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紫梦
恋恋紫梦
关注数: 4
粉丝数: 5
发帖数: 968
关注贴吧数: 2
安东卫文化(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吧!) 明初,日照属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洪武年间,为防倭冠,于县之南境置安东卫。清初,沿明制。1730年(清雍正八年)升莒为直隶州。1734年置沂州府,降莒州为散州,日照属沂州府。1742年(乾隆七年)裁安东卫并入日照县,置安东卫巡检司。 《安东卫志》校译(序跋部分) 前 言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编写的《安东卫志》是岚山区域内仅存的一部地方志书,它是研究安东卫历史、挖掘岚山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料。 现在能见到的《安东卫志》,因辗转流传,多有残缺不清之处,又由于原文是繁体字,不易辨识;没有标点,不便于阅读理解,也不便于我们进行研究利用。今对《安东卫志》原文进行校勘辨正,按古籍整理的通例,将原文繁体字改为简体字,断句后加上标点;译文基本采取逐句直译的办法,个别语句,为行文方便,在尽量体现原意的前提下,予以变通。目的是方便大家阅读理解,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岚山地区明清时期的历史。 整理、翻译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安东卫志》赵双璧序 原 文 安东卫地隶青齐,距淮临海。明初汤信国创筑卫城,添设墩台,分给屯田。防御器械,无一不备。因其地为海防首冲要地、南北孔道故也。且其地为山海雄观,鱼盐利饶,钟灵毓秀,代多伟人。孝廉赵应元曾纂《卫志》以纪其略。康熙七年,贡生苏敷生采辑旧本,历二载,《卫志》始无不备。双璧……(以上据《日照县志》补)世,捐五斗粟,延二三儒,参酌乎旧本,较订乎老成。集将竣,请明各宪,俾得附于州县之后。或有合于采风不遗□□□□耶。 □□公堂之上,览其图形。谓边区之卫,沙卤土不可耕。昔所以资生者,仅赖鱼盐微利。值海禁森严以来,民多半菽不饱,士多短褐不完,或益加轸念耶。至于形势、户口,屯田之数以及忠孝节烈,虽不敢增益一字,然应纪者又不敢不矢公矢慎,随时记载,取旧志实迹而重加详定焉尔。其朝夕订正,刊刻成书者,则儒学李簠、经历司王麟胤、举人苏兰孙、庠生赵自修、杨大任、胡植纲、赵鸣珂等之功居多也。不才末吏如双璧者,式歌盛事,不能复赘一词。其踵事增华,专有望于后之重视夫今者。 上康熙十二年上浣日,赐同武进士出身安东卫掌印守备景陵赵双璧谨叙于公署之尚论堂。 译 文 安东卫地处山东。(南)连江淮,(东)临大海。明朝初年,信国公汤和创建安东卫城,(在防区内)添设(报警用的)烟墩和烽火台,并拨给军队屯地(做军饷),各类防御器械,无不齐备。这因为安东卫是海防第一要地和南北交通枢纽的缘故。而且这里山海景观壮丽,鱼、盐资源丰富。灵异的山水,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代出现过很多杰出人物。(明代)孝廉赵应元曾编写过《安东卫志》,记录了安东卫的概况。康熙七年,贡生苏敷生采集辑录原《安东卫志》的材料(进行整理),经过二年时间,《安东卫志》(的有关材料)才完备。我赵双璧□……□世,捐出自己的俸禄,聘请了几位读书人(来编写志书,他们)参考旧志,加以斟酌,并请了解历史的老人予以核对。(现在)志书即将完成,我请示了各有关上司,得到他们的同意,使《安东卫志》能附在其他州、县志后面(一起上报朝廷)。这或许正符合朝廷收集各地情况,不遗漏(任何一个地区资料的要求吧!) ……我在尚论堂内阅读《安东卫志》,认为安东卫地处沿海边疆地区,土地多是沙土和盐碱地,不适合种庄稼,过去,人们只是靠渔、盐生产获得的一点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自从朝廷严厉实行海禁以来,百姓多数吃糠咽菜,半饥不饱,大多数读书人穿着破旧不全的粗布短衣。(政府)或许应该(对由于海禁而陷入贫困的百姓)多一些哀怜与关心吧? 对于旧志中所记录的山川、地势情况,户口、屯田的数目及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等事实,我们虽然不敢随意增加一个字,但应该记载的一些事实,又不敢不出于公心,慎重地对待,按照当前修志的要求,选取旧志所记的事实,重新详细核定后再记入志书。
我想申请这个吧的吧主! 你好,我想申请这个吧的吧主,希望现任吧主能同意,让大家共同来管理这个贴吧.相信不久以后这里会是我们安东卫人交流的好去处!先在这里谢谢吧主啦!
明天综艺满天星在日照海选吗??? 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啊??
【申请】FR3044454 宋晓波 注册码` 偶想要这个验证,谢谢啦.急
【晓波生日快乐】【FOR YOU】亲们好,偶有个问题想问? 为什么打开歌曲不能试听,而且显示不正常.有亲知道的吗?大恩不言谢了!图片显示如下:
【晓波生日快乐】【FOU YOU】【欢迎晓波回家】大家是不是忘记了一 宝贝一来都晕了,MS把苏老师忘记了啊, 亲们不是说了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