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愚♤
nicePUSSYfans
关注数: 58
粉丝数: 102
发帖数: 5,549
关注贴吧数: 9
#社会主义# 导言 社会应当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还是应当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这是个政治问题。科学对此无法做出判断;科学无力对社会组织形态的相对价值做出裁决。但是,只有科学能够通过研究制度的效用为理解社会打下基础。尽管实干家,即政治家们,往往不在意这种研究的结果,但思想者绝不会停止对人类智力可及的一切事物的研究。从长远看,思想肯定决定着行动。——米塞斯 鉴于社会主义思想还拥有巨大的市场,社会主义在过去、当下造成的灾难还不被人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强大的蛊惑性非常容易被弱势群体所接受,并且这些人在政治道德上天然拥有优越感,以及国内的环境等等原因都造成了这种思潮反复回荡。米塞斯的《社会主义》一书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学历史上对社会主义最成功的反驳。米塞斯指出社会主义在经济计算上的不可行,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这种美好幻想的致命一击。哈耶克从知识分散角度论证社会主义的不可行相比其师就显得不那么干脆利落了。本人有幸在此将《社会主义》一书介绍给大家,并且会开系列话题贴,摘录书中的精彩篇章,并附以个人浅陋的理解,欢迎大家的交流探讨。
#守夜人传说# 政府的不干涉原则 在所有鼓吹政府干涉的理论中,都隐含着一个矛盾的命题: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懂得如何经营。 有人认为政府掌握的信息比企业家更全面,因此可以比企业家更准确的预判市场的状况。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政府真的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直接向社会及时公布即可,何必越俎代庖去指导企业?企业家出于自身利益的压力,必定会时刻关注这类信息,并且,企业家的决策是用自身的财富作赌注的,而官员的决策是用纳税人的钱作代价。谁更有效率是不言自明的。 如果政府官员自身能力就比企业家强,那为什么不自己去经营企业而要当官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官员权力带来的利益更超过经营企业,这实际上是政府权力太大的结果。一个守夜人式的政府,官员只能按法律被动地行事,没有任意干涉经济的权力,也就必然地不会有权力寻租来吸引原本有能力成为企业家的人。当最有能力的那部分人是去创业,去创造财富,而不是挖空心思操纵别人的财富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更有活力。
两个月前被删的帖子到这里发一下 论无耻 意见不合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的智力有高低,学识有差距,本来也做不到大多数人看法一致。求同存异本是讨论的基本原则。对那些不讲逻辑,混淆概念还喋喋不休的儍偪,我一贯的做法是跟他言明别来跟我讨论,我的帖子你别来回复,你的帖子我也绝不会去参与。大家各说各的就是了。如果说了还不听,还要来胡言乱语,那么在我的帖子里面,把这种回复删掉也是很合理的了。 然而,就有那么一个儍偪,整天讲些不经一驳的谬论,被我赶了以后还死活要贴上来,骂都骂不走。听说他日子过得不怎么样,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充了百度会员,直接禁止我回复他了。然后他就可以单方面骚扰了。 昨天早上过来看了一下,这个儍偪又回我帖子了。然后,居然还把我封禁了。我在群里呼他,他明明在,却不做任何回应。好嘛,那我也把他封了。今天早上来一看,他把我的主题帖删除了,我继续在群里呼他,还是没反应。好嘛,我也把他最靠前的主题帖删了!说实话我觉得这种儍偪帖留着给大家当笑料反而更好,不过为了让他也感受一下,只好牺牲一下了。 很久之前就和这个儍偪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的说过:一个人无知往往是因为无耻。这次倒是无耻到了新阶段。哦,忘了说了,这位就是经济学吧大名鼎鼎的绿色猪倌了。
#守夜人传说# 税收的合理原则 由于人性的原因,自由市场无法避免暴力、违约等等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政府因此必不可少。 为维持政府的运作,必须解决它的收入问题。税收因此必不可少。 政府的存在,是为保障人身权与财产权,保证合同的履行。政府的职责范围应当尽可能小。而为了让民众更明显地意识到政府的权限变化,以相应的税收变化来说,应该实行直接税制度。流转税会让人误以为没有缴税,或者对税负的痛苦感受不够明显。直接税制度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好办法之一,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好办法之一。 因为不同的人在市场制度下获得的收益并不相同,因此,税收应当是按比例的而非固定的额度。比例累进的税制妨害资本的积累,对高收入者是不公平的,会把企业家驱赶到外国,因此不应该被采纳。 因为最穷的那部分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人、以慈善援助才可以过活的人,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对他们免税是合理的。但相应的,不纳税的人也不应该拥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守夜人传说# 凯恩斯的谬论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误导了无数人。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出发,我们很容易认识到,制约消费倾向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相对于货币的不足;是商品生产缺乏创新而不是收入的增加导致消费不足。没有生产结构的进化,只是以创造债务的方式从总量上增加对既有商品的需求,并不能改变经济结构低效率的问题,反而是扩大的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当新的产业的崛起,创造性的消费品的出现,可以明显的观察到现实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反驳。比如个人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崛起等等。不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只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也就是说,只要市场上的商品创新足够多,就不会有消费不足这回事。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鼓励创新! 在自由市场,当技术进步缺乏进展,商品创新不足的时候,总的消费会显得不足。这时候,一方面是既有的商品利润下降,另一方面是储蓄的增加导致的利率的下降。这个时候,企业家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尝试创新而不是继续追加低利润的产品的投资。资金的低利率和创新商品的高收益率都是对企业家的激励。并且,因为这种低利率是储蓄形成的,即使企业家失败了,也不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自由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是自然而然的。 而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调节下,由于是人为地增加债务来增加消费,使得原本就低效率的商品生产还能卖出去,市场会误以为既有的商品结构还是有效率的而继续追加投资。再加上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低利率,企业家发现继续追加投资生产原有的产品还是有利可图的。等到新追加的投资增加的商品来到市场上以后,发现消费又变得不足了;然后继续新一轮的债务扩张增加消费。在周而复始之后,总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个债务率已经到顶了,没法继续举债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商品的产能都是过剩的;企业家发现他的投资无法实现收益,因此破产了,由于他的投资是债务扩张的资金,借钱给他的个人和企业也跟着破产了;于是一轮人为造成、人为扩大的系统性的经济危机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到来了! 在凯恩斯主义实行多年之后,任何诚实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个理论失败了。但是,任何能够给政府官员干涉经济提供“合理”论据的理论,总是会被政府以及政府控制的学校所推崇。马克思主义破产了就推崇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破产了就鼓吹新古典综合。只要任何一个“经济学家”讲政府干预合理,就会受到官员们的热烈欢迎。而真正的经济学家是不受待见的,除非官员对那些马屁精们的理论造成的经济问题束手无策了。 随着各种鼓吹政府干预的谬论破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越来越清晰地被人们认识接受,自由市场的观念终有一天会彻底占据主流地位。
太上老君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个人解读: 慈者,施仁政,容异议。朝廷不要去与民争利;要容得下不同意见,不要强行定于一尊以至于一条道走到黑。 俭者,削权柄,减靡费。朝廷不要什么都想管;管越多、权越大、官越多、税越重,恶性循环。管的杂事少了才能精简机构,才能减少支出,才能减少老百姓的税负。 不敢为天下先者,不争先,少当头。有什么新的社会构想让别人去试试再说,不要自己抢着当实验品,让别人去摸石头过河,咱们等着看看能走通了再走。私人产权市场经济这条路别人走了几百年没出问题,我们跟着走了几年也很成功,那就踏踏实实走下去,不要总想着以前那条磕得头破血流的歧路。
有没有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来帮忙看看 请帮忙看看哪里用辞不当
自由贸易 节选自米塞斯《自由主义》 古典国民经济学的核心是关于关税保护以及自由贸易作用的学说。这一学说是如此明白,如此清楚,如此无可辩驳,以至反对者无法提出什么不马上被体无完肤地驳回的理由来反对它。 尽管如此,我们今天在全世界到处看到关税保护,特别是多种多样的赤裸裸的禁止进口现象。即使在英国这个自由贸易政策的制订国,关税保护在今天也是一张王牌。民族自给自足的原则一天天赢得越来越多的追随者。甚至只有区区几百万居民的国家如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也在试图通过高保护关税政策和禁止进口使自已不依赖国外进口。在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思想基础是,对所有在外国用低成本生产的商品通过进口税来补足这种差额。在这里,荒诞的是,所有国家虽然减少进口,却同时想增加出口。这种政策的结果便是阻碍了国际分工,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普遍降低。这种劳动生产率的降低之所以还不十分明显,仅仅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总是大到能足以抵消这种降低。但显而易见,要是没有关税保护政策人为地将生产从有利的当地生产条件推入不太有利的条件的话,那么,今天所有的人会更加富裕。 在贸易交往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会被投放到能提供最佳生产条件的地方。只要能有地方在更有利的条件下生产,人们便不会去利用不太好的生产条件。通过交通工具的扩大,通过技术改进,通过对新开发地区的比较深入的研究,人们看到,有些地方的生产条件比现有生产地点强,于是生产地点便发生转移,资本和劳动努力从生产条件不太好的地区转向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 但资本和劳动的流动有一个前提,即不仅要有完全的贸易自由,而且资本和劳动在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过程中不会遇到障碍。在古典自由贸易学说盛行的时代,提出这种前提是不切实际的。那时不仅对资本的自由流动,而且对工人的自由流动都存在一系列的障碍。资本家们因不了解情况,因得不到普遍的法律保障以及一系列类似原因而不敢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到外国。对工人们来说,则由于语言不通,加上法律、宗教和其他方面的困难而无法离开祖国。十九世纪初,人们固然可以笼统地说,任何一个国家内部的资本和劳动都是自由流动的,但在国家间的交流方面,资本和劳动的流动却受到了阻碍。资本和劳动自由流动的条件仅适用于国内交流,却并不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仅从这里就可以找到为何在国民经济理论中把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分开的原因。因此,古典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果国与国之间资本和劳动的流动受到阻碍,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自由交流有什么作用? 李嘉图的学说对这个问题作了解答,道是:生产部门以下述方式分布在各国,即每个国家生产它对其他国家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重商主义者们曾经害怕,一个生产条件不太好的国家进口大于出口,乃至最后会不名分文。他们于是提出了实行保护关税和禁止进口的要求,以便及时制止这种令人担心的糟糕情况。古典学说指出,重商主义者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一个国家即使每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都劣于其他国家,也不必担心出口会少于进口。古典学说以出色的、不可辩驳的、无人能否定的方式提出了论据,说明即使生产条件较好的国家也不得不看到,从生产条件不太好的国家进口某些产品是有好处的,它们固然具有优势去生产这些产品,但其优势程度不如它们在专门生产的其他产品方面。 古典自由贸易学说告诉政治家以下一番话,有的国家具有较好的自然生产条件,而有的国家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太好。国际分工即使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也将导致每个国家在国际劳动联合体中找到自已的位置,而不管其生产条件比较好或不大好,当然,那些具有较好生产条件的国家会富裕一些,而其他国家则贫穷一些,但对这种情况即使用政策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正是自然生产因素差异的结果。
上海应该是国内居民素质最高的地方了吧? 如题
有罪与无罪
应该怎么感谢那些为人民服务的人 人是一个个具体的。在给人民服务的人也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给那些具体的个人一个微笑、一个点头致意、一句“你辛苦了”那是实实在在的感谢。如果不仅仅是出于礼貌,而是发自真心的感受,那就更好了。 为人民服务的人,不仅仅包括街头执勤的交警,还包括千千万万工作中的普通人。市场经济这种社会合作方式,让我们彼此依赖。“看不见的手”让追求自利的人同时成为服务于所有人的“公益”人。某些职业确实会辛苦些,另外一些职业可能会轻松点,然而,只要是自由的选择,一个人的所得肯定能配得上他的付出。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一个职业如果相对较累,在市场价格机制下必定会获得相应的补偿。而能够影响这种补偿的程度的唯一因素是职业门槛。有些门槛是职业内生的,另外一些是行政性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越是体力型的越劳累的活,职业门槛越低。所以在评价交警辛苦执勤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到他们辛苦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远远超过普通劳动者的所得。正因为所得相比于付出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地追求这个职业。这种报酬优势明显是行政门槛的结果。
几个简单的问题,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看法 我把问题逐个列出来,大家回帖的时候把你认为对的序号发上来就可以。如果能够讲讲为什么就更好了。 1、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繁荣必然会衰落,衰落也会再次繁荣,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是论述观点的主要方法。 3、资本主义是自私自利的制度,富人获得了太多的财富导致穷人生活困难。政府应该对富人大力征税用来接济穷人。 4、科学家一生兢兢业业为创造新的成果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他们的经济所得却远远比不上那些愚蠢的娱乐明星。政府立法限制明星收入是很正确的做法。 5、高铁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成就之一。这种战略性的投入并不需要考虑一时的经济利益。 6、政府应该禁止医疗广告,因为所有医疗广告的费用最后都会转嫁到患者身上。 7、政府限制房租价格,可以给穷人租房提供更好的保障。 8,在房地产销售中,政府应该立法规定按实际套内面积支付房价,公摊面积侵害买房者利益。 9,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应该以国企的形式保持国家的绝对控制。 暂时就这些问题。欢迎大家参加。 心知肚明的大神们可以先等等,给别人发挥的机会。
大家觉得油价贵吗?
有人会赞同教育市场化吗? 如题
教育应该市场化吗? 首先要问的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要造就千篇一律思想一致的社会螺丝钉?还是要培养各不相同凸显个性的人? 第二个问题是,公办教育如何能够达成教育的目的? 第三个问题是,市场化的教育是不是有碍公平?
从拉美首富到饥饿难民
是时候学一下英语了 Ours was the first r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that truly reversed the course of government, and with three little words: ``We the People.'' ``We the People'' tell the government what to do; it doesn't tell us. ``We the People'' are the driver; the government is the car. And we decide where it should go, and by what route, and how fast. Almost all the world's constitutions are documents in which governments tell the people what their privileges are. Our Constitution is a document in which ``We the People'' tell the government what it is allowed to do. ``We the People'' are free. This belief has been the underlying basis for everything I've tried to do these past 8 years. But back in the 1960's, when I began, it seemed to me that we'd begun reversing the order of things -- that through more and mor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confiscatory taxes, the government was taking more of our money, more of our options, and more of our freedom. I went into politics in part to put up my hand and say, ``Stop.'' I was a citizen politician, and it seemed the right thing for a citizen to do. I think we have stopped a lot of what needed stopping. And I hope we have once again reminded people that man is not free unless government is limited. There's a clear cause and effect here that is as neat and predictable as a law of physics: As government expands, liberty contracts.
【转】谁在破坏租房市场 陈兴杰 菁城子 本文首发在人文经济学会(Hes1029) 最近房地产行业最热闹的事,是我爱我家前高管胡景晖离职前后的一番胡扯。 公司高管与东家的理念不合拍,这并不新鲜,这件事情热闹的点在于,一个资深市场人士,作一番反市场的表演,就被视为民意代表。为民请命这件事,门槛未免太低了吧。 事情的起因是,胡景晖称:自如和蛋壳有融资,搞重新装修、N+1出租模式,吊高了业主胃口,推动租房价格上涨。这种做法是在破坏市场,将会受到市场惩罚。而我爱我家旗下的相寓就不这样做,因此还能维持盈利。 用一句流行的话语来说吧,以上全错。 资本进入长租领域,花大价钱搞重装修、N+1,其实不是推动房租上涨,而是促使房租下跌。出租房子本来就是很麻烦的事,很多业主不愿做,也做不好。有些房子租不出去,或者租不上价。现在有专业的长租公寓公司,事情就变得简单。他们重新装修,把原本破烂的房子翻新一番,新添家具,还负责日常的保洁。这显然是在增加市场的供给。 N+1的出租模式,指的是把客厅改造成住房,即原来两居室有三个房间出租(这种改造不算群租,属于合法)。这种事情做起来很麻烦,现在有人专业做这种事,房子可以多租价钱,房源其实也在增加。无论对房主还是房客,显然都是好事情。资本介入长租公寓,没有改变这桩生意的本质。钱多好办事,房源的增加、效率的提升,只会更加显著。 业主确实会随行就市,拉高房子出租价,可最终决定市场租金的,不是租房公司成本,而是租房者的付款能力。租房者才不管你拿房成本5千还是1万,他们的支付能力,决定这套房子最终的租金价位。 从银行贷款做生意要付利息,改造房子、加价收购,成本也不低,房源增加又是促使租金下降的力量。这才有了潘石屹说长租公寓不好赚钱的说法。潘石屹说,长租公寓能有1%的利润率就很不错了,这中间有什么暴利可言呢? 既然生意难做,为什么链家还在搞长租公寓?很简单,市面房源在减少,需求还在增加,链家方面认为,未来房租上涨将是大概率的事情。虽然现在以一个较高房价拿下房源,可一签就是三年,三年也许能回本。 除此以外,长租公寓还有尚待开发的附加值。搬家、打扫和保洁,这还只是初级,说不定将来他们洗衣做饭遛狗洗猫都管干呢? 房价可能涨也可能跌,长租公寓的战略布局也可能失败,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风险。这些预判和创新恰恰是市场发挥作用之处。胡景晖说,这样做风险很大,我爱我家不这么干。他这样说没有错,保守有保守的道理,倘若自如、蛋壳的模式行不通,不就是我爱我家发展的良机吗?为何口诛笔伐,大谈对手「破坏市场」呢? 我们再看看胡景晖开出的药方。 8月19日,胡景晖搞了个媒体沟通会,谈到他对租房市场的建议:1、通过全国住建系统,建立全国房租指导价,每月向老百姓公示;2、根据指导价,老百姓可以向政府举报「交易异常」,如果是哄抬房价,严处;3、建议住建部和各地的住建委员、一行三会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严格监管进入到长租公寓的资本。此外,内地可以仿效香港,推出空置税。 要说「破坏市场」,胡景晖自己就提供了完美的注释。建立房租指导价,结果是价格信号失灵。没有了利益刺激,房东宁愿把房子空置,也不愿承受出租带来的损耗;租房公司赚不到钱,就不愿把旧房翻新,提高利用率。 房源难以增加,需求无以疏导,只能靠排队、摇号来解决。到最后还有市场什么事呢? 胡景晖建议征收「空置税」,更是莫名其妙的昏招。暂且不说空暂税是对财产权是多么粗暴的侵犯,就连可行性,恐怕胡景晖也没想过。 什么样的房子算空置?有人说,电表三月不走算空置,规避方法何其简单,找人「看房子」,定期开灯不就行?也有人说,房屋三月没出租就征税,避税方式也简单,找人「短租」就破解。房屋空置还涉及上门核查,执法成本高到不可想象。温哥华和香港都声称征收空置税,实际上只是恫吓业主,安抚租客,用空置税降低房租,更是痴人说梦。 事实上,真正提高住租房效率,减少房屋空置的,恰恰是专业的租房公司。相比分散的个人渠道,专业公司更容易找到租客。有些租客只想住几周,在个人出租市场上,他们几乎找不到这种房。中介公司却能提供——价格也许会贵一些,也比住酒店便宜。这种专业高效,没有资本投入,显然做不到。 胡景晖在我爱我家工作十几年,正常来说,他应该更理解市场,相信市场的力量。然而,胡景晖不断进行反市场的表演,控诉资本贪婪,主张严刑峻罚,哪里还有一点市场人的样子?难怪胡景晖在微博上被斥为吃里扒外,吃着市场的饭,砸着市场的锅,专业水平可疑,缺乏职业精神。在房地产领域,反市场的声浪一直都很大,胡景晖以业内人士的身份控诉市场,呼吁管制,影响尤其的恶劣。
房产税已经不远了,大安吉房价会怎么走? 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目前已实现全国联网;房产税立法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中。按照住房不炒原则,以及上海等地的房产税试点经验,个人猜测:房产税应该会有一个免征额度,对多套住房征税,并且税率可能是累进的。 湖州市2017年共成交414宗地块,同比增长331.3%;其中涉宅用地184宗,同比增长283.3%。我大安吉17年总土地出让宗数100宗,居湖州市第一,涉宅用地宗数50宗,仅次于吴兴区列第二。 2018年上半年,湖州市土地出让金荣登全国20强,同比增加241%。安吉县土地成交46宗,出让金24.65亿元。 房产税对多套住房持有者将形成极大打击,如果到时候那些炒房客不得不卖出房屋止损,房价会怎么样?以安吉这点人口规模,是否能消化?政府最近明显是趁房价还不错加速卖地,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寻找爱读书的同好交流 生活除了吃喝玩乐还要有真知灼见。一起来学习探讨,读名著,启深思,懂常识,刷三观。做一个有底蕴有内涵的人! “安吉人文读书会”——Q群号:722216465;欢迎各位!
寻找爱读书的同好 生活除了吃喝玩乐还要有真知灼见。一起来学习探讨,读名著,启深思,懂常识,刷三观。做一个有底蕴有内涵的人! “安吉人文读书会”——Q群号:722216465;欢迎各位!
寻爱读书的同好 生活除了吃喝玩乐还要有真知灼见。一起来学习探讨,读名著,启深思,懂常识,刷三观。做一个有底蕴有内涵的人!“安吉人文读书会”——Q群号:722216465;欢迎各位!
论知识 认识论的问题,是造成多数人脑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贴吧里面讨论问题,经常能碰到一些让人无言以对的极品闹餐,他们从根本上否定概念和逻辑。 赫拉克利特说: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动之中,没有什么永恒的存在,一切的一切都是变化与形成。这个古老的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特别是从这个观点演变过来的辩证法在中国学校里成为唯一的哲学课程之后,批量制造的脑力残疾者就这样泛滥成灾了! 如果没有一个基本概念,在变化中还有不变的存在,人心就不可能理解到“变”。如果概念本身任何时候都处在变动之中,它就无法被人类认识。人心的逻辑结构,或者说,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人类的知识的起点,是在A与非A之间明白区分。 逻辑是因果关系的认识,它无法容纳灰色地带。辩证矛盾就是逻辑矛盾(具体自行搜同名文章)。 概念和逻辑的有效性严格性,是人类所有知识的基础。 水平有限,话不多说。推荐安·兰德《客观主义认识论导论》。
#经济学基础# 稀缺性和资源枯竭的担忧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限于人类的知识,可以用于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稀缺性的解释当中,很多人只记住了欲望无穷和资源有限,而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人类的知识。 门格尔在财货的定义当中提出的原则之一,是人类对某物满足自身欲望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只要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增长,对能满足我们欲望的物质的因果关系认识越多,资源就越多。 资源枯竭导致经济下降乃至崩溃的这种担忧,只有在人类的知识永远无法进步这个前提上才可能成立。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证明,这种担忧只是另一种杞人忧天罢了。
#经济学基础# 共产主义永不可能 价值判断的个人主观性和资源的稀缺性,这两个基本前提是永恒的。 人的需要,人对某些东西的价值判断,一直在变化当中。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接下来某个时刻,人们对某件商品的需求量是多少。生产说到底是一种对赌行为,企业家对市场需求的预判决定了企业的存亡。生产效率的问题,关键是企业家才能,而不是机器效率。 人工智能并不能代替人类选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自由意志。人心的价值判断并不能从物理科学角度得到确定的因果证明。退一万步说,如果ai可以毫无错误地把人类需求判断出来,并且人类也接受ai代替自己做选择。那么,人类等于是放弃了做人的权力,而成为ai圈养的一种动物。 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必须要有价格。没有价格的时候,也就没有人知道特定物品的需求多少,供给是否足够。没有价格信号就无从指导生产。统计个人需要然后汇总进行生产,总会落后于真正的需要,同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没有价格,无从进行边际效用的比较衡量,那么统计出来的个人需要要么就完全不可能满足,要么就是只能满足一部分容易生产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僵化固定的生产模式里给所有人提供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不可能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商品供应。甚至于,很多需求是被企业家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大多数人先意识到了那个需要。 科技的发展,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这些问题是人和人所生活的世界固有的特性造成的。我们无法想象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人类,也不能想象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对于我们所属的这个人类世界而言,共产主义永远不可能成真。
#经济学基础# 看不见的手 斯密在《国富论》当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已经人尽皆知,但大部分人并不能准确的理解它,所以要反复讲这个常识。 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经济中,个人的逐利行为可以带来利他的结果,从而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这里面最关键的逻辑,是消费者主权。任何一个商人想要成功,必须先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种交换是完全自愿的。商人因此将自身的成功建立在为他人提供满足这个基础上。通俗的讲,市场经济的道德逻辑是: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幸福之上。 这是对长久以来,甚至到现在还存在某些人脑海中的丛林逻辑的彻底颠覆!人类不需要零和游戏,因为资源从来都不是恒定不变越用越少的。市场告诉我们,创造财富远远比分割财富更重要。过去两百年,市场经济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人类文明在过去千万年的总和。那些反市场的观念,无一处不透露着狭隘的偏见以及无知的短视。 人类社会当然还存在对抗,但不是说人类应该选择对抗。人类的合作有赖于一个基本的共识,一个无关立场的事实判断:互利互惠的市场合作对所有人都有利。那些破坏市场规则的个人或者组织,不仅仅是对当事者的侵害,其行为本质上是反社会反文明的。
#经济学基础# 实证还是先验——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 经济学是实证的还是先验的?这是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最大的分歧。 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中说:“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他认为,不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是没有解释力的,也不是科学,比如他称之为“套套逻辑”的理论。但是,他随后又说,因为套套逻辑不可能错,拥有极大的一般性,如果能够加入局限条件,就可以变成很有解释力的理论。而特殊理论,因为只能解释个别现象,缺乏一般性。“科学方法论”是在两者之间的。 实际上,张五常提出的套套逻辑概念指的就是演绎法的重言性。(取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名字,却妨害了一般人的理解;更甚者是某些不求甚解的人会以为套套逻辑就是逻辑谬误。个人以为这种做法是毫无必要的。)实证主义者认为,演绎法对于我们的真实知识不能有任何增加,它只是使那已经蕴含在前提中的东西显明出来而已。但是,“几何的一切定理都已蕴涵在那些公理里面。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已含着毕达哥拉斯定理。这个定理是一句同义反复语;它的演绎归结于一个分析的判断。虽然如此,决没有人会概括地说,几何不增加我们的知识,也决没有人会特指毕达哥拉斯定理不增加我们的知识。从纯粹的演绎推理得到的认知,也是创造的,并且为我们的心灵走进以前的禁地开辟着门径。演绎的推理之有意义,一方面是把那些蕴涵在一些范畴、概念、和前提里面的一切一切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知道它们所不蕴涵的是些什么。它的使命,就是要使那被掩盖的、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明朗化。” 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是从自然科学照搬过来的,他们认为科学就是可证伪性。但是,人的行为科学和自然科学完全不同。行为与理知是同原同质的; 它们甚至可被视为同一事情的两方面。理知之所以能够(透过统粹的推理)认清行为的基本特征,就是因为行 为是由理知衍生出来的。经由正确的行为学推理而得到的那些定理,不仅是完全对的、不容争论的,如同正确的数学定理一样;而且这些定理是以其充份的正确性来指点见之于现世的和历史的行为的真实面。 自然科学所赖以成功的经验是试验出来的,在试验中各个变动因素可以分隔地来观察。用这种方法累积起来的一些事实可以用来归纳。归纳法这个推论程序已证明有它的实用性,尽管在认识论方面,还有未圆满解决的问题。
讲讲机会成本 经济学里的成本指的是收入,指的是放弃了最高收入。因此,经济学的成本是“机会成本”,就是人们放弃了其他机会。—— @哥霸气了 机会成本指的是放弃了的最高收入。有必要问一句,这里的收入是什么意思呢?是公认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收入概念还是你自己定义的概念呢?等你回答了这个问题,再继续讨论吧。
#守夜人传说# 政府的不干涉原则 在所有鼓吹政府干涉的理论中,都隐含着一个矛盾的命题: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懂得如何经营。 有人认为政府掌握的信息比企业家更全面,因此可以比企业家更准确的预判市场的状况。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政府真的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直接向社会及时公布即可,何必越俎代庖去指导企业?企业家出于自身利益的压力,必定会时刻关注这类信息,并且,企业家的决策是用自身的财富作赌注的,而官员的决策是用纳税人的钱作代价。谁更有效率是不言自明的。 如果政府官员自身能力就比企业家强,那为什么不自己去经营企业而要当官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官员权力带来的利益更超过经营企业,这实际上是政府权力太大的结果。一个守夜人式的政府,官员只能按法律被动地行事,没有任意干涉经济的权力,也就必然地不会有权力寻租来吸引原本有能力成为企业家的人。当最有能力的那部分人是去创业,去创造财富,而不是挖空心思操纵别人的财富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更有活力。
工资差异与剥削 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一种商品,也和别的商品一样由市场决定其价格。 每个企业家都想以最低的价格来买他为实现他的计划而需要的各种劳动。但是,他所叫出的工资必须高到足以从竞争的行业拉出他所要雇的工人。其最高限是决定于他预期中的从这个工人的雇用而增加的销售所可得到的收益。其最低限决定于竞争的企业家们叫出的工资,而另一些企业家也在一些类似的考虑下作决定。 这就是经济学家说到「每种劳动的工资率高低决定于它的边际生产力」这句话时,心中所想的情况。然而,如同供给与消费曲线相交于一点达成的均衡价格一样,这是一种思维上的工具而非真实的经济事实。实际上,任何一种商品在任意时间,都可能以不同的价格出售。人们对任一商品的需求迫切程度不同,愿意为它支付的价格也各不相同。真实的消费,不是一条连续的曲线,而是一系列的离散点构成的。所谓曲线,可以近似看作特定时刻对所有消费行为的平均值。劳动,作为商品也是同样的。所以,即使两个人做完全相同的工作,拥有一样的效率,他们的工资仍然可能是不同的。 信息的不完全和竞争的不完全是一个广泛的事实,不单是雇员和企业家之间的问题。企业家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市场存在套利的机会。企业家才能,有助于发现这种机会并获得收益,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率。在工资决定角度来说,雇员在做相同工作的时候,其中一个雇员的工资更高,往往是因为他更加具备企业家才能,能发现劳动价格被低估这个问题,从而拥有更强的谈判能力,他可以把自己的劳动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他获得的更高部分的工资,是对他的企业家才能的奖励,就像别的企业家从市场经营中获利一样。现实中,比较通俗的说法是,那些很灵光的人总是能赚更多的钱,不管他们是去做老板还是去打工。 你得到多少工资,说明你只值多少钱。——这句话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并不是因为付出的劳动和报酬的等价。
简单说说马克思的价值论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在这个讨论中,一定要坚持逻辑。那种既是又不是的说法就别来胡搅蛮缠了。 来看马克思对价值的归纳,“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英担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推断方式上,我们要特别注意,马克思是以等价交换为前提的:是“等量的共同的”东西,并且这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是从交换比例中推导的。 既然价值概念的论证是从商品交换中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那么说明在商品交换中,并不能发生价值的转移。否则就是自我矛盾了。 然后问题就来了,在面对社会平均利润率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克思发现他的这个理论已经没法继续下去了。因为价值如果不能转移,平均利润率就不可能出现。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终其一生只发布了资本论的第一卷。而后来恩格斯发布后面两卷的时候,用上万能的“既是又不是”大招,把马克思的价值论基础丢到了脑后。
价值与价值等级 价值是行为人赋予最后目的的重要性。 价值不是本来就有的,它不在事物的本身。它是在我们的心里;它是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所采的反应。
论市场的民主 副标题:驳绿色猪倌经济世袭制谬论 所谓经济世袭制实际上就是财产继承制。绿色猪倌认为现代的市场经济国家会因为经济世袭导致动荡甚至奔溃。 我们不必去理会古代的情况。就这个制度的实际观察来推导即可。 最重要的问题是财富的取得问题而非继承问题。现代国家,或者干脆只说中国,财产继承基本上都子女均分。如果不考虑财富如何增加,那么定量的财富必然越分越稀薄。 或者退一步说,即使财富的继承从来不进行分割而只留给一人,这些财富就能长期保持下去吗?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消费者主权!谁能赚钱谁会亏损取决于谁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你不会去买相对差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只会把你的钱花在你认为较好的商品或者服务上。马云能成为富豪是因为他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了价值! 一个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盈利能力,就必须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做不到这点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即使世界第一的企业也会垮掉。 消费者不关心企业是谁的,也不在意企业是私有还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消费者只看自己的偏好,在市场上的各种商品和服务之间进行投票选择!这种投票比政治上的投票更真实更有价值,因为消费者会付出货币的代价。自由市场从来不会维持经济世袭制,只会奖励最有竞争力最能给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人!
主流经济学的若干谬误 一楼一条,欢迎补充。
论智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如图所示,某些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根本不看别人说了什么,他们反复犯的错误虽然一开始就被指出来了,但对他们毫无作用。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胡搅蛮缠。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人的思维障碍?这是本帖希望讨论的问题。欢迎大家发表看法。
如何与公有制鼓吹者相处 如果一种学说只是提出一个方案,而不说明这个方案如何可以实行,则我们不必与这种学说的拥护者辩论;与他们辩论是没有用的。我们只问,能够做些什么和必须做些什么,即可揭露它的倡导人的自我矛盾,也可显出这个学说如果贯彻实行的话,其结果将会怎样。——米塞斯
关于公有制的一个比喻 严格来说,任何话题的讨论都不应该使用比喻。但对一些智力低下的生物来说,比喻倒是一个帮助思考的好办法。 我们知道,所有权的本质是支配权。任一财货,如果你不能使用不能支配还怎么能算是你的呢?而反过来,任一财货,你可以合法地任意使用、买卖,那么,这个财货名义上是不是你的又有什么要紧? 我们知道,任一财货的使用,最终都是由某个人来决定的。即使公有制也不可能每项财货的使用都经过全民同意;必然的结果是由管理者也就是国家官员来决定如何使用。因此,公有制的实质就是官有制。 相信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理解上述观点。但还是会有些智力低下的生物理解不了名义上的和实质上的这个区别。然后就有了如下比喻:你愿意一个名义上是你老婆的女人,天天去跟别人上床帮别人生孩子吗? 可能这个比喻会让智力低下的生物感觉不适,进而讨论谁的老婆跟别人上床的问题。然而,就名义和实质的逻辑关系来说,这个比喻是恰当的。
求书 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文简体txt格式,哪位大神有?
反思知识产权制度 凡人类所能享有的尽善尽美之物,必通过一种亵渎而后才能到手——尼采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5% 我怀疑小学的数学老师有问题。大家帮忙看看
现代化之后的趋势 现代化并没有导致西方化。伴随现代化而来的是伊斯兰的原教旨主义和世俗国家的民族主义。
聂圣哲的段子大家看到过没 有民逗传播这个段子,忍不住就评论了一下
多半这次还是老套路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勇士
大道至简 特朗普的中东破局之道
1
下一页