叽叽喳喳看大山 叽叽喳喳看大山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32 发帖数: 26,902 关注贴吧数: 6
拉钱是救助秦桧的高级阶段 拉钱是救助秦桧的高级阶段 救助秦桧是一项重大工程,不是什么草台班子就能够完成的事业。既然重大,就需要有非同一般的投入,而不是仨瓜两枣就能搞掂的事情。齐心协力还不够,加大投入则是必须的内容。 救助秦桧,分为初级阶段,即口头说说,内心赞同与同情;中级阶段,则是参加一些研究和探讨秦桧的活动,搞一些学问与学术,加深对岳飞的了解;而高级阶段,就是出版书籍,制作雕像,想方设法加大对他的正面宣传,搞一些纪念他的活动,如生辰及研讨会等等。我们知道洪承畴家乡的事情吧,我们还说洪承畴的今天就是秦桧的明天。洪承畴家乡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纪念园有了,雕塑有了,书籍也出版了,纪念活动也有了,其他的内容因为没有深入了解,估计也就在这个范围之内。总之是围绕为洪承畴正名的内容上。 洪承畴叛明降金,远比秦桧有过之,就连他的母亲和乡亲也对他痛斥不已。但是后来,进入到了21世纪,一切又变过来了,洪承畴的宗亲与乡亲感觉到洪承畴可以正名了,尤其是有历史学者在帮助他们,在理论上占领了他们攻不动的学术阵地,也就是用文化来武装了他们,否则洪承畴也是站不起来的。其实,洪承畴之罪可以写10本书,洪承畴之功也可以写10本书。我们看到,福建泉州有一个洪承畴学术研究会,还有个出版物《洪承畴研究》,搞这些的都是顶级的清史学者们,他们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动手了,而且在洪承畴老乡里,还出现了一个叫苏双碧的历史学者,他出生于193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这个资本是够厚重的了。而秦桧的乡亲有什么呢?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既然秦桧无兵无将,那又怎么打仗?所以我们看到,四五个所谓的岳氏宗亲横扫了江宁区政府。江宁区博物馆完全是个不设防的地方,他们本该好研究秦桧,却对秦桧毫无研究,所以面对“枪口”,只有一个举手投降的选择。 苏双碧很厉害,早在1988年就担任了《求是》杂志的副总编与编审,之前是《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高级编辑。如果他是江宁人,当地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溃不成军的状态。尽管他不姓洪,但是乡亲的责任使他勇于担当,所以在1996年就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洪承畴研究》,这是一部研讨会的论文结集。而这个研讨会,其组织和参与单位有“泉州市历史研究会,洪承畴学术研究会筹备组”,其到会的专家就有100余人,收到的论文有40余篇,论文中甚至还出现了孙中山赞洪承畴的诗作。当时也搞不清是真是假,反正就这么收入进“论文集”里了。 搞这些活动需要钱吧,没有钱能行吗?几万、几十万够吗?别说活动和请人参加了,就是出版这一块,也不会是个小数,但是他们得到了泉州六桂文史委员会的资助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们看到,《洪承畴研究》总编苏双碧的来头就很不小,另外三位副主编,一是苏双碧的夫人,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副总编;还有一位是泉州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泉州历史研究会长;第三位是六桂堂泉州南安分会负责人。这样的坚强组织,怎么可能被“敌对者”所横扫,他们扫得动吗? 洪承畴的乡亲写出的文章是《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还洪承畴历史本来面目》,我们看到这是多么好的标题啊,其内容是可以想象的,我们搞秦桧研究的真的是羡慕死了。我们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文章《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还秦桧历史本来面目》,这个并不难,难的是在秦桧这里能开出这样的会议吗? 许多人不知道,早在1988年,洪承畴的老乡,《求是》杂志副总编苏双碧就在《泉州晚报》发表文章,倡议重新评价洪承畴。过了三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王宏志女士编著出版了《洪承畴传》一书。该书的出版,立刻引起国内外史学界人士和爱国侨胞的极大关注,因为该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方法,对洪承畴的历史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还其历史真面目。这就使洪承畴家乡人民300多年来压抑在内心的隐衷得以解脱出来。好运气啊,300年的压抑终于解脱了,秦桧的压抑该有700年左右了,况且现在还有数不清的秦桧等人铁跪像在岳庙里跪着,这是一种什么压抑,是可以想象出来的。不过话也不能说绝对了,过于的长久会产生麻木,这样对秦桧的麻木态度,是随处可见的,如果乡亲、宗亲都麻木的话,秦桧只能是叹息了。 秦桧这里有铁跪像的难题,如果洪承畴也有这么多的铁跪像,肯定麻烦就要大得多了,这是洪承畴幸运的地方。300年,洪承畴已经形成了定论,但是定论在实事求是面前,是一样要被摧垮的,一样是要被推翻的。洪承畴还有的幸运是,他属于六桂堂的人,六桂堂本为中国南方闽粤一带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共用堂名,据传起于宋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海外侨胞组织六桂堂宗亲会;改革开放以后,厦门等地亦相继成立六桂堂宗亲会,以加强与海外侨胞的交流,促进招商引资。看看,人家的实力强大吧,如果这个堂里有姓秦的,恐怕秦桧的问题也解决了。 英都洪氏族人也意识到:千百年来的儒家正统观和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影响极其深刻,远非几位专家学者和几本书就能唤之则起的,仍需国内外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方法,更加深入地去剖析、评价洪承畴的历史功过,分清是非,改变旧的传统观念,对洪承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他们积极倡议邀开洪承畴学术研讨会,重新评价洪承畴。 因为只有对“洪承畴的历史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才是“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让“洪承畴家乡人民”,把“300多年来压抑在内心的隐衷”解脱出来。这“隐衷”指的是“过去将洪承畴贬斥为汉奸和大节有亏之人,这既不科学,也不公允”,洪承畴叛明降清,是“为中华民族作出重大贡献,应属基本肯定的历史人物”。这样的话,人家敢说,对于秦桧,非常需要敢说的人啊。 洪承畴家乡的人真的是不怕,尽管孙中山说过:“中国曾见灭于满清二百六十余年而莫能恢复者,初非满人能灭之、能有之也,因有汉奸以作虎伥,残同胞而媚异种,始有吴三桂、洪承畴以作俑,继有曾国藩、左宗棠以为厉。”他是直指洪承畴为汉奸代表的。但是孙中山的认识也并非一成不变,也未必就是历史定论。对于洪承畴这个历史人物,更不是不可以重新评价。根据这个道理,洪承畴的乡亲与宗亲众口一词地为洪承畴高唱赞歌,我先唱起来再说,唱了也并非为罪,更不可能获罪。你不同意吗,你写文章来批驳就是,反正我也不怕。我立的大旗,你砍倒算你的本事,你砍不倒算我的本事。 重要的是,泉州人“胆大妄为”,藐视天下其奈我何。这种精神很了不起,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他们公开说“贰臣”是可以当的,只要为中国有贡献就行。在许多方面,秦桧远胜于洪承畴,但就是因为没有人将秦桧带入高级阶段去,方方面面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最起码的出书也才刚刚开始,所以30年前洪承畴就开始翻身了,而秦桧却仍然是一动不动。 有人说,通观历代的“贰臣”,对新王朝所制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他们不能一概否定,要作具体分析。在儒家的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支配下,不加分析地对“贰臣”加以歧视和贬斥,是极不公平的。有人说,这简直就有号召大家做贰臣的意思了。但是我们想想,在我们解放全中国的时候,有多少的“贰臣”站在了人民的一边,甚至国民党的代总统李宗仁也成了新中国的一员,这个“贰臣”怎么就当不得了。 在正常的情况下,有投入即有产出,有产出就不会是荒芜一片。洪承畴是在高级阶段得到翻身解放的,秦桧还没有进入到高投入的高级阶段,所以远远落在了洪承畴的后面。在我们看来,拉钱——拉赞助是为了秦桧,没有什么不光彩的,洪承畴家乡的人们也一定是这样做的,如果前去采访他们,则可以获得详情。 我们从洪承畴这里看到,觉悟、热情、胆量、学识、财力,五者合一,缺一不可,这是他们的胜利之本。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走他们的路子,哪怕条件明显不如他们,也不能气馁、泄气,才能使我们获得成功。
岳飞为何不函首 岳飞为何不函首 所谓函首,就是把杀掉的人的脑袋装在木盒子里,给敌人送去,让敌人来处置这个人的脑袋。在古代,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做的,就是说,人杀了,脑袋是有作用的。我们知道古人喜欢搞什么“函首传边”,把人杀了,用盒子装了脑袋拿到边防部队去,让他们知道这个罪人已经被我们杀掉,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在北宋的时候,有一个金国的将领张觉叛变归宋,做了有害于金国的事情,于是金人诘责宋朝,而宋朝一方为了平息金人的愤怒,就杀了张觉,把他的脑袋“函首以畀之”。这样做对金国的好处是,可以警告一些人,叛我金国者是没有好下场的。而对宋朝来说,降将是不安全的,以后就没有人敢投降宋朝了,因为我归降你了,你却这样对待我。这样的“杀降”,从道义上说是很卑鄙的,是让人很鄙夷的。 在南宋,还有一个把脑袋装在盒子里送到金国去的人,他叫韩侂胄。他这个人恨秦桧,将秦桧追夺王爵,改谥为“缪丑”,将岳飞称之为“鄂王”,这是开禧二年四月的事情。他认为秦桧力倡和议,诬杀将臣,罪大恶极。但是随着韩侂胄的开禧北伐失败,韩侂胄在玉津园被敲杀,他的“爱国梦”也就到此完结了。韩侂胄的死告诉我们,爱国不能这样爱,秦桧也不能这样诬。于是才过了一年,在嘉定元年三月,史弥远奏恢复秦桧王爵,并在朝廷顺利通过。在随后的70多年里,再没有人敢对秦桧下毒手了。 韩侂胄被敲杀倒也罢了,糟糕的是,他的脑袋成为了金人索取的目标。这样南宋人将他的棺材打开,用刀切下他的脑袋,装在一个木盒子里,给金人送了过去。金国人没有见过韩侂胄,都想见见他,你不是想杀金人吗,现在你杀呀,你从盒子里跳出来呀。那个时候金国没有动物园,人家把一颗被敲击过的脑袋看了个仔仔细细,就连敲击形成的那个凹陷也忍不住用手指头按了按。他们承认,敲击是够狠的,证明了铜锤是很厉害的。 我们许多人说,岳飞是抗金名将,是杀金人最厉害的一个,在某某地方他一口气就杀了五千的金军,伤的金军大概在万数左右。我们知道冷兵器往往难以一击毙命,伤胳膊伤腿往往死不了,所以说身上一般带个三五箭是不足为奇的,即便是有个百余创也是有的,那么金军死五千,伤者应该在一万五千以上了。一次毙伤敌两万之数,岳飞有多么厉害啊,金国人能不恨他吗?不过这里也要说明一下,金国的军队里,大多数都是“签军”,而这些“签军”里,又大多数是河南人,岳飞杀了如此多的河南人,如今河南人却那么喜欢岳飞,不是很奇怪吗?看来河南人心胸开阔不记仇,忘记了岳飞杀河南人的狠劲了。 以前岳飞不是河南人,而是河北人,当时叫“河朔”人,而近代时,河朔的一部分地方划归了河南,岳飞才是河南人了。岳飞杀金人厉害,按说金人恨他是正常的,况且据说岳飞还杀了金帅兀术的女婿夏金吾,让他的千金小姐“百花羞”守寡,兀术能不恨岳飞吗?我们现在无人知道兀术的实际年龄,知道他是何时死的,却不知道何时生的,却知道他有个宝贝女儿和一个被岳飞杀了的女婿,于是在我们古人的文字中,就出现了兀术遗秦桧书的六个字“必杀飞始可和”,还有的文字是“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尔后可和”。看来兀术打不过岳飞,就使了这阴的一招。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方打不过对方,就对他的父母亲说,必须惩治你儿子,否则我找人烧了你家的屋子。这样兀术就成功地要挟了南宋,秦桧就鼓动高宗不得不杀了岳飞。 从这里的内容看,杀岳飞的真正的凶手不是秦桧和高宗,而是兀术这个人了,他不说“必杀飞”,秦桧和高宗怎么会杀岳飞呢?兀术是借刀杀人,那么岳庙里就应该有兀术的跪像才对啊,怎么把他给遗漏了呢?看来古人并没有认识到是兀术杀的岳飞,哪怕是通过第三者杀岳飞,按照现在的法律追究,兀术也是罪犯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兀术就想杀岳飞,恐怕他想过,我女婿上战场虽然是会死的,但是我是会为他报仇的,现在搞清楚了,凶手就是岳飞,我杀不了他,他的上级领导还杀不了吗?我们也可以想一下,如果岳云在颖昌战死,或者在其他地方战死,岳飞在接到十二道金牌被命令退军的时候,会不会说,“必杀兀术始可退军”呢?会不会说“必杀兀术始可和”呢?如果金方死了一个夏女婿,宋方死了一个岳云,都要惩罚了凶手才算完吗?我们看到杨再兴死了,岳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看来杨再兴不如兀术的女婿重要了。 杨再兴死了,按说岳飞就应该积极报仇,这样在绍兴十一年岳飞就应该找金军拼命,但是我们看到,岳飞却不肯上战场,就更谈不上什么拼命了。而秦桧杀了岳飞,岳家后代也没有见到什么报仇心,他们完全可以潜入临安刺杀秦桧,但是他们不去做。倒是有个叫施全的来刺杀秦桧,岳家后代为什么不报仇呢? 我们看到在岳飞这里有许多不合常理的事情,尤其是兀术把议和这样的赌注押在了岳飞身上。可是在杀了岳飞之后,他却没有话说了,他说个“杀得好”也算是一回吧,可是他什么表示都没有,而南宋也没有什么表示。说杀了岳飞,金国就以黄河为界,或者说岁币减个三五万,反倒是秦桧无条件杀了岳飞,于情理是不通的。还有不通的是,兀术怎么忘记“函首”了呢?索要岳飞的脑袋很麻烦吗?金国的使臣经常来南宋,而南宋的使臣也经常去金国,甚至可以让南宋派出专人送去岳飞的脑袋,既然对岳飞恨到这样的程度,“函首”就是很正常的了。 吕思勉说,宋金交兵之后,南宋的一些地方第次失陷,韩侂胄又想谋和,而金人复书,要斩韩侂胄之首,于是和议复绝。杀韩侂胄的时候,岳飞的孙子岳珂已经25岁,他当然知道金国人提出的要求。不过金国人并没有说“必杀韩始可和”,但是岳珂他们想出了这个好文字。于是就用在岳飞这里了。 如果说岳飞的脑袋送到了金人那里,你说“必杀飞始可和”就合情合理了,现在没有“函首”的事情发生,可知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中国人上当了,这是笔者要告诉大家的话。
大山签了新合同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现就甲方下述作品(见附件一《授权书》所列作品目录)的版权运营事宜在北京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将签约作品的数字化版权使用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化复制权, 以及转授第三方的权利以独家专有的形式授予乙方,包括但不限于以音像制品、 电子出版物、数字化制品等载体,以各种版本形式,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出版、 复制、发行,以无线或有线等各种方式传播,用于手机阅读,网络付费阅读,手 持阅读器阅读、有声阅读等。 第二条: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将上述作品除第一条约定的权利之外的其他著 作财产权的授权及转让的代理权授予乙方,许可乙方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行使约 定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中文繁、简体图书各种版本形式专有出版权及转授权; 2.海外版权转让代理权; 3.翻译权; 4.广播权; 5.影视作品的改编、播映、发行权; 6.戏剧、戏曲的改编上演权; 7.游戏作品改编制作及代理权; 8.漫画改编代理权; 9.同等条件下优先签约新作品权等。 (说明:本协议为通用协议,考虑到各类作品的不同情况,如代理的作品不适合开发上述衍生产品的,则乙方将不予开发。特此说明。) 第三条: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之后的五个工作日之内,以电子版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TXT、WORD、PDF、EPK、EPUB,JPG等格式)向乙方提供授权作品的定稿全文及相关信息,该全文及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书名、封面、作者、出版社、ISBN、内容介绍、作者简介、内文、插图等。如果上述作品是乙方代理出版的作品,此项省略。
吕思勉告诉我们 吕思勉告诉我们 吕思勉说的话分量很重,比一般的历史学者重得多。吕思勉是推崇秦桧的,对岳飞也是看不上的,所以他才闹了民国时期因为秦桧和岳飞的一场官司。但是建国以后,却没有见到有人来批判他,是因为他说的有道理,确实很难批判他,没有一点本事,是撼不动他的。而他的学术地位,是一座丰碑,受到众多人的仰望。 吕思勉说:“大凡一个读书人,对于现社会,总是觉得不满足的,尤其是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于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摸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做学问干什么?所以对于现状的不满,乃是治学问者,尤其是治社会科学者真正的动机。” 我们不说别的断代史研究学科,就说宋史的研究,属于吕先生说的这种情况。从岳飞研究会这里我们看到,他们是没有改革精神的,他们只会躺在古人搞出的结论上面睡大觉,甚至长眠不醒。他们觉得,在岳飞这里已经有了定论,还操那么多的心干什么,他们的心思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用在岳飞研究上面,而且很快就撇在一边了。我们要问,岳飞研究的现状好吗?令人满意吗?我们所见的,除了一些技术活之外,就是政治宣传的内容,并没有从学术方面来深入的研究。如岳飞在绍兴十一年的表现,是极其差劲的,朝廷为什么要在这一年来杀他,都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只是让所谓的兀术遗秦桧书“必杀飞始可和”大行其道。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