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why快乐
whywhy快乐
关注数: 141
粉丝数: 374
发帖数: 32,074
关注贴吧数: 95
海岛结庐因爱水 请
处女集 声明: 乐乐从今天开始练习成联。 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是自然的哦】 不许插楼,只许点评。【是规矩哦】 草舍不邀来雅客 疏篱自在看梅花 注释:我们家为什么不邀请也有人来呀?原来篱落有空隙,可以自由自在的看里面的梅花。
囚心往事又如何 请
欲/求 欲/求随意两唱 求来笑靥才回面 欲叫精兵尽倒戈 不求妩媚如男子 只欲铿锵斗虎贲
回眸不忍泪还流 请
学联的感悟【国手】 谈谈对联的学习(2006年) 我学习对联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也有一年多,不算短了。这里把我学习对联的心得与体会谈一谈。为了使它容易记,具有实用性,我是怎么简单怎么谈。 对联,是中国国粹的一种,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充分体现出方块字的优美与特别。对联常识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自己去看,我这里要说的只是几条注意事项。 首先,学习对联要熟悉我国的古代文化,对于古典文学,不论它是小说也好,诗词也好,文章也好,史书也好,能够有条件,有时间的尽量多看,而且看的时候不要等到有大块时间的时候,因为有些人永远都不会找到大块的时间。只要在工作学习的间隙,有个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把这种书拿来看上几页。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中吸收的水分,只要你肯挤,它总是有的。 熟悉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为学习对联打基础。打个比方说,对联的常识与忌讳是教你如何砌房子,读古典文学作品就是积累砌房子用的砖瓦与水泥。 其次,尽量多地看名家的作品。既然他是名家,那自然就有他成为名家的道理。文学的东西是注重质量而不太注重数量的。相对而言,从阅览大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再次,尽量掌握多的汉字。中国的汉字有五万多个,但常用的只有那么几千个。要能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很好地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掌握足够数量的汉字是绝对必要的。有人统计过各国作家用过的词汇总量,发现越是有名的作家,他所用过词汇的数量相对而言就越多。例如,中国是鲁迅,英国是莎士比亚。邱吉尔是个政治家,但他竟然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因为一般人的英文词汇量是三到五万,而他是十万。这肯定是原因之一。 最后,多练习。从对句练起。对句练到一定程度了可以尝试作作成联。最开始作出来的东西大都是不尽人意的。但一直坚持下去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否则就不符合辩证法了。 还要补充一点的就是态度。爱好它与只是玩玩是两种看似差不多其实隔得远而又远的态度。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位老师给我讲了这么一段话,我印象很深: 他说,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与学习中下等的同学都是在同一个教室学习,为什么几年之后差距那么大呢?是这样的:除了极小一部分悟性很高,也就是天分很高的同学之外,成绩好的同学都比较刻苦,想着什么事都要做到100%,他每天都是100%,于是一年下来,365个100%相乘,他还是保持在100%。而那些只想弄个及格的同学,他只愿意付出60%的努力,也是一年下来,365个60%相乘,结果是多少你们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下去算算。 相信自己,相信努力,你也可以写出跟以前的名作一样好的作品来。态度与功夫都到了,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学联人所需的品质(2008年) 我总结,学联者想真正学好对联,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动漫人物的品质。
我怕开窗惊小月 请
名利求来终入土 请
花落肩头歇一会 请
再苦不容沙入眼 请
酒淡犹存烟火味 请
意马由缰天也小 请
江湖典故由来久 请
成联之路【转】 2015年2月2日 心从敞亮 天见晴月见圆 意在平和 茶读醉饭读香
雪润花芽春浅浅 请
捧雪悄悄堆个你 请
睫间有泪绽如花 请
空山鸟语乱琴声 请
灯书又到五更鸡 请
灯书又到五更鸡 请
正对 正对、反对、串对 学一学 就一副对联而言,一般上下联的联意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三种方式。所谓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 B.反对: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衬。上联与下联对比尖锐分明。 C.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顺连,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连贯、递进、转折、选择、假设、目的等复合关系。 练一练 请大家根据自己学习对联的体会、感想,从“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手法中任意选择一种,写一联,并注明所采用的手法。 正对: 春风绿处梅花落 溪水暖时燕子归 幻虚空:正对成立。时令特点把握准确,观察细致入微,语言清丽,营造的情境活泼明朗,很不错的对句。学习了…… 反对: 愿做梅花清傲雪 不学芦苇荡摇风(今音) 幻:“愿做”与“不学”虽然是相反的态度,但表达的都是“你”在人生态度中的不同选择,是两者之间选择其中一种,这是属于串对中的一种类型。不是反对。 串对: 常借一弯明月钓 每收满篓彩霞归 晚钓早归 幻:“借来弯月钓,收得彩霞归”上下的联意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其中“篓”字起到关键的暗示和承接的作用,钓竿与鱼篓物象统一,共同勾画一个“垂钓”与“收获”的完整过程,语意连贯,串对成立。全联置景优美,富有浪漫情调。一点个人看法:“彩霞”换成“晚霞”是否在时间更为明确统一呢?与宋词联友商榷一下。 但是宋词联友明显粗心大意了,本作业的要求是“请大家根据自己学习对联的体会、感想,从“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手法中任意选择一种,写一联,并注明所采用的手法。”显然你没有按照作业的要求来完成^_^ 多谢幻老师细致精彩的点评!学生大受鼓舞,同时也惭愧之极!未能理解题意,粗枝大叶的毛病总改不了呐[em04] 补做一个,写写偶学联之不足: 正对 字有虚空,追新偏少意 心多幻想,求巧却无奇
不律能联【廉】否 请
失足可有回头路 请
立意【转】 立意 中国画术语。指画家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而获得丰富的主题思想。 立意,多义词。可以表达“打定主意”和“命题意思”两种含义并在不同语境中使用。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立意占有极重的分量。一件作品能不能成为传世佳作,往往就决定在立意上.
棹远依然情不舍 请
典 一东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重华大孝,武穆精忠。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祷雨,汉祖歌风。秀巡河北,策据江东。太宗怀鹞,桓典乘骢。嘉宾赋雪,圣祖吟虹。邺仙秋水,宣圣春风。恺崇斗富,浑浚争功。王伦使虏,魏绛和戎。恂留河内,何守关中。曾除丁谓,皓折贾充。田骄贫贱,赵别雌雄。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子尼名士,少逸神童。巨伯高谊,许叔阴功。代雨李靖,止雹王崇。和凝衣钵,仁杰药笼。义伦清节,展获和风。占风令尹,辩日儿童。敝履东郭,粗服张融。卢杞除患,彭宠言功。放歌渔者,鼓枻诗翁。韦文朱武,阳孝尊忠。倚闾贾母,投阁扬雄。梁姬值虎,冯后当熊。罗敷陌上,通德宫中。
哪有功夫论短长 请
集句【转】 集句联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集半联: 就是只有上联或者下联为集别人的句子组成一联。 另一种就是集全联的集句联: 即上下联皆为别人不同作品中的原句集于一联。
多赊皓月三杯酒 请
你出我对有简评 不要机关出句哦。
大神何事不重来 抽空说说那些大神们为什么不冒泡。 一字联镇楼: 地 天
磨牙吧主的学习贴 对于习惯于用白话思维的人,要掌握诗的语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白话文讲究主谓宾定状补的语法结构不同,诗词的语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语法。在这一套属于诗词所特有的语法里,逻辑、理路的东西都要靠边站,对于作者来说,他不是依靠因果律、大前提,小前提这样地写作,也不是因为要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才有诗句,恰恰是把他所感到的最深切、最鲜明的意象传递出来,而对于读者来说,也不是先“思”后“感”,恰恰相反,是先“感”而后“思”。可以说,诗词的语言是意象的语言,而不是词汇的语言,是感觉的语言,而不是逻辑的语言。葛兆光先生把诗词比作“汉字的魔方”,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对联的病例【转】 一、对而不联 上下联或上下联各自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各自孤立存在,难以表达完整的主题。
帖子加精的标准【联吧管委会】 1.对联出句基本合律,且有一定意境。
成联创作的自对【转】 一、自对的种类 写作对联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上下联对仗。而自对属于一种特殊的格式,说它特殊,是因为自对要求上联内某处自行对仗,与此同时,下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但是上下联间对应处可以不需要对仗。 按照形式的不同,对联中的自对可以分为两大类:句内自对和句间自对。 句内自对在唐诗中也经常出现。宋代洪迈《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之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句内自对只要是发生在句子内部的字和词间的自对形式。下面所列举的情况都属于句内自对: (1)王维《汉江临眺》颔联: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这个联中,“天”和“地”是名词,“有”和“无”是动词,上下并不相对,分别是句内自对。 (2)杜甫《白帝》颈联: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这个联中,“戎马”和“归马”句内自对,“千家”和“百家”句内自对,属于隔字自对。 (3)甘肃敦煌阳关长亭联: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这个联中,“悲”、“欢”、“聚”、“散”和“南”、“北”、“东”、“西”分别是句内自对。 (4)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 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 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联的“游目骋怀”与下联的“仰观俯察”并不对仗,又上联“崇山峻岭”与“天朗气清”也不对仗,但上联首句“游目”与“骋怀”自对,第二句“崇山”与“峻岭”自对。下联首句“仰观”与“俯察”自对,第二句“天朗”与“气清”自对。这些自对都是在句子之内完成的,被称为句内自对。 (5)刘统勋自题联: 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 上联的“粗茶”“淡饭”“布衣裳”和下联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句内自对。 由于句内自对出现的情况比较多,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本篇讨论的主要是句间自对的情况。
对联鉴赏【转】 对联鉴赏是对对联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通过对对联作品的分析、评论,使对联作品的义愈明而意愈彰,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和艺术趣味,促进对联审美标准与习惯的形成。 对联鉴赏包含两个过程,一是鉴定,从直观的印象,升华到理性的层次,判断、评价对联作品优劣得失;二是欣赏,一幅好的对联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鉴赏者的任务,就是帮助读者读懂、理解作品的内容;帮助读者领略蕴藏在文字中的历史深度、空间广度及情感张力;帮助读者体会作者独具个性的表现手法,欣赏对联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美感。
出个题:以图成联
看人家是这样对句鉴赏的 001 出句:一年回首颇欣慰 [潇湘妃子] 对句:四海归心任笑谈 [转身有你] 鉴赏:出句实话语,每一新年回首旧年的工作生活收获,都是开心的回忆。 对句大度,比较符合妃子的管理联都历程。题外话,祝福联都越走越好。
名联欣赏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对联种种 春联 是对联中使用最广的一种节日用联,多数是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两边。春联,有的地方又叫“春贴子”、“门贴”、“门对”、“对联”、“挥春”等。
别姬一曲楚留香 请
对联炼字【顽极】转 一:以蕴藉字代直率字:蕴藉者含蓄有余之意也,其妙处在于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如同写别梦,赵令畤【锦堂春】词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岑参作「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王渔洋之【花草蒙拾】即谓赵词胜于岑诗,盖前者含吐不露,后者率直道尽也。又如同写泛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即较「八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为蕴藉,因后者径露无遗也。陈亦峰【白雨斋词话】中亦云:「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趣味?」揆诸为诗做文,亦复如此 。
千年铁树一花梦 请
小月曾来后羿家 请
小月曾来后羿家 请
谁把文章织若锦 请
云托草舍成仙境 请
夜雨偷来,听藕叶芭蕉对话 请
谁的诗? “胭红的春水 诗人的情泪 在月光的清辉里流转 散乱串串的珍珠文字 滴醒了鲤鱼的春梦 寻觅瓜洲的帆杆 夹岸的桃花 红袖的延伸 恰在春江月夜下举杯 对酌多情的诗人 唤醒了一个诗歌的国度 乘帆迎月而上 炙热的花灯 流水的释放 相约在瓜洲的乌蓬 把诗歌笑成灿烂 诗人的目光 定格在月夜的眉弯 约心恰在酒浓时 八千里外的潮水 也欣闻乘月涨来 共赴张若虚的生日 不要忘了月夜嘉宾 桃花妩媚而羞红
对联六相 一个完整的对联,是有6个雷打不变的基本特征(即6个相)所组成: 它们分别是 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结构相应、 节奏相合、 平仄相协 意义相关。
【转】辞 代拟薛氏宗族颂辞 乙亥暮春,瑞集薛门。纂修族谱,聚会宗亲。方杨柳之耸翠,值蕙兰之舒芬。邀鹤发兮满座,徕垂髫 兮如云。笑语喧腾,其情漾漾;觥筹交错,其意殷殷。雅态雍容 ,岂乏谢家宝树 ;宏辩 超绝,无非薛氏贤孙。 抚 盛事,追 先贤。欣 其兴,寻其本。悟源远而流长,察振古以洎今 。树大根深,第望成乎封国 ;枝繁叶茂,苗裔兴于德荫 。屡出雄杰,有干国之良将 ;何鲜才俊 ,建复辟 之奇勋。薛官屯,仰提督 之威仪;薛家庄 ,唯我族而独尊。论门楣 之光耀,舍薛氏其谁云 ? 览千秋圣迹,图万代昌运。感祖先德业,欲后辈知闻。恰治世升平 ,适福禄骈臻 。乃纂 修宗谱,籍列 族人。搜皇皇 之正史,考幽幽之秘闻。访苍苍之耆宿 ,核历历 之家珍 。还冢支 以卓荦 ,理逸脉 于纷纭 。世系 谨严,别尊卑及长幼;颂赞 华美,显立业与修身。 族谱纂就,三牲 既陈。遂节趁寒食 ,祭告先人:“祧祖 皆享祭祀,同宗尽得相亲。尊先贤,励后世,岂数典而忘祖 ;兴祖业,振家声,无不肖之子孙 。辉赫之业,承祖上之庇佑;光耀之功,赖合族之同心。”临风追远,顿生哀挽之意;馨香祷祝,遥寄虔敬之忱 。 歌 曰: 云 山 苍 苍, 烟 水 泱 泱 。 薛 门 祉 祀 , 山 高 水 长。 一九九五年清明前夕
吹牛成联大赛【2015】 每年都有吹牛贴,可惜不大赛。 今年的口号是【不服,你就来】。 乐乐试评,好坏我说了算哦。字数不限。 先抛砖 偶尔梳头飘瑞雪 诚心泡脚踹南湖
若有轮回,依然傲骨梅花我 请
若有轮回,依然傲骨梅花我 请
都快过年啦,师傅还闭关修炼? 没什么。乐乐就是想知道您老人家还好吗?
天涯有个相思我 请
天涯羁绊相思我
转【磨牙吧主】如何对句 对句,就是将一个单独的句子补充成为一副完整对联的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要熟练地掌握平仄、对仗等格律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把握对联的意境,娴熟地运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大量地进行对句练习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里,我就如何对句这一问题,说一点个人的体会。
诗钟禁忌【转】 1、忌哑钟:诗钟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
扫叶楼【转】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等闲俗花浊绿,春雪秋霜,听任浮云过眼 斯向道之人,收清凉半亩,探雅韵三分;即便真水假山,僧服草履,不期一叶沾心 这六分句的句脚平仄似有不妥。 ----------------------------- 那就重新安排下次序!桃师帮我改了如何? 诚清修之地,赊佛檐一角,居远岭当中,等闲春雪秋霜,俗花浊绿,听任浮云过眼 斯向道之人,探雅韵三分;收清凉半亩,即便僧服草履,真水假山,不期一叶沾心 居远岭当中,诚清修之地,赊佛檐一角;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浮云过眼 不管怎样,这个也要改为 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浮云过眼 剩下的前面的,按意来调整当是。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等闲俗花浊绿,春雪秋霜,听任浮云过眼 奈闹事之日,封雅座门外,窥联欢几回;笑看藏龙卧虎,夏荷冬麦,瞧见沉神闭目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 这三句,如果断成一句,也就是合了。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其浮云过眼 斯向道之人,收清凉半亩,探雅韵三分\即便假山真水\僧服草履\不期那一叶沾心 诚清修之地\赊佛檐一角,居远岭当中\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其浮云过眼 斯向道之人\探雅韵三分,收清凉半亩\即便假山真水,僧服草履\不期那一叶沾心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 这三句,如果断成一句,也就是合了。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其浮云过眼 斯向道之人,收清凉半亩,探雅韵三分\即便假山真水\僧服草履\不期那一叶沾心 ----------------------------- 未改联我是这样断的(这也是逻辑转折点~~):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其浮云过眼 斯向道之人,收清凉半亩,探雅韵三分//即便假山真水,僧服草履\不期那一叶沾心 诚清修之地\赊佛檐一角,居远岭当中\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其浮云过眼 斯向道之人\探雅韵三分,收清凉半亩\即便假山真水,僧服草履\不期那一叶沾心 不过,这样,上句,远岭当中需要修正。要出现并连的意境。拙见。 居远岭当中,这个,前面是赊,那后面也可以再借,“借远岭几居” 这个 诚清修之地,居远岭当中,赊佛檐一角//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其浮云过眼 这样断的话,按现在的通则,就是出律。但即使一定要这样,也要修正中间的居句。当为: 诚清修之地,借远岭几居,赊佛檐一角//等闲浊绿俗花,春雪秋霜\听任其浮云过眼 举报 | 收藏 |14楼 | 打赏 | 评论作者:黑洞之尊 时间:2012-06-15 15:07:00 否则,这“当中”,和下面,以上上句中,有种说不出的拐弯。举报 | 收藏 |15楼 | 打赏 | 评论作者:轻狂书生金 时间:2012-06-15 15:24:00 欣赏学习。不懂长联,,, 两个“一” 来自手机版 | 举报 | 收藏 |16楼 | 打赏 | 评论作者:黑洞之尊 时间:2012-06-15 15:35:00 俺是关公面前弄大刀了。松风君别心里骂咱,哈哈。就当咱胡说是也。这长联,看光阴和你写得那么自如有感觉,咱是说什么也写不出来啊。咱只有多练,多多向你们学习。 诚清修之地,赊佛檐一角,落远岭中间,等闲浊绿俗花,秋霜春雪,听任浮云过眼 乃向道之人,凭雅韵千般,收清凉半亩,偏好假山真水,草履僧服,不期片叶羁身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