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why快乐 whywhy快乐
关注数: 141 粉丝数: 374 发帖数: 32,074 关注贴吧数: 95
出句【转】 出句浅谈   如果说对句是在出句有所提示的前提下前进行的一种应对式的创作,那么出句就是一种没有直接提示的创作。出句有些象小学生的造句,他要求根据你所看的或者所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体味与感受,按对联格律的要求把这个句句子表达出来。   一、出句是怎样炼成的   “出句是怎样炼成的”呢?我认为“来源”最重要。出句的“来源”又有哪些呢?结合自己的出句,我粗浅地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物   我们常说,文学来自于生活。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给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取之不竭的“原材料”。对这些“原材料”,因加工的方式不同,会产生小说、散文、诗词对联等不同的作品。但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则要求诗词对联的“加工”要更精细、更深刻,因为,它需要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字词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面对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景物,我们应如何去“加工”呢。   1、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为了配合这个材料,我们不妨把“境界”改为“写景”,先来谈谈写景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的解释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说白了,就是写景时不要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   但写景也分两种,套着王国维话说,就是:“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所谓“写境”,就是把真实客观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我们去游玩,看了江河湖海,看了花草树木,看了山石楼台,我们把它原本的描述出来,这就是“写境”。“写境”一定要注意你观察事物的几个“点”,然后进行发挥。   先举个“写景”的例子:有一次我出外游览,看到一栋高楼立于山上,白云在楼边环绕。这时在我心中就有了这么两个点:“高楼”、“白云”。但怎么把这两个点写到一起去呢,我就开始思索。首先,我马上想到的是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句子,接着,又想起《明觉禅师语录》中“云挂角后如何”的句子,两个句子经我一拼接后,便有了“白云挂角危楼立”的句子。   所谓“造境”,就是在真实景物我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发挥,造出一个本不存在但又让人感到相对真实的景象来。   再举个“造境”的例子:一日饭后散步,见楼前花坛中红色的美人蕉盛开,一只蝴蝶落在一朵花上。于是“美人蕉”“蝴蝶”两点进入心中。但如果只简单地写蝴蝶落在花上,似乎过于平淡了。想着这两个东西,我继续散步,这时突然看见另外一栋楼上有一家把窗户装修的十分像古代的“画屏”,我灵感突至,我能不能把美人蕉挪进“画屏”中去呢?于是,一番“乾坤挪移”后,便有了“屏上红蕉栖小蝶”的句子,意为画屏上的美人蕉十分逼真,把蝴蝶也骗了,从而停在了画屏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写境”还是“造境”,不能简单的描述,一定也要“用心”去写,不能写得毫无生气。取的物象之间要有合理性。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我们细看他这两句,几乎没有什么修饰,无非是写微云淡淡的飘浮在银河边,稀疏的几滴雨掉在梧桐叶子上。但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豪,就是因为他以“写境”之笔,雅致地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正合了王国维所说“然二者(“写境”、“造境”)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有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也给了解释:“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所写的景象有了人的情感。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的确如此,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均是此类句。在我的出句中,这样的句子也很多。   记得有一次去张家界游览,在金鞭溪边,听到溪水潺潺,景色十分雅静,我于是想到“溪声”和“幽静”两个词。因是循着金鞭溪走,于是我便赋予溪水于生命,把它当做“导游”,让它带我游览,于是就有了“溪声引我寻幽境”的句子。   再有一次北京香山看红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也不由的有了创作的念头。心里琢磨着“秋天”、“红叶”这两个词,想到了女孩因羞而脸红,于是拼出了这么一句“秋波一转羞红叶”,这样一来,秋天、红叶是不是也可爱起来了呢?   (二)诗词   在应对版做版主时,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出三至五个句子。刚开始时就是问景物要句子。可是,写着写着问题来了:一是我不可能天天在外浏览,处处找到灵感;二是在我日常生活的几点几线上,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几个景物写的多了,自然就“难产”了。怎么办?   没关系,“联瘦诗书补”嘛,向诗书要句子呀!   有的联友可能会说,写句子应该真情实景呀,没亲眼见的,不能乱写。这句话原则上我是同意的,我们写东西应尽可能从真实中来。但说实话,我们每个人的的活动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我们都能亲自看到。我们虽然不能亲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媒体间接去“见”呀!也就是说,没见过大海、沙漠,但只要我们电视上、电影上看到,心里有所感触,并不妨碍我们写大海和沙漠的句子。同理,诗词看多了,把诗词中写的景象,合理转化成自己的“所看”的,写出来,并不算剽窃。   随便举个例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我们都很熟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们不妨就借“江清月近人”这一句,结合诗的意思,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既然离月亮近,就造一个:满面风尘明月中。   适当演绎一下,还可变成:   心如止水且随月   且纵诗心随月远   乡愁驾月逐波去   明月逐人云让路   一诗留月数千载   感觉不够吗,那么结合原有江、月、人等这些东西,我们不防添加些舟呀、酒呀、曲呀什么的,于是还能造出一大堆的句子:   一曲乡愁明月里   醉漾轻舟邀月饮   醉卧小舟明月里   新月娟娟霜入酒   且掬江风清泪眼   小舟映月清如洗   轻舟伴月听流水……   怎么样,是不是很多?这就叫:人有多大胆,“句”有大产!只要结合诗意,别跑了题,想象合理,那句子你想怎么编你就怎么编!   (三)思想   人是有思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活的磨练,我们对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会有感悟。那么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写一些性情联。   比如,我时常与朋友品茶聊天,围绕这个,我写了不少句子:   风云几句茶香里   一壶尽煮浮名去   晓烹夜雨尝秋意   挑灯对友多清话   烦愁一煮茶香起   浅壶煮雨斟冬夏   清香妙语如茶沏   一杯绿水清心府……   聊得高兴,往往常有感受,于是把感受再化成句子。   先写几个世理的:   糊涂一悟聪明始   成俭败奢千古事   云成万象终虚化   身有高低心自稳   世人多被浮名累……   再写几个修身的:   万般轻看心方远   漫卷烟云长放眼   心田且守种蔬稻   我与春风拼散淡   且典浮名沽浊酒……   当然,出句的来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总结。   二、写出句的几点体会   1、没事多读诗词,努力培养“文气”。   2、要敢写常练。   3、善于发挥想象。   4、善于总结。   三、学写出句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自然合理。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   2、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用华丽的词语堆藻,出句要使对句者能够理解句意。   3、联句流畅。用词不能太生涩,更不要自造词,要学会反复练字词。很多同学喜欢出分句,那么在多分句中,分句间要一定要存在逻辑性,前分句为后分句的铺垫。   4、贵在出新。能言自己心声,切合自身实际,那么都能有打动人的东西,能翻出新意。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与眼光都是独有的。   5、富有余味。即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   6、杜绝抄袭。前人已经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对联作品,所以要出新句比较难的。学员们千万不要把前人的句改几个字就发出来,这可是联品与人品的问题了哦。
名联欣赏 名联欣赏 名联欣赏——清朝 老拳搏古道 儿口嚼新书 清〕金圣叹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清〕翁方纲题北京陶然亭联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清〕袁枚自题随园联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悲 〔清〕蒋士铨题史可法祠 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如〔清〕梁书同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清〕梁书同自勉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红楼梦》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清〕曹雪芹《红楼梦》 奇松诡石天然净 涧草山花自在芳 〔清〕乾隆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清〕郑燮题江苏镇江焦山别峰庵联 未出土时先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清〕郑燮咏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题书室 开卷神游千载上 垂帘心在万山中 〔清〕邓石如自题联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清〕左宗棠题兰州望河楼 灵石一千尺 天花百亿年 〔清〕康有为处题书室 名联欣赏——近现代名联 刊石惟余西汉文字 行歌好约高旭酒徒 吴昌硕 从生平等 一切有情 孙中山题鼎湖山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去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如何对对联 一、讲一个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一)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故事二) 纪晓岚9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这时,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教谕大人问好。   先生看着这个小机灵鬼,心中十分喜欢,便把他叫到身边说道:“你这个小顽童,生得倒挺机灵,不知你的书念得如何?”纪晓岚的娃娃脸上,两只大眼晶晶闪亮,看着教谕说道:“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就会晓得了。”他这么一说,把教谕大人逗乐了,说道:“现在未入考场,我倒要先试你一试。”说完,教谕给纪晓岚出了一联,要他来对,这句上联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听了,脸上微微一红,便扑嗤一下笑出声来,想是先生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忙回答了一句下联:“老宗师明察秋毫。”
歪歪评联 既然我请不来大神,我乐乐就歪评啦,想听好话?想的美。乐乐只挑刺,不裹伤。要是愿意看,大家顶一下帖子,我继续评【可能一天一联,因为时间有限】。不愿意看,您就不要乱顶。我明天就罢手。 嫌我长得丑,我还嫌你长得俊呢。哼。 下面从一等奖开评。 对句有能人,时逢一字之师,十年不歇青蓝继; 联坛无止境,若得神来之笔,诸子莫忘黑白分。 看到此联,我首先想到的是作者写的是嵌字联,先把对联两字组成词然后展开。起句说对联有能人应该有所指,仔细琢磨又没有这个人。时逢一字之师是承,说的又模糊。是那个能人遇到一字之师。还是这个一字之师点拨了那个能人一下。还是这个一字之师天天点拨一个字呢?要不然怎么说十年不歇呢?当然我把青蓝理解为师徒的意思。但继字我又纠结了一下,既然是继,就是说这个一字之师走啦,或者说不在啦。要么怎么说是继呢?也不能说十年不歇了。就是说要么不歇,就是不继。要继就不能不歇。就算不歇也能继,也没有一字教了十年还不歇息的,就算一字真的教了十年,那个能人也不太能。 联坛无止境这句转的好,学无止境吗。接下来作者告诫读者,也可能是告诫那个能人。就是学会了写对联,得神来之笔了。也不要忘了黑是对白的,又一层意思就是说莫忘了围棋的诸子是分黑白的。我又感觉这层意思要不得,为什么呢?前面是说联坛无止境,怎么一下子就转到围棋上了呢?也许那个能人已经打通了任督两脉,联棋贯通了。也就是联棋书画成一雅啦。 总而言之,对句有能人,我信。逢一字之师,我也信,十年不歇我有点含糊。青蓝继我信。联坛无止境说得好。有一点点好我都说好,好就是好,我不会埋没好句的。如果只是有一分句的话。我敢说是好对联【要上下变一下】。后面的【一字】对【神来】,是真神啦。【青蓝】对【黑白】,我真心不懂。或许是自对? 最后合的有趣,如果诸子是指联吧的吧友的话。但色盲除外。就是说如果你有了神来之笔的本领,千万不要忘了这个一字之师。不要好坏不分。当然白是好,黑是坏。 至于此联的平仄,大家自己看吧,我分不清古音,今音。所以我不敢说。 管见莫怪哦。
十周年纪念获奖评联楼 【五十六】11票 任斗转星移,几番冬夏春秋,敢问青山可变老? 凭造物恩泽,十载风霜雪雨,直教树木成栋梁! 【六十】10票 行止淡流云 ,秋水情怀, 雅苑十年留鹤返; 交游论诗酒 ,春风座次 ,俊彦四海慕名来。 【二十九】9票 十载大潮听愈劲 百家春树看重彰 【三十二】9票 居湖而筑雅,忘觉年轮,十暑栽荷青尽染 卧水岂流俗,轻抛墨迹,双屏锁梦画惊开 【四十二】9票 如今寂寞堆成句,思之,念之,恋之,忘之,好好唯留这月。 转眼风流终是空,来过,去过,哭过,笑过,匆匆何止那年。 【一百四十五】9票 相逢即此谓缘深,一往十年,幸与共风雨摧磨,沧桑洗礼 修远行来知路漫,诸多故事,还应等时光铭记,你我来说 【九十】8票 生涯有所为,引来贤达几多,十载耕耘开圣域; 联海当如此,抛却浮名无数,一身磊落是青衫。 【八】7票 历风雨变幻沧桑,寥落小星,纂承文脉 渡客船几经辗转,斑驳联海,昌衍气格 【一百一十二】7票 暨十载结庐人境,约成八面来风,情意使然,心照不宣随唱合; 截一屏满目清辉,留得四方术士,雅俗共赏,落花无限亦传奇。 【一百四十九】7票 十来年幻化几多鱼龙身,君不闻二巾骚闷、帝偶狷狂,一朝竞作排头雁。 两行字书成千古英雄迹,我惟愿联友争王、劈克称霸,终日激拔后继人。 有请 @一一巾 评联
励志联【转】 上联:吃得苦中苦;   下联:方为人上人。   上联: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   下联: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   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联:十年磨剑白刃生寒涔汗泪;   下联:今昔纵毫冰心着意写春秋。 上联: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   下联: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上联: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湘水;   下联: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麓山。 上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下联: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时有所亏。 上联: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下联: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   下联: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 上联:德操如帅智体如军问精进诸生谁为健者;   下联:诚信其行恢宏其志创和谐伟业俱是雄才。 上联: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   下联: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上联:下笔千言凝湘水十里;   下联:出门一笑待桂子三秋。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上联:承历史底蕴究天人际理欲上苍穹揽星去;   下联:怀瑾瑜憧憬展卷帙才华即从蟾宫摘桂回。 上联: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   下联: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上联: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下联: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下联: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