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345
zen345
关注数: 72
粉丝数: 25
发帖数: 1,729
关注贴吧数: 1
施米特与游击队理论 施米特的游击队理论是在60年代初提出的,形成大约在50年代末.我们首先要关注施米特提出该理论的时代背景,是从二战向冷战过渡直至陷入冷战这样一个过程.施米特意识到现代政治理论陷入危机,因此提出这么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理论. 追溯游击队的历史,我们可以上溯到19世纪初,拿破仑的军队在攻占西班牙时遭到了当地游击队的顽强抵抗.这是游击队第一次引人瞩目地登上政治舞台.
直击德国GSG9特种部队
【明镜在线】“沙漠之狐”隆美尔 他曾经用坦克模型来迷惑英国人;法国人把他的快速装甲部队称为“魔鬼师”:他就是埃尔温·隆美尔。不论是敌是友,他都被视为一位军事天才。在纳粹的宣传中,他成为了一个最行之有效的人物——但后来,他却突然有了叛变的嫌疑。 Von Michael Sontheimer 作者:迈克尔·松特海默尔
1949:基姆湖赫伦宫精神-----德国 这是一个漫长的西进之路? 33位先生站在戏剧性的前半个世纪的腰带部分,有些人直到脖子上。这正是为何他们为德国写一个全新的剧本,一个Happy End(大团圆)。当然,你可以说赫伦基姆湖这个标题,对是否符合“西向之路”并非成竹在胸。 ---<the economist>
1939年:无处可寻---德国 希特勒和他的1939年——他们毁坏了这一序列: 1919—1949—1989。希特勒扭曲了德国对形式的探索。早期他是德军英勇的步兵,在登上权利高峰时成了欺骗者,最后成了国人的背叛者。在他领导下的德国,遭受空前的毁灭、扭曲、无望。 在德国历史的最低点,探寻的努力停止了。仍然是德国历史上寻找。它不安地在外面横冲直撞,直到多年后回到上拜恩(Oberbayern)修道院的岛屿上。
1919年的德国 在1919年夏6月28日,桌子上放着440项条款,即所谓的《凡尔赛条约》,不久给人们带来的只有愤怒。协约国都等着德国人,威胁如果不签约将继续开战。 年轻的英国外交官哈罗德.尼科尔森(Harold Nicolson)当时也在场,他描述了这一刻:“Faites entrer les Allemands”(让德国人进来),克列孟梭(Clemenceau)在里面静静地说。 他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来自远方,却有锐利的穿透性,然后陷入死寂。穿过大门进入镜厅深处,出现两名带着银链的司法执达员(Huissier)。他们迈着阅兵式的步伐,身后跟着四名军官:一名法国人、一名英国人、一名美国人和一名意大利人。然后是两名孤立和不幸的德国代表。那是令人压抑的沉默。在镶木地板上摩擦的脚步声,以两倍的脉冲空旷地回荡在萨伏纳里(Savonnerie)绒毡间。他们避开两千道注视的目光,眼睛往上盯着天花板绒。脸色死一样的苍白。” 撷选自<the economist>
1871年的俾斯麦 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站在凡尔赛宫,使他的普鲁士王国成为德意志帝国——在france国王最神圣的地方。
美国的战争瘾 1,因为usa可以 2,没有值得认真对待的敌手 3,全志愿兵役制(The All-Volunteer Force) 4,输出观念制度 5,国会不作为. 原文作者: STEPHEN M. WALT
《音乐的精髓》 [文/伯恩斯坦] 1楼静音
拉康 一)拉康的悖论(Paradoxes de Lacan) 拉康根据自己的思考以及精神分析实践的经验,越来越意识到:精神分析学,不论就其理论和方法,也不论是其分析实践过程及其技巧,都不是单靠外人的教导,靠第三者的教育或传授,就可以学到手。这涉及到精神分析学这门学科及其实践的性质,也涉及到把握它的过程中所牵涉到的多面向、多维度及多领域的相互穿插、重叠和渗透的运动变化过程,尤其涉及到语言、精神活动、人对自身的理解以及其他非常复杂的问题。 所以,拉康的传人贾克-阿兰·米勒,根据拉康本人对他的反复指示和暗示,在出版拉康著作和讲演录时,强调说:“一种精神分析教给你的,并不是通过其他任何途径所能获得的;既不靠教学,也不靠其他任何精神活动。那么,怎么办?难道说,这门学问必须闭嘴沉默?如果它对任何个人都是如此特殊,难道就没有办法教会他,没有办法哪怕向他教些基本原则及其结果?拉康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他还在回答中又特别强调了文风问题。 在他的各种研讨会上,他轻快自如地对此进行论证。在他的《文集》中他试图论证,并愉快地对文字进行刁难。另外,还有他的研讨会论文,他的对话录以及他的各种即席插话等等,也都是如此。在这些场合,这一切都瞬时即逝地自然进行的。显然,这是为了让公众感到惊异好奇,以便更好地引诱他们关注精神分析活动。这就是悖论。究竟谁在讲?是一位有智慧的大师,但这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智慧,一种反智慧的、爱讽刺的、嘲弄性的智慧。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把他的理念实施成一种行为。”(Jacques-Alain Miller, Paradoxes de Lacan. In Jacques Lacan, Mon enseigment, Paris, Seuil, 2005)。
卡尔·施米特评俾斯麦 选自《陆地与海洋:古今之“法”变》中译本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 1楼献给度娘
德国 ---欧洲的引擎 the economist 2010年3月11日
德国新闻趣事 德国一养殖场4000只貂被激进动物保护人士放走 国际在线专稿: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3月13日夜间,一伙激进动物保护组织成员闯入勃兰登堡州的一个动物养殖场,把大约4000只貂从笼子中放出。后经养殖场人员奋力抓捕,其中2000只貂被抓回,但还有2000只貂流落野外。 据当地**局18日报告,事发当晚,4000多只珍贵的貂被人悄悄放走。随后,农场附近地区很多鸡、鸽子等禽类以及一些爬行动物被吃掉。虽然养殖人员已经陆续抓回了2000只,但仍有2000余只下落不明。专家表示,失踪的这3天时间里,2000余只貂需要消耗一吨食物,这会给附近的农民和环境造成威胁。 目前肇事者身份还没确定,但分析认为可能是激进动物保护主义者。德国自然保护联盟认为,2000多只貂放生野外会给环境带来灾难。 养殖场主阿尔冯·格罗瑟已经发布公告,将要求肇事者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据阿尔冯的计算,这将给他造成约18万欧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葛文元)
德国文学欣赏--银行劫案 据埃米尔·雅恩克回忆,他曾梦想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作为,梦想一夜暴富,开始他新的生活。 令埃米尔不能理解的是——时髦小汽车、摩登楼房和漂亮姑娘只能属于一小撮人。偶尔从这块大蛋糕上捡拾些掉下来的碎屑,早已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因此,每当他在报纸上看到任何惊险刺激的银行抢劫案报道时,他总会对自己说:不妨试一试。 埃米尔一直确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飞黄腾达,因为他显然具备了这样的实力。 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他仍然只是一个淹没在人群中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不过,这并不是他的错,一切责任都在于他的父亲——一个同样专干些小偷小摸勾当的老贼。在这样一位父亲的管教下,埃米尔可谓饱受煎熬。 埃米尔的年龄毕竟已经不小了,他再也不甘心一辈子满足于干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要争取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富勒评价德国 在一九一四年的八月间,德国人在西战场上的敌人已经不只是一个法国,而且也包括英国在内。虽然在这种环境之中,英军是可能与法军同归于尽,可是英国的领土完整却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于是就引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管施利芬计划是如何的成功,它是否能使战争就此告一结束,似乎还有待考虑。历史性的答案是“否”! 正好像拿破仑的时代一样,英国人仍然会继续打下去,直到它再建立了另一个同盟,获得了胜利时才停止;要不然就是英德双方都已经而临着经济性的崩溃,于是一个依照英国传统路线的和平谈判可能会结束这个战争。 还是像过去一样,当英国投入一个欧陆性的战争时,历史上的教训就会告诉我们:只要它仍然控制着海洋,则其疆界就会是不可以攻击的,并且海上的交通也就能够确保。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欧陆性国家,不管它的陆军兵力是如何的强大,却还是无法从英国的手中把主动权夺了过去。一***年,德国失败一次;一九四五年,它又再失败一次,这都是没有认清这一条真理,悲夫! 虽然口气里明显带着英国人的骄傲,但所说的却是事实,自拿破仑失败直到二战结束的一百多年,欧洲政治格局的钥匙始终掌握在英国人手里,不管是拿破仑还是俾斯麦,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即使控制了整个欧洲,但只要英国人还拥有海洋,他们就是不可征服的,而他们的光荣孤立政策,保证了他们会动用一切资源来保证欧洲的均势。不列颠的和平,是这一百年欧洲外交的主线, 在对英国人的认识上,俾斯麦显然明智而深刻。
大家讨论下德国、土耳其和日本之间的关系 2010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谢宏宇):日本成田机场工作人员近日透露,原计划从德国出口到土耳其的350支军用手枪去年曾被误送至成田机场,并通过海关被运进日本国内。 据日本共同社11日报道,去年3月,德国的运输公司在包装放有350支军用手枪的货箱上误贴了写有日本地址的标签。由于标签上写的收件方是一家信誉较高的日本企业,因此货箱在日本海关被当作免税物品,仅仅是检查书面材料后即被获准放行。 位于千叶县的这家经营金属器具的公司收到枪支后大吃一惊,并立刻通知了警方,接到报案的东京海关旋即将这些枪支全部安全回收。枪支在被海关扣押一段时间之后,已于去年11月寄回德国发件方。据悉,像这样大量枪支被误送至日本国内的情况此前还未发生过,可谓十分罕见。 (注:德国约有10%的土耳其人)
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正如基辛格所言:“(在俾斯麦时代)代表纯讲实力的均势政策之德文词Realpolitik(现实政治或权力政治)取代了法语的raison d’ etat(国家至上),欧洲的两大**家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都有力的促成了对梅特涅正统道德体系约束的反叛,但是后者却比前者高明和有效的多。” 俾斯麦只用实力说话。 根据大战略原理,确定国家根本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是否集中、明确、合理、有效; 各种利益需要以及多种政策目标是否有轻重缓急次序并且明确恰当; 手段与目的是否大致平衡;各种手段之间是否大致平衡。
美国看欧洲文明史 耶鲁-约翰·梅里曼,这里是历史教室202 我删去了一些枝节,使历史之树更直观。从他的课程中不是因为其资料,而是要感受他们的思维序列和思考方式。 当我讲到新帝国主义时,为什么在1880年代到1914年,主要是欧洲统治整个世界,你可以在《欧洲现代史》里阅读到相关章节,那是我写的一本有趣的书,但当我讲到童子军时,我常会说我讲童子军是因为当我小时候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我从童子军队伍里被赶了出来,因为我一枚勋章也没拿到,在运动季节结束后显得一无是处. 要搞懂新帝国主义, 要了解为什么欧洲会统治整个非洲? 那个他们完全未知之地,为何会突然成为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征服者们激烈争夺的场所,那就要理解帝国主义的文化. 英国的童子军条例和这个有莫大关系, 为什么一代代的英国年轻人,以及在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地方的同龄人认为在教室中看到地图上红色代表的英国逐步控制亚洲、非洲和其它很多地方是多么的重要 我会说:“关于新帝国主义”“有三件事情你真的应该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接着我会谈到童子军,,以便这两件事情能够联系起来
文化和价值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著 黄正东 唐少杰 译 本书德文版由美茵河畔法兰克福苏尔卡普出版社1977年出版,原名为《混合的评论》(Vermisehte Bemerkungen)。本书英文版改名为《文化和价值》(Culture and Value)。沿用了英文版的书名。 一九一四年-----如果听中国人说话,听到的是难以捉摸的咯咯声。懂中文的人却承认这是一种语言。同样,我经常不能察觉一个人的本性。 一九二九年------------我还在进行新的哲学探讨,而且被它深深地吸引。这是我不断重复的原因。它将变成新一代的第二本质。重复使他们厌烦,而我感到重复有必要。 好就好在我不轻易受他人影响。---------好的比喻重新激起灵感。 为眼睛近视者指引道路是很费力的,因为你不能对他说:“看见十哩外的教堂吗?朝这个方向走。”
侃--国王和弄臣,政客和喜剧 没有国王就没有弄臣,没有政客,也就没有喜剧。政客和笑星的共同点在于,他们言语间都充满智慧,但在这里让大家瞧瞧什么叫做“睿智”。 1. “伊丽莎白泰勒女王陛下。” ——泰国班汉·西拉巴阿差这样称呼uk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2. 伊朗艾哈迈迪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说时说:“我们和你们usa一样,我们没有同性恋。” 4. “生活越来越好了,生活越来越好玩了。” [?Жить стало лучше, жить стало веселее!?] ——约瑟夫·斯大林。这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说的,可笑的是那时在他一手掀起大清洗证沸沸扬扬,搞得rus上下鸡飞狗跳。
亚洲高山冰雪融化威胁--研究 荷兰研究小组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亚洲五条主要河流的影响;这五条河流约是14亿人口(全球总人口的约五分之一)饮水及灌溉庄稼的来源。 这五条河流分别为流经西藏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经西藏、印度东北部与孟加拉国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中国的长江与黄河。 研究人员称,过往研究假设全球变暖会导致喜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及积雪加速融化。此次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上。 但数据不足与测量站等问题阻碍科研人员更加精确地测量气候变化对特定国家的影响程度、未来几十年受影响人口数字及对农作物的可能影响等。 这一问题对于各国政府评估相关问题带来的威胁至关重要,如水资源争端、大规模移民及其给投资者带来的政治风险等。 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Walter Immerzeel及其团队仔细研究了冰雪融水对于每条河流的重要性,考察了喜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变化,及全球变暖对于来自上游地区水供应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卡尔·施米特《陆地与海洋:古今之“法”变》 哲学的眼光是主动的审视,全方位的扫描和反省,对于任何一种理论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将它的音节中的颤音剔除掉,浓缩成自己的思想。 这是一篇地史哲类。 事实上,当那个骑在马背上的“世界幽灵”闯入闭锁狭小的耶那小城时,对海洋的渴望已经开始成为一种社会的思潮,暗自在日尔曼森林中鼓荡。比如,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开设的“历史哲学”讲座中,对于“水元素”的自然本性予以重新勘定:“我们惯常于把水看作是分隔的元素,尤其晚近以来,人们坚持主张,以为国家必须按照自然的形态来划分。可是,反过来说,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认为那结合一切的,再也没有比水更重要的了”。 古代人认为海水分隔陆地是神赐的自然秩序,因而,航海被看作一件渎神的行为,因为它试图去“搅扰古老的女神”,把大自然分开的东西连接起来。[ix]对这一古老的自然秩序的认信决定了古代特殊的政治共同体的构建形态——城邦。与此一致,普世性的帝国在古代被认为是反自然的,不值得追求的。这一种认识记载在史家修昔底德对雅典的批判、哲学家色诺芬对斯巴达土地贵族政体欣赏、以及传记家普鲁塔克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事业的轻松讥讽中。
AU泓 我当初在哲吧发了一个笛卡尔的贴子,当时AU泓就看懂了,我很是欣喜,终于有一个热爱哲学的同道者。
什么是经典作品 ---艾略特 圣勃夫就曾写过一篇同名的著名文章。提出这个问题——而且心里特别想着维吉尔——的理由很明显:不管我们给它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都不能把维吉尔排除在外——我们可以确信,在给出这个定义的过程中一定会对他加以特别的考虑。 我想先处理掉某些偏见,并且考虑一下某些可能会出现的误解。我无意取代或者推翻“经典”一词在过去已被承认的任何用法。这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而且将继续存——不同的含义:我在这正所关心的只是宅在一种上下文的含义。我以这种方式来定义这个词,并不是要束缚自己,今后不再使用这个词的其它含义。 我使用“经典”这个词时,仅仅是指某一种语言中的“标淮作家”——仅仅是用它来表示一个作家在他自己领域中的伟大或永恒性和重要性, 就象我们说《圣多米尼克学校五年级生》是一部青少年读物的经典作品,或者《汉德利.克罗斯》是一部关于狩猎生活的经典作品——谁也别指望我会为自己辩解。
18世纪法国贵族Nicolas Chamfort的人生观 我不能想象智慧之人缺乏这一要素,质疑。按照经书所述,智慧源于对上帝的畏惧,我宁愿相信它源于对他人的畏惧。
苏格拉底 他让一整个城市着迷,士兵、、商人、贵族——都来听他演讲。正如西塞罗所描绘的,“他把哲学从天上拉了下来。” 他是一名石像雕刻师的儿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因他的古怪而出名。在这样一个狂热的追求外貌美丽(精美的面孔被认为代表了灵魂的高尚)的地方,这位哲学家显得格外的丑陋。 苏格拉底有个啤酒肚,怪异的走路姿势,滴溜直转的眼睛,长满毛的手。他成长在雅典的郊区,这个充满创造力的城市——他亲眼目睹了希腊的奇迹。但当贫穷的苏格拉底(他以前在街上义务向人们宣讲)穿过这城市的中心集市时,他会煽动人们,“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