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神仙鱼
自由的神仙鱼
关注数: 8
粉丝数: 20
发帖数: 2,954
关注贴吧数: 1
请桃李有言欣赏下我的花草 这个叫矮牵牛,品种疑似美声。 春天时朋友送的一枝小苗。经过数次修剪几乎形成完美的球形。 这是最近一次修剪后的照片。这是半个月前花开时的照片。开到现在,花比下图更繁了。
求问:平林桃花何时开? 如题 襄阳市区人士,想陪父母去欣赏
印度小竹节 只要光好,很容易长疯。 最近要修剪一下,剪掉的打算送鱼友。同时还多出一些小水兰,自己缸里养不下,丢了又可惜。一并送了。 本人在汉江北路和鱼梁洲活动。有兴趣要,并且方便自取的可以给我消息。
印度小竹节 只要光好,很容易长疯。 最近要修剪一下,剪掉的打算送鱼友。同时还多出一些小水兰,自己缸里养不下,丢了又可惜。一并送了。 本人在汉江北路和鱼梁洲活动。有兴趣要,并且方便自取的可以给我消息。
老莫居然还在做吧主 有毅力!佩服!
什么样的局长才值钱! 把自以为值钱的“福建省长乐市环保局局长陈桂光”挂在耻辱柱上。 温县的老李局长才是真值钱!
试禁语 人**察好样的! **好样的!
高山杜鹃 所见有紫色、粉红,可惜大多太远,相机拍得效果不好。
"毒"教材与于丹故事 语言教材的虚假故事在百度新闻首页已经出现多次了。今天出现的标题是《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毒” 教师呼吁剔除其中虚假故事》 自从于丹上讲坛以后,批评于丹虚假故事的也不在少数。于丹且不论,还是先继续关注一下语文教材好了。
闲聊 前段时间《王立群》吧里有人揭王的隐私,终于以王公吧主辞职告终。(惋惜一个)从后来别人和我谈话来看,还是有一定真实成分的。幸好我从来没有成为过某人的FUNS,不然我的大脑也会短路掉。
我们关注王立群,是为什么…… 从前,有人问我们为什么热爱王立群。我说,我们不是热爱王立群,而是热爱历史。 虽然从易中天入主百家讲坛以来,对该节目的非议就不断。我认为,这个节目至少引起广大观众能历史的兴趣。 王立群所讲内容也不断有人反对质疑。大家有兴趣翻一下旧帖,土等民、千秋悠客等人在这里发表过其它角度的观点。 但凡提出反对观点的网友,不论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是为了自我宣传,我都很尊重他们、感谢他们。正是这些吧友激励我广为阅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钱中书曾经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很好吃。那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认识那只鸡。 受钱老师的教导,我从不干什么追星的事。但我也想加一句:既然我们吃的是鸡蛋,也没有必要去关注那只鸡是不是跛脚。 柏杨在议论明朝时,曾经提到儒生们的一种现象。他们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往往在一些小事上进行人生攻击。比如张居正,他们不是批评张居正的政策、不去批评张居正是否贪腐,而对张居正不丁忧喋喋不休。 这些人,他们的政治能力和他们的目的就显得太卑下了。可惜,明朝的这些习气也被我们现代青年们学会了。
拜吧来者…… 去过王立群吧,才知道斋主也开吧成功。迟来祝贺! 追忆当年,大家在帖吧谈古论今好不热闹。近两年相聚甚少,应是大家都成熟的缘故——现实生活来得更重要! 工作之余,匆匆前来问询。 祝好!
【拜吧】踩个脚印,有空再来! Ooooo (踩 ) ) / (_/ ooooO (踩 ) \ ( \_)
素手还是好热闹 今天管理我的空间,结果发现我的好友里,斋主正在王立群吧说什么事情。于是我也就去看了看,结果发现老素还是那么热心快肠。 让我想起那个谁…… 闲人马大姐
秀一下我的女儿和古襄阳城 公司周日组织去襄阳爬山,不是岘山而是烈士陵园。之后就陪锦纹在襄阳城逛了小半天。这张在是西门桥的城墙上。注意,锦纹背后是没有垛口的。
也想起一首老歌 Good time,Bad time 这首歌是当年Windows 95正版CD上带的MTV例子。像我们这种中小城市,接触到Win 95已经是96年的事了。96年我在做什么?大学即将毕业,而自己的心智却还没有毕业,远远没有对毕业后的失业状态做好预期的估计。正是在这种无忧无虑的心情下第一次听了这首歌……歌者Edie Brickell出生于1966年3月,她的才华在酒吧助兴演唱时被发现,1988年她的“What I Am”成为美国最热门歌曲,1992年Edie这个恬静的女孩幸福地投入了Paul Simon的怀抱。这首歌曲《Good Times》是Edie Brickell的专辑《Picture Perfect Morning》里的,有人说她的歌适合在夏天的午后听,因为她稚气却不幼稚的童声可以抵抗热天午后的烦躁,Edie Brickell的声音的确有沁人心脾的魔力。
明天,王教授好好跑! 听说王教授成为开封站第一棒火炬手,开封、乃至所有喜爱王教授的观众都很高兴。我想这也是众望所归的事。然则,40米的距离应该怎样跑呢?之前曾经有火炬手以近乎走路的方式来传递,除了频频向观众挥手外,还有跟人握手的冲动。以至于火炬护卫不得不多次催促他。前几日看新闻时又被某地的大姐“雷”到,传递过程中居然用芙蓉姐姐的身段翩翩起舞。在这个活动中,谁是主角?是奥运火炬。在它的引领下,奥运精神才是伟大的。活动中人每个人都是它的陪衬。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那些火炬护卫手们学习。反对利用奥运来为自己作秀。相信明天,王教授能向我们展现一个真正的火炬手的风采。
又见传销 很久不登录,发现小百的Hi~体验跟搞传销一样……
【大喝一声】送鱼来啦! 其实是假的
【辞职声明】 近来因个人生活与工作原因,不能继续为各位吧友提供更好地服务。所以有必要将吧主的位置留给有兴趣、有精力的朋友!向两位同僚表示歉意!另外感谢各位吧友的支持!
一天没来,火药味很浓。 要反思,要反思!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 我们现在都知道“逃之夭夭”是个成语,可有多少人知道《诗经》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如果凡是组词用语都一定要查一下古籍的话,恐怕很难找到“逃之夭夭”的来源。现在通常的解释是,“逃之夭夭”是古代文人对“桃之夭夭”的玩笑用法,和周星驰的“我走先”是一个道理。如果见到大学生说“我走先”请不要吃惊,这位学生向报社投个稿也写上“我走先”应该也不会有问题。但如果他的毕业论文上也这么写,恐怕他的国文老师是要骂的。我很想知道第一个写“逃之夭夭”的人是否也有同样的境遇?反正现在我们都习惯了这个词语。谁知道以后“我走先”有没有那么久的生命力。反正“何其”的用法是见得多了,比如“何其多”、“何其苦”
7/15日央视六套要播放《幽灵公主》 刚才看到那篇动画片的帖子又顶起来,就想到预告7/15日晚将要播放的《幽灵公主》。可惜时间太晚——22:40。这应该是国内(除港台)第一次公开播映宫崎骏的作品。据说老宫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颇有微词。另外,央视将影片名称改为《魔法公主》。真是别扭,不知会不会是香港的配音。虽然看过了日语原声,但还是想感觉一下正统的汉语配音。素手记得提醒公主观赏。只怕熬不得夜。
安安见过老师了吗? 想听故事的下文
【杂谈】霍去病死亡之迷(转) 这篇文章在百度一下就一大堆,却不知原作者是谁。所以没办法注明了。其内容,王教授很可能不会赞同。另外亲卫队、霍迷们恐怕也不能接受。转来算是让大家看看另一种解读历史的观点吧。
【外交】王立群吧前来回访 祝贵吧生意兴隆、人才广进!各位吧友多多交流!
主页推荐的帖子《你们全家都是白领》 文章最后说:……他们的脑子就像被那些到处兜售的成功励志类的书给毁了,琢磨问题的方式总跑偏,从来不因地制宜。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讨厌励志类的东西。
出差刚回,休息几天! 向各位吧友致歉!这两天给自己放放假,吧里事务都烦劳斋主了。祝大家聊得开心!无责任吧主——神仙鱼
没有了吧规,我们遵循什么规则 窗前吧主说:“取消吧规,共创无为”。先不讨论是否应该取消吧规。我想问:在没有吧规的约束下,我们应该怎样限制自己的言行?
从“千秋悠客”谈如何反于 “千秋悠客”不是个反于的人,而是读史记的人。这一点,在王立群吧和史记吧里可以看到。同为读史记的人,多少都会跟王立群唱反调。这不,孙立群教授一讲李斯与韩非,他马上就写出《韩非之死,不怪李斯!》(http://post.baidu.com/f?kz=206148571)文章一开始先批评韩非“作为韩国的公子,却出卖自己的家国,他该死。”看到这里我立马想写点驳论。可仔细把帖子看完,千秋悠客就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说:“这一条现在可以抹去了。现在的看法跟最初发这个帖的时候有所改变。因为战国时代的社会流动是比较自由的,而人才的横向流动不能用这样的道德标准来衡量。 ”(他“还是觉得韩非的死,是不应当算在李斯头上的”)继续在其它吧里看到,有关这一点已经有吧友提出批评了。而千秋悠客也就接受了批评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值得“反于”者们学习啊~不过,大多数“反于”或“挺于”的朋友们对贴吧生活有着自己的态度,以虚心学习的态度进行辩论的只是一部分。写这点东西是因为看了海浪的帖子(http://post.baidu.com/f?kz=206591524),海浪将“反挺”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描写得很准确。
【建议】要求三位吧主对挺于派进行抢救性保护! 鉴于目前双方实力严重的不对等,现紧急呼吁对挺于派进行抢救性保护!http://post.baidu.com/f?kz=206206417
土等民专辑 尽管大家对土等民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关注《百家讲坛》的重要人物。
千秋悠客作品集 几天不见,千秋悠客的作品已经成了系列。我就效仿前华夏吧主的做法,将之汇总成集。以示感谢与鼓励。不过千秋悠客的缺点是,错别字太多。想是打字太快了吧。以后的内容,还是请千秋悠客自己添加吧。我看李广难封 http://post.baidu.com/f?kz=194779575王立群读《史记》之一错再错 (捉虫)http://post.baidu.com/f?kz=196114739千秋悠客读《史记》·驳论篇:给朱大可上一课 http://post.baidu.com/f?kz=196927650(附朱大可原文http://post.baidu.com/f?kz=196926223)千秋悠客读《史记》·驳论篇:驳易中天《晁错之死》 http://post.baidu.com/f?kz=196936041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一:三十而立 http://post.baidu.com/f?kz=196012939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二:卫青封侯 http://post.baidu.com/f?kz=196092995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三:青云直上 http://post.baidu.com/f?kz=196373653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四:才高遭忌 http://post.baidu.com/f?kz=196409311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五:倒行暴施 http://post.baidu.com/f?kz=196863844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六:公孙丞相 http://post.baidu.com/f?kz=197166519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七:社稷之臣 http://post.baidu.com/f?kz=197191596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八:酷吏张汤 http://post.baidu.com/f?kz=197206164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九:淮南大案 http://post.baidu.com/f?kz=198419187千秋悠客读《史记》·汉武帝之十:张汤之死http://post.baidu.com/f?kz=199246757
这个帖子我想骂人! http://post.baidu.com/f?kz=196333481
莫 ?
路 、
人 -
甲 。
恶狠狠的踩一脚! 也请常去《王立群吧》
【询问】谁有兴趣做纪老师讲课录像? 刚才翻旧帖,看到素手的话:---------------------回复:二战经典语录 是啊,听说老纪抗日说得非常好,可惜央视让他说这个的可能性是没有滴! 作者: 素手轻扬 2006-10-17 16:55 回复此发言 ---------------------哪位同学有兴趣将纪老师讲课的视频上传给大家看看?当然先需要老师首肯。
这个帖子,请大家议一议。 群吧的,请看完所有回复。http://post.baidu.com/f?kz=185692316
【史记译注】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王延海 译注 【说明】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而与此有关的文和赋却全文收录,“连篇累牍,不厌其繁”(李景星《史记评议》),计有《子虚赋》、《上林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哀二世赋》、《大人赋》、《封禅文》等八篇,文字之多,远超司马迁自己的记述,足见作者“特爱其文赋”(茅坤《史记钞》),“心折长卿之至”(牛运震《史记评注》)。 司马迁通过这些文赋,写出了汉代辞赋大师司马相如穷困潦倒的境遇,表现传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汉武帝时代的显赫声威的感受,他既赞美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思想,铺排宫室苑囿的华美和富饶,显示中国人民创造物质文明的伟大才智与功绩,又主张戒奢持俭,防微杜渐,并婉谏超世成仙之谬,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盛世之下一个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情。 司马迁对相如及其文赋的评价,皆寓于相如的文章之中,他肯定《子虚赋》、《上林赋》倡言节俭的主旨,高度评价相如作品的讽谏作用与《诗经》无异,反映了作者重视作品教化作用的文学观念。实际上相如文赋的思想都是司马迁赞成的思想,他不过是借传主之文来反映自己的思想罢了,正所谓“驱相如之文以为己文,而不露其痕迹”(李景星《史记评议》)。这也正是这部《史记》中最长最奇之作的高超艺术手法的一个突出例子。 文章中记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恋的故事,写得宛转浓丽,极富新奇的故事情趣,颇似生动的小说,所以清人吴见思在其《史记论文》里,称其为“唐人传奇小说之祖”。它给后世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和原始的素材。
送妹妹几条鱼 、
关于读音问题…… 有不少吧友经常能指出王教授或其他老师的读音错误。我的意见是:1、欢迎大家指出错误。2、请以教科书为准,否则高考丢了分各位讲坛的老师负不了责任的。其实并不是只有王老师有读音错误,也并非只有《百家讲坛》有读音错误。大家之所以对各位老师的错误感到不可原谅不可理解,其实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了。国家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讲普通话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并且范围也只限与中小学,并非大学。(再过些年大学教授也一定会被要求)这说明汉字读音标准化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多数上讲坛讲课的老师,都不年轻了。他们的读音一定会受幼年时学习环境的影响。比如早期的电影里,把“逮捕”的“逮”读作“滴”。不能说配音演员读错了,那是历史问题。
【吧务声明】 本吧三位吧主均已就位。就吧内事务,我发表一点个人意见与两位同僚协商,也请各位吧友讨论。 有关小吧主一节,按最初的设定是永远不设的。作为吧主将对吧内的删帖封号负完全责任。当吧友们习惯几位吧主的风格后,就会产生信任。 我对反对意见的态度是:虽然人身攻击是少数,我们发现后、或收到举报会立刻删除。但出言不逊者,只要他说的有一点点道理,我们仍会保留。以此显示广开言路之意。相信,由我们的真诚会换来大家的理解。------------- 另外对王老师在本吧的问候帖没有置顶的事作出解释:本吧虽然以王老师之名建立,实际是以人文历史为主题(有点拉虎皮作大旗的意味)。这种做法与央视以教授的名声进行国学文化的普及相符。 所以,在这里吧友们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只会将为吧友服务的帖子放在最高位置。
喻有蝶 喻有大蝶,翅阔丈余。斑斓其质、诡异其章,唯凤凰堪匹。乘风而起,扶摇千里,虽鲲鹏难及。 稍逆,揉其翅、折其骨,倏忽坠地,杳杳不知所踪……----------------------------- 高中时,老师曾命作寓言一则,我这篇是最短的。刚才说到编故事,就想起这件事来了。
【史记译注】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王延海 译注 【说明】本文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的合传,并附录了徐乐、严安的两篇奏疏。至于篇末的王元后的诏书和班固的赞语,皆为后人所加,非司马迁原文。 传中记述了平津侯公孙弘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肯定了他官高戒奢,躬行节俭,倡导儒学,有益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功绩;也肯定了他谏止征伐匈奴和罢通西南夷,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指斥了他曲学阿世,“为人意忌”等缺失。 传中也记述了主父偃与徐乐、严安谏止征胡及通西南夷之事,表现了他们反对穷兵黩武,重视民间疾苦的思想;特别记述了主父偃“诸侯得推恩分子弟”的主张,这是名为推恩,实则削藩,打击诸侯势力的极好主张,对于加强和维护汉代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有重要意义。传中虽对主父偃骄横之势有所讽刺,但对他的不幸也表示同情,特别是对当时的世态炎凉深有感慨,寓含着司马迁自己的身世之感。 此文把公孙弘和主父偃这样两个虽有共同的政治态度,但却是冤家对头的人,放到同一传中加以记述,更能看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传文中插入徐乐和严安的奏疏,因其思想与主父偃和公孙弘的思想一致,因而并不感到游离,相反却起到强化主旨的作用,显示了司马迁谋篇布局的缜密性和处理材料的灵活性,给后世写史者以启发。 本传选材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待匈奴和西南夷的问题上,中心突出,有利于表现主题。另外本文记事简约,前后照应紧凑。特别是论说的内容多以奏疏形式出现,使叙论相间,浑融交错,既突出了史实,又很好地阐明了司马迁的观点。“太史公曰”一段,作者以“悲夫”二字收束全文,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和艺术效果。
关于李广之死的一点猜测 我没有系统读过史记,临时抱佛脚的看了几眼。李广出于羞愤而自杀是事实。现在有人将原因归结在汉武帝和卫青的身上。那么这两位是否真的要为李广之死负责吗?刚才我对李广自杀前的心理作了个类比:香港警匪片里老警察办砸了差使,又被年轻的上司催缴报告,最后羞愤自杀。李广羞,显然是为自己的迷路找不到任何借口。自己也认为自己有错误。当然,也会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他的愤,可能更多的是对那位年轻上司的不服气。苏建曾经说卫青不被士大夫所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这种不尊重应该是当时士人对外戚普遍的瞧不起。这种心理现在也是很普遍的,另外也是由于那些外戚德行普遍的差。但是卫青、霍去病这两个外戚偏偏就争气了。对于这样的“裙带关系”在家总应该看重了吧?人家有能力摆在那里,你李广不服气不行。可李广就是不服气!为什么?我猜测,大概李广心里想:如果皇帝信赖我,给我重兵、决断的权力,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好。有网友说了,李广之前一贯性的战绩不佳。这是事实。但很可能他和卫青的能力差别就在于皇帝的信任上了。我们看后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同样的“裙带关系”,能力比卫青差远了,但还是打胜仗了。你还别找其他理由。所有的理由都在于皇帝给他多大的支持。那个李陵打得也不错吧?就差那一点点的支持,他最终还是被俘了。所以,我认为李广的运气差,就差在皇帝的不信任上了。
【史记译注】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支菊生 译注 【说明】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刚才看了篇《王湛痴婚》的故事,很有意思 这段故事是云遮世说贴在群吧的。就这段故事作者解释得也有意思。http://post.baidu.com/f?kz=166914209王湛痴婚 (原文)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或问汝南:“何以知之?”曰:“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 (译)王汝南(王湛)小时侯没有订婚,他自己提出要娶郝普的女儿。父亲司空王昶认为他傻,正好这时他还没有婚配的对象,就由着他的意思,答应了他。结婚以后,妻子果然美丽贤惠,生了东海(王承),成为王家母亲的典范。有人问汝南:“你是怎么了解她的?”汝南回答:“我曾看见她在井上打水,举止仪态不失规矩,也不左顾右盼,通过这个了解了她。”
【向吧主正版abc致歉!】 首先,我为前两天误会正版abc一事正式向我的同僚——正版abc道歉! 此次误会,固然由于冒名者行为卑鄙,手段巧妙。但同样反应了我与正版abc之间缺乏沟通,以至于发展到对他的不信任。就这点讲,莫打路人甲的反映要比我好得多——莫吧主首先怀疑是否被盗号。 正版abc昨晚发帖说要离开帖吧,我感到很无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经过此事应该让我们更加信任才是。所以,我还是希望正版能留下来。 有吧友提出增加一名吧主,我有此意久矣。考虑到正版abc应该还在上学,似乎只有周末才能上网。我希望用一周的时间提出新任吧主的人选,经过吧友们认可后,下周末再由正版abc认可。 妥否? 以上内容我将在消息里转发给正版abc.
向吧主提个意见! 友情贴吧里做个“窗前月映水中天”干嘛?窗前自己都没兴趣打理他的吧。删了吧,窗前应该不会有意见。倒是可以考虑为马千里做个链接,各位跑来跑去的也方便。
最近喜欢去于丹吧和马千里吧 两种思想的冲突,总会有那么一两朵小火花。虽然更多的是噪音。
我新的投诉。请大家一起参详! http://post.baidu.com/f?kz=179953839
举报 王立群 吧(关于吧主“正版abc”的身份确认) 管理员你好! 我在3月8日请求取消“王立群吧”第二吧主“正版abc”的吧主职务(http://post.baidu.com/f?kz=179509454),管理员于次日也在“王立群吧”要求“正版abc”给出解释(http://post.baidu.com/f?kz=179601200)。 但最近有吧友发现一件很怪异的事情,吧主正版abc的个人资料与给我消息骂人的那个正版abc的用户资料居然完全不同。附图如下,请注意两者注册时间及最后登录时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还是系统错误?请给予解释!谢谢!吧主正版abc的个人空间地址http://hi.baidu.com/%D5%FD%B0%E6abc/profile
【史记译注】五帝本纪第一 五帝本纪第一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所谓纪传体的“纪”就是指本纪。《史纪》共有本纪十二篇,以历史上的帝王为中心,上自黄帝,下至司马迁当时的帝王汉武帝,依次记叙了他们的言行政迹,同时也记载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本纪就是一部按年代次序编写的帝王简史或系统的编年大事记。本纪排在全书的最前头,历来被视为全书的纲,它保存了许多历代相传的历史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历史年代发展顺序有着重要的价值。纵观本纪十二篇,就思想内容来说,处处反映了司马迁的唯物主义史学观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往往是从客观史实出发总结出历史经验教训,而不以个人好恶评价英雄的成败和朝代的兴衰;就艺术特色来说,最为突出的是取材慎重,剪裁适当,布局合理,详略有致,抓住重点,渲染抒情,在多数篇目中都有精彩之笔,人物真实,场面生动,感情饱满,或敬慕,或憎恶,或惋惜,或悲壮…… 《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专须)、帝喾(kù,酷)、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地下文物的发掘来看,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线索或信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就是从这远古的传说开始的,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合,战争,最后融为一体,在黄河流域定居繁衍,从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灿烂文化。 司马迁写作《五帝本纪》主要取材于《世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尚书》。材料安排巧妙是本篇的突出特点,如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并非不可以重笔描绘,但都只是平平带过,而把笔力集中到尧、舜二帝身上去。这或许有材料不足的原因,但其效果是既突出了由黄帝开创,由尧、舜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帝王事业,又使历史事件与全篇的结构极其和谐。在叙写方式上,本篇开头对黄帝、颛顼、帝喾的记述,都是用叙述的口吻,侃侃道来;到了本篇的中心部分,则又利用了叙议结合,叙事中穿插对话的方式,既突出了尧、舜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政治家风貌,也烘托出为历代儒家所日夜思慕的自由、民主、君臣和睦的祥和政治气氛。 五帝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五帝本纪》又是十二篇本纪的首篇。这篇本纪,在记事上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根基,在写作上又为以后各篇的铺展设下了伏笔。司马迁利用了连环锁的叙写方式,一环紧扣一环。如在写尧时提出舜,而重在写尧的知人善任;写舜时一方面继续扣紧对尧的叙写,一方面又突出了对舜的刻画,同时还带出了禹、契、后稷等,为以后各篇打下了基础。 五帝的传说,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里,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炎黄子孙”早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亲切称呼,“人皆可以为尧舜”、“六亿神州尽舜尧”,也早已成为鼓励人们贤能为善的有力口号。
于丹是奶酒?请看贴吧右侧下方的《贴吧看点》 我来做广告
于丹是奶酒?请看贴吧右侧下方的《贴吧看点》 原谅我做广告!
我的投诉,存一个 http://post.baidu.com/f?kz=179509454
举报 王立群 吧 要求终止正版abc的吧主职务。此人长期以来不能有效在进行吧务管理,并且很少在吧里发言,即使发言也没有意义。另外,对其它吧友的吧主申请他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对于我的劝说,他给了下面的答复,请看帖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