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冰之刃
Light※冰之刃
网络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31
发帖数: 17,263
关注贴吧数: 28
1.如此结束 我和你 路过的英翻
今天的每日挑战遇到BUG了,勿用唱歌碗 今天的挑战有一项是不得跳过选牌嘛,然后我第一个遗物拿到了唱歌碗,想要试试能不能用唱歌碗绕过去。然后我把卡化成生命上限+2之后就卡死了。
「无题」Golden time lover个人中文填词(前半) 无法集中精力,是否行动身体仍在犹疑 浑身颤抖不已,再要克制也无意义 太阳和运气都完全背离了属于我的此时此地 「只能拼死一击!」,我呢喃着想要说服自己 形势过于不利,一味逃跑未免太没骨气 虽然没有希望,只能靠着勇气硬闯 克制内心冲动,对岸的目标似乎已触手可及 无论是输是赢,要直面 到底是会品尝胜利的美酒,还是要咽下失败的苦果 这都是二选一,多想要亲手翻转这操控着命运的线 绝好的奇迹年,我命由我不由天 全力的扑克脸,摆好之后就全心的 全意的去投入那虚幻的世界 接连的转折点,是非成败一瞬间 荣光的地平线,想要越过又曾经有 将会有多少代价我不得不偿付 不愿放手的又究竟是何物
【冰雨】逆转裁判六——越活越回去 可能是为了迎合市场化的潮流,也可能是因为巧舟之后,后继乏力,总之,我对逆转裁判6的总体体感相当不满。 先说简单的,音乐,没有差到让我出戏,也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了几个逗货的曲目,所以我就不多说了。画面也还不错,除了真宵的建模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哪里有些别扭,我后来想想,可能是因为2D人物转3D模型怎么都会有些别扭——参见成步堂、小茜他们几个,不过这些说实话,也不是大问题。 之后,就是评价剧情和人物,而这两个方面,恕我直言,我实在是无法给出什么像样子的评价——即使是本作的亮点人物也是一样。 最明显的,就是沾染了恶习,即使法律再怎么荒谬,这里是法庭,是追求真相的,探究真相的法庭。这个系列游戏是逆转裁判,不是什么名侦探柯南王国篇,但非常遗憾的是,其中很多细节都各种「柯南既视感」,这里所说的既视感并非什么手段儿戏,或者套路恶俗,而是整个事件和情节,都有一股莫名的廉价感,尤其是最后「相互理解」的套路和细节的模式感,相当令人反胃。 我要说的第一点是,这是调查案件,是调查案件,是一个侦探游戏,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侦探的工作。法庭上的审理也是的,不要搞得每个人都有个秘密和心里伤疤非要怎么怎么样,这里不是美国达人秀,我不会为你转身,证人要说谎就说谎,要忘记了就忘记了,要隐瞒就隐瞒,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要给每个人都强行编一个理由,简简单单的「忘记了」或者「我怕别人不相信」「不敢说」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后呢?一个隐瞒魔术机关的、一个多重人格的、一个失忆的、一个心理障碍的,嘛,反正就是「我总觉得让证人不配合不太好,那就编几个理由也方便洗白吧」。 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案件也充斥了这样一股廉价感,在法庭上各种,「啊,当时就是看你心术不正才把你赶出去的,你活该!」「啊,他希望你拜托这个名字的束缚,他是个好人」「啊,我不能再在父亲的心理阴影中止步不前了,我要前进。」「啊,你要相信你的父亲,你要相信。龙不会认输」 看着真是一脸冷汗,完全没什么别的话用以评论。 (微剧透第五章)这股感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军曹说要出场的时候,法庭的门一开,我心里咯噔一动,「哎呀,该不会是个萝莉吧?」看到轮椅的时候不详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然后军曹就出现了。 (微剧透完) 整个逆转六,给我的人物感觉就是这样。 「他该不是这样的人吧?希望不要是这样的人。」然后就应验了。 我看到不少人对这部的人物评价很高,说是各种深化角色,但恕我直言,除了把蕾法的生日作为密码的大臣让我倍感唏嘘之外(他似乎是真的疼爱自己的女儿。这个细节不知道比别的正面描写值得挖多少倍)其他花费了篇幅进行正面描写的人物几乎完全是一团糟,此外也就是伯克特和祭司夫妻让我略略服气。 成步堂就不说了,在6-5-1的案件里智商下降的厉害。而且简直就是和2-4如出一辙。这种威胁从剧情逻辑上也莫名其妙,剧透暂且按下不表。 多尔克也是,「典型刻板」,我无意评价逆转裁判系列里的律师与其他律师的人物形象不同。但是那一句「龙不会认输」就能让我笑半天,太二了,当然,整个辩护罪的设定都很二,吵起来也没什么意义,暂且不提。但这种角色在我那里也是那种太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高大聪明热忱直爽有人格魅力」的知心大哥,所以反倒让我并不感冒,同样,在6-5-1里智商下降的厉害,到了结局也压根不知道多尔克、真宵、XX三个家伙到底对XX的计划了解多少,因为无论他们到底知道多少,整个案件的过程和结局都非常奇怪,完全就是中二少年凭借一腔热情冲到结尾的感觉,感受不到成年人的老练和城府,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推动皮命的。 希月心音在第四章的表现,完全没有一点点的抗压能力,随便一点问题就能够被驳地说不出话来,全程依靠夕神所谓的「心理操纵」救场,能力也越发神棍,对着一个变过音的武装直升机模型发动心理分析,人家测谎不说心电图,面对面也总是要的吧?即使抛去尬的要死的第四章,全程也就在突出她的「不成熟」和「怪力」,乏善可陈。 喜子我就更不想说了,不如说,我对逆转六观感差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强行对他的心理描写。2-4绝不绝望?灰不灰心?1-4是否惊慌意外手足无措却又踌躇满志?3-1是不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恨不得生吞活剥?但有这么连篇累牍的正面描写吗?「啊,不是真的,我希望这不要是真的,说谎啊,我求求你说谎啊!」这种反应,我不反对,但是当一场审判这种情感出现了好几次,让人觉得逆转六整个变成了喂给主角的心灵鸡汤,那就变了味了。 再比如,2-3的真相也很悲哀,但是米丽卡有没有突然冲上证人席大喊大叫,「你为什么要恨米莉卡?变成这样?米莉卡也不知道啊,米莉卡完全不知道啊?但是米莉卡,米莉卡不知道,不然的话,我当时绝对不会那样做的,不是吗……」 她有吗?即使她不算主角,那么1-2的两起审判有过多的要说「我们这么情同手足,怎么可能会杀死自己的妹妹/老师?」感觉下来,喜子全程都给我这种,「啊,XX,你真是个好人,我好难受,我堵得慌,但是不行,宝宝要加油,宝宝要振作。宝宝要继承你的意志,继续XX。」 然后跳过喜子,说说检察官,这章臭名昭著的检察官。 我从来没有见过被证人玩弄的这么死的检察官,别的律师是「这件事情我们认为与案件无关」/「一张照片足以证明情况了」。然后这个一上来就各种装神弄鬼的检察官,在自己的第一个案件的反应是「什么?还有这回事?」全程被自己的证人带动,完全回忆不起来他有什么高光时刻。即使这样,嘴还特别臭,什么「被告人肯定是罪无可赦,你这该下地狱的臭虫,遭受什么什么地狱之刑吧。」 人家傲娇都是傲娇大小姐,没见到过一个或者穷,或者丑,或者真正冷淡到死的傲娇的。这个那由多算是第一例吧,不客气的说,亚内那家伙也许都比这个检察官尽职尽责,至少没有哪怕一点点「看穿审判流向的因果」这种话包含在内,全程都是吹出来的。 蕾法是套路化的傲娇人物,动作太幼稚和孩子气,别的给我印象一般,后期稍微好一点。 其他的证人,两个字,拖沓,为了颜艺而颜艺,而且恰巧,这一代的案件,每个案件都有几个拖沓的要死的证人,教学关的那家伙每次台词都要眼巴巴地看着他弹唱半天说完自己的台词,第二关的魔术师各种小动作,制作人也是颜艺太多,第三关的二货目击者各种不靠谱,而第四关的,比如被告,哇,我能不为这个关系户辩护吗?第五关也是,无论是女王还是军曹,每一个动作都一堆蓄力的。 我以为,我毕竟玩的是一个侦探游戏,我希望我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思考上面,而不是看台词,所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跳台词上令我非常不爽。更让人不爽的是,真正要进行审判的时候,大部分的证词都毫无难度——照片上那么大一个手机看不到,你是在逗我吗?电视机?放在门口的电视机当然是为了伪造不在场证明啊?哇,你是怎么知道死亡时间的,来,看我指证,啥?失败?看看攻略……我去,这个地方必须要全程威慑吗?这是整个逆转裁判六卡了我最久的一个地方。 玩下来我自己就是这种感觉,烦躁,烦躁不安。 少数有难度的抉择,也给出千万种证据,生怕你们看不出来,「那么,在那个房间里,还能够进行灵媒的是……」「需要注意的,是证人情绪的变化。」「有没有什么,可以作为降落伞的东西呢」。而早早就能够看出来和想到这一点,就更加让人感到烦躁,大脑门系统最后玩起来也是毫无快感,比如2-3孤注一掷的对于犯罪证据的指证,2-4对于整个案件的理解,3-3的各种伪造和3-5的致死一击,这些灵光一闪的证据出现的快感消失殆尽。而且说实话,除了第二个案件的大脑门系统稍稍有些难度,剩下几个大脑门系统在大脑门之前就看得出来。 难度很低,不仅是体验不好,我觉得更明显是的设计思路的问题,我分别谈谈几个案件,再说说我觉得整体思路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剧透。 案件一: 教学案,关于证人是小偷的论述意义不大,我当时认为是他觉得里面的东西不见了要拿去给别人看,没造成实质上的影响。作为教学关,太长了,这种长更多的是出于证人的拖沓,每一句话都要乍乎半天,整体难度不高,不过不失。 案件二: 本作我较满意的两个案件之一,不过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这种复写纸的小把戏能骗到专业的魔术师吗?这种布置总让人觉得非常雷,整个案件总体来说,逆转味道比较重,先说缺点,整个调查阶段得到的证据不说对案件有用,对整个案件潜在的爆点没有一点用,或者说,除了那个最后证据是第一天得到的,所有得到的证据没有一点指向性,或者征兆,无论是双胞胎,整蛊,还是录像带,甚至是魔术师的证据,都是在法庭上爆出来的,也因而头重脚轻——这其实也不算什么,但是在辩护前一点方向都没有纯粹依靠最后十分钟临时编出一套方案的,也是少见。 而且我一开始想第二章庭审应该有两天吧,所以没有想到后半程直接指认真正的凶手了,还以为会突然出现别的STAFF人员,手法虽然可行性不高,但逆转系列总体也不用追求可行性,所以关系不大,最后的逆转和思路总体来说不错,凶手的不在场证明坚如磐石,很稳固。 但是,那一段从「远程杀人」开始一口气推理出远程杀人的手段,这一段还是太BUG了,没有天花板上的血迹,没有别人在现场看着疑似尸体,也没有证人立刻跳出来说「这是意外」,总的来说,还是让我无法给出太高的分数。 案件三: 我认为6里面最好的案件,虽然也有很多……让人不爽的,也是感情最复杂。逆转6里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会断点,情节的布局一塌糊涂,124一天审完,5实际上是两个案件,3第一案件就这样被判有罪然后没事人似的到处乱窜,让人无法吐槽。所以特点也很明显——嫌疑人的数量特别少,这个案件后期也是,除了伯克特和逗货,只有凶手作为唯一的一个嫌疑人,再加上一些思考,很容易得出有人自杀的结论,而且鸟姬也必定是在这群人中间。这也算是逆转6里整体的风格。 不过他没有把握好这种风格,如果要嫌疑人尽可能的少,那么驳斥的过程就要尽可能的顽固,而不是刻意的为了追求意外而意外,这一点在案件三种特别明显。 举个例子,还是2-3,庭审第二天在第四个选项就可以开始告发真凶,然后成步堂和狩魔冥就开始你来我往,足足消磨了一个庭审,从手法到动机,从凶器到威胁信,里里外外来了个遍,最后才用凶器所在一发实锤,彻底敲死凶手是「真凶」。 而在逆转六里面,每个案件都是,辩护方的立场一变再变,一变再变,给人的印象非常差。 凶手在这里,不,在这里,不,还是在这里,最后,我们认为凶手在这里。 凶手是他,不,那么是她,如果她也不可能的话,那么还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看到了一个救命稻草,然后拼死往上去靠,特别不靠谱。所以这一个案件第一天给人的印象特别差,毫无逻辑可言。 第二天开始稍好,我开始思考的就是谁是自杀,得出结论后面对着死不松口的证人,终于有了一段比较逆转味的证人询问,最后挤牙膏似的将凶手挤出来。逼迫其承认,气氛的渲染也还不错。 案件四: 烂,被害人一出场就看的急不过,让人完全无法产生为其辩护的风格,就连臭屁的马克思也是喜欢变魔术的,而王都楼一开始也和和气气,到底最后为什么为了这个家伙辩护?因为是关系户吗?美风?这也配叫多重人格?天哪噜,能够自由切换的多重人格,噱头太重了。各种怪力乱神,电视机一出来就大概能想到是怎么回事,然后最后的窒息……这种操作也的确令人窒息。 案件五: 烂,非常烂,完全不符合逻辑。上面说过了,单看一部分还好,但一联系起来——什么玩意?这一群人都是***? 那么那个父亲听到说对了,真宵被绑架了就没有一点表示吗?反过来说,如果见到成步堂的时候,说一句真宵原来被绑架,但现在已经被我救出来了,她很安全。这种事情都不能够,或者不想要提及一下吗?大臣也是,那时候他到底是以什么在威胁真宵的?凭空气吗?「这时候我要听一下真宵的声音确保她的安全」。2-4里都出现过,这次呢?嗯?只能说成步堂的智商被迫下降的太厉害了。 真宵脱离控制之后不想着知会一下成步堂?多尔克也是,完全忘记了这回事?他们的心还真大。这个天崩的开局直接让最后的连环串供(连环认罪)失去了逻辑基点,多尔克知道凶手是谁,黑幕又是谁吧?他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人,然后留下一个照片之后就撒手不管了,SAD,前女王全程挂机躺赢,除了电闪雷鸣,没什么别的特色,单单靠这点手段就能掰倒黑幕,只能用愚蠢二字来说。 多尔克的灵媒能够稍稍让人提提神,但也仅此而已,剩下的都是制作组「啊,我们生怕你们想不到是怎么回事,来吧来吧,来推理吧」 比如:女王怎么躲起来的: 天花板 地板 XX ………………真的,就是把玩家当傻子摆弄了。 归根结底,逆转裁判应该是最优秀的推理游戏系列,但今不如昔,无论是推理的难度急剧下降,人物的塑造急速脸谱化,或者以夸张的颜艺和动作强行拖时间,而在剧情上,节奏掌控差劲,在细枝末节追求半天,失去了你来我往的快感,而且主张一变再变,辩护方的立场一塌糊涂,往往给人以孤注一掷的感觉,观感极差,要不是有五垫底,一定是我玩过的最烂的一代逆转。
【冰雨】城市之光的电影真的是一塌糊涂 请容我用一塌糊涂来形容这部电影,因为我摸着眼睛也找不到这部电影的哪怕一丝一毫的优点——剪辑之外,所有转折都能够在五分钟前看出来,要不是很多人吹原著,我对雷米的印象也是要一落千丈了。全片给我的感觉就是用西餐的刀具呈上来一坨野菜,不伦不类,看的非常费劲。 首先衍生开一点,这算是中国影视作品(包括网络作品早期)的一个通病,你感觉整个作品完全不留给你放松的机会,一旦上了跑道之后就一路狂飚,似乎每一秒,每一帧都悬念丛生扣人心弦,而这部电影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但剪辑和特效却又似乎在把人死命的摧。对于我这种越紧张越想探究真相的人来说,只能说是适得其反。你发现尸体拍的跟个生化危机7似的,杀个人拍的像个电锯惊魂似的,但你是电锯惊魂还是生化危机吗?不,都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死者死的有多么恐惧而心怀绝望。 可惜,电影的前半部分完全搞错了重点,当时就看的让我有些不适,但越到后面,越显尴尬。 因为警察整个太弱智了。没有在现场找到一点证据先不说,后期调虎离山简直是侮辱智商,明晃晃地在眼前威胁然后还始终找不到一点证据,最后居然依靠装成植物人的妻子翻供,简直是丢警察的脸。两个人之间的交谈简直就是各种大量中二病的翻版,让人尴尬,也因此,整部影片的后期完全让人摸不着重点,除了三番两次出现的让人看了不禁跳戏的所谓城市之光, 但是如此,也罢,但是电影的聚光灯到底放在哪里了呢,真的是所谓《城市之光》吗?如果真的电影后期,着重宣传的是无限膨胀的民意和自媒体满天飞的节奏,倒也还好一点。 可惜,不是,最后的交锋在,「啊,我才是城市之光。」「不,你不是城市之光。」 尴尬,真的,尴尬。你完全搞不清楚最后是对方木个人的控诉,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无奈表现,但三番两次的「他是最优秀的刑警」「他是城市之光」「他是我们这一届同学中最优秀的」,很无聊。包括中后期的高潮戏也是,全都是一个套路,「啊,假如你动手了那么我就是城市之光了。」「啊,假如你动手了那么你就不是城市之光了。」「不,你动手了正说明你不是城市之光了。」「什么,你动手的话我就已经成为城市之光了。」 而且套路很明显,一猜一个准,找不到任何看点。 简之,就是电影试图用飞快的节奏和大片的带跑观众,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导致其中的缺点在其中越放越大。缺乏逻辑和情节支点的缺点愈发突出,表演的再卖力再努力也没什么用,只有骨架,没有支点……也算是国产作品的通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