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huangshan zphuangshan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55 粉丝数: 275 发帖数: 6,852 关注贴吧数: 3
寻找山东GDP第二曲线:10万亿如何到14万亿 更好地理解山东经济,我来梳理一下改开以来的经济历程: 第一个关口是0到1万亿,也就是改开头二十多年,在2002年山东经济抵达1万亿,这段时间山东主要就是轻工出口日韩+挖矿,没错,采矿在1980-2000年的山东经济要重要的多,莱芜设地级市+枣庄D东营E非常合理 在九几年山东采矿产值规模超过当时的山西,1998年兖矿甚至是当年中国煤炭工业利润的75%。 第二个关口是2001-2018年,山东经济从1万亿发展到6万多亿(当时美元币值计算突破1万美元人均),这段时间山东发展的是重化工业,钢铁、铝、化学,山东钢铁业也是非常年轻的,石横、日钢、永峰都在05 06年建厂。铝、化工迎来大发展还真是2010年以后,尤其2010-2018年,虽然后来几年闹的不好,但从小化工、小铝厂到业内大名鼎鼎的万华、创新、魏桥等。当然01-18也不乏鲁花海尔海信等轻工家电亮点。 第三个关口就是18-24年,这六年山东发展了什么? GDP从6万到10万亿(左右,考虑五经普),山东的本土先进制造崛起了,装备制造到电子制药,这是显而易见的。尽管covid,山东经济20-24年年均增长(包括今年)达到惊人的5.65%,如果单看20-23年也有5.5%(实际增长的算术平均),covid对山东经济影响有限,也就是说,累计影响不超过5%的增长,这在全球范围看,跟印度越南比增长,也是非常不错的。 上海等地媒体疯狂做空山东经济,并非不是没影响,上海等地媒体目的就是阻止山东招商引资,之所以没看出来是因为18-24年山东经济本身就是本土高端制造崛起的6年,壮哉,这是我们山东人的韧性。
近两年来山东的产业发展情况 众所周知,我省经济主要面临缺电(电子)少汽(汽车)的情况,由于缺乏电子供应链、汽车供应链,在特定的时间里产业升级、扩容、生态遇到较大挑战。 其一,表现在汽车产量不够大。汽车产量以年产250万辆为界限,山东年产仅120万辆。其中,虽然有部分高价值重卡,总体来看,缺少乘用车是非常显著的特征。 近来,落地了比亚迪济南、长城日照/临沂、奇瑞青岛几个主要工厂,微电上市占率颇高(五菱mini、奇瑞小蚂蚁、雷丁),保守估计这批工厂可新增产能约80-90万台左右,一解燃眉之急。但离汽车主要产区(300万辆年产)还有较大距离。 汽车可以整体提高产业价值链,大项目拉动给各种乡镇企业提供转型的机会。 诚然有历史因素在,不过趁着国产化、电动化的东风,可继续迅速补齐缺汽车的短板。 其二,电子供应链。 近来浪潮、歌尔、海尔、海信表现强势,整体上拉高了山东电子工业的阀值。且半导体有一定进展,包括芯恩、有研等强芯项目投产,包括在MEMS、SiC/GaN、机器人等领域都有所建树。 但是仍然表现在缺少足够多的电子科技园区(譬如最近开建的潍坊深圳工业园),缺少电子园区和开设更多专业的电子研究所支持,很难更快更好的落地和开拓新企业。 电子,根本上还要靠培育自己的产业集群,招商只能解渴,长得壮大还要自身形成产业体系。 电子产业以其更新快著称,如今又到了新的一代电子产业蓬勃发展,与汽车的机遇雷同。 其三,医药和新能源。医药集采以后,很多外资药企丧失市场,对国产化也是一个机会,整体来看医药比较稳健,尤其目前各地开始大规模建设生物医药园区,医药可能是最稳健的领域; 新能源即风电光伏锂电,风电锂电项目较多,但光伏缺乏关键技术支撑包括210/182硅片制造、光伏电池和逆变器制造。能否成立国企集中攻关关键技术?或采取并购的办法逐步解决?不止光伏技术,风电电机也急需本土化制造。 一点愚见,欢迎讨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