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
翼王
关注数: 89
粉丝数: 21,905
发帖数: 59,210
关注贴吧数: 127
用代码验证6费准时上雷诺的概率take2(也适用于图哈特) 第一次算完出来之后有人说换牌机制不对,以及后来仔细检查发现换牌的时候有另外错误,所以重新来一遍,也有人说表达不够清楚。 每一轮的详细验证规则: 1.初始化30张牌(用随机大于0的数字代替),将其中一张替换成-1。 2.从30张卡里面随机抽取3张出来放到手牌(后手则是4张),如果其中有-1(雷诺)则中断测试。 3.如果没有雷诺,则将手牌全部更换。在这里先计算全部放入牌库,再重新抽取3张的情况(后手则是4张)。 4.检测更换回来的手牌里面是否有雷诺,如果有则中断。 5.更换回来的手牌里面依然没有就抽6张(6费回合)。 然后会将以上测试重复100万轮,将其中成功出现雷诺的次数统计出来,作为一次完事的测试。 出现次数/100W就是6费以内出现雷诺的概率了,会进行5次完整的100万轮测试,取平均值。 先算所有牌回牌库一起重新选的概率。 普通情况(全部手牌回卡库再重新抽): 先手的情况下100W次里面6费出现雷诺的次数: 370728,369919,369733,370110,370473。 后手: 422337,421639,422017,422825,422915 先手平均为37%,后手平均42.2%。 前一次的错误是换牌时手牌放到了牌库底,而后面抽6张的时候没有随机,设置成了从牌库顶连续抽6张,所以大约高了2%,还好误差不算太大,反正平均算下来都是40%左右。 另外附上1到X回合抽到雷诺的概率表:然后再来一次是同一张卡不会换回本来的位置的情况。 在这里我想到了两种情况: 一是每张牌单独结算,先从牌库里面选一张出来,和手牌的一张进行对换,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结算,这样可以确保不会重复。 二是同样三张全部塞进牌库,但是取出来的时候判定是不是和原本同位置的重复。这种方法从代码的角度来看非常麻烦,因为抽出来不符合又要塞回去再随机抽一次白白多算一轮甚至N轮(看是单卡重来还是所有卡重来),或者是采用其他更复杂的数学模型。 这个真心是纯粹多此一举,把代码弄复杂就是给自己添堵,越复杂的算法越容易出错,越不可能在正式项目中采用,而且没看出来这种随机方法的优点,想来想去就懒得去写了。 所以按照第一种方法测试: 先手的情况下100W次里面6费出现雷诺的次数: 374705,374809,374775,374742,375276。 后手: 429232,430059,430555,430114,429926。 先手平均为37.5%,后手平均43%。仅仅是高了一个百分点而已。 1到X回合抽到雷诺的概率表:也是仅仅高了一个百分点而已,可以完全忽略不记……
光打脸不清场的下场 对面放下安东尼,连续刷了四张火球,然后一回合把我打到剩下5血,我场上剩下北婊、两个黑翼腐蚀者(其中一个加了恩泽然后残血),想着没办法了就给残血的回了一下,出来一张盾,加到黑翼上面再抽一张,翻倍,算了一下14攻加5才19血,还差两点,想着白费劲了,然后看到对面的布林顿,想起来刚好2攻的雷铸战斧,刚好21点斩杀不多不少顺利翻盘。 另外不要说什么新手没卡才玩机械法了,对面砰砰布林顿安东尼扔个不停,还有传送门出来的奈法利安……
关于ipad pro被说的最多的几个问题 1.软件生态 很多人都觉得ios并没有什么专业软件可用,所以企业不会去采用。 实际上不用你们说苹果自己也知道,所以在去年就已经找了IBM来合作。那么合作内容是什么呢?实际产物看这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1net.com%2Fcloud%2Fvendors%2F336849.html&urlrefer=ec9556c9df720076c4278b4aaa042b42 另外上个月IBM宣布大批量从thinkpad转换到mac也说明他是认真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pc841.com%2Fxinwen%2F51632.html&urlrefer=63a9a0388de8db63072aad5d05c05ffa 还有发布上面提到的用在医疗上面的3d4 medical软件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yigoonet.com%2Farticle%2F22519053.html&urlrefer=f52b16425c2fd174eca9cd0501565940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cover%2Ft%2Ftlwi8leiri93tqw.html%3Fvid%3Da0017p7mz7t&urlrefer=a9a67a38f5ed300bf304bd4129129fcb 还有前段时间联合思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5%2F0902%2F14%2FB2GV3USS000146BE.html&urlrefer=8dc9f1d3a634c2230346d21c32a6d583 甚至还在ipad pro的发布会上面把微软的副总裁弄上来了。 请注意我并不是说合作了一定成功,或者他们推出的软件一定好用云云,当年苹果的powerpc处理器也是和ibm、摩托罗拉一起合作的。关键在于,苹果确实在往企业应用的方向发展,确实在想办法让ios更适合企业使用,短时间确实看不出来什么,但是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就不一样了。 2.关于手写笔 很多人说这支笔不支持防误解,来源是瘾科技的这篇文章(实际上已经就手掌屏蔽的问题修改过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engadget.com%2F2015%2F09%2F09%2Fipad-pro-hands-on%2F&urlrefer=0de0c295fb80e3c0108ab34b03c626b5 但是如果你看一下瘾科技另外一篇文章: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engadget.com%2F2015%2F09%2F09%2Fhow-we-see-the-iphone-6s-ipad-pro%2F&urlrefer=bfcda9dec20831f06b06320deffe0c03 会看到这一句: “注:原本第九点的防误触功能因为还需确认是否为主动式,所以已经删除。” 还有这篇文章: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nbeta.com%2Farticles%2F428817.htm&urlrefer=5ca974cff9032356d0ce783883ce71e2,里面的视频的最后能看到是手压在屏幕上面绘画。 以及官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apple.com%2Fcn%2Fapple-pencil%2F+&urlrefer=7f41b3898ac0ca9cf330a674319d31dd里提到的 “iPad Pro 能判断你是在使用手指,还是在用 Apple Pencil。” 再有就是视频中一边使用手指控制虚拟的尺子,一边用笔画线。既然能区分手指和笔,那么软件只要不让手指能在画布上绘画就好了。如果有用过windows平板的绘画软件,比如ps cc,csp的话,会知道他们就是这样处理的,手指只能用作手势。 另外还有和sp3的笔对比,觉得卖到600贵的。请留意一下视频里面提到这货:有画画的应该都知道,它的作用是可以实现更好地模拟真实笔触。而在平板中,目前己知的支持角度倾斜的只有wacom新帝一家,win8版的i5 u字尾+128G 1W3起步,安卓版的都要七八千,配置比ipad pro更低,而且体积重量都差很远。 而配套的笔:这东西就是这么贵。就算是单纯的数位屏,国产汉王12寸的都要这个价,只是屏幕,不含平板功能。然后关于精确度的问题,首先是wacom,我现在用的i7w就是wacom的电磁屏,压感和绘画灵敏度都有不错,就是有个小问题会发生偏移。而surface pro3,可以参考一下这个:http://tieba.baidu.com/p/3152788893。 在苹果的视频,或者楼上贴出来的第三方的视频,都可以看到绘制的线条非常流畅。也就是说,实际上苹果的笔并不需要多强,只要中规中矩,在五六千这个价位,作为绘图板已经不错了。另外600多是苹果官方的报价,实际价位应该还能便宜一两百下来,参考magic mouse、earpods的价钱。这个效果的笔四百来五百块完全可以接受。 (后面还有关于U盘等的内容,容我分个段慢慢写)
关于ipad pro被说的最多的几个问题 1.软件生态 很多人都觉得ios并没有什么专业软件可用,所以企业不会去采用。 实际上不用你们说苹果自己也知道,所以在去年就已经找了IBM来合作。那么合作内容是什么呢? “1、新解决方案:100余种针对零售、医疗保健、银行、旅游和交通运输、电信和保险以及其他行业的新型企业解决方案,内容涵盖原生应用等,专为iPhone和iPad而从头开始独家开发的;从今年秋天开始提供,并在2015年中得到扩展; 2、新平台:“IBM MobileFirst for iOS”平台,针对iOS操作系统进行优化的IBM云服务,提供端对端企业级服务,覆盖从分析、工作流程、云存储到大规模设备管理、安全等各个领域; 3、新支持:新的AppleCare服务和支持产品,为企业IT部门和终端用户提供24小时X365天的帮助支持,IBM会提供现场服务; 4、新服务:由IBM打包提供名为“IBM MobileFirst Supply and Management”服务,为iPhone和iPad提供设备激活、供应和管理等领域,并提供租用选择。” 实际产物看这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d1net.com%2Fcloud%2Fvendors%2F336849.html&urlrefer=ec9556c9df720076c4278b4aaa042b42 另外上个月IBM宣布大批量从thinkpad转换到mac也说明他是认真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pc841.com%2Fxinwen%2F51632.html&urlrefer=63a9a0388de8db63072aad5d05c05ffa 还有发布上面提到的用在医疗上面的3d4 medical软件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yigoonet.com%2Farticle%2F22519053.html&urlrefer=f52b16425c2fd174eca9cd0501565940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 还有前段时间联合思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5%2F0902%2F14%2FB2GV3USS000146BE.html&urlrefer=8dc9f1d3a634c2230346d21c32a6d583 甚至还在ipad pro的发布会上面把微软的副总裁弄上来了。 请注意我并不是说合作了一定成功,或者他们推出的软件一定好用云云,当年苹果的powerpc处理器也是和ibm、摩托罗拉一起合作的。关键在于,苹果确实在往企业应用的方向发展,确实在想办法让ios更适合企业使用,短时间确实看不出来什么,但是一年两年三年之后就不一样了。
玩了一下美帝良心yoga 3 pro 11寸顶配,果然降频降出翔 同事的机器,帮忙装软件,顺便玩了一小会。 A面打开之后,屏幕带触摸,键程比一般笔记本的要短,没有背光机器倒过来返到背后会自动切换到平板模式,这个时候键盘无效,应该也是防止压到键盘才将按键的键程做短的。不过真当平板用的话,背面一堆按键起起伏伏摸着真的不是很舒服。D面,左右有出风口,所以内部应该是有风扇。右侧,电源键、疑似复位按键、疑似重力锁定按键、电量键、3.5mm耳机、USB口。周围有一圈橡胶包边。左侧电源接口、usb接口、micro hdmi、sd卡这个电源接口的设计其实还是不错的,不充电的时候,拔掉电源线就是一个标准的USB接口。右边这个电源键就简直反人类了,接鼠标的情况下,动作大一点,一没留意就会碰到它然后锁定,我就试过两三次。
在返修回来的平板电脑里面看到了这个,有人懂吗? 机器用了一个多月才发现在屏幕最边缘的地方找到一个亮点,于是找了其他理由(手写笔不准等等),和客服死磨硬泡成功发回厂家换屏,返修回来收到机器之后看到桌面有这个:说明里面是“将文件夹拷贝到被烧录机器桌面,运行01_Main.bat文件,重起后运行MakeKey_Windows文件夹下的02_ReadKey.bat文件” 01_main.bat里面是:看原理是根据key和机器配置生成文件,再将数据烤进bios: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pcbeta.com%2Fviewnews-49877-1.html&urlrefer=558f48b84124f72c50fd169c4b68f6fa 所以说这货能烧到其他机器或者台式机里面吗?key是一次性的还是能重复使用? 不过看机器己激活,是i7w首发机的中文版(core single language),莫非是返修时给换成了后来的with bing( core,升级win10后是家庭版)?还是说因为官网固件的版本不对又刷回中文版了?有可能在激活后更换bios里面的密钥,同时不改动系统的激活状态吗?
在返修回来的机器里面看到了这个 机器用了一个多月才发现在屏幕最边缘的地方找到一个亮点,于是找了其他理由(手写笔不准等等),和客服死磨硬泡成功发回厂家换屏,返修回来收到机器之后看到桌面有这个:说明里面是“将文件夹拷贝到被烧录机器桌面,运行01_Main.bat文件,重起后运行MakeKey_Windows文件夹下的02_ReadKey.bat文件” 01_main.bat里面是:看原理是根据key和机器配置生成文件,再将数据烤进bios: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pcbeta.com%2Fviewnews-49877-1.html&urlrefer=558f48b84124f72c50fd169c4b68f6fa 所以说这货能烧到其他机器或者台式机里面吗?key是一次性的还是能重复使用? 不过看机器己激活,是i7w首发机的中文版,莫非是返修时给换成了后来的with bing?还是说因为官网固件的版本不对又刷回中文版了?
CPUZ这是狂黑AMD的节奏………… 平板用的5y10c:开核1045t:i5:X6不至于这么弱吧?:明明cb r15的分都没差这么多。
微软发布 Bridge 轻松将 iOS 应用移植到 Windows 微软今天发布了 Windows Bridge 软件的初期版本,Bridge 可以让软件开发者快速的将 iOS 、Android 和网页应用移植到 Windows 平台。目前,iOS 版 Windows Bridge 是开源软件,选择了 MIT 协议,可以在 Github 上下载。通过 Windows Bridge,iOS 开发者可以开始测试软件,并将应用转换成为 x86 和 x64 处理器架构的格式,并在 Windows 10 和 Windows 8.1 上运行。根据微软介绍,iOS 版 Windows Bridge 包含四大组件:Objective-C 编译器、Objective-C 运行库、iOS API Headers/libs 和 Visual Studio IDE 集成。在今年4月举行的 BUILD 大会上,微软首次公布了 Windows Bridge 计划,展示了 iPad 应用可以被转换为 Windows 10 应用。Google Play 商店和 iOS App Store 的应用数量都远超 Windows,微软也希望新工具能鼓励开发者花时间创建更多的 Windows 应用。截止到今年7月,Google Play 上拥有160万应用,苹果 App Store 上有150万,Amazon App Store 中有40万应用,Windows Phone 商店中有34万。 Windows Bridge 正式版将于今年秋季发布。终于等到了~ github连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github.com%2FMicrosoft%2FWinObjC&urlrefer=3628b491e090143ade0035d4c3f4cf18
联想哭瞎,IBM将每年购入20万台Mac,75%员工会放弃ThinkPad 一年之前,苹果与 IBM 达成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合作在企业中推进 iOS 设备和应用。根据消息人士透露,IBM 正在加速公司内部员工切换至苹果平台的速度。几个月前,IBM 在内部备忘录中宣布,计划在2015年底前为员工购买5万台 MacBook。IBM 首席信息官 Jeff Smith 在内部视频中向员工表示,他认为 IBM 最终会每年购买15-20万台 Mac。在视频中,Smith 回忆道自己与苹果首席信息官 Niall O'Connor 一起谈论了 IBM 大规模部署 Mac 的可能性。 Smith 对 O'Connor 说到:“我想为公司可以使用 Mac 的员工提供产品,我们需要寻找到方法将 Mac 的成本降至与 PC 持平或更低,你有兴趣帮我完成么?因为你们对 Mac 很熟悉。” O'Connor 则表示:“不,Jeff,我们不能这样做。”,Smith 说到:“现在你最大的企业客户是谁?他们每年采购多少台 Mac?” O'Connor 表示,大概每年2.5万台。Smith 随后说到:“我们每年将采购15-20万”。O'Connor 说:“这是好主意!我们下周就来,带上你团队的所有人。” Tim Cook 与 IBM 副总裁 Fletcher Previn 的谈判中显示,将有50-75%的 IBM 员工最终从联想 ThinkPad 切换至 Mac。目前,IBM 公司的标准电脑配置是联想 ThinkPad。 美帝良心也有今天
关于win10,建议大家先不要急着升级 我是从内测版就开始在台式机上装了,之前也第一时间升到了TH1 10240版本,实际也就是今天发布的正式版,身边也有几个朋友的笔记本升了win10。 实际用下来还是有bug的,主要问题还是在驱动兼容上,我两台台式机,一台还好,另外一台在装驱动过程中直接蓝屏,朋友的笔记本各种bug,比如usb键鼠不识别,显卡驱动问题,电源管理驱动问题等等。对于连win8自动更新都有可能出问题,大量定制驱动的平板,出问题的概率就更高了。 建议大家稍等一下,特别是平时不怎么玩机,没有折腾经验的,可以的话最好等官方出固件,不然至少也等你这个型号的驱动全部搞定再上,先让玩机党把雷都排清楚。真的要尝鲜也请确定你能自己把机器刷回原版系统。
关于苦逼i7手写版性能、降频、温度的再次测试 这台机器刚首法的时候我就跑过LOL,当时测出来的情况是有时70+FPS,有时只有30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温度降频,然后因为我基本不玩,就没有再管了,然后前几天看吧里面有人说到LOL是能跑60~70的,同时有看到说要插拔一下电源才能确保不降频,于是我重新再做了一下测试。 先直接说结论吧,目前来看导致这台机器降频的原因并不是温度而是功耗。还有我在测试中的不知道哪个操作起了作用,导致机器性能貌似变高了,请注意看到最后。 首先依然是鲁大师,我跑的时候是充满电、连接电源、同时开高性能模式,终于跑出了传说中的9W+之前怎么测都只有8W+。同时还有神奇的磁盘性能,插电和使用电池的跑分会有明显差异,电池下4K较高,而插电时4K-64线程明显强不少。连接电源时不管开不开高性能模式都能跑到接近900分。同时插电时cinebench r15也能达到197了,之前是190,不过这里差别比较小,可以视作误差。然后开始测游戏,首先跑的是鬼泣4,因为之前看有acer的贴子说跑这个游戏可以长时间流畅,于是就跑来试试看,玩的时候也是电池满电、连接电源、高性能模式。 同时这个游戏的帧数也比较稳定,相对混乱的LOL放到最后测试,而且鬼泣4也是先于LOL跑的。 设置如下图,720P,画质基本上调为低。然后用Fraps记录帧数,下面这张是实际游戏的帧数记录,玩了游戏的完整的第二关,一直到打完BOSS,游戏时基本上都是在60~80的区间,播过场动画的时候反而低一点,只有50左右,其中最高的120FPS的是loading界面。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到,确实没有发生降频掉帧的情况。然后这个是游戏的performance test,基本上是在60FPS左右(250FPS的依然是loading界面),最低的也有55FPS+实际场景的照片,高的甚至能达到90+游戏时的温度和功耗,屏幕最热的地方大43度,功耗长时间稳定在13W。这时电池已经充满,所以这时候充电器的功耗基本上就只有机器本身的,当然还要算上充电器的转换率,这个没有准确数据,一般台式机电源是80%左右,反正机器实际功耗比功率表的低就对了。机器背面最高的位置是52度。然后是神奇的LOL了,我最初测的时候不管是不是连接电源,都是一时30左右,一时60 70 ,不管是不是连接电源。 这次的话先看设置,用的是720P低效,锁80FPS上限(控制功耗和发热)。然后是Fraps记录的帧数。发现了吗?中间有一段时间莫名奇妙开始变高了,没错,那个时候我插拔了一下电源……之后我再打一局,可以发现大部分时间帧数都在50~70之间,40FPS和更低帧数大部分是在回城的时候和刚进入团战的时候。至于最后20FPS的就是推完基地游戏结束的时候了。功耗方面LOL比鬼泣4要大一些,去到了15W,不过温度基本上是一样的,后盖最高位置也是52度这样。然后最神奇的是我再拔掉电源,用电池来再跑一局LOL,发现依然没有降频,帧数和前一局基本上差不多。不过这次没有录到帧数曲线,所以上几张截图,可以看到推到基地的时候也依然有50FPS左右。然后最神奇的是,连鲁大师的分数也变高了,不连接电源,只用电池的时候,高性能模式能上9W5,平衡模式也有9W1。不过一重启机器又打回原型,就算连接电源开高性能也只能跑出8W左右。 平衡模式:重启后:(9W5那张不小心被覆盖了,现在正在充电中,看看还能不能靠插拔电源回到真正的高性能状态) 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差别还是在内存上,不知道什么原因残血模式下内存只有四千多分,而鸡血模式下内存可以去到接近8000。显卡性能感觉也是因为内存的原因,核显非常吃内存带宽。 欢迎有这台机器的照我的方式去测试,我迟点也会再测个古墓丽影9(我steam里面唯一的正版大型游戏……),到时候再看看这机器的残血和鸡血状态是怎么切换的。
黑东名鞋店活动入的574,求鉴定,非常感谢!
我的269-15 建兴zeta也到了 不墨迹,先发个跑分,因为现在只有sata2的电脑,回去再补sata3的,可以先参考4K的分数
脑洞,关于这次的2D头像 看了图片应该也知道我是想吐槽啥了。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觉得画风特别眼熟,实际改了一下,果然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单看图里面的部分,明绣和战国无双的阿市配色真的蛮像的。
本地拣了一只库存的罗技G700 虽然包装一眼看上去比较旧,不过是没有拆封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全新的国行。价钱比闲鱼上卖的二手还要便宜一些这样,不过可能已经过了罗技的保修。当年的高端旗舰无线鼠标,当然外壳功能和现在的高端旗舰G700S是完全一样的,G700S是升级了微动、涂层和光学引擎。不过这个已经是5700DPI的激光引擎了,DPI过万的G502用起来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平时也就开着两三千来用,所以就没太在意了。
方块突袭2.0视频演示 原本打算先更新个小小的1.0.1的,结果苹果那边说含有广告API但是没广告被打回(因为确实没加广告),干脆就等到完整版出来再更新了,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将全部关卡重新设置完成。先上视频吧,内容是完整的Stage-1,考虑到可能有同学没有了解过这个游戏,教程的部分也录进去了。修改的内容楼下慢慢说。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TE4MDkwMjk2.html&urlrefer=3444259c5f75930fc77fbfdd72b45e7b 视频可能刚发布清晰度不够,等一会应该就会转好高清了。
本来是去国外的独立游戏论坛发宣传的,结果聊起动画来了 无头骑士异闻录、命运石之门和小圆这几部在老外那边评价还是蛮高的。 地址是这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ttps%3A%2F%2Fwww.indiegamers.com%2Fthreads%2Fanime.141%2Fpage-38&urlrefer=37f132e525129b8b67f3db950b595d64
福利大王介绍的79块 华擎A75 extreme6到货了 整体看起来有些脏,有灰尘和锈迹,不过卡槽的塑料却没发黄,相对于各处发黄却新的莫名其妙的确实让人安心不少。
发一下《BrickImapct》的新进度,欢迎各种吐槽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ODU4Mzc5MDgw.html&urlrefer=99892a5c3408bb63909d0538ac2668b6 强迫症+拖延症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相对上次的版本改了很多东西,UI、道具、子弹等。功能不同的方块也加了七八个这样,还有新加入的combo槽以及extra得分系统。 音效还没加,BGM想多写几道也还没来得及。 因为上次有同学说放越狱版不好,就只放个视频吧,估计也差不多可以出正式版了。
跟风入的229雷士茶轴机械键盘到货了 包装略大
将六核羿龙塞到小机箱里面的工程完工,附各种测试 因为吧里面前段时间A I吵了蛮久,也有莫名奇妙的A黑跑出来,所以一直在想要不要发。不过都搞好了,作为一个参考吧,特别是想用小机箱的。 CPU是之前入的640T开核,1405T。主板方面换了一块映泰的A880GZ,后来才发现不能超外频,正在考虑要不要退了换个技嘉的880G。不过小板真的很少,大板会容易超频很多。完成品的大小,性能、温度和功耗的测试楼下发。
功耗表到了,随手测了一下,G2020的功耗真可怕 G2020 + HD6450平台待机49瓦aida64 fpu满载,才多了十瓦……鲁大师的温度显示最高40度,用了这么多大火炉,看到这个真是觉得不习惯。晚上回去跑一下传说中的电老虎开核1405t看看是什么情况。
这几天在折腾的东西,HTPC散热器下X4 B77开核兼超频 上个星期六手痒本地入的华擎880GMH / U3S3:今天被艹的对象肥龙X3 B77还有因为打算塞小机箱里面,而入的乔斯伯HP-400最初组装完成的样子,零件散了一桌子,左下那个是来路不明的苹果定制imac 1T WD 黑盘(附送坏道)。
刚刚本地入了一块华擎880GMH-U3S3,有什么好玩的U吗? 价钱是130无档板,不知道买亏了没有,不过当然可以检查倒是省了功夫和邮费。现场亮了一下机,貌似还支持UEFI的样子。准备配小机箱用,不知道这个平台上面哪种U比较好玩。开核x2 220?开核640?B5X B7X?还是老老实实上FX4300、955? (不想超过500这样)
今天京东的图书有活动搞,想入教程之类的可以看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ale.jd.com%2Fact%2FzYs3SeVMrtjDlq.html&urlrefer=25a8ed4c81487c78c164c683a2296a5d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ale.jd.com%2Fact%2FBpZR1CltxhkL.html&urlrefer=cd7e5e8eca9e1a23fb77f8c28eda8f84凑了几本书,加上帮别人买的淘宝开店,差不多6折这样子。
「思考,兄弟们速来」有没吧友熟悉条码仓管系统? 这几天熟人让帮忙弄一套系统,主要用途是这样的,进货的时候给每一个件货(每件都不同)做登记,然后打出条型码贴在货物上,卖的时候用扫描枪扫描出仓,同时要有联网查询库存什么的。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操作比较简单,又能适配条码打印机的仓管系统,因为条码机自带的那些软件操作都比较麻烦,如果需要先入库再复制序列号到条码机打印感觉很繁琐的样子。以及我以前接触过管家婆,感觉操作很麻烦,如果出仓的时候像超市那样简单就最好了。 不知道吧友有没搞过这方面的,有没什么比较好的软件以及配套的条码机推荐?(最好是比较便宜的,以及软件可以盗版的)
党员来了,福利贴里面175的酷冷RS-600W 因为正打算装台备用机,看到这个电源就顺手买下来了,不过这玩意是被动PFC。晚上回去才装机试用,不知道能当多少W用? 还在考虑要不要拆开来看看。崩了一个角
不作死就不会死,喜闻乐见的机械键盘清洗轴体 主角是我的KBTalking Race II,前几天在电脑前面吃饭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将油倒进了键盘里面,刚开头没有留意,只是拔起键帽擦了一下,然后今天按了一下,发现有三个按键的手感和其他的键完全不同,然后拔起键帽,发现轴体里面已经浸满油了。 唉,不用想,保修肯定泡汤了。没办法,只能自己动手处理。
人生在于折腾,开始装黑苹果 os x 10.10 yosemite正式版 因为我本身电脑已经是黑苹果,直接在 appstore里面下载好了yosemite的安装包。 参照下面的教程制作好了安装U盘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macx.cn%2Fthread-2128750-1-1.html&urlrefer=df4dc5cf1be43bf1a718331c1a309a97将原本的变色龙升级到了最新版本。 第一次启动的时候发现没有mach_kernel内核,于是在下载变色龙的贴子下载了GM1的内核放到U盘根目录。 变色龙及内核。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pcbeta.com%2Fviewthread-1518850-1-1.html&urlrefer=22304ee36a496b5a1eddf4e25dd71866 再将之前一直用开的extra文件丢到了根目录。然后就开始引导作死了。
其实关于米奇/右这个名字 日语中的假名兼任汉字注音和英语中字母的功能,片假名等于大写字母,平假名等于小写字母。右的片假名是“ミギ(MI GI)”,右手是“ミギテ”(MI GI TE),而米奇/右的名字是“ミギー” (MI GI I),将gi这个音拖长了就好像英语音标“i”,“i:”的差别。而中文里面是没有这样的。 所以右和米奇都是真正准确的翻译。如果要把原本起名地位含义按中文本土话翻译出来的话,那应该是大写拼音的“YOUU”,或者“YOOOOOOO”才会比较准确,再或者“佑”之类的同音字都会好得多。 所以没必要纠结了,叫哪个有啥所谓的。
重新看漫画之后,发现动画里新一前期的性格还是符合原作设定的 很多人都吐槽说动画把新一改成小受了,还有懒散什么的,原作比较生动等。其实认真看漫画的话,不少地方都有说到寄生前的新一是什么情况。 记得有人吐槽过主角起床懒散(忘记是弹幕里看到的还是吧里),实际上前一天晚上被寄生事件以及米奇一直在JJYY侵入失败,新一根本就没睡好,嗜睡还是很正常的。然后里美说到新一的转变,至少说明寄生前的新一不是阳光系的人。还有抓虫子这里,蟑螂这边也有类似的情节。以及比较后面的地方,体育老师的描述。还有漫画中遇到打架之类的事情,新一都是偏向于挨打的状态。原作中因为表情比较夸张的风格(可能和年代也有关系),都没有把这个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倒是主角心情重重的感觉表现得更多一些。当然也可能是作者为了更强调主角往“不像人”的方向的变化(涉及剧透就不详细说了)。
忽然想到,动画制作组很有可能是想消除掉或减少“惊悚”的气氛 忽然想到,动画制作组很有可能是想消除掉或减少“恐怖”、“惊悚”的气氛,让受众更广。毕竟这几年的动画里面,恐怖类的真的很少很少,而成功的就更少了,几乎没有,而原作的恐怖气氛还是不小的。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感觉制作组很多改动都能理解了。也能理解为什么老fans对动画的改动觉得不能接受。 首先最多人吐槽的画风问题,其实不管年代的或者卖萌、漂亮等问题,原作的很多人物,就算不需要剧情,光看人设都会觉得冒寒气的感觉,而动画里面,比如田宫良子,动画将原本的冰冷的形象改得更“妖艳”了,以及和现在的流行画风更接近(画风本身没有好坏的之分,而是喜欢与否和流行与否的问题)。 还有第一话的狗,也从野狗变成了穿衣服的萌狗。 寄生虫入侵的剧情切成三段,先让观众接受了“手发生了变化”这个概念之后再说起因,明显原作入侵时的恐怖气氛也基本没有了。大吊改摸胸、使用平野绫做米奇的声优,都让让基调往“轻松”的方向偏移。 还有金属风热血的OP,配乐,粉笔改拦车,都突出了“热血打斗”的感觉,我记得以前看漫画的时候看打狗那一段是有些惊险恐怖的,而现在看着是觉得爽快。 制作组的想法应该是想把这部作品的口味调淡,更适合大众,让喜欢轻松热血系作品的人也能喜欢看,特别是动画的主要消费人群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这部作品。以及我相信对审核也有帮助,至少吃头、内脏都没打码。 而老fans,我相信不少一部分人是因为原作的“恐怖”“惊悚”“重口味”,对于动画版的基调调整肯定会觉得不满,看着不够过瘾。我觉得,如果能保留原作的内涵、想表达的东西,同时能将这些东西传达给更多人的话,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原作能到这个高度主要还是因为这些,而不是恐怖。
B站貌似和土豆谈妥了
【Brick Impact】Beta版新鲜出炉~~~~ 适用机型: 任何己越狱的IOS7 设备 A5及以上设备可以跑到60FPS,A4是30FPS。 下载连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bnH7ARP&urlrefer=495c5bc211e20e0c0045e95386cd7d98 演示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czMTE2ODA4.html&urlrefer=8b44e664d2e1ae203613cf645b53fe4b 废话: 嘛,说是beta,其实已经基本完成最初设置的目标了,不过后来考虑再三,还是打算连任务模式一起出来后再上架appstore,所以先发个越狱机器能装的测试版。 目前已经完成了无尽模式,三个选项的第一个就是了,中间的主力任务模式还没开始做(不过估计不会超过一个月了),预计第一版会有3个模式,每个模式10个任务左右。 操作方面在这里先不作说明,因为游戏里面设置了一个简单的教程,我也想了解一下只说明这么少的东西是否有效果同,因为游戏规模不大,太长的说明我怕让人觉得厌烦,所以只做了必要的部分。 当然看完视频估计玩法都明白了。 因为我机器没越狱,视频是用air drop录的,中间有一点音画不同步,还有卡了一段我剪掉了,游戏本体是不会这样的。 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一边折腾引擎一边写游戏,拖啊拖的也算是把这东西拖出来了。虽然引擎是自家的,也是到比较后面才开始发挥出一点效果,估要到下一个游戏才行计完全“飞”起来。 另外游戏虽然小,细节很多,我怕可能会调错什么东西,所以发的是网盘的目录连接,如果发现问题的话请在贴子里面反馈一下,我会尽快更新。 补上几张截图:(不过估计还是看视频或者实际玩一下比较好)
捡垃圾系列之剪线Cherry G84-4125 先说明的就是,这个键盘其实不是那么划算,我也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才去弄的。 这个键盘是樱桃出的ML轴机械键盘G84-4100的工控机版,原本是工控机专用接口,一般电脑无法使用,所以虽然才45块,但是还要改造一番才能使用。 本来是星期四就下了单的,但是因为星期六日没人收件,今天才收到。正面和键帽成色还算OK,里面貌似也没什么脏东西,据说正面原本是有膜的,到货才拆。本来TB上有没拆膜的,但是我没联系上,就买了一个没带膜的,而且还是不包好坏(要拼RP)。背面有胶纸的痕迹,估计要搞点清洗剂才能弄干净了第三方的主控板,40大洋,还要自己焊接,加上键盘本体和运费就100+了,所以如果不是想自己动手折腾的,直接买G84-4100会比较划算,不过ML轴的手感其实很一般,很涩(就是摩擦力比较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久的原因,迟点打算弄点衣车油什么的润滑一下看效果如何。
重新看,然后无意中发现了企鹅罐的神预测 那个时候IOS6都还没出来吧,居然已经把IOS7的通话界面给预测出来了(也不知道火星没有)…… 还有上图是7.1版本的。最初的7.0(注意结束键的形状):莫非john ive也看企鹅罐?
《方块冲击》(Brick Impact)基本操作视频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M1NDYxMjMy.html&urlrefer=7ceb40a4791f0ed083f0faa3eab94b87 作为一个重度的拖延症患者,终于把游戏差不多拖完了。因为是用无线Airplay录的视频,所以结尾的时候会卡一下。声音引擎貌似有点傲娇,暂时不肯工作,不过音效和BGM也没弄到。还差箱子方块的功能没有实现,会出现回血,无敌,Combo X2,攻击强化之类的道具。 嗯,游戏的英文名感觉应该没啥问题吧。 视频里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把难度上升的速度提的比较快,所以一下子就淹没在方块堆里了……细节还要调整,感觉有攻击方块打起来有难度会有意思一点,但是略容易死。 目前在做的是Endless Mode,因为开发的时间短一点,以后会加入解谜模式,预先设定好地图上的方块,完成设定的目标,如获得一定的分数来通关,或者是限时内清除所有方块等。 补上几张清晰度高的截图,优酷所谓的超清依然是糊的像什么一样……
14-06-23【其他】坚持到最后一刻果然是对的(IOS) 最近刚玩铳枪,技术烂的一坨翔,输出和节奏都把握不了,然后很作死地去打了村9星的金银龙,打到最后陷阱用完,15闪用光,药吃光(还是很作死的只带了10个回复药和两个秘药……),二猫。想着反正还剩10分钟,打完算了,不行就再读档。终于,在剩下1:21秒的时候成功残血轰死金火龙,然后一次三个有木有
14-06-20【其他】成功用1星的装备干掉了1星的轰龙(ios) 确实干掉了也意义不大,不过玩了2G,总觉得要搞一次才过瘾 衣服是雪山装,武器是桃毛轻弩(桃毛在集会1星有,所以应该不算犯规吧)。 关于方法的话应该都猜到了,夺命15闪+全程贯通1速射,怒后就陷阱+爆弹G,3个麻痹陷阱用完,贯通打到剩下2发的时候刚好解决。所以如果有新手同学实在过不了轰试试这招也是可以的。
14-06-02【讨论】刷盾蟹刷到吐,终于做出来了 昨天好不容易打完了眠鸟,到了上午,结果今天手抽,贴吧客户端联不上网,结果我迷迷糊糊居然把MHP2G删掉了。只能重新开档。想了半天,决定试试玩锤子,然后一不做二不休,弄了这玩意。应该是HR1和村2星能拿到的最高攻击力的武器了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卡电龙了 单人刷集会3星盾蟹,开头穿商店卖的战斗装2猫才过,刷到后来已经能15分钟解决了……其实只是为了那5个上龙骨,结果包里多了一堆蟹壳……
不务正业系列 写代码写到烦,于是开始填之前的坑,头发还没布置完,细节感觉总是修不完……
忽然感觉其实人眼也没有那么挑…… 这两天一直在头痛在老设备上在的帧率优化,优化到极限也没办法在贴图齐全的情况下保持60FPS,感觉是卡在像素填充率这个瓶颈上。 然后,今天我手多去测了一下其他游戏的帧率,然后我惊呆了……玩了几年的KOF居然是跑在20FPS上有木有……作为一个对操作精度要求很高的格斗游戏,居然只有20FPS(实际上只有19),但是我玩了这么久却从来没有觉得哪里不妥。倒是联机对战的时候会感觉到帧数下降,难道说对战的时候只有1X FPS…… 而另外一个游戏,弹幕无限2,倒是帧率比较高(貌似是通过降低纹理清晰度什么的),不过相当不稳定,在35和60之间抖啊抖的,倒是也没有明显感觉出很明显的卡顿,可能是因为子弹太多,根本没心思去考虑帧数的问题。 反正测了不少游戏,大部分都跑不满60。ghost trick 24FPS,死亡空间30~50,squids 30FPS,PVZ2 在40左右(清晰度很低,不过感觉这个主要是受制于CPU了)。 唉,还是懒得折腾了,能在50%GPU占用的情况下保持30FPS感觉已经相当足够了,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游戏本体上,以及保持画面的清晰度,反正也只是在即将淘汰的老设备上才跑不满60FPS而已。
没想到opengles的片段着色器开销这么大 今天给IOS开发者帐户续约了,马上对引擎做了一下真机调试。结果发现,opengles中,着色器只有对特定的数据类型的运算才有优化。在touch4上,将颜色的四通道拆开来计算,会比将颜色当作一个四维向量来计算要慢非常非常多。 gl_FragColor = texture2D( colorMap, coord.st) * colorModifier; //这个是从纹理中获取指定位置的颜色,然后乘上颜色控制器。在touch4上面运行我的游戏的性能是这样的:*不用shader的朋友可能看不懂,简单科普一下。首先着色器是现代GPU用来控制可编程管线的,也就是在显卡贴图的过程中把渲染的操作接管过来,以增加特殊的效果,比如改变颜色,光照模型等等,一般最觉的着色器有两种,一种是顶点着色器,用来改变顶点的位置(比如有的游戏有在屏幕中出现一个波纹的效果,就可以用这个),一种是片段着色器,用来控制计算每个像素的最终颜色的(比如我之前演示的那个视频中的渐变背景就是用这个来实现的,还有有的游戏人物死了之后屏幕变灰也是用这个)。然后opengl贴图时一个像素是由四个通道组成,红 绿 蓝 alpha透明,实际上计算机中只有三种颜色,alpha通道是用来控制贴图的时候和底下的,只要控制每个通道的数值的大小,就可以控制每个像素的颜色,以控制整张图片的颜色。 然后如果拆分开来,将每个通道进行特殊运算: gl_FragColor = texture2D( colorMap, coord.st); gl_FragColor[0] = gl_FragColor[0] * colorModifier[0]; gl_FragColor[1] = gl_FragColor[1] * colorModifier[1]; gl_FragColor[2] = gl_FragColor[2] * colorModifier[2]; gl_FragColor[3] = gl_FragColor[3] * colorModifier[3]; 性能就变成这个样子了:还有 if 什么的也会造成着色器性能的大幅下降。我现在是明白为啥touch4、iphone4这些A4设备不支持IOS7的毛玻璃效果了,性能根本顶不住…… 还有如果想要全屏变灰(饱和度降到0)的效果的话,在老机器上肯定是卡死了,我以前的一个“双世界切换”的设计恐怕有些难度了。不过,IOS8肯定要淘汰A4处理器的机器了,在A6的机器上跑到60FPS应该还是没太大难度的。嘛,反正现在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搞这样的游戏……
试验性的背景,大家来看看效果如何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k0Nzg4MDYw.html&urlrefer=413966a076f51ffad5584336c9a78c4b (视频刚刚上传完,优酷那边貌似还没把高清转出来。实际上是自动适应分辨率的,1080P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清晰,还有帧率也是满60,被优酷转了一下感觉帧数低了好多……) 背景试验性地用了两张图片的颜色渐变,现在就是有点担心会不会看久了觉得不舒服。还有旋转的圈圈也没有调整好,感觉可能密度不够,多加一两个会比较好,还有在考虑要不要也弄成彩色的,现在先放临时个简单的演示,大家看看感觉如何。
终于将图形引擎移植到IOS平台了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fb82c529515e07477e0069323409630fc5fb956&urlrefer=3c2790d03584f9db50838c894414b2ec花了两三天的时间,主要是opengl es 2.0要自己管理3D变换矩阵,而且为了用自己的shader来调整颜色,又不能使用苹果的GLKit的封装,所以在矩阵上面卡了一好一阵子。不过终于搞定了,这样Mac和IOS端就可以使用一样的代码做开发了…… 在opengl es 2.0上面要显示一张图片要做的工作: 1.编译着色器(shader) 2.获取着色器中投影矩阵和模型矩阵的位置 3.设置投影矩阵 4.将投影矩阵传输进着色器 5.计算模型矩阵(记录模型3D变换的矩阵) 6.加载和绑定纹理 7.将纹理顶点数组传输进缓存 8.将模型顶点数组传输进缓存 9.将颜色控制数据传输进着色器 10.绘制图形 11.在着色器中将顶点坐标、投影矩阵、模型矩阵进行相乘 12.将位图的每一个像素和颜色控制数据进行运算 还有一个比较蛋疼的是,在顶点着色器里面,几个矩阵的相乘顺序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写(矩阵的乘法不能交换……), gl_Position = position * modelViewMatrix * projectionMatrix; 错误 gl_Position = projectionMatrix * modelViewMatrix * position; 正确 因为这个查了老半天都查不出到底是哪里算错了……
刚刚上萌购买了这个,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到 本来只是随手翻一下的,然后看到TB上同型号要600+,好像是亚马逊那边在搞活动,就立马入了。反正也不急用,到手之后还要花时间去学。
上色完毕,这次就这样子了…… 头发的线条重新描了一次,对比之前,感觉对线条的掌握又有了提升。 下次画的时候应该从线条的时候就把线条细节画好,而不是现在这样再慢慢补来补去…… 马尾的高光部分上悲剧了,不过画累了,姑且先这样吧,等下次有精神再改改……
【思考,兄弟们速来】200以内的无线鼠标有没什么推荐? 朋友想买一无线鼠标,预算是100~200。我自己用的鼠标里面都是有线的比较多,不知道无线的有没什么好推荐?罗技的感觉感觉就是M515和M545的比较好一点,其他牌子不知道有没什么好的鼠标?
实在定不下心来考虑技能的设定,于是干脆拿出手绘板…… 果然人体好难画,全是曲线……两三个小时才折腾出草稿,明天还要重新描一遍,细化一次(其实还是有些不顺眼……)。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好颜色……
[思考,兄弟们速来]i5 3470和4570选哪个比较好 打算U+板花1500左右,这俩U价钱差不多,貌似性能也差不了太多。如果是3470的话可以入500左右的Z77,而4570的话就只能上B85了。还是说应该果断E3 V2 + 二三线B75?唉,自己想买的时候反而不好下决定了……
关于IOS7的后台耗电测试和一些个人省电心得 之前在豪哥的某帖里,不止一个人说IOS7开着后台会耗电,还说不信开几十个软件试试。于是我就试了。我将包括自带软件在内的60多个软件全部打开放后台,其中游戏是最后开的,还全部进入游戏状态,然后待机了一个晚上。同时我还开了icloud,查找我的iPhone,wifi,软件自动更新。结果可以看看看下面贴的图片。如果真的是把软件放在内存里面就会耗电的话我的电池应该就空了吧?如果觉得这样还不够说服力我下次会做开着后台玩游戏的测试。
莫非这几集其实主角自己写的剧情? 爷爷给他的本子最后面还有一大片空白,搞不好是主角为了逃避追查凶手这件事而在本子后面自己YY了大段剧情?英雄忙着去拯救世界了,那么查一个小小的杀人犯什么的自然没空去做了。 实力更强,一直抢风头的弗拉明戈少女变成了配角。一直在关键时刻失踪的师匠这次在关键时刻回来了。正义他的几个朋友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过,从介绍图片来看,以及这几集里面也有不少正义不知道的东西,还有某boss的台词也不象是正义能想出来的(当然也不排除是监督和编剧做了加工),这几集是真实发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不知道这剧的脑洞最后会开到多大。
真是服了韵达,一个快递发了五天,到货之后东西还是坏的 17号发货,今天才到,真的是除了顺丰就没有靠得住的快递了么,god damn fuck
一个人写代码太无聊了,来个弹幕引擎的演(pian)示(fen)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QyODg4MjU2.html&urlrefer=8d842b88aa5af8abfe240e170bf89599 刚上传,可能高清的选项还没出来,屏幕录制,然后再上传优酷之后感觉帧率下降了好多,原本是标准60FPS的。迟一点等优酷那边转换好应该能清晰一点。 这里使用了之前图形引擎的色彩控制动画效果,实际上只使用了一张图片。引擎的架构是通过各种循环,然后设置不同的时间差,位置差,角度差来实现各种弹幕效果。 下面是屏幕截图: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fbc9456780583b97b937462c466bbbaa54173db&urlrefer=0206ab665b8566c596bde19705079641 还剩下纯数据的道具编辑器,敌人行动编辑器和一个图形化的地图编辑器,这些完工了就终于可以开始动手游戏本体了。
作为某贴的补充,说一下我以前的一点经历 在好几年前,当时独立游戏还没兴起(大概吧……),我在某电子辞典平台做过三个游戏(其实算是两个半,因为第三次是把第二个游戏重制了)。 在做第一个和第二个游戏的时候,受限于我当时玩的游戏,当时我自己没有掌机,也没有家用机,只是小时候玩过一些街机,一些PC单机,以及大量的网游,我对RPG类游戏的创新(当时还没能力自己写引擎,只能使用别人的),只是在地图设计,美术,数值,剧情等方面,第二个游戏也是这样。 然后,我在模拟器上玩了GBA上的《塞尔达传说-缩小帽》,当时惊为天人。我完全没有想过,解迷可以和动作游戏结合的那么好,游戏可以这么有趣,BOSS战还可以和解谜融合在一起。通过盾牌可以反弹敌人的攻击,在水池使用空瓶可以装水,对着精灵使用空瓶可以将精灵抓起来,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可以推动小船行走,主角可以缩小到处冒险,缩小之后原本的城镇里不起眼的小装饰居然会成为解谜的一部分,各种有趣的隐藏要素,各种有意思收集,生动的角色,等等等等。以前我觉得游戏也就是打怪,爆装备,做任务,走剧情,这个游戏告诉我,不,不只是那样,我的游戏观完全被颠覆了。 后来我把第二个游戏进行了重制,将一些解谜的元素融合了进去(不过原本是一个类似rpgmaker的引擎,更死板一些,所以即使通过一些麻烦的方法,也只是加了四五个道具进去而已),对整个游戏进行的改造,出来的成品和之前的完全是两个层次的东西(小小自夸一下,当时还在某比赛获奖了)。 接下来,我开始尝试做PC上的游戏,学了win32的程序写法,学了简单的DX,然后就发现,一点头绪都没有。剧情什么的完全想不出来,游戏玩法也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热情完全消失了。在之前的开发里面把自己掏空了,所以项目只能被抛弃了。直到最近,经过这几年玩了这么多游戏,看了大量的动画,接触不同的事物,思考,才终于重新有了做游戏的感觉。 积累真的很重要,特别是游戏这种综合性的东西,平时遇到的每一个小片段都能在游戏里面找到合适的地方安置。接触一些好游戏真的很重要,好游戏制造乐趣的方式和国内的网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只有当你接触过才能了解。 还有就是,PC上的游戏,真的是相对较弱一些,游戏质量,以及游戏种类比专门的游戏机少很多,比如平台跳跃类的游戏,如马里奥,在家用机,掌机上卖得很好,但是在PC上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还有STG类,胧村正那样的横版过关类,等等等。既然不是困难(很多机器都能轻松模拟了),为什么不尝试去接触更多的种类呢?说不定你还没真正接触到能让你热爱的游戏类型。
我觉得,想成为一个好的游戏开发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玩家 我发现不少认识的开发者都有一种“我已经玩过很多游戏”了的错觉。但是我觉得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游戏,新的创意出来,如果不去吸收,固步自封的话,就会被别人抛下,有些你觉得很好的创意,玩法,其实说不定别人早就已经用烂了。玩更多的好游戏,找出自己的喜欢的地,加以学习,找出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加以改进,超越,我觉得才是正道。 另外,国内很多玩家都是局限于PC,手机这些平台。其实,真正先进的游戏基本都在家用机,掌机平台上。这个是有原因的,因为PC端破解容易,在PC做游戏生存盈利比家用机等平台要困难得多。所以如果去翻一翻游戏的影响力排行榜什么的,会发现真正的好游戏大部分都在家用机上,不是说PC端没有好游戏,而是少,对比家用机少很多。当然造成这种局面是有历史原因的,国家2000年的游戏禁令,中国单机被盗版搞的全军覆没,棒子网游入侵,网游页游暴利,主机成本高,所以国内玩家接触PC网游的机会比家用机会高得多。但是,作为一个开发者,作为一个想做出好游戏的开发者,吸收更多好的东西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作为一个在小时候就接触街机,家用机,掌机的玩家来说,真的,给我带来最多乐趣的游戏基本都不在PC上。塞尔达,恶魔城,逆转裁判,战神,口袋妖怪,等等等等。国产和棒产的网游其实都是将一些国外用烂了的桥段,打包一下,封装起来卖,而且他们基本上是重复一些简单的玩法,而不是像日本欧美等游戏以乐趣和体验为重心。就算是PC上的新游戏,比如古墓丽影9,里面的解谜,动作等要素,其实很多在98年的塞乐送传说-时之笛里面就已经有了。而国内的游戏,更是落后了十万八千里,98年的时候人家已经全面进入3D了,国内2D游戏才刚起步。 很多时候并不是花大功夫去开发,搞很多华丽的画面就能做出好游戏,很多时候一些巧妙的设定,能打动人的设定才是重要的。创意什么的并不是凭空出来的,所有的文化艺术作品都是提炼自生活和现实。 而要接触家用机和掌机其实一点也不困难,现在的主流PC要模拟以前的老主机一点难度也没有。GB,GBA,SFC,N64,PS,PS2上面就有很多很多很好的游戏。有些游戏虽然已经有一些年月了,但是游戏性还是无与伦比的(《恶魔城-月下狂想曲》连konami自身都无法超越),只要花一些时间进去,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最后想说的就是,尽量从国内的文化产物里面脱离出来,在这方面国内大部分都已经烂掉了,网络小说,游戏,音乐。如果你从创作者那一边出发,就会明白,现在国内的创作者完全是为了赚钱,真的,他们只是把一些简单的低层次的元素拼凑起来,吸引一些水平不高的网络小白(不得不说,国内的受众不少还是低层次。在这里我想说,不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就不说他不好,我们应该看到不好的地方,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想办法改变。)。可能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这程度比大家想的严重的多,以及让不明白的人看到这个事实。 可能有一些激动,我就是这种偶尔会脑子发热的人,请见谅。
入了aron alps白轴机械键盘和罗技M500 就是TB上面99软的那个,带韩文字符。感觉确实是和MX红轴比较类似,但是还软一些,触发比较灵敏,很轻,有些松,字可以打的很快,很顺畅的感觉。另外,用这个键盘打了一些字之后,用回原本的茶轴好像没这么爽了,有之前看评测那种屌丝逆袭高富帅的感觉。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很吵,想带去办公室之类的地方用要三思。键帽做工也一般,比较廉价,有一种便宜的玩具的感觉(但是打字的感觉还是可以的),不过100块的机械键盘,确实不能强求那么多。本来还想再入把青轴的,但是据说比白轴还要吵不少,那就真的是要三思了…… 总之钱不多又想体验机械键盘,同时不介意声音的,很值得入手。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fbc9456780583b97b937462c466bbbaa54173db&urlrefer=0206ab665b8566c596bde19705079641 然后就是之前吧友介绍的来路不明的罗技M500。这东西日本专供,原价比较高(折几百软这样),然后在TB上只卖七八十,同时是工包,确实让人想知道这东西是怎么来的。看起来不是明显的二手货,下面无划痕,只有底下有些几条小小的痕迹。滚轮的槽里面也没有很明显的污渍,图里面的可能是我不小心弄到的,是那种轻轻沾上去的污渍,不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的痕迹。 然后以我用过这么多罗技鼠标的经验来判断,应该是真货,那个双模式的micro gear目前貌似只有罗技有做,手感也和正版的一致,上面灰色的部分是磨砂,实物看上去比照片里面高档一些,边边黑色的部分是类肤材质,手感不错,还有是激光引擎。整体确实是几百RMB的鼠标的感觉。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fbc9456780583b97b937462c466bbbaa54173db&urlrefer=0206ab665b8566c596bde19705079641下面是底面图,左边的是我的G500,激光引擎的部分对照了一下确实是一样(多了几个字,848nm,意义不明)。微动方面稍微有些软,不是很轻脆的那种感觉(或者叫“肉”?)。滑动方面感觉没有G500滑,也可能是垫片的原因,G500底下垫片的面积比较大,手头没有其他鼠标所以没法比较。定位方面感觉马马虎虎,毕竟是1000DPI,这个鼠标的定位应该是办公鼠,这个手头也没有其他鼠标所以没办法详细比较。整体来说性价比还是挺高的,从鼠标材质来说也不止七八十这个价,有需要入鼠标,又不太玩游戏的朋友可以考虑(也未必不能玩游戏,只是我玩的少,没办法在这方面做评测)。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fbc9456780583b97b937462c466bbbaa54173db&urlrefer=0206ab665b8566c596bde19705079641
我也来几个之前的编辑器,吸引人气(骗分)和提供些参考什么的 首先是动画模块的: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fbc9456780583b97b937462c466bbbaa54173db&urlrefer=0206ab665b8566c596bde19705079641这个动画编辑器是为ACT而做的。之前的动画架构架是基于“物体”,属性面板的上面是对象视窗,在这里创建物体,然后设置每个物体从何时出现,何时消失,以及动画的循环次数。下面则是设置物体的属性,纹理,位置,颜色等。旧的方案是先设定一个初始参数,然后设定变化的速度(velocity),灵活性比现在的弱了很多。那个mod是提供一个接口(modifier的缩写),让引擎可以对动画的细节进行修改,比如技能高等级的情况下攻击效果会更大。那个 type是指形状,这个主要是对判定范围的控制,有圆形,矩形和三角形几种。因为动画架构的原因,判定范围一般和图形动画不一致,所以需要单独设置描述判定的“物理对象”。
自制编辑器的动画部分何となく的完工了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M0ODMyNzAw.html&urlrefer=8ec09014f6f5e3c3993305d2033c0254 开发语言是Objective-C + Cocoa + OpenGL。其实声音部分也做好了,是基于OpenAL和苹果自己的播放器,但是因为屏幕录影貌似录不到音,而且也没有准备合适的音乐就没搞了。因为用到了GLSL,所以可以对纹理各个alpha通道进行调节。目的是对素材进行各种重用,为了后面节省工夫。 里面用到的素材其实不是正在搞的那个游戏的,原本是用来做一个双摇杆射击的DEMO的(后面DEMO用不上就废弃了)。现在在搞的其实是弹幕系的STG。所以接下来就要搞最麻烦的弹幕引擎了(全是几何运算……),用OpenGL也是为了处理大量子弹的时候取得最好的性能,毕竟是做在手机平台上。 还有一张地图,中间黑色的部分原本的设定是留空的(那些类似下水道板的物体也是这样),可以直接看到底下的那层。现在只能是当作一个练习了。也算是对废弃的DEMO一个纪念吧……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efbc9456780583b97b937462c466bbbaa54173db&urlrefer=0206ab665b8566c596bde19705079641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