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明灭
云霞明灭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2,678
关注贴吧数: 20
[求助]攒机求助 各位大侠: 朋友近日欲攒一机,价位在4000~5000元之间,能否推荐一下当前的主流配置?谢谢!!!!
[求助]电脑装机 各位大侠:朋友近日欲攒一机,价位在4000~5000元之间,能否推荐一下当前的主流配置?谢谢!!!!
赤壁位置所在浅析——从火烧船论及地理(转载) 赤壁位置所在浅析——从火烧船论及地理原贴:天涯论坛 作者:凌云雕龙 著名的赤壁火烧船存在疑问,至少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曹操(依《孙权传》)、刘备(以《山阳公载记》)、周瑜(从《周瑜传》)及刘备与孙权(见《先主传》),究竟为谁所烧,莫衷一是。 从《周瑜传》描述,黄盖打算焚烧的北军舰队,其状况为「船舰首尾相接」,这表示北军的舰船数量很多。最值得注意的是何处被烧的问题,北军舰队在行进间会是互连串联而前进吗?《三国演义》的连环计虽不足为信,与其说是在行进间运动状态被烧,不如说是在停泊静止靠岸不动时被烧。停泊时船舰首尾相接,甚至于并排侧旁都很常见,即使是现代化海军,出港散开作战,入港密集泊船,司空见惯。且被烧的时间发生在北军「引次江北」之后,再从「悉延烧岸上营落」两件事合并判断,北军舰队有没有可能是在岸边停泊时被突袭?宛如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港内也是「船舰首尾相接」。 赤壁之战关键,主使「烧船破势」的一方应为周瑜。曹操「烧其余船引退」,意指自烧「余船」,也就是曹操所烧之船为剩余之船,至于之前是否另有其人烧船破势,亦存在可能。「船舰为备所烧」则存在二种可能:一是刘备带领自杀式火烧船前扑北军舰队,故得烧船破势,即黄盖与刘备同行,二为刘备烧「余船」,那么则主使烧船破势不会是刘备。 若硬要交集自圆其说的话,周瑜(或含刘备)先在水面烧船,然后曹操见大势已去,在岸边(或回巴丘)自烧余船(或者刘备再加上来焚烧曹操没烧完的船),但这只是推想。 《英雄记》明言曹操「无船」,亦不提有船来援,又仅云「烧簰」而不提烧船,且以炬火烧簰与黄盖「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来焚烧北军不符。试想,北军若只是临时搭建的竹簰,周瑜大费周章使用蒙冲斗舰不惜「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用以自杀式的相撞,以火烧大船去撞小竹筏,似乎有点用牛刀来杀鸡。故不采《英雄记》襄樊出兵为曹操主力。 对于赤壁是否发生在樊口附近看法,只是赤壁离樊口多远则有所保留,十里也是附近,百里也是附近,要看附得多近。赤壁之战的各个候选地点都不是好点,黄州赤壁离樊口太近,武昌赤壁则忽视夏口的存在,蒲沂赤壁则进退两难,蒲沂有峭壁,对岸的乌林之地形又为天罗,怎么看都不是曹操预算中的主战场。唯一最可能的解释,就是曹操在顺流东行的过程,遭遇来自周瑜的半途突袭。 武昌赤壁距离夏口,比距离樊口要「附近」的多,《周瑜传》:「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这表示赤壁在夏口以西,当然夏口之地可能又有争议,盖各朝不尽相同,但因其名取其夏水入江之口,位置大致可定。以夏口(今湖北武汉)而言,再由《大清一统志.武昌府》所示,武昌赤壁其地址于江夏县「东南」七十里处,黄州赤壁若以赤鼻矶来定位,更远在夏口以「东」二百余里,只有蒲沂赤壁位于夏口以「西」。 再来是刘备的位置,《先主传》:「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传》:「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武帝纪》:「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都可看出刘备驻军夏口的事实,唯一有记载刘备身居樊口的是《江表传》:「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但此条孙盛批评其上下文有:「《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自然刘备进住樊口也不可信。如果曹操能越夏口而往樊口,表示刘备已撤退东至樊口,或是曹操在夏口有所斩获,总之是刘备的势力不在夏口,曹操才有可能过夏口而邀樊口,故《江表传》不可信。苏东坡填词《满江红》即有:「《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之句。 而且江夏郡太守文聘已降曹操,如果北军能够抵达江夏,就能与文聘会师,但是赤壁之战相关记载并没有文聘参战。而且江夏位于汉水注长江口「附近」,亦可经汉水再聚集来自襄阳樊城的水军,所以西有江陵水军,北有襄樊水军,再加当地江夏水军,荆州刘表的三大水军会师的最佳地点,正是江夏。周瑜最好的机会,就是在曹操会师前击败,因此选择江夏以西并不奇怪,反而是曹操不准备云集荆州水军,单以江陵水军就在樊口遇袭,才匪夷所思。因为曹操北路(襄樊舰队)及曹操南路(江陵舰队)还有文聘东路(江夏舰队)的最好会师就是夏口,而非夏口以西的樊口。虽然刘表的襄樊舰队被关羽带走万余人,但是曹操曾在玄武池练水军,襄樊此地最有可能由曹操北军接手;另江夏舰队虽前任黄祖被击破,但是文聘挟当阳大胜刘备而进驻江夏,未必不能收得残兵败将,文聘再不济也能以马步从陆路会师。
冰胧兄好像不常在自己的贴吧留言? 呵呵~~~国庆节快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及鉴赏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及鉴赏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邱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霞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第60000贴!
向日葵 ~
珠穆朗玛峰 ~
世界上最罕见的7种花 火红郁金香
现在只需170个贴子即可。
我现在发的这个贴是第59730个贴 如题~~~
只见一片洪水泛滥~~~~~~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彼吧者水,曷其有竭!~~~~
千万把密码弄得复杂些!~~ 如题。。
天台的朋友好少啊~~~ 我来报到。。
满江红《大宋提刑官》歌词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链。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滂沱雨,无底涧。涉激流,登彼岸。奋力拨云间,消得雾患。社稷安抚臣子心,长驱鬼魅不休战。看斜阳,照大地阡陌,从头转。
拜访猫员外府~~~~~ 呵呵。。
本吧主题及吧规(发贴前必看!) 嘿嘿~~~~本吧既无主题又无吧规。。。。
这就是传说中的刷屏?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留大名…… 格式不限,随意~~~~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及鉴赏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霞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李叔同《金缕曲》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觞重太息,说相思,刻骨欢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萧峰吟 读天龙八部,感萧峰,仿杜工部《兵车行》,作此篇。未识英雄先识名,技压群雄满座惊。豪气干云无锡城,慷慨悲歌杏子林。忽闻双亲惨沉世,不惧万阻寻故音。不期邂逅盗经人,未料竟为女儿身。聚贤一战何惨烈,唯求强敌续微生。从此佳人长相伴,茫茫千里意犹兴。君不闻塞上牛羊约誓断,英雄洒泪摧肝肠!金戈显神威,六军成颓墙。一夜荣为王,感慨复长叹。霸国深恨尽归土,怅然若失有还无。心忧黎庶谏刀兵,一何难走入囹圄。临危独奋英雄怒,气吞山河又何如?君不见雁门悠悠催人泪,英雄一逝风云哭!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君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个人贴吧 嘿嘿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