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修复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cx444816826 楼主
缝补文明伤痕
2014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1
level 13
cx444816826 楼主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结构
(一)古籍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
2014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2
level 13
cx444816826 楼主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的结构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2014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3
level 13
cx444816826 楼主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书衣:又称书皮。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又称封皮。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分。
(三)古籍的内容
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序、目录、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附录、笺、注、疏等内容组成。
1.封面题名:古籍封面通常题有著作责任人、刻印者、藏版者、刻印时间、版刻次第、附刻等内容。
2.序:是一部书的序言,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也有刻书人、合著者、注释人以及作者的朋友作的序。
3.目录:一部书正文之前的篇章名目,称为目录,或目次。
4.凡例:说明书的著述内容和编纂体例、编制原则的文字,多列在目录之前。还有一些凡例题有凡例作者的姓名。
5.跋:又称后序、后记。内容多为叙述版本源流或刻印经过。
6.正文:全书的主要部分,书的主体。按照内容和篇幅划分卷次,每卷的开头称做卷端,卷端书有书名和著者姓名、校注者姓名等内容。
7.卷首、卷末、附录:正文以外的内容,如序、跋、作者传记、目录、凡
2014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4
level 13
cx444816826 楼主
例等,另做起讫,单独分卷,放在正文前称为卷首,放在正文后称为卷末,也称为附录。有时刻有其他篇章的内容,或者本书内容的附加材料,也称为附录。
8.笺、注、疏:对书正文的解释,一般分列在各句下。
二、 古籍版本(一)版本的定义
1.版本:广义的版本包括写本、刻本等形式,狭义的版本是指雕版或活字印刷的刻本,故版,又作板。
2.版本学:研究版本的特征和差异,鉴别其真伪和优劣,即称为版本学。李致忠先生定义为:“中国古书版本学是以中国古代图书为研究对象,以图书的版本鉴定为核心任务,以考证为自身的主要方法,依靠多学科知识,利用校勘学、借助目录学全面完成揭示图书的使命,并忠实地为中国古代各学科研究服务的一门辅助性科学。”(李致忠著《古籍版本知识500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3.善本: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的书本。大致包括写印年代较早的,传世较少的,以及精校、精抄、精刻、精印的书本等。
(二)版本的类型
从古籍产生以来,尤其是版刻古籍产生以来,版本的类型和称谓非常多,按照写刻的不同情形,可分为稿本、写本、抄本、影抄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彩绘本等等。
1. 稿本:指作者亲笔书写的自己著作的底本。分手稿本、清稿本和修改稿本。
2. 写本:缮写而成的书本。
抄本:以某一传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习惯上对元及元以后抄写的书本称为抄本。其中抄写精美,字体工整的称为精抄本。
4.影抄本:也称影写本。以某一传本为底本,按照底本文字的行款格式、版框大小、文字内容,一一摹抄,其版面形象与底本惟妙惟肖,故名。
5.刻本:雕版印本的简称。指雕刻木板,制成阳文反字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刷印而成的书本。
6.活字本:活字印本的简称。选用单体活字,按照书的内容,摆成印版
2014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5
level 13
cx444816826 楼主
敷墨覆纸印成的书本。按照活字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泥、木、铜、锡、铅活字等。
7.套印本:套色或套版印成的书本,包括套色印本和套版印本两种。
8.饾版印本:雕刻多块印版,分别涂以不同颜色,依次刷印而成。为了表现山川云雾、草木虫鱼、花鸟禽兽、建筑陈设等富有立体感,将一叶图文,或一个局部,分别刻成多块小木版,而后分层分色套印。因每块雕版小如饾饤,故名。
9.拱花印本:雕刻多块凹凸印版,根据内容需要,依次嵌合挤压而成拱起于纸面的各种图形的书本。
10.钤印本:钤盖图章而成的书本。
11.磁版印本:选用特制泥土制成泥版,刻成阳文反字,火烧令坚,敷墨覆纸而印成的书本。
12.活字泥版印本:选用阳文反字的木质雕版作为字源,将特制泥条的一端压于木质雕版的一个文字上,制成一个阴文正字的泥质字模,再按照书的内容,选用对应的泥质字模,压于特制的泥版上,制成阳文反字的泥质印版,在泥版上敷墨覆纸而印成的书本。
13.聚珍版印本:简称聚珍版。指清武英殿用所制木活字摆版印成的丛书本。
14.铜版印本:以铜为版,施以腐蚀药剂制成印版,而后敷墨覆纸印成的书本。
15.影印本:以某一版本为底本,用照相的方法制成印版,上机印刷而印成的书本。
16.石印本:利用多孔石质平版,经处理后制成印版,上机印刷而印成的书本。
17.珂罗版印本:又称玻璃版印本。用照相的方法,把图文晒印在涂有感光胶层的玻璃版上制成印版,上机印刷而印成的书本。
18.彩绘本:以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绘写的图书。多用于插图或地图较多的图书,如国家书馆藏明彩绘本《千家诗》等。
2014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6
level 13
cx444816826 楼主
(三)刻本的类型
按照从出资人或主刻人的角度、刊刻先后次序等因素划分的刻本类型:
1.官刻本:指历代官方机构刻印的书本。
2.监 本:历朝国子监刻印的书本。
3.内府本:明清两代内廷刻印的书本。
1. 殿 本:清朝武英殿刻印的书本。所刻《明史》、《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书,一向被列为清刻善本。
《大清通礼》 清乾隆21年(1756)北京武英殿刻本
5.局 本:清同治光绪时各地书局刻印的书本。
广雅书局刻《春秋公羊注疏质疑》
6.藩府本:明朝各地藩王刻印的书本。
7.私刻本:也叫家刻本,指个人、家族、家塾刻印的书本。
8.坊刻本:历代各地书坊刻印的书本,可以视为私刻本的一种。
9.麻沙本:南宋福建建阳县麻沙镇书坊刻印的书本。
10.书棚本:南宋临安书坊刻印的书本。
11.初刻本:第一次刻版印制的书本。
12.翻刻本:也称覆刻本。按照某一底本翻雕印制的书本。
13.重刻本:依据某一底本而重新刻版印制的书本。
14.仿刻本:摹仿原版字体版式刻印的书本。
15.影刻本:按照某一底本原样摹刻印制的书本。
16.写刻本:按照手书字迹雕版印刷的书本。
17.递修本:用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修补过的旧版刷印而成的书本。
18.百衲本:利用零散不全的版本配成一部完整的书,如同僧人的百衲衣,故称为百衲本。
19.巾箱本:也称袖珍本。巾箱即古人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巾箱本指可置于巾箱之中开本很小的图书。由于这种书体积小,携带方便,可放在衣袖之中,所以又称为袖珍本。
2014年05月08日 14点05分 7
谢谢分享!
2014年05月09日 13点05分
level 2
赞!
2014年05月17日 17点05分 8
level 1
问问明代圣旨可以修复吗
2014年05月19日 05点05分 9
可以
2014年05月19日 14点05分
我的QQ 444816826。
2014年05月19日 14点05分
level 9
飘过!打个招呼
2014年06月12日 08点06分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