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葛多学者 斯葛多学者
...
关注数: 0 粉丝数: 44 发帖数: 4,845 关注贴吧数: 6
不知道这里的兄弟有没看过这部片子? 影片简介: 《上帝之城》City of God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    卡提亚·路德Katia Lund 首映:2002年8月30日 2003年巴西选送奥斯卡外语片 --上帝之城   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有个名叫“上帝之城”的贫民居住区,这里是巴西最著名的罪恶之城,毒贩歹徒成群结党,杀人放火司空见惯。这里的孩子都不上学,小的偷鸡摸狗,大的杀人贩毒。这里没什么人长寿,越大的老大死得越快,常常有十七八岁的孩子当上帮派老大,威风一两年之后就被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枪干掉。   《上帝之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的编年史。 --结构主义 海报集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杂七杂八看过些小说。南美文学除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之外,还有一个叫略萨的,此人的书尤其对我胃口。他那一派叫“结构主义”,就是把一个故事切成一百多段,然后胡乱抖乱,你可能看到四五条线索围绕两个人进行,直到小说的最后几页,才发现第一个人就是第二个人的少年时代。我说了这么多,你想起来什么?没错,《低级小说》《暴雨将至》都是人家当年玩儿剩下的。   巴西电影近水楼台,自然容易得到南美结构主义小说的真传,《上帝之城》可能是玩结构主义玩得最好的电影,本片的味道特别像略萨的《城市与狗》。   费尔南多·梅雷拉(Fernando Meirelles)用全片最有冲击力的部分开场,一帮少年毒贩挥舞着手枪沿着“上帝之城”的破烂街道追一只不想被烤的鸡,然后撞上心怀鬼胎的叙事者“阿喷”(我不懂葡萄牙语,法语字幕把主人公的名字译成了‘喷射’的意思),后者随即发现自己和一只鸡一起站在举枪对峙的警匪双方中间。跟着“阿喷”开始向观众讲述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上帝之城”的地方历史。这些故事好像中国传统史书一样,就是把历代老大的传记连在一起,如果老大B出现在老大A故事的某一段里,他只是配角,这一段还会在老大B的传记里重讲一遍,不过改用老大B作为主角。   影片的故事大都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黑帮电影。那些在暴力中长大,认为杀人吸毒贩毒理所当然的孩子真是令人不寒而栗。片中一代代老大通过暴力接替,就是一条大孩子杀大人,半大孩子杀大孩子,小孩子再杀半大孩子的食物链。戏份最重的老大,“小Z”应该会成为永载影史的形象,他是“上帝之城”的缩影,十二岁给大孩子望风时体验到杀人的快感,然后就跟搭档“阿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抢劫,十八岁杀回“上帝之城”,干掉了大批毒贩,包揽一半的贩毒生意,后来跟另一半毒贩生意的操纵者“胡萝卜”开战,打了接近一年。最后闹得警方受不了,插手抓了双方,他一直跟警察有勾结,交了钱就走路,却碰到一伙他欺负过的小孩子帮派(其中一个还光着屁股),被乱枪打死。讽刺的是,那些枪是他为了拉拢人对付“胡萝卜”,而亲手交给“小家伙”们的。   当然,两小时一刻钟如果全是抢劫贩毒黑帮火并,谁也受不了,导演加入了一些“软”一些的支线,比如叙事者“阿喷”为了当摄影记者之梦的个人奋斗,这一条线和这个人物都很失败,只有他一度想走犯罪之路却下不了手的过程有点趣味;最成功的配角是“小Z”的二当家“阿耐”,他是这些冷酷孩子中的温和派,跟黑人、印第安人、白人都可以合作,反对“小Z”跟另一帮派开战。从买时髦衣服开始,他接触到六十年代的流行文化:摇滚乐、约翰·列侬、和平与爱、“要做爱,不要打仗”等等。就在他决心退出江湖的那天晚上,他被刺杀“阿Z”的刺客误杀,死在舞池闪烁的强烈灯光下。   虽然结构玩得很好,但影片最弱一环,却是剪接,片中MTV/数字电影的花招用了很多,有些正常叙事的段落却剪得拖泥带水。最糟糕的一处就出现在“阿耐”之死那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远镜,空空的舞池,“阿耐”躺在地上,“小Z”跪在他身边,两人上方是唯一的光源——一个闪烁的球灯,数秒钟后,“小Z”拔枪射击头顶的灯,画面居然不顺势干脆利落地全黑,却来了招老土的淡入淡出,慢慢切换到下一场戏凶手半夜里砸门去投靠另一家毒贩。   说到底瑕不掩瑜,《上帝之城》的冲击力不在黑帮电影经典《好家伙》之下,真实感尤有过之。据说导演一共找了110个没有任何经验的街头孩子做演员,前后排练了八个月,这帮孩子带来了对里约热内卢的个人体验和街头语言,令电影充满“上帝之城”特有的生猛感觉。虽然我拽了一大堆“文学”“主义”“结构”之类的东西在前面,这电影也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商业黑帮片看,其中大队人马“开片”的段落非常多,像极了《古惑仔》——只不过这帮巴西孩子比陈浩南山鸡们要狠上一百倍!
浅观游戏中的一些人种 此文转自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5&flag=1&idArticle=54501作者:形而上的忧伤 (有删节)    欧洲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在人种学上的正确称呼是“高加索人种”,与尼格罗人种(黑种人)和蒙古人种(黄种人)是相提并论的。    关于“高加索人种”的说法,是说他们都来自高加索地区,这个地方现在哪呢?如果把中亚各国譬做在“大道”上,那么高加索就是被黑海和里海夹起来的“胡同”,当中又被高加索山脉隔成南北。南边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国家,这个大家应该有点印象,1922年,这三个国家就是以“外高加索联邦”的名义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组成CCCP(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北高加索则包括车臣,南奥赛梯等,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恩怨至今未了。就是这个地方了,出产了当今世界白种人的祖先,在几千年前某个时期向四面八方迁移,语言都是印欧语系。这些远古向四处扩散的高加索白人,他们是以游牧部落的形式,分为三个方向,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进入波斯,另一支向西迁入小亚细亚。    迁移到亚洲的是伊朗、阿富汗和我国的西域。在印度,本来有另外一种高度发达文明,不知因什么缘故衰落了。而印欧的游牧民族侵入现在巴基斯坦、印度地区后,和当地民族争斗、融合。当地语言改为现在印欧语系。而印度南方东方还都是肤色黑的南亚人,语言也不是印欧语系;西北方是象阿富汗一样的白种人,中间都是混合过渡的。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历届世界小姐中当选的印度小姐多为印度人中的白种人,印度的最高种姓——婆罗门也自称为高贵的“雅利安”人。这个“雅利安”词汇,为大家所熟悉,主要归功于二战时希特勒的使用,它其实是和“高加索人种”平行使用的一个词汇,远古向四处扩散的高加索人部落,自称“雅利阿”,二战时,伊朗和德国亲近,就是因为他们自认和德国是属于一个人种的,而不是周边阿拉伯的闪族人,而希特勒推行种族主义,将其狭隘化,仅仅规定“金发碧眼”的才属于这一种族,这样一来,欧洲的民族中,就只有日耳曼民族是符合的了。    就欧洲而言,其人种从民族源流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族系。    1,日耳曼 2,斯拉夫 3,凯尔特人    
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参考书目(转) 荷马(Homer)《伊利亚特》《奥德赛》赫西俄德(Hesiod)《工作与时日》《神谱》品达(Pindar)《颂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在此不列举书目)柏拉图(Plato)《对话录》阿基洛科斯(Archilocus)《诗歌集》色诺芬(Xenophanes)《回忆苏格拉底》《会饮》 《希腊史》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恺撒(Casser)《恺撒战记》阿庇安(Appian)《罗马史》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诗学》《修辞学》《政治学》“伊索”("Aesop")《伊索寓言》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阿里斯托芬戏剧集》希罗多德(Herodote)《历史》卡利马科斯(Kallimachos)《颂歌集》普鲁塔克(Plutach)《道德论集》《希腊·罗马名人合传》萨福(Sappho)《诗集》忒奥克里托斯(Theokritos)《田园诗歌集》西塞罗(Cicero)《论众神》《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 ..卡图卢斯(Catullus)《阿提斯》贺拉斯(Horace)《歌集》《讽刺诗集》维吉尔(Virgil)《牧歌》《农事诗》《埃涅阿斯纪》塞内加(Seneca)《特洛伊妇女》 《美狄亚》 《疯狂的赫拉克勒斯》马提雅尔(Martial)《铭辞集》奥维德(Ovidus)《变形记》《爱的艺术》阿普列尤斯(Apulee)《金驴记》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沉思录》苏维托尼乌斯(Suetonius)《罗马十二帝王传》卢克莱修(Lucretius)《物性论》奥古斯丁(Augustinus)《上帝之城》《忏悔录》《三位一体》普罗佩提乌斯(Propertius)《哀歌集》斐洛(Philo)《论凝思的生活》尤维纳尔(Juvenalo)《诗选》狄摩西尼(Demosthenes)《反菲利浦》普劳图斯(Plautus)《戏剧集》泰伦斯(Terence)《戏剧集》彼特隆纽斯(Petronius)《萨蒂里卡》该尤斯·尤利乌斯·菲德鲁斯(Gaius Julius Phaedrus)《寓言集》“朗吉诺斯”("Langinos")《论崇高》塔西陀 (Taxituo)《历史》《编年史》琉善(Lucian)《诸神对话》普罗提诺(Plotinos)《九章集》以下为尚未有中译版或不详的书目(小香可提供):阿提乌斯.卢齐乌斯 Attius Lucius 《阿特柔斯》《年鉴》克劳迪乌斯.埃利亚努斯 Claudius Aelianus《论动物的特性》《历史杂记》卢齐乌斯.阿弗拉尼乌斯 Lucius Afranius残片阿伽提亚斯 Agathias《循环》阿伽同 Agathon见柏拉图、阿里斯托芬、亚里斯多德等人著作阿耳凯乌斯 Alcaeus 《琴歌》阿耳斯达玛斯 Alcidamas《论诡辩家》 阿耳齐弗隆 Alciphron《假想书简》阿耳克曼 Alcman 《处女之歌》 阿利克希斯 Alexis残片圣.安布罗斯 Saint Ambrose《论职》安米亚努斯.马尔塞里努斯 Ammianus Marcellinus《历史》(接塔西陀《历史》后<AD 96-378>)安多希德斯 Andocides 《论他的回返》《论秘仪》《论和平》安提玛库斯(科罗丰的) Antimachus(of Colophon)Lyde(不知道怎么翻译......)安提帕特(希东的) Antiparter(of Sidon)《短体哀歌》安提法奈斯 Antiphanes喜剧残片安提丰 Antiphon《谋杀辩护辞》《假想诉讼案修辞习题》马库斯.安东尼乌斯 Marcus Antonius见西塞罗《雄辩术》阿奈忒 Antye《墓志铭》《警句》阿波罗多罗斯(雅典的) Apollodorus(of Athens)《论诸神》《编年史》阿波罗尼乌斯.罗迪乌斯 Apollonius Rhodius《阿耳戈号航海记》阿拉图斯 Aratus《天文学》(教渝诗)阿齐罗库斯 Archilochus残片阿斯克里皮亚底斯(萨摩斯的) Asclepiades(of Samos)《警句》奎因图斯.阿斯科尼乌斯.佩底亚努斯  Quintus Asconius Pedianus《西塞罗演讲历史注释》残片提图斯.奎因图斯.阿塔 Titus Quintus Atta托加剧残片迪希穆斯.玛格努斯.奥索尼乌斯 Decimus Magnus Ausonius《一日之事》《摩泽尔记》 喜爱历史的元老们可别错过这些好书,吾现在很想看看《埃涅阿斯纪》,可不知道哪有下来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