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 翼王
关注数: 89 粉丝数: 21,907 发帖数: 59,210 关注贴吧数: 127
感觉铳枪的虫技和新机制设计真的是非常好,比长枪强多了 铳枪的几个虫技都是功能性的,几个功能合在一起,你会愿意去使用,同时又不会抢了输出招式的风头。 地裂斩兼具输出BUFF、位移、霸体,然后可以派生龙杭炮或者下砸全弹,经常能用上,但又不是只用它就可以。 虫反可以回复斩味,也可以派生输出招式。 冷却斩虽然没人用但是问题其实不在它身上,而是它BUFF的龙击炮DPS实在太低了。 几个替换技也是非常实用且有各自的特色,除了被队友拖累的冷却斩,其他在不同流派中都能分别用上。 蓄力炮可以快速出龙杭,暴风突进是位置兼快速出全弹。 快速装填适合插射流和全弹流,防御装填可以打龙杭和防反。 这版本铳枪玩起来真的挺有意思的,包括出装也是可以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不同打法,就是可惜伤害追不上其他武器。 对比起来,长枪在已经有防反和力反的情况下,又出个动作几乎一样的虫反;本身已经有盾突的情况下又出了个类似的盾车;本身有人车的情况下出了个全面超越版的流转。还有个一线牵,搭配盾车还算有点用,但是起手又做得非常困难,要虫多判定范围还小经常贴脸都打不中。 而且数值设定还崩了,流转这单独一招的输出盖过其他招式。总觉得像是个临时赶工出来的半成品,明明铳枪可以做的这么好玩。
感觉铳枪的虫技和新机制设计真的是非常好,比长枪强多了 铳枪的几个虫技都是功能性的,几个功能合在一起,你会愿意去使用,同时又不会抢了输出招式的风头。 地裂斩兼具输出BUFF、位移、霸体,然后可以派生龙杭炮或者下砸全弹,经常能用上,但又不是只用它就可以。 虫反可以回复斩味,也可以派生输出招式。 冷却斩虽然没人用但是问题其实不在它身上,而是它BUFF的龙击炮DPS实在太低了。 几个替换技也是非常实用且有各自的特色,除了被队友拖累的冷却斩,其他在不同流派中都能分别用上。 蓄力炮可以快速出龙杭,暴风突进是位置兼快速出全弹。 快速装填适合插射流和全弹流,防御装填可以打龙杭和防反。 这版本铳枪玩起来真的挺有意思的,包括出装也是可以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不同打法,就是可惜伤害追不上其他武器。 对比起来,长枪在已经有防反和力反的情况下,又出个动作几乎一样的虫反;本身已经有盾突的情况下又出了个类似的盾车;本身有人车的情况下出了个全面超越版的流转。还有个一线牵,搭配盾车还算有点用,但是起手又做得非常困难,要虫多判定范围还小经常贴脸都打不中。 而且数值设定还崩了,流转这单独一招的输出盖过其他招式。总觉得像是个临时赶工出来的半成品,明明铳枪可以做的这么好玩。
越玩越觉得RISE这一作的长枪定位很奇怪了 最近在打竞技场的S,多练了几种武器,玩下来更觉得现在的长枪很奇怪了。 在过去的版本里面,长枪是牺牲了攻击范围和机动性,把点加到防御上,主打防守反击。特别是早期版本吃药的风险很高,别的武器都是要找怪物攻击的空隙出招,长枪则是可以正面硬刚回去,靠更多的输出机会补回单次伤害低的缺点。不管是防枪还是回枪,爽点主要在化解怪物的攻击然后贴身连续输出。 但是,到了崛起,玩家的机动性整体提高了,被打飞了可以翔虫受身,自动收刀移动吃药,对“保命”的需求远没有过去高了,带盾武器的定位就有点尴尬了。 再加上这一作大多数武器都有GP了,很多武器的防反都比长枪的好用,收益也更高。太刀居合可以升刃,盾斧防反满瓶,铳枪可以恢复斩味和接龙杭(虽然输出也不行但是防反成功了很爽)。甚至重弩都有防反了,而且判定持续时间很长。 反过来看长枪,虫反起手有前摇(不像居合可以看准时间瞬发),然后持续时间就那一点,还有后摇,还只能防一段伤害。成功了也只是1.15倍输出持续10秒。J防非常难练,还只能防一段伤害,防反成功的作用也只是派生一个十字斩(铳枪的防御换弹还能上龙杭炮呢)。这一作,很多怪物的招式都是多段判定或者连续攻击的。 原本的长时间原地防反伤害跟随便戳一下差不多,甚至普通防御时防性防强的效果都被削了,怪物大硬直的招式你防性5可能也是大硬直,防性高了虫反反而不会出金枪了。 在大家的“防御力”都提高了之后,P3组没有进一步提高长枪的防御能力,反倒是增加了长枪防御的使用难度,然后去加强了……机动性?盾车可以瞬发,流转可能你打不中怪但是怪也打不中你,一线牵可以跳起来敲飞在空中的火龙了。 再加上动作值设定的非常奇怪,后期主要靠流转输出,整个武器的思路都和过去不同了,其他武器虽然加了新招式,但是核心玩法还是和过去接近的,对比招式重做的狩猎笛,现在后期的长枪我觉得才更像是“新武器”。作为一个老长枪玩家,觉得现在的铳枪反而还舒服点,长枪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防御成功后很赚的感觉”。 不知道P3组对长枪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莫非以后长枪就往横冲直撞满地图狂奔的方向发展,防御留给铳枪了?但是那样的话默认招式配置的长枪又是防枪,真的比较奇怪。
越玩越觉得RISE这一作长枪的定位变得很奇怪了 最近在打竞技场的S,多练了几种武器,玩下来更觉得现在的长枪很奇怪了。 在过去的版本里面,长枪是牺牲了攻击范围和机动性,把点加到防御上,主打防守反击。特别是早期版本吃药的风险很高,别的武器都是要找怪物攻击的空隙出招,长枪则是可以正面硬刚回去,靠更多的输出机会补回单次伤害低的缺点。不管是防枪还是回枪,爽点主要在化解怪物的攻击然后贴身连续输出。 但是,到了崛起,玩家的机动性整体提高了,被打飞了可以翔虫受身,自动收刀移动吃药,对“保命”的需求远没有过去高了,带盾武器的定位就有点尴尬了。 再加上这一作大多数武器都有GP了,很多武器的防反都比长枪的好用,收益也更高。太刀居合可以升刃,盾斧防反满瓶,铳枪可以恢复斩味和接龙杭(虽然输出也不行但是防反成功了很爽)。甚至重弩都有防反了,而且判定持续时间很长。 反过来看长枪,虫反起手有前摇(不像居合可以看准时间瞬发),然后持续时间就那一点,还有后摇,还只能防一段伤害。成功了也只是1.15倍输出持续10秒。J防非常难练,还只能防一段伤害,防反成功的作用也只是派生一个十字斩(铳枪的防御换弹还能上龙杭炮呢)。这一作,很多怪物的招式都是多段判定或者连续攻击的。 原本的长时间原地防反伤害跟随便戳一下差不多,甚至普通防御时防性防强的效果都被削了,怪物大硬直的招式你防性5可能也是大硬直,防性高了虫反反而不会出金枪了。 在大家的“防御力”都提高了之后,P3组没有进一步提高长枪的防御能力,反倒是增加了长枪防御的使用难度,然后去加强了……机动性?盾车可以瞬发,流转可能你打不中怪但是怪也打不中你,一线牵可以跳起来敲飞在空中的火龙了。 再加上动作值设定的非常奇怪,后期主要靠流转输出,整个武器的思路都和过去不同了,其他武器虽然加了新招式,但是核心玩法还是和过去接近的,对比招式重做的狩猎笛,现在后期的长枪我觉得才更像是“新武器”。作为一个老长枪玩家,觉得现在的铳枪反而还舒服点,长枪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防御成功后很赚的感觉”。 不知道P3组对长枪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莫非以后长枪就往横冲直撞满地图狂奔的方向发展,防御留给铳枪了?但是那样的话默认招式配置的长枪又是防枪,真的比较奇怪。
怪物猎人中怪物的别名的外网详细说明(自译) 来自卡婊本土的一个MH百科网址,这边没有相关的讨论所以我自己翻译了一下。 原文连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urlrefer=159b24b889ff07c2fef57cca7902d9efikiwiki.jp/nenaiko/%E3%82%B7%E3%82%B9%E3%83%86%E3%83%A0/%E5%88%A5%E5%90%8D 系统 /别名 是指大多数怪物拥有的,和正式名称(学名)不同的叫法。 各怪物的名别请参考怪物一览表(原连接里面找) 是类似于怪物的象征性的“二つ名”(外号、称号、异名)的存在,“火龙”“海龙”“黑龙”之类,怪物猎人的世界观里的象征也比较多。 虽然「〜竜」、「〜獣」、「〜鳥」之类,准确表达种族的别名也比较多。但是冠有「龍」这种名字的命名标准差异就非常大了。 (虽然中文都是龙字,但是MH日语版里面是区分竜和龍的) 超出游戏世界观的说法是,这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字数而存在的系统。 因为基本上道具和装备的名字都有字数限制,超出了字数就无法显示出来。 比如“ティガレックス稀少种的厚鳞”这种名字的道具,因为字数太多所以系统里面做不出来。 于是这里就采用字数比较少的别名,“ティガレックス稀少种”的话就是“大轰龙”,上面的文字替换一下,没有超过字数限制的正式素材“大轰龙的厚鳞”就诞生了。 亚种希少种的别名就是原种的别名加一个字什么的(如:苍火龙、翠沙龙)。 原种的名字作为基础,改一下首字什么的也有(如:狱狼龙、樱火龙)。 也有ゲリョス(别名:毒怪鸟)这种,通常种和亚种的别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素材的区别就是别名以外的地方有差异(毒怪鸟的紫翼,镰蟹的朱壳等)。 顺带一提ウラガンキン的别名是“爆锤龙”,ドボルベルク的别名是“尾槌龙”。 虽然两个都是擅长使用锤子状部分进行打击的怪物, 但是命名上也很符合以矿石为主食身体带有火药岩和金属什么的的ウラガンキン,以及以木材为主食身体长有苔藓和蘑菇的ドボルベルク这两个的印象。 (注意锤和槌)。 フルフル(电龙)和ドスランポス(蓝速龙王)这种,完全不存在别名的也有(没错,它们的中文名当年是根据特征来造的)。 MH4里复活的时候以为终于可以重新确定了,结果还是没有。 アプトノス(食草龙)和ポポ(波波)等多数草食种,ブルファンゴ(野猪)和スクアギル(鲨鱼)等一部分小型怪物也是一样。 另外很意外的艾露(猫)和梅拉尔也没有像别名的别名。 ドスジャギィ(狗龙)和ギギネブラ(毒龙)这些是首次登场的时候没有别名,MHP3时获得了固有的别名,作为配合一部分的素材的名称和说明文也进行了变更。 上面说的电龙和蓝速龙王复活的同时,没有获得别名这事一度成为话题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先例。 大多数的别名准确地表述了怪物的体色和特征, 但也有霸龙、雅翁龙、炎王龙、炎妃龙、蛇帝龙之类,明显是以印象为先的别名。确实也符合霸者、翁、王、妃、帝等印象。 可能也是因为引用了古代人写的文献、古文书等,存在着没办法的部分(应该是指剧情里面)。 一部分的怪物除了有着素材里面使用别名以外,还有表述了这只怪物的特征的“MH世界观里面的别名”。 例如リオレイア的“陆之女王”,モノブロス亚种的“白银的恶魔”等。 这些在怪物列表和猎人大全等书上面有讲,但是只是设定上的,在系统上和猎人没太大关系。 MHX里面登场了叫作“二名怪”的特殊个体怪物。这是冠有和本来的别名不同的另外一种别名的(黑炎王雄火等),非常强力的怪物。 狩猎的时候需要特别许可才能挑战等,是和传统个体区别开来的存在,使用从这些个体获得的素材可以生产出特别的装备。 顺带一提台版MHF里面将日本版的怪物的别名直接当作正式名称来使用了。 当知道现在别名完全不明的ドゥレムディラ在台版里面被叫作“皇冰龍(日式汉字「皇氷龍」)”时,“这是未公开的别名吗”也一度成为话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