贯通始终) 线条不清爽(个人气场重浊) 线条布局紧促(个人心胸不够豁达) 线条呈现紧促浮躁(个人心浮气躁) 线条棱角鲜明,有刺痛感(用笔不尊重笔性) 线条与线条衔接粗笨,江湖体(行笔提按与速度失衡)
我距离开悟,就差一个“悟” 误与悟,是兄弟,只有误才有会,简称“误会”; 只有悟才会开,简称“开悟”。 记住,是开悟,不是“开会”
行笔贵笔下见筋骨 大神,请帮忙解读一下这句话。 🌹🌹🌹
无端起知见 看我的分词: “无” 端 起 知见 字拆解: 无:名词 端:名词 起:动词 知见:名词 字面义:在无的那一端 生出了 这些知见。 解释义:一边是无,一边是有;在无的那一边生出了有——这个有名叫 知见
破法执,方能方便行用自在,随方解碍,不落器像; 破我执,方能利害取舍自在,随顺应人,不落得失
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 答:十二时中以何为境?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凡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凡夫位——背觉合尘)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见道位——明心见性) 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修道位——依体起用) 偏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修道位——摄用归体)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证道位——心境一如)
看到想成就人上人,我不禁笑出猪叫声!这都是哪个门派的修行法门 看到想成就人上人,我不禁笑出猪叫声! 这都是哪个门派的修行法门啊!
救命啊!
明明眼前花花世界。直下谁在承当? 明明眼前花花世界。 直下谁在承当?
想不开呀,想不开!
善应一切心行法术不敌神通,神通不敌业力,业力不敌愿力,愿力不 善应一切心行 法术不敌神通, 神通不敌业力, 业力不敌愿力, 愿力不敌因果, 因果者天地之道,感应之宗, 我能善感,则彼善应, 所感之因在我,所应之事在彼。 三世善恶之果,具是我人身中之神所感召。
什么是心随境转,什么是境随心传。差在哪? 什么是心随境转, 什么是境随心传。 差在哪?
眼任尔万般说,尽归法流喻,境触现当下,入道无尽空。 眼 任尔万般说, 尽归法流喻, 境触现当下, 入道无尽空。
扯犊子第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注:必须往死里怼!第二句:言 扯犊子 第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注:必须往死里怼! 第二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注:那不言语时,断不断?心不行时,灭不灭?为何断?为何灭?兄弟们,high起来! 第三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注:同样是大棒在手,结果却是,头破血流,你值得拥有!
随顺智:1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任何时候,包括睡梦之时,妄念一 随顺智: 1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任何时候,包括睡梦之时,妄念一起,即时放下,此之谓也;如果还不明确知道什么是妄念,到这里结束,后面三句,不扯了。 2 于诸妄心不加息灭:做到第一句,一定会发问,为什么种种妄念,会时不时冒出来,我该如何把它们抹掉?此句,就是对治这种情况的,即起即止,不生法相,又名灭度一切众生;这句,做不到,第三句,还是免谈; 3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心心念念,一切境界现前,一定会发问:种种境界,我皆明了,是为幻化,但境中我在哪里(加了知)?承侍供养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无一空过,此之谓也;如果不能透过,第四句免谈,透得过,证如幻三昧; 4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到这里,一定会发问:既然这些都是如幻不实,我还做那么多,有什么意义?说真不真,说假不假;说虚不虚;随愿力而起,行证一切行门智慧,直达圆证成就一切种智;心不住种种相,而起种种相,破种种相,成种种相。是谓:入一切三昧门,圆证一切种智
得其旨,何惧善恶得失,皆归其用,不得其要,善恶得失皆中其意, 得其旨,何惧善恶得失,皆归其用, 不得其要,善恶得失皆中其意,皆名为妄
契合左虚右实,契合为用,非虚非实体相用,体无相故应一切相,应 契合 左虚右实,契合为用,非虚非实 体相用,体无相故应一切相,应即为“大用” 言者借相而指,闻者见相而会。是为“得用”,即契合。皆大欢喜。 由应而化种种意解,不合其旨,是为逆缘,又是机不合时。这是修布施波罗蜜的大忌。 何谓“会”,二物相合无间,是为会。
相见由相而见。什么是相?见了个什么?见后又如何? 相见 由相而见。 什么是相? 见了个什么? 见后又如何?
来着皆是客,主家必恭迎! 来着皆是客,主家必恭迎!
上德之人,求道,是为了知道自己,调整自己,最后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他人。 下德之人,求道,是为了表现自己,强化自己,最后在不断逞强斗狠中也灭了自己。
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自认见空的同修门,如果不能 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 自认见空的同修门,如果不能回答前贤为什么这么说。就要多注意了! 佛是一切智人。既然自认悟宗,为什么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了呢? 如果自认可以回答,请问对着自己的答案,如何落到言行处?(说概念的多,能转化概念的少,智行毕竟要能合一)
障山高人为峰,高则高矣,就是有个脚。海尽天为界,广则广矣,就 障 山高人为峰,高则高矣,就是有个脚。 海尽天为界,广则广矣,就是有个边。 顺 看那脚边,好像有一团气,好像是脚气!
造物妙可思,立身出两边,左右来回走,演推乐无限! 造物妙可思, 立身出两边, 左右来回走, 演推乐无限!
行门颂身入诸境起事缘,经历笔笔触心弦,精进法理无别事,妙乘风 行门颂 身入诸境起事缘, 经历笔笔触心弦, 精进法理无别事, 妙乘风波应本源。
指桑骂槐哪句言说,不及实相?龙生九子,九个九样,个个龙种! 指桑骂槐 哪句言说,不及实相? 龙生九子,九个九样,个个龙种!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说食不饱。
这么努力盖楼,知道什么是“门都没有”吗?门来了 这么努力盖楼,知道什么是“门都没有”吗? 门来了
老僧修行多年,理路无所不通!尔等还不快快臣服!是,是,是,给 老僧修行多年,理路无所不通! 尔等还不快快臣服! 是,是,是,给大菩萨献花,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药来了,什么 佛说一切法, 为度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 何用一切法? 药来了,什么病?
看什么?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诸法无我 对决 诸法有我
吃棒系列二过了一段时间,元安禅师前来辞别临济禅师。 吃棒系列二 过了一段时间,元安禅师前来辞别临济禅师。 临济禅师问:“甚么处去?” 元安禅师道:“南方去。” 临济禅师用拄杖在地上画了一画,说道:“过得这个便去。” 元安禅师于是大喝一声,临济禅师举起拄杖便打。 元安禅师于是便作礼而去。 临济禅师第二天升堂的时候,告诉大众道:“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醃菜缸里淹杀。”
乱叫,迟早吃棒 有一天,元安禅师侍立次,有位座主前 乱叫,迟早吃棒 有一天,元安禅师侍立次,有位座主前来参礼临济禅师,临济禅师问:“有一人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有一人不于三乘十二分教明得,且道此二人是同是别?” 座主道:“明得即同,明不得即别。” 临济禅师道:“这里是甚么所在?说同说别?” 说完,临济禅师回头看着元安禅师,问道:“汝又作么生?” 元安禅师便大喝一声。 临济禅师送走座主后,回到方丈室,问元安禅师:“汝岂不是适来喝老僧者?” 元安禅师道:“是。” 临济禅师一听,便将元安禅师打出丈室。
一直都是直指,从来没有骗人。
何谓离钩三寸?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 何谓离钩三寸? 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 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师曰:“不似,似个甚么?” 山曰:“不是目前法。” 师曰:“甚处学得来?” 山曰:“非耳目之所到。” 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师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 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 山拟开口,师又打。 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
幻化无尽偈入世随作现法相,相相连环成因果,出世随处定本位,境 幻化无尽偈 入世随作现法相, 相相连环成因果, 出世随处定本位, 境界无边证道我。
阴凝以承阳一切污垢浊渍皆归地而后藏,藏而化之,而后能承载万物 阴凝以承阳 一切污垢浊渍皆归地而后藏,藏而化之,而后能承载万物,资生万物! 是名修行! 是名厚德载物! 颂曰: 藏污为国主, 受垢成王尊, 绘事虽善巧, 后素托天工!
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 为生灵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动静颂动中有静,静为动主,静中有动,动为静功,动中无静,动为 动静颂 动中有静, 静为动主, 静中有动, 动为静功, 动中无静, 动为妄用, 静中无动, 静为死功, 动静合宜, 造化斯真, 行中透定, 天人合一!
唐僧有三个徒弟,分别叫悟 空,悟 净,悟 能。请问各位,想悟 唐僧有三个徒弟, 分别叫 悟 空, 悟 净, 悟 能。 请问各位,想悟什么?
六波罗蜜修习法要 1. 人最大的问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别人,或者强迫别人,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对治法门:布施;通过布施,能够观到什么是自私,什么是利己主义,什么是利乐有情。 布施波罗蜜:通过布施,观到利他的本质,此时才能真正做到同理心思维和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急人所急;只有替人着想,才能管道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合理,自己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到他人。所以就进入修习第2波罗蜜-持戒 欢喜地:助人为乐 2. 人最容易做的事情是不顾别人的感受,放纵自己。 对治法门:持戒:通过持戒,能够明白与人相处之道,待人接物的礼节。 持戒波罗蜜:通过持戒,观到自己的不规律和言行的过失之处,此时才能知道自己要注意什么,戒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严以律己;而自律的天敌就是遇到问题,不自省,喜欢在别人身上找答案。所以就进入修习第3波罗蜜-忍辱 离垢地:洗涤脏衣 3. 人经常做的事情是指责别人,推卸责任,不敢正视问题,逃避问题。 对治法门:忍辱;通过忍辱,让自己能够正视问题,直面问题。 忍辱波罗蜜:通过忍辱,观到自己不敢正视问题的背后,藏着种种不良心态和人格缺陷,观到所有的问题,自己都是有责任的,自己的种种利己和固执自我的观点,往往造成无事成有事,有事成大事,大事成不可收拾。所以就进入修习第4波罗蜜-精进 发光地:得见病因 4. 人最难做到的是和自己抗争,战胜克制自己非分/非礼之想。 对治法门:精进;通过精进,能够深挖自我缺陷,克服自我不足 精进波罗蜜:通过精进,观到自己对为人处事、对天地万物的各种道理存在很多的疑惑,虽然很多规矩自己能守,但是自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就进入修习第5波罗蜜-禅那(静虑) 焰魔地:闭门思过 5. 人最大的悲哀是,不能活得明白,糊里糊涂做人做事。 对治法门:静虑;通过静虑,能够慢慢品味人生,破解种种人生疑惑。 静虑波罗蜜:通过静虑,观到了对错,成败,净秽,但是因二元无法融合,而常常感慨万千。所以就开始修习第6波罗蜜-般若 难胜地:窥破机要 6. 人最大的遗憾是,梦想总是照不进现实。 对治法门:般若;通过般若,能够不再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般若波罗蜜:通过般若,观到对就是错,错就是对;多就是少,少就是多,但即便如此,却在行动上做不到,理路与行动难以融合。所以就开始修习第7波罗蜜-方便 现前地:变废为宝 凡尘俗世之人,到这里,才真正开始出世,超凡入圣,心行不再退转。故,又称不退转地。从此地开始,入如幻三昧,正受三昧,大光明三昧,以致无量妙持三昧,对应修习后4波罗蜜。
三玄三要 第一玄: 北辰居中,众星拱耀;斗转星移,江山易主。 第二玄: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落叶飞花,干将莫邪。 第三玄: 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望闻问切,妙手回春。
境,言,象,意,道由境出言,由言画象,由象述意,由意行道,由 境,言,象,意,道 由境出言, 由言画象, 由象述意, 由意行道, 由道立景。 得言而忘境, 得象而忘言, 得意而忘象, 得道而忘意。
名利色下断魂坑!前赴后继只为胖! 名利色下断魂坑! 前赴后继只为胖!
一而二,二而一,一二一,二一二,三三四四演无穷。有向无,无向 一而二, 二而一, 一二一, 二一二, 三三四四演无穷。 有向无, 无向有, 有无同在,有没有? 有中无, 无中有, 同入同出,有没有?
末后句菜品万千,看大厨一锅煎。虽千奇百味,皆我红炉烧制!…… 末后句 菜品万千,看大厨一锅煎。 虽千奇百味,皆我红炉烧制! …… 别问为什么捧个碗! 我就是肚子饿了,想吃饭!
烦恼旧习难对治,恰是正念正知修炼时!顺则成凡,逆成仙! 烦恼旧习难对治,恰是正念正知修炼时! 顺则成凡,逆成仙!
政策必须落实,才可以!左图是无声的效果!右图是有声的呐喊,效 政策必须落实,才可以! 左图是无声的效果! 右图是有声的呐喊,效果有没有,不知道!
应观自心自相转。
无学地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量无边道学,誓愿成!一边说无 无学地 必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无量无边道学,誓愿成! 一边说无学,一边拼命学。 这个如何会?
虽然都是在谈佛法。心不住相时,是这样的: 虽然都是在谈佛法。 心不住相时,是这样的:
满大街都是人,又有谁是人的全貌呢?都是人的例子。万缘一指,缘 满大街都是人,又有谁是人的全貌呢?都是人的例子。 万缘一指,缘放在这里了,指示的在哪里呢? 以不动示现一切动。 表达,表能达;里如何达?
打得过,我们讲道理;打不过,我们谈人情。 打得过,我们讲道理; 打不过,我们谈人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