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弹子☞人参果 YANGYOUHONGDE
需要交流请关注快手,金弹子人参果
关注数: 568 粉丝数: 894 发帖数: 85,582 关注贴吧数: 37
做了那么多年的茶,说句实话,一直以来泡茶都是很随意,随泡随喝从来没有讲究过水温,看吧里朋友们的开汤贴子,非常详细,学到不少经验。今天午休,也学着用香茶开汤对比一下水温不同,开汤出来有何区别。第一次发开汤帖子,专业术语不懂,就凭自己感觉说说,还请大家多多发表意见,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谢谢。取两份同等量的雨前香茶,分别上投90度和60度的杯水中。用的是自来水。左边为大概90度开水,右边为大概60度温开水。上投,明显可以看出茶叶在90度的杯中马上沉底。60度的温开水中,茶叶缓缓沉入杯底。四分钟后,左边杯中茶叶已经泡开,汤色也比较浓郁。六分钟后两杯汤色都比较浓郁。左杯茶可以闻到浓郁的香气,右杯茶香气很清淡。十分钟后,品左边杯中茶,略带一点苦涩,回甘快,香味浓郁。右杯茶,入口一股甜丝丝的感觉,像喝山泉水,没有苦涩感,清淡幽香。二泡蓄水后四分钟再品,左杯苦涩感略减,汤色清澈浓郁,香气十足。右杯汤色清澈浓郁,香气均衡,入口还是甜丝丝的感觉,有一点点苦涩感,但不明显。左杯叶底早已全部展开,而右杯叶底还没完全张开,看上去颜色等要比左杯的鲜嫩。通过此次开汤对比,茶的苦涩度跟泡茶水温有很大关系,根据自己的口味,掌握好技巧,既能喝出精彩,还能节约茶叶。从水温,投茶量,泡茶时间上去把控,一定能泡出一杯适合自己口味的好茶。
解密茶农现状 吧里大都是爱茶之人,想必茶农对于不少吧友来说熟悉又陌生,大家都知道茶叶来自茶农,所以说熟悉,但由于居住地不同,有很多吧友不在产区,到茶园的机会也少,对茶农又会很陌生。这些天逛吧,也看到有些帖子或多或少的提到,今天没啥事,也将老家我所熟悉的茶农生活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不同地区茶园,情况肯定有所区别,欢迎大家都来把自己所见到的茶农现状分享给吧友。我家就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大面积的茶园在后山,离这里大概还有三四公里。美丽的风景,适宜人居的环境,可你想象不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居然留不住年轻人,所以家乡大多在家的都是中年和老年人。这也许是社会的进步,也许也是年轻人的无奈,为了更好的生活,四处奔波。这里是茶园的起的,牌子上很清楚的标有各个村的茶园图,也是市政府这些年倾心打造的万亩观光茶园示意图。所有茶园小路都有一米的水泥路,大大的方便了茶农采茶,尤其是下点小雨,再也不是到处是泥坑了。吧友们,看看这,知道是为什么吗?当然在其他产区尤其是铁观音产地,这很正常,但这是芽茶产区,这么好的茶,就这样浪费了,还很多很多。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有好多家庭已经没有能力管得下自己的茶园,致使大量的茶园荒废。前几年还可以跟外地的人搞对半分成。现在分成都没有人愿意去采了。今年五一回家,到处看见的都是拄着拐杖的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老年人采茶,其中也有退休工人干部家里也不差钱用·,问他们为啥,回答一句看着可惜,心疼啊。大家说说,有人认为茶农不懂得计算成本,只知道卖了多少钱。这是钱能衡量的吗?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哪怕只是一个老茶农。说真的,当时心酸啊。也许二十年后他们现在就是我的真实写照。这里说得拐杖就是随便找根竹子或小树条。傍晚还要背着几十斤老炒青茶叶去收购点卖。前面说了那么多废话,就其原因,还是主要这茶叶养不住年轻人的心啊,都想在外面闯事业,挣前程,最主要还是想娃娃在外条件好些,以后比我们这一代强啊。这些山沟二十年前可到处是一片片庄稼地,哪怕山高坡陡,都是种满了的,也是后来发展茶叶,国家也不在让农民上缴公粮,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慢慢的都种上果树或经济林木,让这山地退出历史舞台,还原大山该有的生机。现在真的是环境好,什么都好,看看这些野茶,无人采摘,无人管理得情况下,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也没虫害,说明生态好了,虫的天敌小鸟多了,气候好了。这也是吧友们最关心的打药问题。当然茶园是会打药的,每年高温季节会有几次防治那种毁灭性的虫害。比如茶毛虫,红蜘蛛,不过生态好了,用药量也很少,次数也降低了。尤其春茶经过寒冬霜雪冷冻虫害基本没有。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