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特特 霍特特
关注数: 2 粉丝数: 59 发帖数: 1,895 关注贴吧数: 13
劳资出来是打日本的,是来保护你们的! 国民党的第十一游击纵队(团编制),于1941年春间,开来青草镇,纵队长潘觉民,纵队部设在蒋家祠堂。据说该纵队倒青草镇是听候整编的。该部官兵在大街上公开勒索敲诈,欺压人民。当时市场上用的“大牛皮”黄色钞票,是按85折使用。而十一游士兵拿着这种钞票向商店兑换小面额钞票时,却强迫商民不折不扣的如数兑换。有的更是耍无赖,一张面额为五十元的钞票交给商民焕小票时,待商店收下后,一眨眼则硬说是一百元,商民若不知趣和他争辩,他不是给你一巴掌就是给你一拳头,打得商民鼻青脸肿。同来得士兵一哄而上,商民吓得自认倒霉,只得如数拿出一百元,口中还要赔礼道歉,才算了事。还有更甚者,三、五士兵上柜台买五元钱商品,分文不付,还要商店里找他九十五元,硬说商店里收下他一百元,应找他九十五元,商民稍有迟疑,同来士兵就蜂拥上前,拍着柜台大骂:“你们这些奸商,老子为了打日本兵,用脑袋换来的钱,你们这些没有良心的狗东西,还想在老子身上打主意”。商店老板只好自认晦气,拿出钱了事。类似情况时有发生。镇上商民纷纷要求商会理事长,约同士绅前往纵队部,向潘团长反映。潘觉民接见后,向来人心平气和的说:“我们部队出来是打日本兵的,是保护你们的,以钱换钱是正常情况,决不允许官兵在街上有敲诈行为,查出来我要枪毙他们,请大家安心做生意”。说完后潘的脸色马上一沉,正言厉色的说:“上峰来了文件,青草镇上有不少人通敌同匪,我正在调查,查出来就枪毙”。去的士绅,各个吓得面无人色,只好唯唯告退。
劳资出来是打日本的,是来保护你们的! 国民党的第十一游击纵队(团编制),于1941年春间,开来青草镇,纵队长潘觉民,纵队部设在蒋家祠堂。据说该纵队倒青草镇是听候整编的。该部官兵在大街上公开勒索敲诈,欺压人民。当时市场上用的“大牛皮”黄色钞票,是按85折使用。而十一游士兵拿着这种钞票向商店兑换小面额钞票时,却强迫商民不折不扣的如数兑换。有的更是耍无赖,一张面额为五十元的钞票交给商民焕小票时,待商店收下后,一眨眼则硬说是一百元,商民若不知趣和他争辩,他不是给你一巴掌就是给你一拳头,打得商民鼻青脸肿。同来得士兵一哄而上,商民吓得自认倒霉,只得如数拿出一百元,口中还要赔礼道歉,才算了事。还有更甚者,三、五士兵上柜台买五元钱商品,分文不付,还要商店里找他九十五元,硬说商店里收下他一百元,应找他九十五元,商民稍有迟疑,同来士兵就蜂拥上前,拍着柜台大骂:“你们这些奸商,老子为了打日本兵,用脑袋换来的钱,你们这些没有良心的狗东西,还想在老子身上打主意”。商店老板只好自认晦气,拿出钱了事。类似情况时有发生。镇上商民纷纷要求商会理事长,约同士绅前往纵队部,向潘团长反映。潘觉民接见后,向来人心平气和的说:“我们部队出来是打日本兵的,是保护你们的,以钱换钱是正常情况,决不允许官兵在街上有敲诈行为,查出来我要枪毙他们,请大家安心做生意”。说完后潘的脸色马上一沉,正言厉色的说:“上峰来了文件,青草镇上有不少人通敌同匪,我正在调查,查出来就枪毙”。去的士绅,各个吓得面无人色,只好唯唯告退。
方钦少将揭露李品仙上将司令官的收藏家本质 方钦少将揭露李品仙上将司令官的收藏家本质:记得李品仙升任10战区司令长官,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有一天,长官部的参谋长董英斌、办公室主任方钦和我(王孝楚)在办公室闲谈,忽然谈到合肥刘铭传所收藏的“虢季于盘”。李品仙非常羡慕这什东西,向我探问它的现况。方钦插上说: “这个盘的实用,不过是供人洗澡,我看现在的搪瓷大澡盆,就比它要好得多,一定强调它的贵重,不免近於迷信。”李品仙听了,当即站起来对着方钦说:“这个你不懂。所谓古代文物的估价,除了它的本身价值外,还有它的附带价值,它的附带价值,往往是超过它的本身价值多少倍。前几年,新闻报的老板福开森有一件古铜器不是卖给美国博物馆,得价美元三十万吗?照你这样说美国人岂不是傻子?”说完后又郑重的补了一句:“象刘家这个盘,据说比福开森的那件东西价值还要大得多,大概就现在来说,五十万美元是可以卖的。”过一会儿,李品仙一走,方钦对我们说:“我是故意的激他一下,看他怎样说法?他家在香港做生意,常同外国人打交道,广西的汉代铜器很多,他贩卖出去的就不少。他对刘家这个汤盘,心都想干巴了,今天算他讲了实话,原来要五十万美元啊!你们以为他真想做一个收藏家么?”
桂北纵队简史 桂北纵队简史1949年10月,随着解放军部队在湖南歼灭了桂系第三兵团的主力,白崇禧为了确保在广西的势力,在广西大力扩军,桂北纵队就是在这各大背景下成立,10月中旬在桂林正式编组以白崇禧心腹前171师师长莫敌少将担任司令,白崇禧的外甥马谨民出任副司令,阳光宇上校担任参谋长的桂北纵队,隶属于桂林绥靖公署。纵队司令部设在桂林市的X。整个纵队成立时下辖3各总队,没有自己的基本武装,只是空架子,不承担作战职责,其主要任务是招抚在桂柳一带的土匪和收容外省溃退到广西的一切部队。其具体编制和详细任务如下:桂北纵队:司令莫敌 副司令马谨民 参谋长阳光宇第1总队,总队长:马谨民 任务为收容在桂林和临桂的国军溃兵。第2总队,总队长:X 任务是招抚兴全灌及龙胜地区的地方武装及收容上述地区的国军溃兵。第3总队,总队长:X 任务是在柳州利用封建势力组建地方武装及收容国军溃兵。11月2日,桂北纵队变换番号为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桂北第一纵队(为方便计,仍称为桂北纵队)隶属于桂北军政区,主官不变,其任务由招抚收容转为在桂林及永福一带游击作战,莫敌开始大肆扩充实力。11月12日桂林警备司令刘昉出逃,桂系高层命令莫敌兼任桂林警备司令,莫敌接到任命后,于11月14日正式接管桂林警备司令部,打算将司令部下辖的警备特务营(唐廷彪,下辖三个步兵连)并入桂北纵队,暗中开始调整纵队建制,计划将现有部队整编为2个团,以警备特务营为基干编为第一团,原特务营营长唐廷彪出任团长,以原桂北纵队现有兵力为基干编为第二团,X出任团长。11月21日,莫敌带领桂北纵队第2团离开桂林,前往永福,留尚未改编的警备营担任掩护,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警备营到临桂集结。在临桂山区,警备营被正式编入桂北纵队,扩编为第一团,唐廷彪出任团长。第一团驻防临桂山区,第二团驻防永福山区。第一团在12月初曾短暂的和解放军部队接火。12月中旬,桂北军政区长官周祖晃起义,莫敌、马谨民等拒绝响应,命令在临桂的第一团撤入永福山区与第二团会合,打算将桂北纵队带入越南。该部第一团不愿继续作战,在团长唐廷彪的率领下,在赖家坳起义,在桂林被编为番号为48团的解放军部队。1949年12月下旬,桂北纵队由于第一团的起义而折损了部分实力,莫敌又和马谨民不和,给养和兵员士气很成问题,整个纵队陷于崩溃的边缘,莫敌为急欲脱身,于12月末和解放军49军王参谋长在永福崇化牵马洞秘密谈判,并提出自己愿意接受改编的条件,不久,莫敌提出的条件得到解放军司令官钟伟的同意,莫敌决定投诚。桂北纵队副司令马谨民拒绝执行,率领300多人离开永福崇化山区。1950年1月上旬,在罗锦毛家湾,解放军49军政治部副主任齐一夫、147师师长郑贵卿正式举行桂北纵队向解放军147师投诚的仪式,桂北纵队投诚人员有X多人,交出武器X多件。1950年3月按照莫敌与钟伟原先达成的协议,莫敌离开桂林去香港。
有关桂系吧的产生原因和今后的发展有必要说明下! 桂系吧的出现,不是为了什么发扬广西的光荣历史啊,桂系当年的辉煌啊,增加广西人的自信啊等等伟大的目标,他不过是霍某出于自己本身的利益而创建的,所以 这个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桂系吧的定位就是作为本人的资料聚集地,顺便做点 沽名钓誉的事情,比如帮查找点相关的资料啊,在百度上一搜桂系就是和霍某相关啊等等,所以什么发展壮大啊那些大理想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不需要导致偏离我心中桂系吧定位 的副吧主等,这就是桂系吧的地1次分裂,今天zhangyiyi1980的处置是合理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上次的清理北海事件中大家就应该有所了解,他的言论和今天黄季宽的差不多,过于激进而又不分场合,你说在QQ上私下交流下不就可以了,结果是这样,如果不及时制止,那大家都没得玩了。既然是资料收集地 那就看就得了,不懂的就出来问,想说的就自己考虑清楚再说,大家都很忙,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说那些不实际的废话,如果觉得这里难说话,吧主不近人情 又嚣张的说大可以不来这里,落得个眼不见心为静!百度贴吧就是这点好,天大把大,去那里都可以,实在不爽也可以自己成立个老巢,和气味相投的兄弟在里面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今后的桂系吧还是那个资料聚集地的定位,想讨论相关的政治或者是其他的 内容有我们的兄弟吧 新桂系 八桂政史 及 广西 吧
桂系子弟兵! 1949年11月,随着解放广西的炮声日渐逼近,桂林街头的国民党散兵游勇也日渐增多,当时我家住在中山中路现邮政局对面。母亲买了几斤米,找了个石磨,晚上磨好,壮着胆在家门口摆了个汤圆摊。未料到来吃的人还不少,但大多数是那些败兵,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吃,那时金元卷、银元卷因严重贬值,市面上已不能流通了,只用铜板、东毫、光洋、黄金;几个铜板就可以吃一碗汤圆。那年我10岁,已能记事,临近解放,学校上课已不正常,所以也常在母亲旁边帮忙。  一个晚上,爆炸声不断,听人说是邮政局那时人称电报局在炸毁机器;又有人说,省政府里也在炸,我家住在中间,后面隔城墙是省政府,前面隔马路是电报局,也搞不清爆炸声到底来自何处。第二天,不谙时事、斗大字不识半升的母亲被谣言吓得带着我们兄妹3人,跟着一些“逃难”的人群,离开了市区,步行到一个街坊的老家——— 临桂六塘乡下。一路上,老百姓走一边,望不到头的国民党败兵队伍稀稀拉拉地走另一边,途中,有好事者问败兵,“是哪个部队的?” 败兵答道:“是白崇禧的部队”,后又加一句“不是老白的部队还不抢你们了!”真是不打自招,滑稽的是这些败兵还大有“家乡子弟兵”之意,岂料话音刚落,有人拉了一板车萝卜走来,当老百姓还在搭讪问价格时,这些败兵一拥而上,拿起就啃,抢个精光。  快到良丰公路桥时,忽然听见国民党兵大喊“快点!快点?炸桥了!”我们随着人群快步跑过桥不远,只听“轰隆”一声,桥炸断了,这时我才注意到,桥下相思江岸边尽是部队,一群一伙的在搞吃,有用行军锅的,也有用钢盔当锅的,枪架在一边,乌烟瘴气。  在乡下住了两天,母亲带着我们回到解放了的桂林市区,在街上看到纪律严明威武雄壮的解放军,不由联想到两三天前公路上那些向南逃窜的国民党溃兵。如今,桂林解放52年了,这些童年的记忆仍然挥之不去。
何武指挥官! 1891年在昭平镇出生的何武聪颖好动,青年时曾在昭平县城杏林药店做佣工,1910年弃工从戎,不久转入广西龙州讲武学堂炮科学习。1913年在旧桂系林虎部当炮兵排长,参加二次革命时为陆军八师的连长,因其射击准确,作战勇敢,后升营长。何武性格秉直,忠心耿耿,从戎后屡建战功,衔至少将。1921年粤桂战争,旧桂系失利后,其为保证新桂系起家的基本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拥护李宗仁拉来七个连建功勋      1921年6月粤桂战争再次爆发,桂军战败。黄业兴指挥的一部桂军慌乱地向玉林、南宁方向撤退。在日夜不停地奔跑中,不断传出黄部(黄是广东籍)粤军将撤向钦廉(当时钦廉一带归广东省辖)。当时任营长的李宗仁想,黄司令是广东钦县人,所部官兵也是钦廉人,将来免不了要受粤军收编,而自己统领这一营和另一营官兵多半是广西人,与其开往钦廉倒不如留在广西。一日,李宗仁经与部属商议,决定将部队开进玉林五属的六万大山中去。李宗仁属下的二连连长尹承纲又向李建议,为壮大力量为何不把黄业兴部另一营的何武等连拉过来。次日,李宗仁有意让黄业兴的队伍先走,自己的队伍跟在后面,并作了几次借口“休息”专门在路边等候何武。经与何武商谈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自然一说即合。何武又主动做其他几个连的连长工作,一下子拉来了陆超、李绍杰等7个连的全体官兵,使李宗仁的力量差不多增加了两倍,队伍近二千人。在六靖撤退时,李宗仁、何武等部有意识地把休息地选定在偏僻乡村附近,美其名曰“容易管理”,其实是故意让黄部走在前头,好脱离他们的监视。黄部退向钦廉后,李宗仁把何武等部共十一个连率领到玉林驻扎。后经联系,李宗仁暂接受粤军陈炯光改编,驻防玉林五属。李宗仁就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司令部下设两个支队,每个支队辖两个统领,每个统领辖两个营。第一支队司令是李石愚,何武任第二支队司令。后李宗仁收编了黄绍的部队,任黄为第三支队司令。李宗仁这三个支队就是新桂系崛起的最基本力量。      围剿旧桂系不听白指挥被免职      1922年5月,李宗仁鉴于广西的“自治军”日起,也换上“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黄绍、白崇禧受编于李宗仁后,驻容县、岑溪,1923年春夏后得粤军第一师李济深帮助向梧州发展,在梧州稳定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这时李宗仁又把番号改为“广西定桂军总指挥”,何武任第二纵队司令。1924年3月两军由分而合,但在商讨今后作战计划上双方分歧很大。“讨贼军”主张先讨陆荣廷,后灭沈鸿英;“定桂军”主张先攻沈鸿英,后伐陆荣廷。“讨贼军”意见以白崇禧最为坚定,“定桂军”意见以何武、陆超最固执,这也许是以后白、何矛盾的原因之一。后经疏通最后取得先讨陆后伐沈的大致意见。“讨贼军”留一部由黄绍留守梧州,另一部由白崇禧指挥溯江而上攻占平南、江口等,“定桂军”袭取贵县、桂平。两军集中贵县后又分两路向南宁围攻,于1924年6月占领南宁。   这时,两个不同指挥系统的部队混集在一起,问题接着发生。一是谁都认为原省财政、金融银行、军火库、军械厂等都是战利品,谁占就属于谁所有,因此,两军争夺抢占财物厉害。二是黄绍脱离李宗仁后自树旗帜,发展迅速,传说俞作柏曾向黄绍、白崇禧建议,将“定桂军”缴械,使“讨贼军”完全独立。这样“定桂军”各将领大愤,特别是第二纵队司令何武主张和“讨贼军”火拼。后李宗仁急电在梧州的黄绍速上南宁。黄绍到南宁后,经商议统一两军指挥,组织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司令部”,总指挥李宗仁、副总指挥黄绍、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定桂军”总指挥李宗仁兼,何武仍任第二纵队司令;“讨贼军”总指挥黄绍兼,参谋长白崇禧兼。   在南宁军政统一后,两军商定统一战略,分三路进剿旧桂系残余势力,何武的第二纵队与钟祖培等部由白崇禧亲自指挥为右路军,围剿柳州韩彩凤残部。当时何武受白崇禧指挥就不大甘心而追问李宗仁。何武轻视参谋人员,认为自己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可独当一面,怎么反受白指挥。但李宗仁军令坚决,何也只得服从。柳州城墙虽坚,但韩彩凤认为孤军不可死守,即于8月中旬初退出,在上雷一带布防与白决战。韩是当地人,众部属都是其子弟兵,地利人和,且作战剽悍,韩部反攻势力猛烈。在军情紧急时,因何武不服调度,白部几致出现险情,后白将自己的卫队调上,经苦战才将韩部击败,彼此伤亡惨重。李宗仁在柳州检讨此次战役得失时,发现何武不听调遣,就问白崇禧。白以何武忠心耿耿,出生入死追随李多年,不肯明言。后经李一再追问才吞吞吐吐说出,并要求不要处罚何。李宗仁叫人将何武找来,说:“这次作战我已查出你不听命令,现在我要撤你的职,希望你交代。”何武说:“那我就回家种田去。”李宗仁随即将何武明令撤职,此事传出后,全军震动,上下都服李宗仁大公无私、赏罚严明。      爱国爱家乡多次请缨反蒋抗日      何武极受李宗仁关爱,经常互相联系。他回昭平建房子没钱支工钱,写信告知李,李一次就赠送五千元。李宗仁、黄绍统一广西后,归属广州国民政府,出征北伐,于1926年取消“定桂讨贼联军司令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何武出任少将参赞。1930年蒋桂战争爆发,何武痛恨蒋介石专断独裁,要求参加广西倒蒋活动。李宗仁任何武为广西第一游击司令兼灌阳县县长。蒋系湘军何键部迫近龙虎关,何武全力指挥所部抗击。后何武部不敌败退回恭城西岭,并将游击队残部遣散,请求李宗仁准退。何武返回昭平后,关心家乡的道路桥梁等公益事业建设,特别重视教育事业,他倡议把县城的同义祠改建为附城小学(现县一小),竣工后何武被公推为名誉校长。1934年秋又倡议把“梵塔”(又称“文笔塔”)迁至改建在河西(现城南,属文物保护)。1936年广西“六一”事件打出反蒋抗日旗帜,何武也积极参与活动,后蒋桂双方协商和平解决“六一”事件。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面对日本军国主义野蛮行径,何武痛心疾首,恨不得飞到前线,于次年3月亲自到桂林广西绥靖公署请缨抗日。副参谋长吕竞存电报李宗仁,云何武要求参战。可不久徐州失守,广西需要保卫,李宗仁委何武为平乐专区民团少将副指挥官兼抚河游击司令,设行营于昭平,兼任行营主任。不幸的是1939年11月何武病故于昭平,没能看到抗战的胜利。
青树坪序曲----马头山之战! (未完成) 桂系军队在青树坪战斗之前的胜利!1949年由浏阳南下的解放军,其前锋以到达攸县(第3兵团驻地)北面的马头山,短暂接触小股桂系军队,并交火,桂系情报部门惊惶失措,向第3兵团部报告:遭遇解放军强大部队,请速做决断,同时第3兵团参谋人员综合各种情报判断,在马头山遭遇解放军主力,另外更加明显的发觉从长沙出击的解放军已经占领湘潭南面的界岭,邵阳方面的黄杰第1兵团受到严重威胁,桂系反认为黄杰部队没有战斗力,不足以遏止解放军的前进步伐,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局面,张淦将军决定用第3兵团出击在兵团部附近的解放军,在完成作战任务后,迅速把3兵团转向界岭,以解除解放军对黄杰军的威胁。第3兵团在认真的分析研究后,迅速展开部队,为牵制迟滞界岭方向的解放军,张淦将军下令桂系军情政工人员到邵阳东边的宋家塘一带散布谣言说桂系主力已经到达邵阳,171师车运界岭以南地区,相机行动,等待3兵团主力。另一方面3兵团的48军英彦138师全部附李祖霖师部分,配强大的炮兵火力向马头山一带的解放军进行猛烈突击,解放军措手不及,在桂系军队的强大攻击下,退却,在前线的桂系军队缴获了很多新崭崭的人民币和作战物资。其后战斗的延续,不久就发生了青树坪战斗!
青树坪序曲----马头山之战! 桂系军队在青树坪战斗之前的胜利!1949年由浏阳南下的解放军,其前锋以到达攸县(第3兵团驻地)北面的马头山,短暂接触小股桂系军队,并交火,桂系情报部门惊惶失措,向第3兵团部报告:遭遇解放军强大部队,请速做决断,同时第3兵团参谋人员综合各种情报判断,在马头山遭遇解放军主力,另外更加明显的发觉从长沙出击的解放军已经占领湘潭南面的界岭,邵阳方面的黄杰第1兵团受到严重威胁,桂系反认为黄杰部队没有战斗力,不足以遏止解放军的前进步伐,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局面,张淦将军决定用第3兵团出击在兵团部附近的解放军,在完成作战任务后,迅速把3兵团转向界岭,以解除解放军对黄杰军的威胁。第3兵团在认真的分析研究后,迅速展开部队,为牵制迟滞界岭方向的解放军,张淦将军下令桂系军情政工人员到邵阳东边的宋家塘一带散布谣言说桂系主力已经到达邵阳,171师车运界岭以南地区,相机行动,等待3兵团主力。另一方面3兵团的48军英彦138师全部附李祖霖师部分,配强大的炮兵火力向马头山一带的解放军进行猛烈突击,解放军措手不及,在桂系军队的强大攻击下,退却,在前线的桂系军队缴获了很多新崭崭的人民币和作战物资。其后战斗的延续,不久就发生了青树坪战斗!
人杂,人渣,莫乱讲! 莫敌 莫敌(1910-1962),字天纵,百寿县坳上村(今百寿镇坳上)人。出身小地主家庭。14岁时不愿读书,偷偷逃离父母投奔国民军。民国十四年,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北伐,参加了八义集、龙潭等地战斗。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提为连长,少校副官。民国二十五年回广西军校高级班深造。民国二十七年,升任一七六师一0五六团上校团长,率所部攻克英山、安庆,诱歼日军青木大队于桐城练潭。其后率兵驻守潜山县两年,与日军作战二十三次,损失极少。后该部奉命缩编,莫离职不到十天,潜山、怀宁沦陷于日军。莫又受命回潜山指挥作战,一昼夜收复失地,追歼志摩联队八百余人于三桥镇。以功升为第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副司令。 解放战争初期,莫先后任国民党四十八军一七六旅副旅长、定远和五河两地清剿“共军”指挥官、四十六师一七五旅副旅长、第三兵团参谋长。1949年,白崇禧华中军政司令部成立后,莫升为第七军一七一师师长,在湖北孝感、三斗坪等地抵抗解放军。衡宝战役期间,莫敌升为一二八军副军长兼桂林警备司令。桂林解放后,莫率残部溃退到永福县堡里山区。被迫与解放军进行谈判,愿意起义投诚,并提出到香港定居的要求。1949年12月22日,莫敌率部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初,桂林军管会按照协定将莫敌送往香港定居。1962年在港病故。
桂系外江派人物介绍 张义纯张义纯(1895~1982),字靖白,合肥人。曾任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代总司令、安徽省主席。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10 月20 日,张义纯生于今肥东县长临河乡张胜吾村。他家世代务农,父亲张仁吾曾在芜湖经营酱坊,家道小康。张义纯幼年就读于本乡私塾,12岁时,被姐夫、以后成为辛亥义士的王正藩接到武昌,投考了陆军小学。在该校,张义纯结识了同窗、离他家仅10 余公里的同乡张治中,后又考入保定军官预备学校,再入保定军校炮科,毕业后分到陆军第一师当见习排长。  民国6 年(1917 年)7 月,张勋复辟,段祺瑞在马厂誓师,张义纯为讨逆军总司令部副官。段祺瑞辞去国务总理后,张义纯也随之离开了陆军部候差员之职。民国14 年1月,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遂委任张义纯为执政府军务厅第四处上校科长兼代处长,次年1 月又提升他为河北省军务督办公署少将军务处长。  北伐开始后,民国16 年2 月,转入国民革命军的张义纯担任了程潜江右军的少将参谋处长。陈潜所部攻克南京后,在南京举行了一次胜利阅兵典礼,张义纯荣幸地担任了阅兵指挥官,其后随军继续北伐。在山东郯城,张义纯收到李宗仁邀约他的电报,便赶到芜湖见面。这是因为张义纯在10 余年的南北征战中,有了点名气,得了“小张飞”的雅号。李宗仁、白崇禧诚恳邀约张义纯共事。感于知遇,以后20 多年,张义纯基本上都在桂系服务。  张义纯在芜湖就任十九军第二师中将师长。不久,参加龙潭战役,又担任新成立的十八军副军长。民国18 年1 月编遣会议后,十八军和刘和鼎旅合并为第五十六甲种师,张义纯为师长。“蒋桂战争”中,桂系失败,张义纯在杭州居闲5 年。  民国22 年底,张义纯辗转来到桂林,初任第十五军和第七军参谋长,嗣后调任第二十五(独立)师师长。其间两广爆发的“六一”抗日运动,对张义纯影响很大。  “七七”和“八·一三”事变以后,国民政府迫于形势,对日宣战。蒋介石初拟集中兵力保卫沪京(宁)地区,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山东、安徽、江苏地区战事。时为第四十八军副军长的张义纯率所部在上海大场一带与日军对垒了10 多天,伤亡惨重。上海弃守后,张义纯部驻皖南,年底就任四十八军军长。  民国27 年2 月到6 月,张义纯以民政厅长代理安徽省主席,在六安就职。这一阶段,他的主要政务是配合军事抗战,如在六安北大营办了乡政人员训练班,收容沦陷区来的青年1000 余人,组织士兵职员宣传抗日、动员参军等。  台儿庄会战后,张义纯又参加了武汉外围保卫战。回守大别山不久,其部打了一场堵截仗,迫使孤军深入的侵略者不得不回撤。民国27 年秋天,新四军军长叶挺访问立煌,张义纯参与接待。  民国28 年10 月,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廖磊因脑溢血病故,张义纯代理总司令。两月后李品仙到立煌接任廖磊遗缺,张义纯任副总司令。其间张义纯部在合肥城郊大蜀山伏击日军,全歼日军警备司令三浦中佐以下官兵500 余人,缴获的战利品遂送到立煌展览,人心大快。  民国32 年2 月,张义纯调至重庆任军委会中将高参,不久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民国34 年8 月,军校毕业,任国防部高参,参与制订并部署对解放区的进攻。民国36 年至民国37 年冬春之交,张义纯还率国防部点验组去东北,筹划保安团队改编正规军事宜。  民国37 年夏威继李品仙就任安徽省主席后,张义纯任皖南行署主任。次年李宗仁代理总统任命张义纯为安徽省主席。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张义纯在溃退途中投诚。1950年定居上海。  1956 年,张义纯参加上海市民革。在张治中的关怀下,1962 年,张义纯参加了上海市参事室的工作。1979 年,他当选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82 年9 月10 日,张义纯因病在上海逝世。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