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忆杭州º 临江郡太守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1 粉丝数: 536 发帖数: 52,247 关注贴吧数: 11
人文地理:关于粉与面。 在这个贴吧中我经常见到一种论调,所谓的南粉北面论,所谓北方面食出名,南方米粉出名。这话大体没有错,但这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看到实质。 粉,跟面条,本质上的一样的东西,都是把谷物研磨成粉后做成条状物实用。 南方食用米饭的本质其实就是因为在南方已经得不到充足的小麦作为原料来制作粉食,于是乎转用大米。 对于南方大部分的地区而言,山地居多,耕地少,且气候地理条件不适用于小麦种植,这是之所以有些地方米粉很多,面条很少的原因。 而南方的部分地区,如江南,江淮,四川盆地等地因为拥有平原地形,耕地比较充足,加之气候相对较冷,于是乎能种一季冬小麦(本来冬天也不种水稻),所以,面粉可以得到供应,于是乎面条就更为盛行。 毕竟相比大米,小麦制作粉食是更为合适的,因为小麦本来的特点就是适合磨粉食用,否则那就都吃小麦饭了。 小麦的粘度更高,更容易成型,而粒食则口感不佳。 而在南方广泛存在各种地方面条,一般都是在相对地形平坦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原因无他,条件更好罢了,毫无面食的地方是西南的贵州,广西等地,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山区过多导致几乎没有小麦种植,且水土条件完全不适合小麦,只要有相对富余的条件能得到小麦的地方都会有选择面食的。 平原面多,山区则粉多。 所以,有些人不能以自己的一方特点来以点概面的代表南方,更遑论什么面食就应该吃北方的,南方就应该吃米粉的,这完全是拿自己的东西就来代表整个南方,是很可笑的。 与粉面这种粉食文化对应的实际上是粒食文化,而不是米粉跟面条对立,因为这两种的本质都是粉食。 都是为了满足对于条状食物的需求,只是原料不同。 比如北方曾经食用的粟米,和南方吃的米饭,这种才是一类。 要透过表象看实质。 总有人说,江南吃面条,所谓的不南方,事实是江南人同样食用米粉,只是没有做成面条的形式。 江南有着大量的米制糕点,极为的南方特色,江南的汤圆,年糕,不也是米磨成粉做的? 我还亲身体验过江南过年制作年糕的过程。 所以江南人并不是不食用米粉只吃面,只是不是那种粉面罢了。 对于真正的北方而言,食用馒头,烙饼等粉食为主食,而南方以大米的粒食占据绝对的主导,而江南毫无疑问同样是以米粉粒食作为传统正餐的地区。所以当然是正统的南方。
人文地理:关于南方的粉与北方的面。 在隔壁吧中有一个很高兴的人,我经常见到她的一种论调,所谓的南粉北面论,所谓北方面食出名,南方米粉出名。这话大体没有错,但这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看到实质。 粉,跟面条,本质上的一样的东西,都是把谷物研磨成粉后做成条状物实用。 南方食用米饭的本质其实就是因为在南方已经得不到充足的小麦作为原料来制作粉食,于是乎转用大米。 对于南方大部分的地区而言,山地居多,耕地少,且气候地理条件不适用于小麦种植,这是之所以有些地方米粉很多,面条很少的原因。 而南方的部分地区,如江南,江淮,四川盆地等地因为拥有平原地形,耕地比较充足,加之气候相对较冷,于是乎能种一季冬小麦(本来冬天也不种水稻),所以,面粉可以得到供应,于是乎面条就更为盛行。 毕竟相比大米,小麦制作粉食是更为合适的,因为小麦本来的特点就是适合磨粉食用,否则那就都吃小麦饭了。 小麦的粘度更高,更容易成型,而粒食则口感不佳。 而在南方广泛存在各种地方面条,一般都是在相对地形平坦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原因无他,条件更好罢了,毫无面食的地方是西南的贵州,广西等地,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山区过多导致几乎没有小麦种植,且水土条件完全不适合小麦,只要有相对富余的条件能得到小麦的地方都会有选择面食的。 平原面多,山区则粉多。 所以,有些人不能以自己的一方特点来以点概面的代表南方,更遑论什么面食就应该吃北方的,南方就应该吃米粉的,这完全是拿自己的东西就来代表整个南方,是很可笑的。 与粉面这种粉食文化对应的实际上是粒食文化,而不是米粉跟面条对立,因为这两种的本质都是粉食。 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条状食品的需求,只是原料不同。 比如北方曾经食用的粟米,和南方吃的米饭,这种才是一类。 要透过表象看实质。 总有人说,江南吃面条,所谓的不南方,事实是江南人同样食用米粉,只是没有做成面条的形式。 江南有着大量的米制糕点,极为的南方特色,江南的汤圆,年糕,不也是米磨成粉做的? 我还亲身体验过江南过年制作年糕的过程。 所以江南人并不是不食用米粉只吃面,只是不是那种粉面罢了。 对于真正的北方而言,食用馒头,烙饼等粉食为主食,而南方以大米的粒食占据绝对的主导,而江南毫无疑问同样是以米粉粒食作为传统正餐的地区。所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根据我的实地观察,浙南的植被自然景观和浙江中北部没有什么差异 这次去到了浙南丽水的腹地,最南走到了浙江最西南端的丽水庆元县,这里的纬度已经基本和浙江最南端的温州平阳,苍南差不多了,植被,山体等景色和我在浙江北部看到的没有什么差异,大部分都是杉树,竹林,茶园这些,山山水水包括杂草,农作物等都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包括我一路从杭州到丽水观察一路上的景色,也没什么特别的质变,无非浙南的山更高一些,但也不乏低矮的丘陵,而且浙中北也不乏险峻的高山。 总体无差异,包括丽水一些古村的古树也是樟树,并没有见到什么热带树种,温州相对而言还有榕树这个特征,而在丽水根本没看见。 总体而言,无论地理植被地形,还是饮食习惯,差异都不是很大,丽水也是吃的比较清淡,也就是鸡鸭,水库鱼,溪鱼这种山区常见物产,这种浙北人早见得多了,而且那边也吃梅干菜,还跟绍兴一样。 吃一种羹,和杭州的西湖莼菜汤,开胃羹也一样。 以前见一个人成天宣传什么浙南都是榕树,强调浙江南北差异,都是别有用心,浙江的南北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去到浙南也没觉得有太大区别。 据我的观察,温州人长的基本和浙江其他地方的人一致,除了说闽南话的那批人,文化地理而言比较像闽东,闽南,而丽水人长的比较像闽西客家人,丽水也确实有5分之一人带有客家血统,还有畲族,和沿海的福建是不像的,反而有点像华中内陆。 浙南也不能一概而论,温州,丽水,虽都是瓯江流域,但一个沿海,海洋文化,一个内陆山区,其实完全不一样。
从江西女吐槽事件来看南北方的观念不同 徐州人自己解释,北方农村,有钱则会选择去镇上,城里购买公寓,并不会大力修农村的老房。 确实,而我们南方完全不同,南方即便在城市里都有房,南方人总还是会向往乡村有天有地的生活,会有一种别墅梦想,希望能有自己的一块地,偶尔回乡过个周末这种。 南方人的理念更加的先进,靠近发达国家的理念,追求两种生活,而不是一味的逃离农村。 北方人就只会觉得往城市走才是对的。 从江西女的叙述,江西和我这里的农村建筑基本是一样的方式,格局。 而她所描述的徐州农村前面一间,后面一间,我一开始都无法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前面一间后面一间? 后来看了徐州人自己拍摄的本村视频和自家房子我才理解,原来是前面一间,中间有个院子。 南方的房子是没有这种形式的,有院子也只有围墙,没有前面的一排房子。 而那个视频里的那个徐州人说:我并不完全否认她说的话,因为他家就是完全和她描述的一样。 厕所在外面,这确实对于南方人来说很难想象,如同那个女的所说,我们都是每一层楼房间里都有厕所的。 厕所在外面确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公寓,楼房,并不是南方人的终极追求,只是受限于条件,被迫在城市中没办法自建才选择的。南方人更向往田园,别墅的生活的。如果能自建可能南方人都会选择弄一块自己的地,按自己的方式自建,或许可能是南方人更讲究个性?而北方人更集体? 是不是南方人骨子里还有那种中国传统的“地主”基因,而北方更多的被土地公有化观念现代化了?都是猜想,就是想到或许有这种深层次的逻辑。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