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忆杭州º 临江郡太守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1 粉丝数: 536 发帖数: 52,247 关注贴吧数: 11
江南民间的端午吃“五黄”习俗。 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 江南的端午还有吃“五黄”与“五白”的的食俗。“五黄”者,为黄瓜、黄鳝、黄鱼、咸蛋黄、雄黄酒(说法不一,有人将黄梅、黄泥螺也作五黄之一。因雄黄有毒,现今将雄黄入白酒内饮者已少见,今多见以黄酒替代雄黄酒)。“五白”者,为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端午食“五黄”与“五白”的菜,可清热降火,健脾和胃。 为什么在端午节吃五黄?这是因为雄黄是一味中药,用雄黄末与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黄酒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江南有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也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而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则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五六月份的黄鳝,有“赛人参”之说。此时的黄鳝肥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五黄”中的黄瓜有“第一瓜果”之称。农历5月。能吃到新上市黄瓜,时间上正好与端午对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黄瓜有清热解毒、解渴生津之功效!吃咸蛋是端午的习俗。咸蛋黄因有个“黄”字,故也入于“五黄”之内,端午吃咸蛋黄,寓意着健康平安!至于黄鱼,则端午时节的大、小黄鱼,量多质优,为这一时节的主打海鲜,营养丰富且当令的大、小黄鱼,理所当然地列入端午必食的“五黄”。 我在杭州,今天就吃了白切肉,要用酱油蘸,酱油里面放蒜瓣,说是杭州人端午必吃的一道菜,原来是这个典故,怪不得家里今天做了白切肉,很适合夏天吃。
刚才我叔叔的一句话暴露了江南人对于自我地区的真实传统认知 重发,之前那个700多回复的帖子被删了,nnp 我叔叔就是浙江本地人,我小侄女今年3岁,在吃桂圆,她问我叔叔这是什么,我叔叔冲口而出说,这是桂圆,龙眼,我们南方这里没有,种不出来。随即他意识到不对,停住了。 然后我小侄女又说,那哪里有龙眼,我叔叔说:广东。 很典型,浙江人,江南人对于南北的认知就是如此,我们习惯性的认为自己就是南方的,称自己为南方,南方人。 我叔叔意识到不对,比我们更南的南方是产桂圆的,但我侄女问哪里有,我叔叔说的是广东,而不是南方,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南方,而不会把广东,岭南,叫做南方,只会说具体地名。 江南长三角人的潜意识里,自己就是南方的,江南也自古是南方的代表,比我们更南的岭南,只是和我们同样为南方的一部分,江浙沪人不会自居为北方。 是下意识的一句话,表达出了江南人对于自己地域属性的直觉性的界定,后来发现不对,比我们更南方的岭南,是可以种桂圆的,于是说南方就不妥了,但也依然不会把广东称为南方,因为我们说的南方,南方人,主要就是指我们自己,广东只是和我们同为南方,不会把南方,南方人的称号让给岭南人。 所有的广东人要记住一件事,随意说别人是北方人,把自己称为单一的南方,是完全错误的,不懂地理,文化,历史,只以自我的坐井观天视野为基准的局限性一叶障目的观念。 首先海南要比广东更南,不要说海南以前是广东的,海南在明代以前属于广西,而且说闽语,并非粤人,琼州海峡也是真实的地理分界就摆在那里的,不以行政区划为转移。 所以为什么叫海南,广东就是海北。 自古以来,江南都是南方的代表,是历代南北朝分裂时期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北方人眼中刻板印象的南方,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典型南方人,我们的自我认知同样是如此。
现在旅游者对西部的无脑追捧和对东部的贬低实质是当代人文化浅薄 现在的人崇洋媚外,标新立异,喜新厌旧,实则是无中国传统的文化熏陶和素养,反而喜欢这种异域风情的东西。只能理解接受更为直观现代旅游价值观下的冲击性景观,对于华夏古典的人文审美一无所知,无知无畏,因为不了解,因为无知,而缺乏敬畏与尊重。 只懂得什么小资情调,跟风,什么朝圣,净化心灵这种实质是很浅薄的,实际没有什么文化层次在里面,只是跟风的东西。 汉人去异域朝什么圣?汉人当在汉地朝圣,其本质是汉文化的衰落,古典审美的衰败,对异域文化的投降行为,以及邻近地区的汉人对于异族文化的好感,被外族所同化。 而古代的文人对这种只有鄙夷,因为这意味着塞外,意味着艰苦,危险,意味着边关,战争,胡人,劫掠,意味着离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远离世俗,文明,远离自我的文明,是野蛮,荒芜,因为就是现代人条件好了,才能这样去玩,古人去一趟九死一生,来回几年,谁要去? 对于我这种中国传统的古典文人而言,异域不是我的朝圣地,西湖反而才是朝圣,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足迹,去到千百年前文人赞咏的地方,看到与千年古人所看到的同样的风景,走在曾经的故事,典故发生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与先人对话,与所崇拜的古代文人的对话,西湖才是我的朝圣。 那些所谓的美景,什么360度观景平台,雪山,这些地方有什么文化的积淀,有什么古人的吟咏吗,有文化底蕴吗,只是异域之美而已,真以为去趟西域就能净化心灵,思考人生了? 这种对于西部的无脑追捧和对东部自然人文风景的贬低实质是当代人缺乏文化素养,文化底蕴浅薄,无脑跟风的体现。
很多人评价西湖的风景总喜欢去对比什么西部的雪山,湖泊风景 我觉得这个逻辑存在很大的问题,或许是很多人根本不明白西湖是个什么性质的风景区, 对于大多数的一般城市而言,尤其是成都这种市区毫无景观资源的城市,他们所理解的风景,景区,那不可能在城市里,他们理解的景区就是几十几百公里以外的这种景区的风景。 而西湖不是,西湖是在杭州城市的核心区域,是杭州人家门口的东西,杭州人的风景与他们不同,是就在自家门前的东西,走路都能到的。 那么我们来想一下,在你自家门口,你需要什么样的景观呢?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观? 西湖从与城市的空间距离而言,打个比方就像是你自家门前的院子,小花园,就像你自己小区里的公园。 在这样的空间距离布局之下,你的花园,小院是什么样子的景观? 是门前一堵巍峨的雪山?还是一个像羊卓雍措青海湖这样的高原湖泊? 这样的景观可能是出现在你的家门口的吗?你又怎么可能,一座大城市又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不要说什么可以看到雪山,搞清楚,能看到雪山的城市雪山也不是在家门口的,而杭州和城市和西湖的距离是0,看清楚,距离是0,没有距离。 那么,你自家的小院子,是需要怎样的景观?不应该就是那种园林的思维,弄点花花草草,有几棵树,有小路,亭子,有个水池养养金鱼,能坐在院子里乘凉喝杯茶,这种可亲近可休闲宜人宜居的景观环境。 难道你家的院子会搞成高不可攀,气候高寒,完全荒野都没有人为改造开发的原始景观? 这是不可能的,这不宜居。 而西湖就是杭州人,就是杭州这座城市的花园,经过了花园式的天人合一的景观塑造。 西湖的位置,与城市的关系也绝不可能是那种非人类大规模居住的高原极高山的景观。 城市的内部景观就是需要这种可亲近,可触及,可休闲的宜居景观资源。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逻辑,但是居然从来没有人想起,拿西湖对比什么西部的雪山,湖泊,这是扯淡的,西湖的景观和这种野外景区的景观要求是不同的,提供的景观感受也是不同的。 首先这样的对比的行为本身逻辑就是错的,其次,我之前也说了很讨厌夸一踩一的行为,西湖本身就是杭州的城市花园,城市的花园,用江南园林的美学塑造,欣赏,西湖的美与那些野湖根本完全不同,你说野湖的美西湖没有,西湖的美,西湖的自然人文与城市的相协调,也是野湖不会有的。 这些对比,贬低的人,根本没有搞懂西湖究竟是什么,以为西湖是和其他这种收费景区,野外景区一样的景区。 大错特错,西湖的价值,西湖的特殊性,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搞懂,根本不理解。 西湖是一个可亲近,可放松,可休闲的一个既是公园,又不完全是公园的特殊存在,野湖不可能像西湖这样与城市融为一体,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如此之近,不要的盲目的随便定义西湖的定位,和西湖相比较的应当是各个城市的城中湖,而不是什么高原湖泊,这是不同的风格的东西,强行对比就像黄种人美女和白人美女哪个更美一样。
看航拍中国,东部的安徽黄山航拍给人的感觉也不比西部的雪山差 你说西部的风景好不好?好啊,日照金山,多牛笔,但是你要说黄山就很差? 这是不同的感觉好不好黄山的航拍是一种空濛,温婉,山水画卷的感觉,正是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审美的典型体现,而西部的山线条凌厉,有气势,壮美,雪域,一种对于内地的汉人而言异域的风情。 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的东西,我看第一集云南的雪山,我觉得美,看到安徽集的预告片黄山,我一下子也被吸引住了,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或许因为我从小生长在东部,生活在传统的内地环境中,我骨子里更习惯中国传统的文人审美,让我更亲切更熟悉更没有异质感。 我很不喜欢现在这种非要夸一踩一的这种风气,好像非要说西部的山水就是完爆东部,完爆汉地上千年形成的审美,我觉得这是不够包容的体现,不知道发现不同的美,去接纳兼容不同风格的美。 美无优劣之分,只要是美,就是好的,要学会看不同的东西,体会不同风格给人的感觉。 就像很多评价西湖一样,什么西部随便一个湖能完爆西湖,这就和黄山比雪山一样,雪山是雪山的美,黄山是黄山的美,西湖是西湖的美,沧海洱海抚仙湖是苍山洱海抚仙湖的美,这是不一样的东西,西湖的温婉。细致,山明水秀就像黄山对比西部的山,毕竟二者同在钱塘江流域,一脉相承,西湖等级也是和黄山一样的,都是世界遗产,西湖在湖中的地位,就是三山五岳的级别。
杭州市区的山景,是极其优秀的。 杭州市区的山景极其强大,远超很多人的想象。 杭州虽是平原城市,但市区拥有两大天然山脉,西湖群山与皋亭山脉。 仅仅是市区中心地带就能肉眼可见如此密度和层次的山脉自然景观,比有些地方成天拉个长焦号称自己如何如何强到不知道哪里去。 杭州山景我认为可以说甚至比湖景更加的强大,西湖之美即在于有270度完整无缺口环绕的西山的衬托。 正是有如此的湖山之美,方才早就钟灵人物为天下冠,天人合一城山一体的天下名胜,世界遗产西湖。 杭州的自然条件之优越,就最传统的老城区中心地带而言,在一二线的大城市之中,很难有匹敌者。 即便是所谓的山城重庆的渝中区亦没有如此优越的山景景观,重庆的山上都被盖了高楼了,不像杭州本身是平原城市,城市楼房只在平原,山上生态保留完整,没有城市开发,仅有山村,旅游开发,完全的城市核心区的生态涵养区。 多图,杭州山系全景展示 湖山一体,湖滨。绵延西湖北岸的宝石山城隍阁,西望湖西群山如同深山老林一般,但这是杭州的市区城山一体,景在城中,城在景中。从西湖南山长焦拍摄的雷峰塔,杭州城,和杭州皋亭山脉的合影。横亘杭城东北十余公里的皋亭山,气势不输西湖群山、皋亭山雪景环以湖山,左右映带,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西湖群山层次全景航拍,震撼。你能想象吗,这些所有的照片,全部在杭州的市区,甚至宝石山,吴山就在杭州最核心的市中心,全部没有一张的地点超出钱塘江以北的杭州老城,连余杭萧山这种近郊都没算的,某些地方的人一定无法想象,在城市内,这么近的家门口就是这样的景观,他们走70公里能找到类似的,都觉得已经是很近了。
杭州市区的山景,是极其优秀的。 杭州市区的山景极其强大,远超很多人的想象。 杭州虽是平原城市,但市区拥有两大天然山脉,西湖群山与皋亭山脉。 仅仅是市区中心地带就能肉眼可见如此密度和层次的山脉自然景观,比有些地方成天拉个长焦号称自己如何如何强到不知道哪里去。 杭州山景我认为可以说甚至比湖景更加的强大,西湖之美即在于有270度完整无缺口环绕的西山的衬托。 正是有如此的湖山之美,方才早就钟灵人物为天下冠,天人合一城山一体的天下名胜,世界遗产西湖。 杭州的自然条件之优越,就最传统的老城区中心地带而言,在一二线的大城市之中,很难有匹敌者。 即便是所谓的山城重庆的渝中区亦没有如此优越的山景景观,重庆的山上都被盖了高楼了,不像杭州本身是平原城市,城市楼房只在平原,山上生态保留完整,没有城市开发,仅有山村,旅游开发,完全的城市核心区的生态涵养区。 多图,杭州山系全景展示 湖山一体,湖滨。绵延西湖北岸的宝石山城隍阁,西望湖西群山如同深山老林一般,但这是杭州的市区城山一体,景在城中,城在景中。从西湖南山长焦拍摄的雷峰塔,杭州城,和杭州皋亭山脉的合影。横亘杭城东北十余公里的皋亭山,气势不输西湖群山、皋亭山雪景环以湖山,左右映带,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西湖群山层次全景航拍,震撼。你能想象吗,这些所有的照片,全部在杭州的市区,甚至宝石山,吴山就在杭州最核心的市中心,全部没有一张的地点超出钱塘江以北的杭州老城,连余杭萧山都一张都没有,某些地方的人一定无法想象,在城市内,这么近的家门口就是这样的景观,他们走70公里能找到类似的,都觉得已经是很近了。
钱塘大雪初霁。在炎炎夏日回忆冬日的西湖雪景。 2016年1月20日的世纪寒潮,杭州下雪,但实际下的时间不长,而且化的很快,不如之后18年的十年一遇的大雪。 大寒已过,寒潮如期,一夜冷雨,平明大雪忽起,飞霜漫天,雪雾迷茫。 见风雪如此,心往断桥,因曾览西子雪景,但不知已过几载春秋。 西子或近在咫尺,却胜似天涯,心有所忧。 然此时大雪忽霁,天光乍现,冰雪转瞬而融,思经年已去,时不再来,遂往西湖看雪。 原意往断桥,然艳阳高悬,桥上荡然无雪,客旅摩肩,遂无大兴,转往宝石山。 山中积雪尚存,未几,即临山脊,宝石虽低,却为揽胜之绝佳处。 见天色大好,湖光迤逦,雪岱晴虹,飞鸟翔空,继而绕路登岩,纵览湖光山色。 只见西山被雪,晴湖刺目,上无游船,断桥横卧,白堤如练。 保俶高塔巍然,左拥城际,右领雪山,实为西湖之目也。 后有一树,记幼时曾攀坐于其上,今横枝带雪,后映高塔,别有风情。 古谓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雪中之西湖,正为江南之绝色也。山之背阴多冰,下走极险,趋西行,山雪多积,风吹则落,又见一水潭,略积薄雪。 至近孤山,望三岛,忆明之张岱,湖心亭看雪,若生于古,则必无此等烦忧。 可驾一小舟,独上湖心亭,兴来则往,兴尽则归,无所羁绊,必无当世之诸烦也,何忧如此? 长叹,过抱朴道院,而至初阳台,记幼时曾至于此,然其年不可计数,犹忆台底之洞。 转西南而去,忽见灵隐山,山势雄浑,苍青映雪,高耸入云,宜仰视之。 下至岳王祠,沿路皆民舍,继西向,本欲往西泠湖畔,竟不知已逾,遂返。 是日,乙未年腊月十四。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