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z0121
wangbz0121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35
发帖数: 18,657
关注贴吧数: 156
和大家说说巴音布鲁克几张照片的拍摄环境、过程和感想 我们是9月15日早上6点半从乌鲁木齐出发,翻过天山,穿越戈壁,经过长途行车于晚上11点半才到达住宿地。中午吃饭时大家都穿着单衣,饭后上车司机师傅还开了冷气。下午六点多天气突变,先是下雨,后来竟下起雪来。气温也降下来,大家都把预先准备的衣服一件一件的往身上穿。就是这场雪才有了这雪山为背景的照片。 第二天早饭后驱车到景区,没想到竟大雾弥漫,坐在区间车上什么也看不见。下车后跟着其他游客往山上走,半个多小时了还是看不清百米之外东西,心里特别憋屈。就这样往前走着,当我回头招呼同伴时,奇迹震惊了我。雪山竟然在我们头顶上。我们站的地方光线很弱,可雪山上却光线极强。这就是当时手忙脚乱的对着上面的雪山照的第一组照片中较满意的一张,但却怎么也没有现场的那种雪山就在头顶上的感觉。我这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怎么这么笨,摄影技术极差。接着只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大雾逐渐散去,这个几分钟的时间里所拍的照片,挑出了如下的较满意的几张。随着大雾的散去,雪上竟越来越远。我这时的感觉就是我的相机广角太窄了,怎么也照不出现场那种特别开阔的视野。
有军迷吗?看看这组美国军用飞机图片(陆续上传)。 F-22高速飞行形成的音爆。
水墨画似的雨雾中的漓江
赏菊
日本民居
北疆喀纳斯
北疆那拉提
隧道
乌鲁木齐大清真寺
奥体森林公园里的花
.........秋........冬........ http://tieba.baidu.com/p/1727089607
.........春........夏........ http://tieba.baidu.com/p/1583469476
Qing hai
Xi zang
Beijiang fengjing
请看这几张照片怎么样
想拼车从格尔木去敦煌,2012年9月9日早上走。 现有二人想拼车从格尔木去敦煌,2012年9月9日早上走。 电话13161556135 详细讲请拨 0979 8450957
想拼车从格尔木去敦煌,2012年9月9日早上走。 想拼车从格尔木去敦煌,2012年9月9日早上走。 电话13161556135 详细讲请拨 0979 8450957
奥体森林公园
请吧友们看看这些书画作品与所用的纸张的特性。 汉张旭的“古诗四帖”
‘赵孟頫论书’ 原文 及 今译文 下载于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zqy51882001%2Fitem%2F9e055e3eba91c50ecfb9fe43&urlrefer=cbcb8f81134b37c6f9e0e92fabc2d98a) 赵孟頫论书 原文 学书有二,一曰笔画,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 今译文 (张明解释) 学习书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叫做“笔画”,另一个叫做“字形”。笔法(笔画)不精到,虽然字看起来似乎好看,但是实际上却很糟糕;字形不奇妙,虽然看起来很纯熟,其实是还很生疏。学习书法的人能理解了这个意思,才算有资格谈论书法。
.........秋........冬........
看看古人留下的墨迹
领导字画的作用。 关东客:领导字画怎成升官利器 2012-05-12 09:41:28 神女局长有个官员爹,更为神奇的是,她爹竟也有神话般升迁史,短短六年,从意普通**,官至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而这背后,竟然都源于一幅“领导字画”,国外的画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的还有升迁价值。 作者:关东客 4月28日,差点被任命为副局长的90后女生王茜,将包括她的父亲在内的一大批官员拉下马。媒体从当地官员口中得知,其父王达武曾是一个普通**,后因得到一幅“部委领导的字画”而迅速在当地窜红。王拿着字画四处夸耀,声称自己“在上面有关系”。当时,岳阳市不少领导对此深信不疑。王达武2005年从政,到2011年已官至湖南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南方周末5月11日) “湘潭神女”的神话破灭,同时破灭的还有其父的官场升迁之路。6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到官至湖南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这个神话比“湘潭神女”有过之而无不及。王达武的升迁之路为何如此传奇?那副“部委领导的字画”究竟是否存在?真的耐人寻味。 一副“部委领导的字画”究竟能否书写官场传奇,让一个人官运亨通?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自古以来,“朝中有人好做官”一直被视为升官秘籍。而现实语境下,“在上面有关系”总比“没关系”的人要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借部委高官名义诈骗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在官本位的中国,官位的高低向来是层次分明,官大一级压死的不只是人,还有权力与利益的分配。 如果真有那幅神秘的“部委领导字画”,我觉得应将其摆到官员贪腐博物馆供官员们引以为戒。凭借一幅“部委领导的字画”就能招摇过市,而且不少领导对此深信不疑,这本身就是极不正常的一种现象。这种手法与那些凭借与高官合影招摇撞骗的商人有何区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唯上”、“唯关系”的官场心态又怎么能做到用人上的公平公正? “萝卜招聘”、“湘潭神女”、“字画传奇”,这些看似荒诞的官场怪事却实在是见怪不怪。而这也恰恰说明当前公开考试、公开选拔的必要性。从任人唯亲、任人唯上到任人唯贤,过程或许漫长,但却是势在必行。如果在用人上能够实现公开透明,即使有部委领导的字画,即使朝中有人,那又能怎样? 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2%2F0512%2F09%2F819VMM8S00012Q9L.html%3Ffrom%3Dindex&urlrefer=9b24125dc1852425c96821600a329d62
.........春........夏........
古文物上的榜书,吧友共赏。
论苏轼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下载文件) 论苏轼的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下载于: 国际艺术界-->国际书法网-->软笔书法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不仅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的文章汪洋姿肆,诗词清新畅健,书法健美双胜。北宋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赞之书法“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早为时代所认可并代以相袭相传,而其在书法理论方面的建树,则少为后人重视。苏轼除为后世留传下来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书法作品外,还有《论书》、《评书》、《论唐六家书》等一批对当时及后世都颇具影响的书法理论著述。苏轼的书法理论对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一文中提出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论述,为我们认识学书过程、了解不同书体的特征、掌握不同书体的运笔特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苏轼在书论中谈到张旭的草书时说:“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苏轼在这里是把书法理论同生活的道理融会而论的。“真”指书法意义的楷书或正书、“立”则指人的站立;“行如行”的前一个“行”字指行书体,后一个“行”字则指人的行走;“草”指草书体,“走”则指人的奔跑。苏轼把真、行、草三种不同的书体比做人的站立、行走、奔跑三种形态,含义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知道,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由商周古文字发展为篆书,由篆书发展为隶书,再由隶书发展为楷书(真书),这是汉字发展的主流。至于隶书通行后的草书和楷书通行后的行书,只是汉字发展的分支。在字体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郑重场合汉字的使用代表了汉字发展演变的主流。在非郑重场合汉字的使用则代表了汉字发展演变的分支。苏轼在谈到书法家张旭的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时,针对世俗认为善于写草书的人不一定能写楷书、行书的说法,提出了自己对“真”、“行”、“草”三种书体之间关系的看法。苏轼还在另外一篇书法理论著述《论书》中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更清晰地表述了自己对真行草书体演进的观点。 苏轼的这些话,虽是针对一些“大妄”之说而言,但它却饱含了苏轼对书法艺术这一系统工程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 一、楷书是书法艺术的基本功,学习书法要从楷书开始。作为一门艺术,博大精深自不必言,认识和掌握它也绝非一件易事,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加深、掌握的过程。艺术自身都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若想掌握它就必须弄清这种规律,且遵循这种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它进行研究,探索。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我们知道,楷书以端正庄重为要旨,它的结构与笔法是融合篆、隶、行、草诸长而成。以笔法为例,由篆书的藏锋、隶书的波磔、行草的钩连,归纳演变为楷法的撇、捺、点、钩、挑,字形美观易识,利于实用,所以楷书一出现,即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我们知道,无论想干成一件什么事,首先必须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现代人学习书法,也应该首先从实用的角度,从相对简单的基本功——楷书练起。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直达目的,有利于以后的发展。这也正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他首先必须学会站立,能够站得稳实,然后才能够学走、学跑。如果一个人连站立都不会,行走或奔跑岂不成了笑话?人生的道理和艺术的道理是相通的。学习书法要从基本功、或者说从楷书抓起,还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汉字是由基本的点画等基本笔划和笔画的不同变体构成的,它的外在形态也是呈方形,呈现出一种点画均匀、布局合理、横平竖直、重心平稳、左右对称等特点,而楷书对这些方面的体现最为明显。并且,偏旁部首作为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大量反复出现,这些汉字的组成特点都决定了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掌握那些最基本的,也是最必要的基本技法,把楷书写好,然后才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地向行书、向草书发展。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书法名家的成名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得之视为至宝,朝夕临摹,死后还让《兰亭序》真迹殉葬,然他的行书成就正是建立在他那扎实的楷书基本功之上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其纵笔豪放、一泻千里的气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这与他坚实的“颜体”基本功更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狂草大师张旭,他的草书自由奔放,气势雄伟,以致张旭之名同“狂草”几成等号。然张旭的草书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得力于他扎实的楷书基础。宋《宣和书谱》卷十八云:“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复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书不该规矩者,或谓张颠不颠者是也。”
当代草圣 林散之 论书法 摘录 林散之草书作品 【林散之】谈书法 摘录 之一 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多读书。 待人以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骄戒躁。 与朋友交必能尽言,扬善改过,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与同恶也。 ——与庄希祖谈 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 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 受益。 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 学书先作人,人品即书品。(书谭桑文) ——与桑作楷谈 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无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 ——与张尔宾谈
大家作品欣赏,请高手点评。
这是谁的作品,请高手点评。
大家作品欣赏,请诸位发表己见。
马英九的书法作品
草书,请指教,谢谢!
草书,请指教,谢谢!
草书,请指教,谢谢!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