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夏夕阳ლ 上知平共处
关注数: 32 粉丝数: 661 发帖数: 7,839 关注贴吧数: 86
明朝有一书生名叫曹稚韬的 ◎明朝有一书生名叫曹稚韬的,和邻妇暗中私通淫行。邻妇的丈夫,知道足见却在不贞,企图杀死奸夫淫妇。便于某日,假装和妻子说:‘我明天要出远门,必须经数日才能回家。’妻子听了,暗中欢喜。第二天便约曹稚韬晚间来家中幽会。当天,曹的多位文友前来拉他参加诗文聚会,曹因已经和邻妇有约,便拒绝参加。文友们知道一定是想和邻妇约会,不忍心见他德行堕落,就强迫他非参加不可,大家将曹拉到文会所。并为了预防曹先行开溜赴约。主持文会的朋友便说:‘今天大家轮流作诗文,并且要夜宴尽醉,才可回家。’又命令把门封锁。曹因此大窘,不得已随便写了几篇文章,便想告辞赴约,朋友统统不同意,并且罚他喝酒,为了不让曹夜晚去做败德的淫事,文友们故意把曹灌醉,等曹醉得不省人事时,才送他回家。当天夜晚,邻妇倚门等候,久久不见曹来赴约。结果有一个无赖汉,知道该妇平日不守妇道,见她倚望,八成是等不到约会,无赖汉便上前挑逗该妇,该妇竟也带他进门通奸。早就守在家门外暗处角落,潜伏察看的丈夫,这时手持斧头,破门而入,杀了无赖汉,又杀了妻子。第二天这件事情暴发,曹稚韬听了,惊出一身冷汗,邀请了文友们,除拜谢他们当日阻挡自己赴约,让自己避过了一场杀身之祸外,并请文友们当面作证,向天神发誓,永远戒除邪淫,并要行善补过赎罪,永远不再走邪淫的路。经过数年后,曹稚韬便考取了进士。——当日如果不是朋友们强拉曹去文会所,并阻挡他赴约。则死的不是无赖汉,而是曹稚韬。可见生死只在一念间,不邪淫便得生,邪淫便得死。读者们看了此例,盼能永记在心,引为戒镜。
◎微州人程孝廉, ◎微州人程孝廉,家住溪边,溪上木桥很窄。有一女子过桥探亲,掉落溪中,程叫人将她救起,并叫妻子为该女烘干湿衣。当时天色已晚,女无法回家碍。程便命妻子陪该女过夜,第二天,送该女回家。该女已经订婚,婚约男方的舅姑们,都认为媳妇还没过门,就住陌生人家中,恐怕已经不是处女,令媒婆退婚。程孝廉得知,亲往对方家中,力说详细经过,保证该女清白。因此,双方才完成婚姻。不到一年,丈夫早逝,该女守寡,独自养育幼子,并教孩子读书,在教子读书的灯下,时常流泪向儿子说:‘你如果成名,不要忘记程孝廉的恩德啊!’儿子年少便考中举人,后来到京城参加朝廷会考。考试时,每写成一文,就拍桌朗诵,感觉满意,突然却放生大哭。刚好程孝廉在他隔壁号场(古时朝廷会考,考场内以黑布幔隔成许多小间,每小间放一桌一煤灯及考试卷,让各考生肚子在所隔成的小间内考试),程问少年为何哭泣,少年说:‘写了七篇好文章,卷纸却被灯火烧到,一定落榜,因此哭泣。’程说:‘好文章却不能用,实在可惜,如果能赐我而考中,一定报答。’少年将文章赐程,果然程考中进士。放榜后,少年到程的寓所求报答,并问程:‘你做了什么阴德事,而以我的文章成名。‘在少年再三请问下,程孝廉才说出从前曾经救了一位落溪女子的事,少年听了,立刻俯地下拜说:’那名女子正是我的母亲,您救了我母亲的命,又保全了她的节操名誉,甚至促成她得以完婚,布被抛弃。您是我母亲的大恩人,我怎么敢向您要求报答呢?’少年哭泣著把母亲常在灯下叮咛的话,告诉程,并且以师礼来恭敬程孝廉。后来两家世代结为姻亲。
◎明朝正德九年 ◎明朝正德九年,玉山邑有一王生,在母丧期间取媳,双方事先约定,须等七七丧期过后,才能行周公之礼完婚,因此女睡房间内,王生则睡亡母棺柩旁守丧。到了夜间,有人敲妇房门,婢女向妇禀告,以为是新郎来到,妇因此放其入门同睡(古时有许多嫁娶,仅凭媒约,男女双方在未完成洞房之礼前,并不相识),这名男子到次日清早五鼓十分便先溜走,向妇说:‘恐怕外人知道,说我有不孝之罪。’结果每夜都是如此。这名男子并向妇取走嫁奁金饰。王先在七七丧期满后,准备了完婚的酒礼,双方相谈之下,妇才发现,原先每夜洞房同睡的男子,根本不是自己的丈夫,自己清白被骗、嫁奁被夺。妇伤心痛哭,发誓不愿再活,立刻赶回娘家,将情行告诉父母后,便上吊自杀而死。王生准备将与先母同处埋葬,将女棺引到墓地时,忽然天色大变,雷电交加,闪电缠住了送葬行列中的一个男子,并将他托到尸棺前下跪,这名男子竟是王生的堂哥,两手捧著骗得的金银嫁奁,跪著被雷电打死,身体立刻四分五裂破烂。这件事震惊了全县邑的所有民众。——趁人守丧,骗淫新娘,夺人清白,致人于死。这种男子,天理难容,除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恶行败露,,遭雷劈死外,魂魄也必坠入地狱,受地狱严刑之苦。
明朝翰林邝子元   明朝翰林邝子元,曾患心病,白天也没有精神,昏昏沉沉象在梦中。有人推荐说:“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不用医药,能治心病。”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   老僧对他说:“你的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富贵如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考上功名,以继书香门第,包括其他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老僧又说:“你的病还源于淫欲过度,水火不交。凡贪恋美貌,房事不止,禅家谓之‘外感之欲’。思慕异性,忆念缠绵,或成梦交之事,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欲绸缪染着,消耗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你思考写作,废寝忘食,禅家谓之‘理障’。忙于工作事业,不知休养,禅家谓之‘事障’。二者虽非邪欲,但若不知节制,亦损性灵。若能合理调整,适可而止,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精神振作,邪念不生,正气上升,身体自然逐渐健康。所以经上说:‘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邝子元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被老僧一点拨,豁然觉悟。回家后,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明朝翰林邝子元   明朝翰林邝子元,曾患心病,白天也没有精神,昏昏沉沉象在梦中。有人推荐说:“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不用医药,能治心病。”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   老僧对他说:“你的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富贵如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考上功名,以继书香门第,包括其他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老僧又说:“你的病还源于淫欲过度,水火不交。凡贪恋美貌,房事不止,禅家谓之‘外感之欲’。思慕异性,忆念缠绵,或成梦交之事,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欲绸缪染着,消耗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你思考写作,废寝忘食,禅家谓之‘理障’。忙于工作事业,不知休养,禅家谓之‘事障’。二者虽非邪欲,但若不知节制,亦损性灵。若能合理调整,适可而止,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精神振作,邪念不生,正气上升,身体自然逐渐健康。所以经上说:‘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邝子元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被老僧一点拨,豁然觉悟。回家后,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