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夏夕阳ლ 上知平共处
关注数: 32 粉丝数: 661 发帖数: 7,839 关注贴吧数: 86
明朝翰林邝子元   明朝翰林邝子元,曾患心病,白天也没有精神,昏昏沉沉象在梦中。有人推荐说:“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不用医药,能治心病。”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   老僧对他说:“你的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富贵如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考上功名,以继书香门第,包括其他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老僧又说:“你的病还源于淫欲过度,水火不交。凡贪恋美貌,房事不止,禅家谓之‘外感之欲’。思慕异性,忆念缠绵,或成梦交之事,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欲绸缪染着,消耗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你思考写作,废寝忘食,禅家谓之‘理障’。忙于工作事业,不知休养,禅家谓之‘事障’。二者虽非邪欲,但若不知节制,亦损性灵。若能合理调整,适可而止,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精神振作,邪念不生,正气上升,身体自然逐渐健康。所以经上说:‘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邝子元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被老僧一点拨,豁然觉悟。回家后,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明朝翰林邝子元,   明朝翰林邝子元,曾患心病,白天也没有精神,昏昏沉沉象在梦中。有人推荐说:“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不用医药,能治心病。”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   老僧对他说:“你的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富贵如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考上功名,以继书香门第,包括其他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老僧又说:“你的病还源于淫欲过度,水火不交。凡贪恋美貌,房事不止,禅家谓之‘外感之欲’。思慕异性,忆念缠绵,或成梦交之事,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欲绸缪染着,消耗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你思考写作,废寝忘食,禅家谓之‘理障’。忙于工作事业,不知休养,禅家谓之‘事障’。二者虽非邪欲,但若不知节制,亦损性灵。若能合理调整,适可而止,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精神振作,邪念不生,正气上升,身体自然逐渐健康。所以经上说:‘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邝子元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被老僧一点拨,豁然觉悟。回家后,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明朝翰林邝子元   明朝翰林邝子元,曾患心病,白天也没有精神,昏昏沉沉象在梦中。有人推荐说:“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不用医药,能治心病。”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   老僧对他说:“你的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富贵如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考上功名,以继书香门第,包括其他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老僧又说:“你的病还源于淫欲过度,水火不交。凡贪恋美貌,房事不止,禅家谓之‘外感之欲’。思慕异性,忆念缠绵,或成梦交之事,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欲绸缪染着,消耗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你思考写作,废寝忘食,禅家谓之‘理障’。忙于工作事业,不知休养,禅家谓之‘事障’。二者虽非邪欲,但若不知节制,亦损性灵。若能合理调整,适可而止,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精神振作,邪念不生,正气上升,身体自然逐渐健康。所以经上说:‘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邝子元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被老僧一点拨,豁然觉悟。回家后,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明朝翰林邝子元   明朝翰林邝子元,曾患心病,白天也没有精神,昏昏沉沉象在梦中。有人推荐说:“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不用医药,能治心病。”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   老僧对他说:“你的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富贵如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考上功名,以继书香门第,包括其他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老僧又说:“你的病还源于淫欲过度,水火不交。凡贪恋美貌,房事不止,禅家谓之‘外感之欲’。思慕异性,忆念缠绵,或成梦交之事,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欲绸缪染着,消耗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你思考写作,废寝忘食,禅家谓之‘理障’。忙于工作事业,不知休养,禅家谓之‘事障’。二者虽非邪欲,但若不知节制,亦损性灵。若能合理调整,适可而止,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精神振作,邪念不生,正气上升,身体自然逐渐健康。所以经上说:‘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邝子元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被老僧一点拨,豁然觉悟。回家后,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清乾隆年间的进士 ◎清乾隆年间的进士皇甫某,在被免官后,讲学于丽泽学院,后来夫妻两老,困顿而终。皇甫某曾将自己的遭遇向人诉说如下:‘我中进士后,曾任县太爷,当时县里有一门生,有才无德,在考中举人后,嫌自己订婚的妻子贫穷,想要退婚,正巧该女得了肚子腹胀的怪病。某生便到县衙向我控告未婚妻不贞有孕,请求断离婚约。当时我派人拘讯次女,并且不问是非,不容许该女辩明就随便认定该女不守贞操,结果该女为表示清白,竟拿出刀子把自己的肚子剖开,证明肚内无胎儿,该女因剖腹而死。这件事情被朝廷查知,便判谋生死刑抵罪,而我的官位也因此被罢免。我原本有一子,已到读书成长的年纪,无奈却在大白天里,看见被冤死的该女现身,因而死去。现在我两夫妻年纪老迈,却没有半个子女可以依靠,将来只怕要做个没人祭祀的鬼魂了。我所遭受的报应,也是很酷烈得了。’——做官的人,如能慈爱百姓,为民救苦察冤,公正而宽厚,则可以修积无量阴德。但如果像此例中的皇甫某,身为父母官,却不恤民怨,胡乱判案,依仗官势害得女子以清白之身,却无辜名节受谤而冤死。落得自己丢官又绝后,困顿终老的报应。所以做官的人,在判案情形时,务必要清明公正、仁慈宽厚。尤其事关百姓的名节和生死时,更需倍加谨慎,以免一念之差,误民害民。若能慈民,相信福禄寿将可绵延增厚了。
明朝有一书生名叫 ◎明朝有一书生名叫曹稚韬的,和邻妇暗中私通淫行。邻妇的丈夫,知道足见却在不贞,企图杀死奸夫淫妇。便于某日,假装和妻子说:‘我明天要出远门,必须经数日才能回家。’妻子听了,暗中欢喜。第二天便约曹稚韬晚间来家中幽会。当天,曹的多位文友前来拉他参加诗文聚会,曹因已经和邻妇有约,便拒绝参加。文友们知道一定是想和邻妇约会,不忍心见他德行堕落,就强迫他非参加不可,大家将曹拉到文会所。并为了预防曹先行开溜赴约。主持文会的朋友便说:‘今天大家轮流作诗文,并且要夜宴尽醉,才可回家。’又命令把门封锁。曹因此大窘,不得已随便写了几篇文章,便想告辞赴约,朋友统统不同意,并且罚他喝酒,为了不让曹夜晚去做败德的淫事,文友们故意把曹灌醉,等曹醉得不省人事时,才送他回家。当天夜晚,邻妇倚门等候,久久不见曹来赴约。结果有一个无赖汉,知道该妇平日不守妇道,见她倚望,八成是等不到约会,无赖汉便上前挑逗该妇,该妇竟也带他进门通奸。早就守在家门外暗处角落,潜伏察看的丈夫,这时手持斧头,破门而入,杀了无赖汉,又杀了妻子。第二天这件事情暴发,曹稚韬听了,惊出一身冷汗,邀请了文友们,除拜谢他们当日阻挡自己赴约,让自己避过了一场杀身之祸外,并请文友们当面作证,向天神发誓,永远戒除邪淫,并要行善补过赎罪,永远不再走邪淫的路。经过数年后,曹稚韬便考取了进士。——当日如果不是朋友们强拉曹去文会所,并阻挡他赴约。则死的不是无赖汉,而是曹稚韬。可见生死只在一念间,不邪淫便得生,邪淫便得死。读者们看了此例,盼能永记在心,引为戒镜。
曹穉韬 明朝崇祯 曹穉韬 明朝崇祯年间进士曹穉韬,还在当学生时,与邻家妇人私通。妇人的丈夫发现后,要杀死奸夫淫妇。一日,假装和妻子说:“我明天要出远门,必须经数日才能回家。”妻子听了,暗中欢喜。第二天便约曹穉韬晚间来家中幽会。那天恰好是文友聚会的日子,大清早,友人来拉曹去,他不肯去。友人知道他不肯去的原因,强迫把他拉到聚会的地方,并向主持人建议:“今天作文,要按照大会场的要求办,夜晚宴会时,不醉不许走,不遵守以上约定者受罚。”并请主持人封锁门户,任何人不能擅自出入。曹窘迫不安,不得已草草写完作文,就想退场,大家一片哗然:“有约在先,为何急于回家?”到宴会饮酒时,曹因有心事,故意少饮。为了不让曹夜晚去做败德的淫事,文友们故意把曹灌醉,等曹醉得不省人事时,才送他回家,但已醉得不能与妇人约会了。当天夜晚,邻妇倚门等候,久久不见曹来赴约。结果有一个无赖汉,知道该妇平日不守妇道,见她倚望,八成是等不到约会,无赖汉便上前挑逗该妇,该妇竟也没有拒绝,带他进门。早就守在家门外暗处角落潜伏察看的丈夫,这时手持斧头,破门而入,杀了无赖汉,又杀了妻子。第二天穉韬酒醒得知此事,即请文友们作证,对神明发誓,坚决行善补过,永远不再走邪淫之路。曹数年后考中了进士。当初穉韬由生而死,由死而生,间不容发。他之所以免于一死,全仗善友的挽救。那个无赖看见有机可乘,竟毫不顾及暗中有祸即将来临,一转眼的功夫便成了斧下鬼。俗话说“奸必杀”,真是没有说错啊!
◎清乾隆年间 ◎清乾隆年间的进士皇甫某,在被免官后,讲学于丽泽学院,后来夫妻两老,困顿而终。皇甫某曾将自己的遭遇向人诉说如下:‘我中进士后,曾任县太爷,当时县里有一门生,有才无德,在考中举人后,嫌自己订婚的妻子贫穷,想要退婚,正巧该女得了肚子腹胀的怪病。某生便到县衙向我控告未婚妻不贞有孕,请求断离婚约。当时我派人拘讯次女,并且不问是非,不容许该女辩明就随便认定该女不守贞操,结果该女为表示清白,竟拿出刀子把自己的肚子剖开,证明肚内无胎儿,该女因剖腹而死。这件事情被朝廷查知,便判谋生死刑抵罪,而我的官位也因此被罢免。我原本有一子,已到读书成长的年纪,无奈却在大白天里,看见被冤死的该女现身,因而死去。现在我两夫妻年纪老迈,却没有半个子女可以依靠,将来只怕要做个没人祭祀的鬼魂了。我所遭受的报应,也是很酷烈得了。’——做官的人,如能慈爱百姓,为民救苦察冤,公正而宽厚,则可以修积无量阴德。但如果像此例中的皇甫某,身为父母官,却不恤民怨,胡乱判案,依仗官势害得女子以清白之身,却无辜名节受谤而冤死。落得自己丢官又绝后,困顿终老的报应。所以做官的人,在判案情形时,务必要清明公正、仁慈宽厚。尤其事关百姓的名节和生死时,更需倍加谨慎,以免一念之差,误民害民。若能慈民,相信福禄寿将可绵延增厚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