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444816826 cx444816826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撤着蛋
关注数: 246 粉丝数: 174 发帖数: 1,646 关注贴吧数: 143
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的国家,她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纸是纸质文物主要构成材料,纸质文物是由纸、书写的墨迹、印刷的油墨、绘画的颜料以及粘合剂等材料所构成。 目前发现的早期纸质文物,如汉时期的古纸、魏晋之间的纸中文书、敦煌手卷等,其中《战国策》残片(约当西元265 -270年)为存世最古之古书抄本,《太上玄元道德经》为存世最古之经纸,为麻类制成,偶有间杂动物毛及棉纤维者。西晋时张华《博物志》成,武帝赐侧理纸万番,则为抄纸使用滑液之始,张华亦用桑枝皮造纸。相传葛洪因炼丹所需制作黄麻纸。王羲之书「兰亭集序」用蚕茧纸鼠须笔,「快雪时晴帖」现藏故宫博物院,为麻制纸,右军传云:「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此知右军已用楮皮制纸。而敦煌藏手卷等纸写文件约一万件,亦多用麻或楮制。唐代开元时期的藏书共 125,960卷,皆为益州麻纸。后汉摺本印刷佛经为存世最古之摺本印刷物,中国书籍约於此时,改卷子为摺子本,而至北宋始用单面印刷摺背线装书。苏东坡尝谓:「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至元明时代更有采稻草制纸者。 两岸博物院所典藏中国历代书画作品,不但为一艺术欣赏的对象,更为一宝贵的史料,时代包涵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长达千余年之久,其主要材质不外绢、纸、墨及绘画颜料,初期多绘於绢上,画绢於画史上记载:「唐人五代绢素粗厚,宋绢轻细」,后因造纸技术的改良普及,至宋以后,画家渐多用纸。为了便於收藏展示,往往选择搭配画心(书画作品主体之绢纸心)且质佳的宣、棉纸加以托裱,除加固画心外,多装裱成卷、轴、册或框式,以利张挂展示或收藏保护。 唐太宗用麻纸写敕,黄纸写诏;高宗以白纸多蛀,颁下「诏制敕并用黄麻纸」;后曾因图书损坏严重,召艺工及天下画工入京修内府图书。南宋孝宗时,《左传》《国语》等书多蛀伤,奉敕用枣木椒纸各造十部,至清约六百年,无一遭受虫蛀,可见历代对纸质文物的保存维护工作深为重视。 纸质文物的演变过程,则与主要构成材料纸的发明及造纸术的改良制作的进程有著直接关系,试略加分述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