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冬辰
喜欢好玩的事儿
关注数: 33
粉丝数: 427
发帖数: 2,037
关注贴吧数: 13
慕赫16走起 酒好不好看跟谁喝。 好喝的没它便宜,便宜的没它好喝,纯雪莉,16年,折成斤价和白酒比,价格算很实惠了。
对威士忌一些认识的再认识 关于威士忌,本人买的多,喝的少。吧里太冷清,发个小贴子暖暖场。 1.年份越高越好吗?一开始我认为是,后来信了别人说的,不一定。现在,我很确定:肯定年份越高越好。这个好不能用好不好喝来衡量,因为百人百口,太主观,很简单,只须看同一个品牌的定价,高年份的一般比低年份的无年份的贵。举个栗子,阿贝乌干达在国内曾经卖天价,可人家的定位就是基础款,比14年19年等一众年份酒便宜一大截。无年份的桶强也一样,无论什么牌子,在酒厂的价格体系里肯定属于基础入门的一档。年份越高酒厂的成本就越高,不知哪个更适合口味时,就买年份高的,买酒厂成本高的,所谓输也输得明明白白。 2.单桶是智商税吗?几年过去了,很遗憾,还是不敢下定论。想当年,我花了几张入了一支百富的15年雪莉单桶,几年后朋友同一款花了十几张,价格翻了一倍多。我买了就喝了,也没留下啥印象,朋友舍不得喝,时不时拿出来把玩把玩,好不好喝已经不重要了。当我们买单桶的时候我们想到什么?更好喝?那肯定是智商税。稀缺性?这还差不多。结论是没结论:关键看买的动机。 3.初填桶或处女桶值得追捧吗?以前我也蜻蜓点水凑热闹般追过,后来发现,原来啊,美国产的威士忌都是用处女桶的,不是什么稀罕物,瞬间没了兴趣。 4.单一麦芽和调和麦芽有区别吗?一开始想当然了。理性想一想,区别还真不大。前者指的是同一个酒厂的麦芽,也不管什么时候蒸馏的,什么木桶的,随便混合,出来都叫单一麦芽。后者用不同酒厂发酵出来的混合,叫调和。有区别吗?有。区别大吗?不大。
对比英国售价,口粮级别性价比最高和最低的威士忌 性价比最高top3 1 慕赫16 英国128英镑 中免好价500以内 2 波摩18 英国132英镑 中免好价530以内 3 波摩15 英国115英镑(公升)中免好价380以内 性价比最低top3 1 格兰多纳桶强最新版 英国69英镑 国内好价700左右 2 雅伯漩涡 英国85英镑 国内好价600左右 3 雅伯乌干达 英国68英镑 国内好价500左右 众所周知,虽然苏威产自英国,但英国的烈酒税很高,在英国买威士忌比其它国家贵不少。但参考英国的售价,还是有一定的意义,至少可以了解到原产地赋予该瓶酒的价值。 在英国,无年份和低年份的威士忌普遍不贵(特殊版本的除外),像雅伯的乌干达,售价比波摩15还便宜,在国内不可想象。
轩V 700ml,3人团 07₤DNdw3RR8e1D【仅剩2个名额,一起团轩尼诗VSOP干邑 3人成团到手价304,倒计时 23,59,49】
请教,黑角马两个版本,有啥区别?
JBL音乐世家500 音乐世家500卖5k左右,值不值? 天龙home350刚出来也五k多,已经降到两K多了。
中茶八八青饼 要不是当初买贵了,对它的好感度会提高很多。 各方面都很均衡,蛮用心拼配的一款茶,真要说弱点,甜度差些吧。有时候觉得,香和甜是此消彼长的两种口感,跷跷板一样。
酱吧老哥们都不是普通人 毛子舞娘各种郎撸起来不眨眼,月收入必须以数万计了,又为了便宜十元八元甘愿熬夜各种充卡挤公交,难道有钱人都喜欢这种小趣味么!唉,不懂……
酱味比之前喝过的红瓶浓郁,有一定的厚度,入口不辣,尾段不水,空杯留香一般,风格不明显。价格定位见仁见智了。
青花郎,有了解的高人么 刚发现一个细节,两瓶青花郎,第三排数字(应该是生产码)一瓶有#号,一瓶没有,扫码验证都是013批次,不解,一个批次两个版本,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平时不注意这些,有了解的高人请解惑一下。如果有机会来一个假一赔十那就发达了,顶几个月工资。
有在夕夕买过紫天使的9U么 别的平台都太飘了,好车难上,熟悉的实体店也爱做不做了,夕夕有便宜货,以前没在夕夕买过红酒,靠谱不,请买过的9U给个建议。
佛系开茶,抓到哪片开哪片 条索美,汤色美,签字美,天气美……
坐在办公室无聊,开一片茶农自制茶 干茶香条索等都还可以,口感偏甜,茶汤闻起来还真有明显的冰糖甜味,朋友给的,信誓旦旦说是冰岛茶,咱没喝过正宗的冰岛,就当它是吧。
囤不动了,喝不下了 一个小酒三顿才喝得完,囤它干啥……
赖茅嫡系和合作开发酒梳理 表格内容根据网络或茶余饭后道听途说的信息整理,如有不准确请8u指正补充。 嫡系还是合作开发酒与酒质无关,自己品尝鉴别为宜。
孤陋寡闻了,这么nb的茶我居然没听说过 就想知道有没有免费茶样送
无姿势有实际,简简单单下一单 为了避嫌,隐去商家名。送一个摘要小酒,不肉不漏吧。
这价格肉吗 摘要珍品版×2+水晶剑×2=1710
酱吧茶吧都比以前冷清,是人变聪明了还是变穷了 水一贴
贫朵朵的券恶心到我了 1.大额券只能买乱七八糟的小玩意 2.几元的小额券买酒只能整箱 3.部分适用券的东东居然是原价 自嗨还起劲呢。
酒厂提价上瘾 大厂的利润继续涨,还纷纷涨价,涨完一波又一波。你以为撸到好价,谁知它在撸你羊毛。 酒厂把消费者的心理琢磨透了。
七三厚砖,天凉了喝着不错 熟茶该有的都有,昆明砖并非徒有虚名。
再品金沙摘要珍品版 家里自斟自饮 这是第二瓶,比较而言,酱香酒喝青花郎最多,最近也喝过几次1935,平时喝酒少,体会不深 这酒空杯留香持久,酒体算得上厚,和说明书的描述差不多,入口不辣,但始终不习惯它的药曲味,就像一位女人的脂粉气太重,可能会讨部分人喜欢,也讨部分人厌 和青花郎或1935比,口感纯净度差距很大,酱香曲香各种杂味儿一下子就窜出来,简单粗暴,没啥回味,怎么说呢,张扬不稳重吧 高端局排不上号,中端局又不实惠,自娱自乐整二两也挺尴尬的,打嗝太臭,女人嫌恶 总结,对比竞品,克价0.8-1元勉强可接受
十几年的茶农三无茶 感觉像开盲盒,有一种不确定的期待。
囤酒不如搬砖
开一瓶摘要解惑 摘要喝得少,前几天撸两瓶。在和1988之间犹豫了三秒,最后选了它,三人喝一瓶,刚刚好,打着酱油嗝点评一下。因为杯子的关系,酒体颜色看不出,也不关心,喝就是。酱香味浓,真浓,厚度够,尾段不水。刚入口有股中药味,不太习惯,三口过后再细味,似乎是传说中的陈香,就当是陈香吧,不要钻牛角尖,这样喝起来才有满足感。空杯后酱香味还是很足。和1988完全不同的路数,陈味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喜欢的可能会很喜欢。就这样,坐等降价再撸。[图片]
“这茶喝多了会得糖尿病!”笑屎,绝对是冰岛茶最好的广告词。 蒙老板厚爱,送了我二两,在办公室用大杯子喝,大热天的喝着还行。说正宗冰岛老寨我绝对不信,西半山范围内的还差不多。不过别人送的,礼轻情意重,带着感情去喝,也觉得甜度够,汤质饱满,回甘、优雅等感受也能想象出一二。
鬼子太穷了,这价钱的茅子也不舍得买
恭喜爱撸酒的男人 说明还年轻……
抛股票买酒,我算不算操控舞娘股价?
朋友单位定制的茶 别说,还真价廉物美……
消费降级是确定的,小心撸 生产成本一百以内的酒,批发价接近一千,建议零售价一千五,实际市场价近三千。把快消品做成收藏的奢侈品,一个大大的🐮字。 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开瓶率不到百分之一,喝掉的还没有倒进马桶的多。 这是某酒的真实写照。 普洱茶也学这个套路,一饼茶炒到数万,但毕竟是极少人的游戏,中国有六亿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月一千(权威数据),最近失业人数更多,很有可能六亿变成七亿了。 房价跌了,车价跌了,普洱茶跌了,红酒也走低价路线,相信白酒也撑不了多久。 看了一些白酒上市公司的研报,白酒库存巨大,大到超乎想象,一部分在厂家的仓库里,一部分在商家的仓库里,一部分在炒家的仓库里,极少数在老百姓的酒柜里,每年喝掉的有多少?估计占产量三分一都不到,老一辈为了健康,戒酒或者少喝酒,年轻一代喝白酒的不多,主力军是40-50岁一批人,商务宴请为主,再过十年,这批人也喝不动了。 喝烈性酒的人越来越少,酒量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消费降级是必然的。
不懂就问:大厂定制酒有收藏价值吗 本想入一高档品牌的某款3升装,查询官网没有该产品,应属定制酒无疑,过去囤过一些茶商定制的普洱茶,感觉还行,酒是否值得入?斤价对比常规核心品没有优势。
迷乱了,旗贱店,赖茅金樽比传承便宜 有人说,金樽比传承至少高一档。 有人说,两者酒质一样。 看来还得自己喝才知道……
酱香浓香轮着喝 不值钱,一箱2张一箱3张!领导一听大怒:明天就扔了,老整这些不值钱的垃圾塞满屋子。
在酱吧学到的囤酒原则 绝大多数酒不值得囤,价格涨不到哪里去,口感提升不到哪里去,囤啥? 1.自己喜欢的。反正喜欢喝,囤一些图个方便,甭管它升值贬值。 2.市场喜欢的。流动性好,哪怕自己戒酒了,转让也有人愿意接。
赖茅定制酒不少 官网上只显示: 一代工匠,品鉴尊享,传承蓝和棕,传禧,端曲,生肖酒,羽联纪念酒。 像金樽,珍藏,精典等没显示,可能是定制酒。 不少大神说金樽精典比传承高两档,到底是根据价格来的还是根据口感来的?盲品能品出?
犹豫中:差不多价格,二选一,撸哪个 三瓶普茅,或者,一箱五粮液+一箱传承。 非刚需,也不是图升值,纯粹是备些酒而已。
酒越老越好吗? 某猫上有说,行业观点:5-20年的中期酒最适口,20年以后是衰退期。 请教各位刘德华,拿普茅来说,存10年左右,500克还剩下多少克?
想通了,放弃申购兔茅 每天投放1.4万甁,相当于7吨(没算错吧?),还不包括线下批发给经销商的,如此大的量,收藏价值有限。
关姐的山头茶真喝不起啊 成色几何不清楚,至少被面价吓退了。
熟茶进阶路径 刚入坑熟茶,不建议起点太高,入门三大件,是绕不过去的:勐海饼(大姨7572),昆明砖(中茶7581),下关沱(销法沱)。这几款有多好喝不见得,也不难喝,大批量,年年有生产,技术成熟,质量稳定。之所以必喝三大件,是因为三者工艺思路不太一样,风格差异较明显,勐海味比较醇厚,昆明味相对干燥且平和,下关则是焦糖香较突出,张扬一些。中茶近来的熟茶不少在勐海发酵的,向大益看齐,已经没有以前典型的昆明味了,反倒是下关的熟茶仍坚持传统风格,品尝时可以慢慢去体会鉴别。 喝完三大件,对传统熟茶三大风格算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可以尝尝技术革新的代表作品。大益的金针白莲,当时号称是用高等级料压熟茶的成功典范(以前的熟茶料普遍粗枝大叶),喝熟茶的不应错过;大益丹青,也曾经是大益重点推介的轻发酵品种,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值得去尝尝,试错成本也不高;中茶七三厚砖号称复刻历史采用生轻发酵技术,也不妨试试;润元昌的润活发酵算得上是熟茶技艺的大变革,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蓝铁。 尝完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技艺,这时候可以找不同的料子来尝尝了。澜沧古茶是最早用古树发酵熟茶的,可以找些不怎么贵的来尝尝,大益的早春乔木也号称古树料,但我查一下,都是商家在宣传,厂家没宣传过,不管是不是,这款茶口碑还好;下关的景迈熟算是下关古树熟的标杆产品,往下一点点的朱雀也不错;老同志也有不少古树拼配的熟茶,那一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斗记也有一些古树拼配茶。 喝到这里,几乎可以大学毕业了,再朝上喝就看心态,好奇心强的不妨搞些高端网红试试,比如戎氏的博君,润元昌的大美,澜沧古茶的0085和老同志的帕沙,也有不少人推崇更贵的良品,看自己荷包了。 你说我好学要进步还想更上一层楼,那就找一些特定年份的老茶喝。喝老茶,猜年份,讲历史,再写上几篇小短文,妥妥的装逼级别。 过了以上几关,年纪不小了,世面见过了,逼装过了,好奇心也没了,回头喝入门三大件吧,还不错的。
买茶,喝茶,囤茶,普洱茶那点事儿 也算过来人了,分享些心得体会,大神和土豪阅读可能会引起不适,请尽量绕行。 (一)买茶 1.绝大部分茶都可归入得到不如得不到那类,多看少动,要以管住下半身的坚强意志管住手。 2.性价比最高的肯定是厂家毛利最低的茶,厂家毛利最低的往往是冲销量的口粮茶,但这类茶的品饮价值远大于收藏价值。 3.对品牌的忠诚度无须太高,每个品牌都有好茶,各有所长风格各异,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对渠道商的忠诚反而不妨高些,至少,老熟客可以省去不少讨价还价的烦心事,当然,前提是渠道商要可靠。 4.大厂的看家本领是拼配和发酵,小厂常常以纯料古树村寨等概念为卖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选择什么品牌前先搞清楚自己要什么。 5.没试过不买,不喝完一饼不提入。件入是有风险的,你得确保长时间后你的口味不会变,茶的口感不会变。 6.2000年,冰岛老寨8元一斤,小户赛也是8元一斤,20年后,冰岛三万八,小户赛一千五。记住,茶如人生,既不是赢在起跑线上,也不是输在起跑线上。 7.名山名寨不能注册为商标,都可以拿来做品名,如果厂家可靠,其文宣是很好的解读工具,对含糊其辞拐弯抹角的要多几个心眼。 8.口粮以上更高级别的茶总要买一些,人偶尔要对钱包狠一点儿,对自己好一点儿。 9.盲喝不出区别的话,买便宜的,或者等到喝得出区别那天再出手。 10.跟着茶评买茶不靠谱,相信自己的嘴巴,尊重自己的银行卡。 11.品字三只口:口碑,口感,口袋。口碑能缩小你的试茶范围,口感决定值不值,口袋决定买不买。
大热天喝一壶冰岛茶 拆这茶毫无成就感,像五指梳头,簌簌落下一大把。 用高精度北斗定位,地处冰岛老寨三四环间,有识别度,大概仍属同一方水土,没冰糖的甜,有冰糖的韵,几年的茶,香气略降,涩能接受,大热天喝喝挺好。
这款熟的汤色比较符合传统审美
喝茶就像谈恋爱 贵的不一定好,好的不一定合适,和贵的约会,和好的恋爱,和合适的结婚。 你喜欢钟楚红,他喜欢张曼玉,我喜欢刘亦菲,但都不会喜欢那位叫如花的姑娘。好的茶各有各的好,不好的茶千篇一律。 越陈越香的茶和越老越有味道的女人一样,须具备三样:先天的质素、后天的磨砺和得当保养,三者缺一不可。 最好的女人是偷来的,最好的茶是蹭来的。 名山古树就像女明星的浓妆,往往经不起一壶水的检验。 评茶是工作,品茶是娱乐,喝茶是生活,没人会在乎你喝什么茶,正如很少人真正关心你生活过得如何。 很多人囤茶不是为了保值升值,而是为了选择的自由,今天喝什么茶和今天穿哪双鞋子出门一样令人满足。 以前的茶是童养媳,要养,三分靠工艺七分靠仓储,现在的茶是某类女人,当天便可洞房。 中国人喝茶的历史有三千年,山头古树茶被发掘还不到三十年,不是古人有多傻,也不是今人有多坏,当文化的内涵被挖掘殆尽时,用金钱来表现其价值就成了唯一。 真正爱茶之人,最关注的不是茶,而是喝。和谁喝,在哪喝,什么时候喝,他只是把茶当做某种意境的道具,坐在挂着雨水的灰瓦屋檐下,一壶雨水茶同样喝得津津有味。 本来冰岛班章最适合做配料,现在拿来做主食了,这让我想起和一位朋友吃剁椒鱼头,他只吃剁椒不吃鱼头。从拼配的均衡转向追求纯料的极致,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其它领域也有这种现象。 囤茶的人相信所囤的茶会越来越好,不囤茶的人则相信茶会越做越好。 忘记一款网红茶的最好方法是购买一饼并尽快喝上一壶。 人红是非多,茶红故事多。 一开始,为了一丝丝口感提升,我们愿意付出数倍代价,后来,我们发现,接受一种口感比接受一个价格要容易得多。 唯恐别人不知道的事有很多,至少包括:和名人合影,喝贼贵的茶。 地域对普洱茶口感的影响远大于树龄,正所谓年龄不是问题,文化才是关键。
如果用这句话来评茶,适合什么山头茶?
七年一周期,普洱茶的寒冬来了么? 到一位茶商朋友小宋那蹭茶,小宋是一家二线品牌的授权商,他告诉我,今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关门睡觉,茶城不能开,货发不出去,日子很艰难,下游客户都集中在华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茶客按目的有几类:现喝,囤着,送礼,投资(投机?),今年来,以囤茶投资的为目的的购买大幅减少了,基本上是自喝为主,而送礼茶这几年更不好做,原因是便宜的送不出手,贵的茶送也没啥意思,对方不懂,哪怕是真材实料人家也不见得相信,也就亲戚朋友间逢年过节还送个茶,礼上往来而已了。 小宋估计,这两年,卖掉的普洱茶只占到产量的七成,三成积压在厂家或经销商的仓库里,卖出去的七成中被喝掉的又只有一半,另一半被各种原因囤积起来,也就是说,每年生产的普洱茶只有三分之一被实实在在的消耗掉,三分之二存在厂家经销商和茶客的仓库里,所以普洱茶的存量非常大,有的茶客家里的存粮够喝几十年了。绝大部分的茶流通性很差,要变现不是件容易的事,对经销商来说,要的是周转率要的是变现能力,流通性才是生意的命根子。小宋说,他仓库里的茶绝对够批发两年。 老茶客都了解,普洱茶有七年一个周期的说法。2000年,普洱茶在港资的推动下大火,2007年到达顶峰然后崩盘,从启动到顶峰,历时七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山头茶古树茶被追捧,并带领整个行业缓慢复苏,2014年上半年达到顶峰,下半年开始下滑,刚好也是七年,2015年普洱茶市进入寒冬。时间来到2021年,上半年茶市依旧活跃,山头继续受追捧,下半年急转直下,金融茶直线跳水,一路跌倒目前。七年一个周期,七年之痒,也存在于人和茶之间。 不操心了,天干物燥,喝口茶生生津先。
外国的茶比中国便宜? 2022年1-5月,中国茶叶累计出口量为15.21万吨,累计出口额为8.27亿美元,出口均价为5.43美元/千克。按当前汇率,出口均价折合人民币约36元/千克,18元一斤。 这个数字包含所有茶类,出口茶也肯定不讲究名山名寨,但出口的食品有着严格的质量要求和卫生标准,这个均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班章出圈图,你买到的班章茶可能是真的…… 班章出圈图,根据网络信息整理,准不准确不知道,整天忙着蓄胡子,没那空时间去考证。 班章茶满天飞,那是对班章的定义不一样,你买到的班章茶可能是真的,只不过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了。
2010年的布朗小沱沱 重手泡,甜甜的,苦涩不显,汤体厚薄中等,茶底看的确是岁暮老人应有的样子。说好的布朗花香香蜜香香姑娘,都跟隔壁老王跑了……
老同志孔雀王,呵呵 管它茶好不好,我看中的是孔雀。
古树熟茶寻宝图 以下内容摘自一本介绍熟茶的书。如果对古树熟茶有兴趣,可以沿着下面时间轴去找找。 90年代末到2007年,古树料便宜。 2004年以前,台地比古树贵,厂家为控制成本,会收便宜的古树料发熟茶。——在大厂里找,但即使找得到估计也买不起了。 2004年,古树开始贵起来,但云南茶区面积大,许多二三线茶山,古树很便宜,厂家会无意或有意收来发熟茶。——在二三线茶山里找,也许不贵。 2008年到2010年,茶价下跌,许多地方古树茶没人收,价格不高,也会有人收来发熟茶。——找得到凭运气。 2011年古树茶火热,古树以做生茶为主,但有些厂家会用捡剔下来的黄片发熟茶。极少数先锋实验派也会用古树料发熟茶。——某先锋的茶可以试试。 还有一些早期做茶的,比如某某品牌,早在2004年其做的古树熟茶就受市场追捧,于是一直坚持做古树熟茶。——它家的古树熟也不便宜了。
618,你买茶了么 感觉今年的茶市比去年更冷清了,晒单晒茶的也少了。 睡前来一壶浓的,好有精神继续忧国忧民。
看看这个还敢囤茶吗 风雨过后就哭了
点评喝过的那些熟茶——下关篇 前两篇分别是大益和中茶,这是第三篇,继续我的非技术性点评。 下关有厂茶和包销茶,包销茶大概可以分为厂家主导生产经销商包销和经销商定制包销两类,所以包销茶不一定是定制茶,两者从字面上就容易区别开来,此处不展开,反正茶好价格公道就行,那啥啥不重要。市场上关姐的包销茶比厂茶的品种还多,曝光率更高更网红,这倒是挺有意思的现象,说明了包销商某些营销手段的确高明。“熟大益生下关”,除了大名鼎鼎的销法,关姐熟茶存在感的确不高,品种也不多,2015年之前简直无从下手,之后才算略有改观,陆陆续续有些好东东出来,但总体上产品线不算长,选择较为有限。 珍藏白菜熟砖:下关的网红。网红茶口口相传,一般差不到哪里去,红了之后必然提价,所以性价比也好不到哪里去,你也可以认为网红是一个销售策略。白菜原本是有机认证标识,较早由何氏兄弟把它当做品名推出系列茶,和孔雀一样,出名后跟风者众,白菜被做成韭菜,一茬又一茬,不少品牌都出。白菜只是一个名字,和有机没任何关系,和用料也没有任何关系。关姐的白菜熟砖和熟饼都买过喝过,个人感觉半斤八两。砖给我的感觉是够紧,压得紧往往意味着耐泡,同时也意味着梗多叶碎,用料等级一般。这款白菜号称班章茶区的料,班章茶区概念是某昌提出的,我好奇在网上一查,天啊,整个班章村委会辖区面积方圆两百多平方公里,好奇害死猫,大大降低了我品茶的心理感受,原本留一丢丢遐想挺好的。这茶受到部分茶友追捧,可能是各开汤帖的溢美之词看多了,期望过高,所以品饮后比较失望。几年来,价格涨了不少,包销的意义在于垄断了经销权,只要商家没资金流压力,那就慢慢提价慢慢卖。刚上市时一张左右,还算实在,现在的克价就要看是否有大白菜情怀了。评:它的好我不懂。 沱茶一号:在下关这个大家庭里,因为有销法的霸气存在,要想成为一枚出人头地的熟沱太难了。哲人说过,打不过它就远离它,越远越好,所以记忆沱和赵金珊,定位高高的,你再霸道也难耐我何,你有你的地盘,我有我的地盘,井水不犯河水,还有后来出的新高度,干脆在名字上就摆明了立场——咱们不是一个阶层。而宝焰沱梅花沱一号沱这些傻大哥傻大姐就尴尬了,离得不够远,被销法摩擦的命。我总觉得一号沱像小说里的白流苏,自有其知性之美,只是命运多舛,平时隐忍弟弟妹妹惯了,低调到被人看不起低调到自卑,范柳源觉得她好,给了她爱情,她回报一段倾城之恋。喝茶像恋爱,好不重要,合适才重要。评:内涵好过颜值。 景迈熟:景迈熟是被澜沧打出名堂的,下关以前有景迈古树生茶,定位中低端,反响一般,这次把景迈料做熟而且往中高端做,的确冒了些险,景迈之前,厂茶里只有朱雀略为亮眼,其它都籍籍无名。这款茶是关姐少有的香和甜都很均衡的产品,尤其饼面是加分项,油亮油亮的,看着舒服。初喝这茶算是有惊喜,这个惊喜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不离谱的价格,二是本来期望值不太高。今后,下关不得不面对的压力是,如何做出一款比景迈更好的熟茶。评:关姐熟的一个飞跃。 东方之珠布朗古树:和景迈同年生产,上市时间比景迈晚两年,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是技术原因,或许是市场原因。因为有景迈熟,这款茶多少有点儿尴尬。景迈在前,一比较,东方之珠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前几泡足够惊艳,不输景迈,后几泡又让人失望,如果用股票的分时图来表示,绝对是高开平走继而高台跳水的出货图形。就像东欧那边的女子,恨不得把最美好的部分集中在几年里绽放,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苍老,如果你是小李子,那也无所谓,反正只尝25岁之前那一段,常换常新。评:前几泡可有,后几泡可无。 日照金山:圈子里有人暧昧地称之为赵金珊,靡靡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这不是茶,而是单身贵妇家的销魂蚀骨散。有熟有生,生为金印系列,熟为金鼎系列,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熟茶成本更高,更难做得好,所以要卖得贵些。蘑菇造型,主打藏族元素,定位高,很小众,也可以说,对这位金珊女士,YY的人多,揩过油的人少。喝这款茶之前我在想,藏区是高原,拉萨的沸水才九十度左右,销往藏区是不是要重发酵才行?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测是对的,这款茶和东方之珠一样,发酵较重,发酵重就不耐泡,内含物质析出快,前半段后半段反差很大。评:东方之珠的升级版。 吉庆金瓜:一款很冷门的熟茶,之前在朋友处蹭过几次,感觉不错,手痒入了一瓜,自己这一瓜还没拆,吃的是别人的瓜。号称班盆古树料,班盆的口感被认为是最接近老班章的,真正的老班章我没喝过,无法对比,不排除是班盆傍大款往自己脸上贴金,毕竟班盆的认可度没那么高,下关出过五星班盆生茶,现在被炒高了,上市时绝对是普通口粮的定位。抛开山头看这款茶,综合质素是关姐里面最接近景迈熟的,肥猪肉香厚滑都占。BTW,关姐几款不错的熟茶都做成歪瓜裂枣的形状,囤起来不方便,实在是不利推广。评:值得一试。
老曼峨,挺应景的 人生苦尽甜,漫长的居家后,苦尽甜来。
618买啥茶好 听伟人的
喝别人的茶,让自己的茶存着 解封在即,何以庆祝,唯有一泡免费茶样……
我国应该公开宣称支持印度入常 好处是: 1.如果我们反对美国支持的日本,那么美国也会反对我们支持的印度,结果,大家懂的,但无形中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发展,也会推动金砖国家的合作。 2.瓦解美日印澳四方结盟的企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