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不懂就要问 新手不懂就要问
关注数: 3 粉丝数: 12 发帖数: 330 关注贴吧数: 8
【问题】闭合相关以及思考 “独立出来的闭合” 摸索了好多天,不得其解。碰巧App推送方锦龙抚古琴,看完顿悟了。 把声带想象成弦乐器的弦,按住12品拨动一根琴弦,品丝阻绝了此弦的大部分振动,可振动部分变短,频率变快。 空气就是拨弦的动作,独立出来的闭合就约等于按了品的琴弦,是一种逐渐变化的半闭合,越能清楚的体会并操作出变化距离,控制声音的能力越强,也就完全不用在意音色共鸣那些。 赫兹的倍频属于完全和谐音程,C6=261Hz*4,耳朵听到一个中央C的16度泛音罢了。这解释了向下吐气和在同一个动作下发出音高的教学理念,难怪小学的音乐课是唱doremi,专业的声乐是抛弃唱名用母音,因为动作一致嘛。优秀的老师就是让歌者维持动作的一致性,仿佛是到了要和vbs老师线下见面的时候了。 想通了原理,剩下的就是练习和肌肉记忆了,我应该已经掌握了半开半合的那个状态,再精确变化才会发展成多余动作帮倒忙。 假设正确的动作是1分,我目前的基础动作是0.5分, 挤卡憋气放松漏气等都当它是刻意制造“通道”的动作, 应该严格保证0.7分的动作落在每一个音上;还是比0.5好一点点,但是通道依旧不自然。 关键在于0.7分动作在某些音阶上做不到,而0.5的标准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强化记忆了那些刻意动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