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涛涛 博士涛涛
关注数: 109 粉丝数: 165 发帖数: 8,072 关注贴吧数: 19
关于评剧吧置顶功能充分利用的规则 各位吧友,各位为评剧宣传无私奉献的朋友们,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情,经过众多吧友这么多年的共同努力,评剧吧成了广大评剧戏迷的网上之家,我们的贴吧日渐活跃,帖子数量日趋增多,评剧贴吧成了名符其实的戏曲大吧。然而在追求帖子数量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质量,为了鼓励大家发精品帖子,使评剧吧的层次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评剧吧的“置顶”功能充分利用好! 置顶贴是一个贴吧的门面贴,平心而论我们以前利用的不是很好,和11206554吧主共同商量后,我们现在想到的规则如下: 1.一般的帖子大约置顶5天左右,以下情况除外: 1).在置顶帖子没达5天的时候,有人发布了质量高、受众面广,大家很支持、欣赏的好帖,将出现置顶贴提前被顶替的情况; 2).长时间未出现精品贴,置顶时间要多于5天; 3).有些质量高的精品贴,被新的精品贴顶掉的,在精品贴再次产生的空缺时间,还可能被重新置顶 4).若随着贴吧的逐渐壮大,精品贴的出现频率明显加快时,这个置顶5天,可以换成置顶4天或3天等,这个咱们广大吧友可以根据贴吧的发展情况再议。 2.鼓励大家将一些帖子组合到一起发布,比如说,某位吧友发布了一则关于评剧的演出信息,或者央视某个栏目要录制评剧剧目,或者对一些评剧老艺术家的介绍,如果将多个这样的帖子整合到一起力度则显得很大,所以在评剧吧鼓励整合贴的出现。 评剧吧吧务团队 2013年4月23日
哈工程大学生评剧团半年发展,感谢黑评,感谢洪大师感谢俊玲老师 上周六,黑评挤出紧张利用的排练室,王向阳老师、齐彦章、宋爽、郭雨、刘瀛老师为哈工程大学生评剧团排练指导。黑评三位化妆师为我们化妆三个半小时,四位张五可的贴片是向阳老师亲自贴的,下午一点乐队到齐,黑评老师给了我们细致耐心指导。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评剧团在黑评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于去年9月成立,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学生不积极,不了解评剧的艰难时刻,现在社团已经慢慢开展开来,视频中这些都是半年来学习的一点进步。最近我们在准备4月27日我校的海军节大型晚会,在这个晚会上我申请了10分钟的一段评剧联唱。最近4周周末黑评都腾出他们紧张的排练厅,让我们到黑评去练习,黑评的张坤院长、王向阳老师、还有陪伴我们半年的齐彦章、宋爽和我们的琴师刘瀛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帮助。上传一段周六排练用手机录制的视频,以此感激黑龙江省评剧的无私大力支持,也献给吧内的好朋友,作为我们评剧社团的送给吧友的一份礼物,我们学校的其他师生都是第一次和乐队唱,还不成熟,在这一周内,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本周六演出后,争取传上一份让大家满意的视频,我们唱得还很多不足,不如倒字毛病,韵味不足,继续努力吧,希望各位好朋友多多指正! 大家都知道,我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洪大师生前不止一次的对我进行细心的教诲,张俊玲老师更是一直在支持,帮助我,下面的这段视频,是我的社团半年发展的一个汇报,送给黑龙江省评剧院,也送给可亲可敬的洪影老师和张俊玲老师!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64%2Fv_OTA2MDk2MDU.html&urlrefer=c9debafb6818c4b7d8f204bc1bb61115
黑评--哈工程大学生评剧团半年努力,小小汇报 上周六,黑评挤出紧张利用的排练室,王向阳老师、齐彦章、宋爽、郭雨、刘瀛老师为哈工程大学生评剧团排练指导。黑评三位化妆师为我们化妆三个半小时,四位张五可的贴片是向阳老师亲自贴的,下午一点乐队到齐,黑评老师给了我们细致耐心指导。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评剧团在黑评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于去年9月成立,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学生不积极,不了解评剧的艰难时刻,现在社团已经慢慢开展开来,视频中这些都是半年来学习的一点进步。最近我们在准备4月27日我校的海军节大型晚会,在这个晚会上我申请了10分钟的一段评剧联唱。最近4周周末黑评都腾出他们紧张的排练厅,让我们到黑评去练习,黑评的张坤院长、王向阳老师、还有陪伴我们半年的齐彦章、宋爽和我们的琴师刘瀛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帮助。上传一段周六排练用手机录制的视频,以此感激黑龙江省评剧的无私大力支持,也献给吧内的好朋友,作为我们评剧社团的送给吧友的一份礼物,我们学校的其他师生都是第一次和乐队唱,还不成熟,在这一周内,我们还会继续努力,本周六演出后,争取传上一份让大家满意的视频,我们唱得还很多不足,不如倒字毛病,韵味不足,继续努力吧,希望各位好朋友多多指正!
滦南县票友走进央视演唱评剧将《一鸣惊人》 宇扬评剧苑讯:近日,唐山市滦南县众多票友在滦南县文广新局的率领下,走进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最新栏目《一鸣惊人》剧组录制评剧节目。 戏曲频道的《一鸣惊人》栏目是新创建的栏目,将于近日在戏曲频道亮相,这个栏目开播之前就想到了评剧,自然就想到了评剧的发源地,唐山市滦南县的评剧票友们,在剧组和滦南县文广新局的协商下,由滦南县文广新局杨立新副局长亲自带队的30余位票友走进节目。 近年来,滦南县加大对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成绩斐然,硕果压枝。评剧、滦州皮影、靳派乐亭大鼓等7项成功入选市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评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立了由该县文化名人、专家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还对传统文化“三枝花”艺术挖掘、保护和传承,实施了民间艺术展示和保护传承项目。建设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的成兆才评剧博物馆,由评剧文物展厅、成兆才大戏院和小剧场组成。编纂出版了《滦南“三枝花”》、《中国评剧之根》、《成兆才》等数本研究型著作。 节目由著名青年相声演员何云伟李菁担任嘉宾主持,节目是在滦南票友和宝坻票友之间以团队形式展现,相互演出评剧经典剧目,相互做游戏,相互讲述评剧知识等。 期待此次录制的节目早日播放,更期待滦南的票友们一展风采,一鸣惊人。
天津海河剧院评剧演出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2013年3月演出计划 2013年3月16日 下午14:00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目:《花为媒·绣楼·花园》 《玉堂春·起解》 《包公赔情》 领衔主演:施立红,赵如意,滕建东 曹镱苎,王光,刘佩芝 王杰,赵如意 2013年3月17日 下午14:00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目:《哭灵·粥棚》 《借当》 《珍珠衫》“团圆”一折 领衔主演:曹镱苎,王海平,刘佩芝 施立红,王云珠,滕建东 王冠丽,王文涛,王海平 2013年3月23日 下午14:00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目:《玉堂春·起解》 《茶瓶记》 领衔主演:曹镱苎,王光,刘佩芝 施立红,滕建东 2013年3月24日 下午14:00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目:《杜十娘》 《包公赔情》 《断桥》 领衔主演:冯荣玲,滕建东,梁国栋 王杰,赵如意 王云珠,施立红,滕建东 2013年3月30日 下午14:00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目: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演唱会 2013年4月14日 时间:下午2点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场:王杰个人专场演唱会 领衔主演:王杰 2013年4月20日 时间:下午2点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场:王文涛个人专场演唱会 领衔主演:王文涛 2013年4月21日 时间:下午2点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场:赵如意个人专场演唱会 领衔主演:赵如意 2013年4月27日 时间:下午2点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场:施立红个人演唱会 领衔主演:施立红 2013年4月28日 时间:下午2点 地点:海河剧院(小剧场) 剧场:王云珠个人专场演唱会 领衔主演:王云珠
评剧吧需要团结向上,更需要核心队员团结一致 去年年底,我曾经发了一个帖子,隐隐写出了自己的心态,今天的评剧吧,说实话发展势头远不及去年,各位吧友,请不要排斥我的下面一句话,“火车跑的快,要靠车头带啊”,昔日的评剧发展成为第二大剧种,一方面原因离不开关里关外,评剧院团的齐心努力,流派纷呈,全面开花,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有中国评剧院,因为有新派和白派,如果没有小白大师和新大师,我个人觉得评剧很难有昔日的高度。 同样我们评剧吧,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所有吧友的齐心努力,但是很重要的原因离不开核心队员的把这个贴吧团结在一起,带领着这个贴吧的主流方向。而现在的评剧吧,昔日的核心队员越来越不愿意来了,是他们不愿意为评剧吧服务了吗,当然不是,是他们不爱评剧,不爱评剧吧了吗,当然更不是。我最近发言也较少,但是每天都来贴吧数次,大多是默默的看看帖子。看着贴吧的帖子质量日趋降低,看着贴吧的人气日渐涣散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昔日的老朋友,韩花筱啦,六可啦,光宇啦,南湖听蝉啦等等最近也罕见踪影,相信他们跟我也差不多,肯定也是默默来贴吧。 贴吧的发展也和一个评剧的流派发展是一样的,不管你是否年长还是年幼,先继承我们众多吧友这些年的成绩,再去发展它。多一些积极团结的呼吁,像二可说的一样,少一些上纲上线的言论,如果上纲上线的言论过多,会让大家走上不团结,最后即使您真有才,也会是您的文章,您自己欣赏,或者您的一部分朋友欣赏。说句实在话,去年有朋友的言论很影响我心情,有段时间不愿来贴吧。 看到贴吧有问题时,我一般会说明这个情况,最后肯定不是批评的语句,我一般是最后这么说“吧友们,让咱们怎么怎么样吧”,都是以“咱们”或者“我们”,或者“我们大家”结尾。 所以今天我建议我们评吧的每位吧友,一来多多奉献自己的时间给评剧吧,多多发帖,二来讲究说话方式、语气,先和谐再发展。 随着今年很多新生中坚积极分子的形成,希望昔日的老朋友和今天的新朋友,都多多出面,继续形成评剧吧思想统一的核心团队,带领这个贴吧的方向,和广大吧友一起我们大家的评剧贴吧带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农民有多少渴望,我就有多大价值"--记蓟县评剧团易春英 她40多年翻山越岭为农民送戏,平均每年演出400多场,被乡亲们誉为“农民的艺术家”;她屡次放弃“攀高枝儿”的机会,只因离不开魂牵梦萦的乡村小舞台,离不开那些喜爱她的父老乡亲;她只顾演出耽误了治疗,导致一只眼睛失明。  她是天津评剧院三团(原蓟县评剧团)艺术家易春英。 “我舍不得离开舞台啊” 记者2012年第一次见到易春英,是在她的病床前。8年的脑部肿瘤,终于让这个“铁娘子”暂时停下了脚步。由于脑部额叶部分出现严重病变,当时,她的右眼几近失明,左眼视力也仅剩0.7。但就在住院准备手术的前几天,她还坚持着完成了计划中的几场演出。舞台灯光转换时,她已无法辨清方向……   “我舍不得离开舞台啊!”易春英说。  从17岁开始评剧表演艺术生涯起,易春英便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在别人眼里,演员这行既轻松又风光。对我们这个‘庄户剧团’来说,演戏却是一桩苦差事。”易春英说。  黄乜子村只有11户人家45口人,却分散居住在长达十几里的山沟沟里。山路崎岖险峻,空手走也是险象环生。易春英和演出小分队40多名演员将道具服装打成包裹,硬是一步一步扛了上去。乡亲们奔走相告,纷纷把演员往自家里拽,捧出最好的吃食……当剧团离开村子的时候,村民们扶老携幼送了一程又一程。  2012年春节,从大年初三开始,年近花甲的易春英带着演员,每天为乡亲们演出3场,连续演了10天。看着舞台上神采飞扬的易春英,谁又能想到,此时的她已看不清了,由于劳累过度和感染风寒,她每日都靠打点滴支撑。  易春英常年下乡演出,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逢年过节,易春英和剧团的伙伴们就捆好行李卷,辞别家人。   “这个团不能散在我的手上” 上世纪80年代初,传统戏剧演出市场日渐低迷,蓟县评剧团的演出场次大幅减少。有的演员为了个人生计,不得不离开剧团另谋生路。  易春英临危受命,毅然挑起了剧团团长的重担。  她四处奔波,想方设法为剧团寻找生机。为了改善剧团的生存状态,她到处争取赞助;为了让演职人员老有所养,她“不顾场合”洒泪呼吁……每次看到她疲惫地回来,同事们都心疼地劝她别太拼命,她却说:“这个团不能散在我的手上啊!”   演出水平高低决定着受欢迎程度。经易春英提议,剧团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年搞一次“百日集训”。通过多年来的集训活动和艺术实践,全团的演职人员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2008年,蓟县评剧团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文艺表演团体”。2009年,蓟县评剧团变身为天津评剧院三团。他们自创的《巾帼长城》《山村日月明》两个剧目,在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以绝对优势成为获奖最多、反响最强烈的新创剧目,轰动了整个华北。天津评剧院三团由此声名鹊起,获得了大批演出订单。  送戏下乡是剧团的主要任务,为给农民送好戏、演好戏,易春英身先士卒,每年主演的剧目都超过40个,演出超过300场。 “我要把眼睛治好,继续演戏”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易春英的艺术生涯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光辉耀眼。农村评剧团的演出主要安排在农闲季节,所以,整个寒冬,演员们都在农村的露天舞台上度过。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演出,忽略了对家庭的关心,易春英的丈夫和她离了婚。有一次去北京平谷演出,下大雪,6辆大卡车被堵在山道上,一耽误就是好几天。易春英回家时,只见小女儿独自一人,呆呆地坐在门槛上。  易春英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在剧团最困难的时候,县文广局和工会都曾给她留出位置,但易春英说:“我是团里的台柱子,我找到‘高门楼’了,弟兄们咋办?剧团咋办?”   如今的易春英虽然已经退休,却依然坚持一丝不苟地指导剧团排演新戏,与大家一道研究每个角色、琢磨每句唱腔、推敲每个动作。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易春英家中采访。她刚做完第二次颅部手术,右眼已经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也仅为0.6。易春英告诉记者,过几天还要再去住院准备手术。 “农民有多少渴望,我就有多大价值。”她说,“我要把眼睛治好,继续演戏。”(本报记者陈建强光明网记者朱 斌)
年终岁尾,涛涛杂谈 有段时间没有在咱评剧吧发帖子了,看看以前并肩奋斗的好友们,很多也发帖见少了。韩花筱吧主、光宇工作比较忙碌,六可博士毕业后进入了科研院所,非常怀念和他们一起发帖看帖的时光。我是从 2010 年开始在贴吧积极起来的,一直到今年秋末冬初也一直激情饱满。但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虽然每天都割舍不下这个贴吧,但经常是看帖,签到,发帖数量骤减,感觉自己一下子突然变老了,成了评剧吧的老队员似的。今年 7 月前我还是一位学生,而 8 月后我做了一名教师,或许真的像我的一位朋友所说,工作后生活会变化很大的。也许我现在在评剧吧的心态真的不是当年做学生时候的心态了。但不管怎样,我对评剧吧、对评剧的这份炙热感情始终未减。 最近看到吧内增加了很多崭新的中坚力量,甚是高兴,现在的评剧吧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完整。前天晚上看了一篇士桥老师和 警营评剧迷 老师发表的吉林评剧院张桂秋老师的帖子,我很感动,两位老师一直在挖掘评剧的历史,还有韩花筱吧主,他整理很多东北评剧老艺术家的资料,亡灵儿将珍贵的评剧照片奉献给了广大吧友(注 : 希望您忘记伤心之事,早日归队啊!), 11206554 为评剧吧奉献的同时还成立了辽宁评剧吧,刘洪涛兄和 yan1095363766 、 无题无忧有虑 、 花落胭脂红 、 whjv 等等老 兄始终如一得坚守阵地,光宇发挥媒体人的优势,总能即时得报道评剧的最新动向……还有好多好多朋友,列举不尽了。 但无论如何,最近不知什么原因,不少人和我一样发帖少了,有些朋友甚至好长时间没发帖了,在这年终岁尾之际,不管是老吧友、还是新朋友让我们评吧人再次携起手来,共同建造我们的评剧繁荣大吧。 今天提起笔来,那就多写点,把这些天来,我这面的评剧情况分享给朋友们。
《从春唱到秋》唱响第九届河北省戏剧节 宇扬评剧苑讯:(通讯员大宝报道)2012年12月9日,唐山市评剧团参加第九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的《从春唱到秋》在河北大戏院隆重上演,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石家庄戏迷的热烈欢迎。 《从春唱到秋》讲述了一代戏剧宗师成兆才以其丰硕的创作成果,以其对评剧发展付出的涓涓心血,也以其寒苦而孤独的一生,书写了一个评剧的时代。评剧《从春唱到秋》生动的展现了成兆才一生的舞台生涯。他带领“吉庆班”从小到大,从滦县、唐山唱到天津,从关内享誉东北;他大胆改革评剧,从撂地、拆出到评腔梆子,一百二十多出戏的丰硕成果,演绎评剧早期发展历程,让评剧至今仍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舞台上留下了他的绝唱。然而他是最悲最苦的做戏人,家庭的悲剧,爱情的悲剧,他为评剧无怨无悔的一生,又浸透了多少辛酸的血泪…… 整个剧院全部坐满,场面很壮观,观众们听的都很入神,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叫好声。演出结束后观众连呼过瘾,很多观众涌向台口,近距离一睹演员风采,部分观众走上舞台,为该剧主演张俊玲等演员献上了鲜花。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看演出的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河北省副省长张和、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永山、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等领导走上舞台与全体演员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艾文礼指出,党的十八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对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出好作品、多出精品,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从春唱到秋》是一部优秀剧目,河北省委宣传部将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打造成河北省的舞台精品。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