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何踟蹰不前 君何踟蹰不前
关注数: 9 粉丝数: 60 发帖数: 3,186 关注贴吧数: 11
感谢 XG,Ti 14 后写几局话 其实一直看比赛的 8u 们,都知道事实上现在的国内 dota 圈跟国外的强度完全不能比,现在的圈子很大程度上就是那种当年国外的社区 dota,然后现在国外却非常的职业化,从法老的比赛就能看出来别人平时的训练质量,一掏绝活就能打出令人心神胆颤的效果,是强度也是积累 而扩大到整个世界的 dota 圈子,其实也是在萎缩的,现在的竞争强度感官上就和 5、6 年前差了一截了 事实上本次 ti,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混个 8 强蠕进瑞士轮就是胜利 结果 XG4-0 战车 4-1 很多人开始起了念头 淘汰赛开始两只中国队各种不顺,这种念头也就打消了 这种情况下 XG 奋起,我们极其难得的看到了从败者组一路进化一路杀上去的中国队,最后竟然又回到了决赛的舞台,甚至不朽盾又是一步之遥 当期望被点燃,被拉到最大的时候,这种一步之遥又让人心底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但就现在的中国 dota 圈子,能让人燃起期望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 说到底,在前几年那种成绩下,你还敢想象今年是中国队站在 Ti 决赛的舞台上吗? 大家企盼的既是那个不朽盾,也是中国队能站到最高舞台上啊 至少我会记得这几天,那种从漠不关心到最后一步步燃起希望并为之全情投入,呐喊助威,为每一次团战胜利的感动与振奋,前三年的 ti 都没有给我这 种感觉,我们还在舞台上,哪怕就是此刻,哪怕这可能就是绝唱,但那又怎么样? XG、你们给我留下了我时刻可以去回看,虽然遗憾但充满感动的 Ti14 的比赛录像 谢谢你们 谢谢
关于“孩之规则”与bug震,双标之说可以休矣 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bug震被默认禁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突然被放出来? 默认被禁这么多年是因为BUG震导致游戏本身人物过于不平衡,放到现在那都是要紧急削弱打补丁的存在。 虽然98一堆BUG,但这个的超模程度也确实过大,以至于你用它,哪怕规则允许,在对手不用的情况下,就是在白占不该占的便宜。 因为这超出了个人水准应该打出的效果,是系统的不该有的平衡性错误给你的白占的便宜乃至到了影响游戏公平性的地步! 这种强度下哪怕规则允许用,我不用而输而因此受到指责乃至被质疑水平的理由,岂有这种道理??? 瑞兹的至死不渝皮肤,懂得都懂,不懂得搜一下也能懂,不是谜语人 再说到这个规则,你们先搞明白一个逻辑,这规则不是小孩要占便宜才设定的它,而是因为在原本初心无可指摘的情况下,因为他真的厉害,他太强(理解的透彻,会的角色多)才导致这个规则他更强! 现成的例子,rap诚之所以昨天打的最好不就是因为他实际上有四个过硬的禁得住考验的主力吗???? 为什么说初心无可指摘?以角色为核心单位的竞技类游戏,它的平衡性改动不都是抱着让每个角色都能有上场的机会发挥的空间而做的吗?再说的深一点,构成这类游戏的最根本的内核不也是这个吗?你们都看惯了LOL,DOTA2的平衡性调整,这些的根本目的与这个规则有什么不同吗? 职业比赛之所以引进ban人不就是不想看到每个人就拿那点熟悉的角色吗?一成不变有什么意思???那样游戏还有什么活力?只是因为98老游戏了,没有补丁,所以强角恒强,很多人一直用,所以很典型的造成了这种局面罢了。所以说白了这种规则就是想让更多的角色上得了场,让整个生态多点活力罢了。 凭什么经过一些人之口,变成了小孩要用这规则占便宜的叙事结构了???? 那些带头带起双标节奏的,带头将这二者自以为是的混作一谈的,只是见惯了我弱我有理由的限制,以己度人,虽对其感到不齿,但却因为屁股,失却公允的把那点不堪的心思套用在了对一个在98上历经万难而不倒的绝世强者身上,真是徒惹耻笑。
关于韩国人比赛和赞助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之我见 自楼皇入驻2000,中国选手水准的提升,2000对抗 中韩对决就成了格斗区绝对的焦点 中韩对决的走势大概是这样: 自18年11月3号的组队赛打完之后,开启序幕 刚开始,降维打击 🇰🇷三巨头高高在上宛如天神,中国最强—肥孩之差距极大,完全打不了,但这个时候,除掉这三位,其余的选手 比如今天名声显赫的 sun ty 教授 悍马 等全部都是籍籍无名的杂鱼角色,当时中方的绝对中坚 装甲车 打这些人恐怕七个里面才会掉一个币,而且当时能做到装甲车这程度的中方确实还有两三个 (当时的阳光和阿鼻也差不多是这样) 接下来赞助变多 热度逐渐加大,这一格局刚刚形成后不久就发生了不小变化—肥孩从谁都打不过到彻底稳吃boss,似乎也就过了两三次开枪送钱的功夫,然后差不多打了几次大赛,韩鼻拿了几次冠军之后: 某次比赛中,建霖横空出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是在哪个比赛里面,败决打韩鼻,因为前几次都拿了冠军,彼时韩鼻已经有点小无敌的气势,但那个抢五 韩鼻却被建霖的猪玛猴狠狠教育,无论是各方面,都深深陷入泥沼中,如果不是0-4之后韩鼻掉了线,有了点空间调整,最终的结果恐怕将会是耻辱的记录,不过这最终的结果倒也说得过去,3-5,建霖晋级决赛,对手—仍然是一般大赛打到最后大家最熟悉的那个人 这个比赛,这三强的最后对决值得大书一笔的地方就在于,其结果给后面所有的对决定下来一个大基调—建霖风格和韩鼻相冲,不管怎样韩鼻很难像打崽一样的突突掉建霖,而是不管怎么样都基本只能达到五五开的效果(这点的意义相信这里的所有人都不言自明了) 然后,决赛,建霖被打了个0-5,被见招拆招的风格搞的烦不胜烦,从此以后,大赛建霖再也没赢过了(这点个人意义较大,但在之后也为2000对抗的大格局的一次高潮埋下了伏笔 大概的来说,这几件事 其实都在同一段时间,同一个框架下,浪花翻涌,却不成大潮 接下来再总结 之后会再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