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祥符 开封祥符
关注数: 130 粉丝数: 191 发帖数: 14,572 关注贴吧数: 18
为什么汉人像狗一样的被蹂躏践踏? 日战犯永富博之自供:开设慰安所 奸污妇女18名发布时间: 2014-7-15 16:04:29 被阅览数:... 次据永富博之(见图)1955年2月笔供,他1938年在江苏吴江县任华中派遣军宣抚班班员,1945年日军投降后投靠国民党阎锡山部,1949年在山西被俘收容,1950年12月被捕。   重要罪行有:   1938年1月,在到达南京下关前的路上,看到“有好几万连数都数不清的尸体”。   1938年4月,在吴江县将1名俘虏“用日本刀予以斩首”。将“某中国女性奸污。其后再赴苏州时,将该妇女带到吴江奸污一周”。   1938年11月,在安庆“叫来中国女性一人在机关内予以奸污。”又于次日在某中国人家里介绍一位中国女性奸污一次。   1942年8月,搜查闻喜县横水镇东郝庄时,将居民5人“用日本刀斩首”。   1942年10月,在闻喜县云泉村、牛庄村,将逮捕的居民“用刺刀刺死或步枪打死”。   1942年11月,在闻喜县扫荡时,逮捕3名晋南野战军战士,在横水镇情报室,“为试验中国铁匠打制的日本刀能不能斩首,遂于横水镇地里井旁边予以斩首”。   1942年12月,在闻喜县下峪口村“用矛子将8个人臀部乱刺而予杀害”。在闻喜县东山底村逮捕20多人,“用日本刀或切草刀惨杀”。   1943年2月,在闻喜县北白石村扫荡,“将15人用步枪枪毙”。同日,在盖寨村“由我命令”,将9人用步枪枪毙,并将带路人烧死。   1943年10-11月,在太岳山脉,将中国居民6人“由高山顶上推下去而杀害”。“于某村将中国妇女孩子20人赶到窑洞内烧杀”。   1944年7月, 任霍县保安队指导官时,开设慰安所。   “所犯罪恶之总统计”:对居民射杀88人,刺杀9人,活埋2人,烧杀26人,溺死1人,坠死6人,刀杀41名;中央军、晋南野战军、抗日战士61名。对妇女的强奸罪恶7件;设置慰安所供日军及保安队员的兽欲罪恶为3件,12名妇女;奸污中国妇女18名。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秋痕
“玎公”怎么理解? 玎公,一般写作丁公,是齐国继姜太公之后的第二位君主。 关于“玎”字,维基百科上说, ——陈直根据《说文解字》记载的齐玎公称号,指出此处“玎”字左边从“王”,是表示吕伋为齐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王、珷王的道理是一样的。陈直又指出,齐丁公之子齐乙公,乙公之子齐癸公,三代齐侯以天干“丁”、“乙”、“癸”为称呼,而不是谥法。陈直认为是以逝世之日为称呼。—— “玎”字左边从“王”,可许慎是把它放在“玉”部的。 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上面的是小篆“王”字。 下面这个是小篆“玉”字。这么说来“玎”字从玉不从王,如果是玉部作为谥号殊难令人理解。 《逸周书·谥法解》解释了作为谥号的“丁”的含义:“述义不克曰丁”,这个谥号的具体内容我也不能理解。 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王、珷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王、珷王的道理是一样的。陈直又指出,齐丁公之子齐乙公,乙公之子齐癸公,三代齐侯以天干“丁”、“乙”、“癸”为称呼,而不是谥法。陈直认为是以逝世之日为称呼。那么玎字或许是齐人在其称呼丁字上加“王”的偏旁,就像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王、珷王,而许慎将其误收入玉部。另外,三代齐侯以天干“丁”、“乙”、“癸”为称呼,是不是还是商文化的遗风?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其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李永芳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愬於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於明。四月甲辰昧爽,师至抚顺所,遂合围,执明兵一,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今谕汝降者:汝降,则我即日深入;汝不降,是误我深入期也。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稍足备任使,犹将举而用之,与为婚媾;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既不能胜,死复何益?且汝出城降,我兵不复入,汝士卒皆安堵。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亦大不利於汝民矣。勿谓我恫喝,不可信也。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失此弗图,悔无及已。降不降,汝熟计之。毋不忍一时之忿,违我言而偾事也!”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固山额真阿敦引永芳下马,匍匐谒上,上於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东州、马根单二城及沿边诸台堡五百馀,悉下。是日,上驻抚顺。明日,命隳其城,乃还。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辖其众,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是年七月,上复伐明,拔清河。四年,克铁岭。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纳逋逃,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其官民皆遁,遂渡大同江。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诸贝勒谓宜待所遣大臣至,永芳进曰:“我等奉上命,仗义而行。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有子九人。汉军旗制定,隶正蓝旗汉军。次子李率泰,自有传。 第三子刚阿泰,顺治初,官宣府总兵。时姜镶为乱,山西北境诸州县土寇蜂起,镶既平,所部窜匿代州、定襄、繁峙五台山中。刚阿泰先后逐捕,诸山砦悉平。旋以属吏侵饷劾罢。   第五子巴颜,天聪八年袭父爵,例改三等昂邦章京。崇德间,以参领从太宗征科尔沁;围锦州,与洪承畴战松山城下:皆有功。七年,定汉军八旗,以巴颜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八年九月,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征宁远,拔中后所、前屯卫。顺治元年,进二等昂邦章京。旋与固山额真石廷柱剿寇昌平,与固山额真叶臣徇直隶饶阳,河南怀庆,山西泽州、潞安诸府县,师还,赐白金五百。二年,从定西大将军和洛辉自陕西徇四川,流寇孙守法、贺珍犯西安,再战大破之,逐至黑水峪,斩守法;又破流寇一只虎於商州,克延安诸路山寨。四年,例改二等精奇尼哈番。五年,进一等精奇尼哈番。讨叛将姜镶,从睿亲王多尔衮复浑源州;从英亲王阿济格复左卫;从巽亲王满达海复朔州、汾州及太谷诸县。巴颜在军将左翼,挟火器以攻,所向皆克。八年,叙平姜镶功,复遇恩诏,进一等伯。九年,卒。乾隆间,定封号曰昭信。四十年正月,命以其族改隶镶黄旗。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其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李永芳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愬於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於明。四月甲辰昧爽,师至抚顺所,遂合围,执明兵一,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今谕汝降者:汝降,则我即日深入;汝不降,是误我深入期也。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稍足备任使,犹将举而用之,与为婚媾;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既不能胜,死复何益?且汝出城降,我兵不复入,汝士卒皆安堵。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亦大不利於汝民矣。勿谓我恫喝,不可信也。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失此弗图,悔无及已。降不降,汝熟计之。毋不忍一时之忿,违我言而偾事也!”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固山额真阿敦引永芳下马,匍匐谒上,上於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东州、马根单二城及沿边诸台堡五百馀,悉下。是日,上驻抚顺。明日,命隳其城,乃还。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辖其众,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是年七月,上复伐明,拔清河。四年,克铁岭。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纳逋逃,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其官民皆遁,遂渡大同江。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诸贝勒谓宜待所遣大臣至,永芳进曰:“我等奉上命,仗义而行。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有子九人。汉军旗制定,隶正蓝旗汉军。次子李率泰,自有传。 第三子刚阿泰,顺治初,官宣府总兵。时姜镶为乱,山西北境诸州县土寇蜂起,镶既平,所部窜匿代州、定襄、繁峙五台山中。刚阿泰先后逐捕,诸山砦悉平。旋以属吏侵饷劾罢。   第五子巴颜,天聪八年袭父爵,例改三等昂邦章京。崇德间,以参领从太宗征科尔沁;围锦州,与洪承畴战松山城下:皆有功。七年,定汉军八旗,以巴颜为正蓝旗固山额真。八年九月,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征宁远,拔中后所、前屯卫。顺治元年,进二等昂邦章京。旋与固山额真石廷柱剿寇昌平,与固山额真叶臣徇直隶饶阳,河南怀庆,山西泽州、潞安诸府县,师还,赐白金五百。二年,从定西大将军和洛辉自陕西徇四川,流寇孙守法、贺珍犯西安,再战大破之,逐至黑水峪,斩守法;又破流寇一只虎於商州,克延安诸路山寨。四年,例改二等精奇尼哈番。五年,进一等精奇尼哈番。讨叛将姜镶,从睿亲王多尔衮复浑源州;从英亲王阿济格复左卫;从巽亲王满达海复朔州、汾州及太谷诸县。巴颜在军将左翼,挟火器以攻,所向皆克。八年,叙平姜镶功,复遇恩诏,进一等伯。九年,卒。乾隆间,定封号曰昭信。四十年正月,命以其族改隶镶黄旗。
仁宗的“汉法”政治【转载】 武宗海山即位不满四年,即在至大四年(1311)正月病死。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蒙古号普颜笃汗。 仁宗曾随李孟学习儒学,倚重汉人文臣。即位后,革除武宗旧政,力行"汉法"。武宗死后,仁宗不待正式即位,即在正月间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拘捕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处死。各地行尚书省仍恢复为行中书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民间行使者至行用库倒换。依旧印造中统钞及至元钞。凡官司出纳,一准中统钞数。同时派官焚毁至大钞。 仁宗通过对孔孟的崇奉,表明以儒家的纲常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汉人儒士被任用,儒学在元朝得到重视。 1313年(皇庆二年)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自1314年八月,各州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参加考试的文士)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科举实行后,在政治上多少满足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 仁宗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1314年,平章政事章闾建议行经理之法,规定有田之家及诸王位下、寺观、学校、财赋等田,一切从实自首,做到"税入无隐"。并派官员到江浙、江西、河南三省实行经理。但遭到贵族、乡豪的抵抗,官员以虚为实,妄增顷亩,变成对百姓的巧取豪夺。经理田赋因而停止。
调查发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陷入“怪圈”【文化】 中新网武汉5月12日电 (记者 艾启平) 5月12日,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武汉发布《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社会文化卷》。据该报告公布,调查发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陷入了重输入轻培育、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的“怪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任路博士介绍说,2009年以来,该院“百村观察”平台利用寒假和暑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村进行每年两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调研数据资料。其中,就“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课题,对全国260个村和3648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据报告公布,在169个村级有效样本中,93.49%的村庄图书阅览室的投入主体是上级政府或村委会,由农民或其他组织投入的占比为1.18%;老年人活动中心投入主体为上级政府或村委的村庄占比为90.74%,5.56%的投入主体为农民或其他组织。可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培育方面重视不够。   调查发现,与农村公共文化场地的建设率相比,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建设十分薄弱。在193个有效样本村庄中,82.71%的村庄建设了公共文化设施,但配备了文化设施管理人员村庄占比仅为6.18%,而在配备文化设施管理人员的村庄中,93.82%的管理人员为兼职管理;在208个有效样本村庄中,56.69%的村庄建设了公共体育设施,而配备有体育指导员的村庄占比仅9.62%,其人均服务人数为1642.98人;活动站点配备了工作人员的村庄占比为12.24%,人均服务1453.94人。   此外,在调查农民对文化设施不满意的原因时发现,农民对文化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活动次数较少表示不满的占比分别为30.30%、22.58%;在对阅览室不满的原因调查中显示,因自身参与热情度不高而致不满的占比最高,为43.17%,其次是书籍内容枯燥,占比28.78%。   从公共文化设施维修情况来看,在180个有效样本村庄中,9.44%的村庄文化设施是年久失修的,13.33%的村庄不清楚设施维修情况。此外,13.66%的农民对图书阅览室不满的原因是设施陈旧,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设施的该项占比分别为12.90%和9.09%,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农民的使用和评价。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表示,该报告以农民为研究对象,对涉及农民社会文化状况的主要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力图呈现农民社会生活及文化活动的现状,并着重对农村医疗、养老、文化教育和社会救助等民生事业进行了梳理。(完)
北魏孝文帝曾两建太极殿 执着展现汉化成果【转载】 自从魏明帝建太极殿之后,太极殿就成了皇权礼仪中最高等级活动的场所。记者朱金中   魏明帝建此殿,大概幻想着曹魏子孙能昂首阔步走上龙椅,在威严的太极殿中君临天下。遗憾的是,太极殿留给他子孙的是无奈和屈辱。   魏明帝之后是曹芳,这位皇帝确实是风风光光在太极殿中登基的,但年幼的曹芳根本无力控制朝政,被司马懿利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得朝政大权,从此曹魏政权完全被司马氏把持。   公元254年,在即位15年后,曹芳被司马师废掉皇帝之位,撵出了太极殿。   13岁的曹髦在战战兢兢中被司马师等人簇拥着走入太极殿,在一片万岁声中坐上了龙椅。曹髦很清楚,自己只是太极殿上的一个傀儡,但他不甘心任人摆布,为了夺回旁落的大权,登基6年后,忍无可忍的曹髦发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呐喊,带着禁卫军讨伐司马昭。可惜势单力薄,被人一戈弑于车下。   假惺惺哭了几嗓子的司马昭又给太极殿找了位新主人:曹奂。   不过5年后,司马炎决心自己当皇帝玩玩,就逼迫曹奂把皇位禅让于他,自己坐上了太极殿的龙椅,改封曹奂为陈留王。   虽然司马炎政治品德不算高尚,但很优待俘虏,三国归晋,魏蜀吴三国的亡国之君基本上都受到了“优待”,没有出现斩草除根的结局。尤其是对孙皓还能网开一面,可见司马炎的气量。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晋国灭了东吴之后,司马炎在太极殿设宴款待东吴最后一个君王孙皓。席间,司马炎指着孙皓坐的椅子说,我设这个椅子等你很久了。没想到孙皓嘴硬地站起来回敬说,我在南方也给陛下设了同样的位子。司马炎也没有生气,孙皓最后也得善终。   司马炎前期还算个不错的皇帝,但后来不理朝政、滥封诸王,留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论北族王朝是否是中国 欲弄清这一点,就必须明白两组概念。 一,国家和中国的概念;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古代意义上的中国的概念。 从第一组谈。就是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然后才能论及谁才是真正的中国。不明白这一点,终究是纷纷芸芸,不知所言。 从第二组谈。就是要明白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古代意义上的中国的差别,才好进行辨析。 从国家方面来讲,北朝、辽、金、元、清都可以成为国家了,原因很简单,不用多说。但一旦论及中国,反而来了问题,它们是不是中国呢?因为国家只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概念,但中国却完全局囿在于它本身的特殊概念——国家中的中国。因为这种特殊意义、抽象概念存在,所以北族王朝是否是中国成为难解。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古代意义上的中国也存在差别。近代以前不存在国家观念,中国也是如此。但中国有华夷之辨,也就是华夏与夷狄有别,夷狄非中国,这是从文化来说的。但又说华夏胡化变成夷狄,夷狄汉化可以变成华夏。这又成了北族王朝是中国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说的。 而且要还认为,民族与国家也构成北族王朝是否是中国的一大难点。因为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却又硬在思想上制造一个民族——“中华民族”,搞得愈加遮蔽了真相。绥靖的欺骗之下是真相的抹杀。
论北族王朝是否是中国 欲弄清这一点,就必须明白两组概念。 一,国家和中国的概念;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古代意义上的中国的概念。 从第一组谈。就是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然后才能论及谁才是真正的中国。不明白这一点,终究是纷纷芸芸,不知所言。 从第二组谈。就是要明白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古代意义上的中国的差别,才好进行辨析。 从国家方面来讲,北朝、辽、金、元、清都可以成为国家了,原因很简单,不用多说。但一旦论及中国,反而来了问题,它们是不是中国呢?因为国家只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概念,但中国却完全局囿在于它本身的特殊概念——国家中的中国。因为这种特殊意义、抽象概念存在,所以北族王朝是否是中国成为难解。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和古代意义上的中国也存在差别。近代以前不存在国家观念,中国也是如此。但中国有华夷之辨,也就是华夏与夷狄有别,夷狄非中国,这是从文化来说的。但又说华夏胡化变成夷狄,夷狄汉化可以变成华夏。这又成了北族王朝是中国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说的。 而且要还认为,民族与国家也构成北族王朝是否是中国的一大难点。因为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却又硬在思想上制造一个民族——“中华民族”,搞得愈加遮蔽了真相。绥靖的欺骗之下是真相的抹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